【原文分析】:
本章的關(guān)鍵詞:自然、道和信。老子告誡人們要清靜自然,修道守信。天地違背自然是不能長久的,暴風(fēng)驟雨也只是短暫的現(xiàn)象。自然是清靜的,道法自然,人要尊道貴德,還要誠實(shí)守信。
【現(xiàn)實(shí)意義】:
“希言自然?!薄跋Q浴笔巧僬f話嗎?通行翻譯基本都是。如果是“少說話”,那么后面的翻譯就是牽強(qiáng)附會,講不通的。
“希言”不是少說話。
在《道德經(jīng)》原文中出現(xiàn)了6個(gè)“?!弊?,分別是“聽之不聞,名曰?!?,“希言自然”,“大音希聲”,“天下希及之”,“知我者希”和“希有不傷其手矣”。希,常用詞有希少、希罕、希奇、希有。希聲,是指奇異的音響,極微細(xì)的聲音,也即無聲。希夷,是指空虛寂靜,無聲無色。這里的“?!奔礋o聲。
“言”在《道德經(jīng)》中出現(xiàn)了21次,其中18次是說話的意思,有3次不是指說話,而是無意義的語氣助詞。同一個(gè)字的字義,古代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有很大的不同。如言、載、思等在古代漢語中可作無意義的語氣助詞,現(xiàn)代漢語沒有這種字義了。用現(xiàn)代漢語知識去讀古文會造成很多誤解?!把浴痹凇对娊?jīng)》中作語氣助詞屢見不鮮。
《詩·邶風(fēng)·泉水》:“駕言出游,以寫我憂?!币馑际?,駕著馬車出去游,借此排解我憂愁。駕言,就是駕車出行或出游,言作語氣助詞,無意義?!榜{言出游”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為,駕著馬車邊說話邊出游?!对娊?jīng)》原文中還有“駕言行狩”,“薄言采之”,“愿言思子”,“星言夙駕”等等,“言”都是無意義的助詞。但“言”在《詩經(jīng)》中也有說話的意思,如“言告言歸”,“言笑晏晏”,“人之為言”等等。
“希言自然”翻譯成:少說話才符合自然。那么,多說話就不符合自然了?講不通。而且與下文“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無法銜接,因?yàn)椤肮省庇谐猩蠁⑾碌淖饔谩?/p>
“希言自然”去掉無意義的言字,即“希,自然”,翻譯就是,靜寂無聲才是自然。反過來說,自然是寂靜無聲的。則與下文“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通過“故”字銜接起來,文意連貫才講得通。
這里的“自然”是大自然嗎?不是的?!兜赖陆?jīng)》中有五處提到“自然”都不是大自然的意思,而是自然而然的哲學(xué)概念,是人類社會生存的理想狀態(tài),即人文自然。大自然的弱肉強(qiáng)食、地震海嘯、暴風(fēng)驟雨是不符合老子提出的自然概念。所以,老子說:
“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
附:
【原文】:
希言自然。
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新譯】:
靜寂無聲才是自然。
所以,暴風(fēng)刮不了一個(gè)早晨,驟雨也下不了一整天。暴風(fēng)驟雨是誰干的呢?是天地。天地干的事情尚不能長久,而何況于人呢?
所以,能夠從事于修道的人就能夠融入到道體中去。得到道并善于運(yùn)用道的人,就會品德高尚。失去道的人,違背自然規(guī)律,當(dāng)然就同于失敗了。加入道的人,道亦欣然地接納你;加入德的人,德亦高興地歡迎你;加入失敗者隊(duì)伍,失敗者也會喜歡你的。
一個(gè)人誠信不足,就有人不信任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