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腎藏精:腎藏精包括兩個方面?!L和發(fā)育。‘指生殖之桶,它是繁衍生殖的基本物質,一指水谷之柄,它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背弊物質。 嫂殖之精,是構成形體的原始物質,當男女之精結合之后,就在母體中孕育成形,初生庸得到水谷之精的不斷充養(yǎng)而發(fā)育成長,達到一定年齡,臟腑之精逐步充盈,乃下歸于腎而為生肪之精。前入把生有俱來的精稱為“先天之精”。把水谷之精稱為“后天之精”。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精不但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物質,也是人體成長發(fā)育繁殖的基本物質,它的儲藏和輸瀉,都是由腎主宰。如果腎臟有病就可能出現遺精,精少,不孕等癥。 腎的另一種功能是腎氣,腎氣與生俱來,是先天之精的轉化。腎氣的盛衰,關系到人的生長發(fā)育衰老的整個過程。例如女子七歲左右,男子八歲左右,腎氣漸充,就有齒更發(fā)長的變化;女子十四歲左右,男子十六歲左右,腎氣逐漸旺盛,生殖機能開始成熟,女子就有月經來潮,男子就有精氣溢瀉的變化,這是生長發(fā)育階段。女子五十歲左右,男子六十、七十歲,由于腎氣日衰,女子月經停止,男子精少,一般便停止生殖能力,這是生長發(fā)育機能逐步衰退階段。
2.腎主納氣:體內氣灼正常運化,有賴肺的呼吸,腎的收納。從二者的關系上看,肺司呼吸為氣之本,腎主納氣(指元氣)為氣之根。只有腎的精氣充足,元氣才能固守。若腎虛根本不因,納氣失常,則要影響肺氣宣揚,就會出現短氣喘逆, 呼多吸少,上下氣不相續(xù)接等癥狀。
3.腎主骨生髓:腎藏精,髓是精的轉化,所以說腎能生髓,以充養(yǎng)骨骼,骨得髓的滋養(yǎng)才能健壯。因此,在臨床上由于腎精虧虛而導致骨瘦的患者治療應從腎臟著手。
4.腎主水,開竅于二陰:主水是說腎有管理水液的作用,水液在體內代謝,是水液進入胃腸,通過脾轉輸給肺,再由肺氣的肅降將其中清中之清的(精微部分)敷布于全身,清中之濁的,下輸于腎,通過腎的氣化作用,把其中清的部分,經過經脈再上輸于肺,剩余的水分(濁的)由膀胱排出體外。如果腎氣虛弱,功能失常,氣不化水,則水液內停,小水不利,水液泛濫溢于肌膚,則形成水腫,水氣上凌心肺,又可出現心悸,喘不得臥等癥。 腎與二陰(指前后二陰)有一定關系。腎臟的陽氣,既有調節(jié)水液的作用,又有溫購脾臟的功能。如果腎陽不足,在臨床上往往出現小便不禁、遺尿或五更瀉等癥狀。
5.腎開竅于耳,其華在發(fā):腎與耳和發(fā)是有它一定的關系。如腎虛的病人往往表現有耳鳴耳聾等癥狀。發(fā)雖為血之余,但其根源卻在于腎氣。如青壯年發(fā)黑而光澤,這是腎氣充盈的表現。反之,老年人發(fā)白而易脫落這是腎氣虛衰的征兆。
附:子宮 1.主月經:月經與腎的關系較為密切,女子夜十四歲左右,腎氣漸充,任脈、沖脈氣血充盛,下注于子宮,月經就開始來潮,這說明生殖機能逐步發(fā)育成熟。反之,若腎氣虛衰,任沖經脈氣血不足,影響子宮,就會產生經閉、月經不調或不孕等病變。
2.主孕育胎兒:子官是孕育胎兒的臟器。當母體受孕之后,子宮能供應胎兒貿養(yǎng),這種營養(yǎng)物質是依靠母體中任沖二脈氣血的轉輸。所以受孕之后月經也就停止了。如果在懷孕過程中,見到胎動下血或腹痛等癥狀時,往往都是由于腎虛任沖二脈失調,不能固攝胎兒所致??傊?,子宮是主行月經和保護、孕育胎兒的主要臟器。
腎的主要功能是藏精、納氣、主骨、生髓和主管水液的運行。它和耳、發(fā)、二陰有關。
1.腎主藏精:精是指生命起源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 腎藏精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藏先天之精,它是構成生命的基本物質,與人的生長、發(fā)育、生殖和衰老有關;一是藏后天之精,即水谷之精,它是飲食物的精華部分,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先天之精要發(fā)揮它的生命力,必須有后天之精的供養(yǎng);后天之精所以能夠化生,又必須依賴先天之精的資助。二者不是孤立分開而是互相資生,互相聯系的。精的產生、貯藏和轉輸,皆由腎所主宰。因此,臨床常見的遺精、陽萎、精少不育等癥,都與腎臟有關。 因為腎所藏的精,有生殖、生長發(fā)育、維持生命的作用,所以稱“腎為先天之本”。其中又有腎陽、腎陰之分,即把產生這種作用的動力,稱為“腎陽”(又稱“元陽”或“命門真火”);把產生這種作用的物質基礎,稱為“腎陰”(又稱“元陰”)。腎陰與腎陽是矛盾著的兩個方面,在人體內它們互相制約,互相依存,維持相對的動態(tài)平衡。 腎陰與腎陽在體內保持相對平衡這一狀態(tài),又叫做“腎氣”。腎氣是隨著年齡的不同而盛而衰。精足則腎氣盛,精不足則腎氣衰。所以腎氣的盛衰與人體的發(fā)育有密切關系。腎氣的盛衰,可從齒(齒為骨之余)、骨(腎主骨)、腰(腰為腎之府)、頭發(fā)(其華在發(fā))、生殖(腎藏精)等方面去體現。
2.腎主納氣:正常而調和的呼吸,既有賴于肺的肅降,又有賴于腎的收納。從二者的關系上看,肺司呼吸,為氣之本,腎主納氣,為氣之根。只有腎氣充足,元氣才能固守于下,若腎虛根本不固,納氣失常,則影響肺氣肅降,就會出現呼多吸少,上下氣不相接續(xù)的喘癥。
3.腎主水:腎在人體水液代謝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作用。前面提到的脾主運化水液,肺主通調水道,都與水液代謝有關。但人體水液代謝的全過程,必須肺脾腎來共同完成,其中腎的作用,尤為主要。腎主水液代謝,主要靠腎陽(命門火)對水液的蒸化。水液進入胃腸,由脾上輸于肺,肺將其清中之清的敷布于全身,清中之濁的,由肺下輸于腎,歸腎的水液為濁,經腎陽蒸化后,濁中之清的再上輸于肺,濁中之濁的經過膀腕徘出體外,從而維持人體水液代謝的平衡。若腎陽虛衰,對水液不能進行正常的蒸化,泌尿失職,水濕泛濫于周身,可引起水腫等癥。
4.腎主骨、生髓、通于腦:“腎藏精、精生髓、髓通于腦”。髓是腎精所生,藏于骨腔之中,以充養(yǎng)骨路。腦與脊髓相通,故稱“腦為髓海”,說明腎與骨、髓、腦有密切關系。若腎精充足,骨髓充盈,骨得髓養(yǎng),則骨镕堅強有力。腦髓盈滿,則耳目聰明,精力充沛,故祖國醫(yī)學有“頭為精明之府”的說法。若腎精不足,骨髓空虛,骨失所養(yǎng),則骨路痙軟,行動無力。腦髓空虛,可出現眩暈、耳鳴、全身疲乏,記憶減退等。
5 :腎開竅與耳和二陰。耳的聽覺有賴于腎氣充養(yǎng)。如果腎氣不足則耳鳴,聽力減退,二陰為腎之門戶。則尿頻,遺尿,尿少,尿閉,多為腎氣不足所致。
由腎虛,腎氣不足及腎功能下降引發(fā)的癥狀有:腰膝酸軟,形寒肢冷,發(fā)育遲緩,早衰,耳鳴,毛發(fā)稀疏,早白發(fā),脫發(fā),女性經少不孕,閉經,更年期提前,性冷淡;男性陽痿,早泄,性功能障礙,面色皓白,眼部無神,肌膚干燥,暈眩,健忘,失眠。不安,燥熱不安,脾氣暴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