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天帝和王母娘娘有七個女兒,就是人們常說的七仙女。一天,七個女兒在天上呆得寂寞了,
就從天上飛下來,來到了人間的上空游玩。她們飛過草原,飛過戈壁,遠遠地看到了高聳入云的雪白的
博格達峰。她們圍著山峰轉了幾圈,很喜歡這座挺拔的山峰,就急忙飛回天上,要求母親給她們在博格
達山下修一個洗澡池,們想每天到那兒洗澡。
王母娘娘非常喜愛她的七個女兒,便答應了她們的要求,她命令雷神挖池、雨神下雨。雷神在博格
達山峰附近化了7天時間將池挖好后,雨神就連下40天大雨,終于匯成了一座清澈的湖,這就是天山
天池。
由于天山天池是專門為七仙女洗澡而建的,因此天山天池熱氣騰騰,是一個非常理想的人間洗澡池;
沒想到,洗澡池造成了,王母娘娘卻說,天雨落到人間,就沒有在天上那么干凈了,不讓女兒們下去洗澡。
女兒們想念博格達峰,想每天看看那挺拔的山峰,就趁母親睡覺的時候,下來洗澡。母親每天都要睡覺,
她們也就每天都能下到人間洗澡。
博格達山腳下有一個年輕的獵人,孤身一人,無依無靠,以打獵為生。他每天看到有七只白天鵝下來
洗澡,很想打它一只。
公元前993年的一天,年輕的獵人躲在懸崖后面,看七只天鵝落在了湖邊,就張弓搭箭,射傷了那只
最小的天鵝。受傷的小天鵝倒在地上,悲慘地鳴叫著。這時,年輕的獵人急忙跑來,小心翼翼地將小天鵝
帶回家里。在年輕獵人的精心照顧下,小天鵝慢慢恢復了健康。小天鵝非常喜歡人間生活,同時也愛上了
這個無依無靠的年輕獵人,因此小天鵝幻化成人形與年輕獵人結為伉儷。天鵝在這一帶創(chuàng)建了一個國家,
起名為“西王母國”,自稱“西王母”。她將天上的蟠桃樹移植到博格達山雪線以上的“西王母果園”里。
由于雪線以上植物的生長期短,因此那蟠桃第一年開花,第二年結桃,再過三年才能成熟,其成熟期與今
天雪山上的雪蓮花完全一樣。
公元前989年,是人間蟠桃的第一次成熟,為了慶賀,王母娘娘決定在這一年蟠桃成熟的時候“大開
寶閣,瑤池中做'蟠桃勝會’”。 卻說中原的周穆王自從聽到蟠桃勝會的消息以后,決心不怕路途遙遠
和山高水深,要到遠離京城千萬里的瑤池即今天山天池參加蟠桃勝會。于是他乘坐著八匹駿馬拉的大車,
由造文趕車駕馭,同時帶了很多隨員和車馬,滿載著中原地區(qū)所產的精美絲織品和其它手工藝品,由伯文
當向導帶路,浩浩蕩蕩朝西域進發(fā)。車隊一天一天往前走,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走了好長好長的時間,
終于來到了天山深處的瑤池,這天西王母正在開蟠桃勝會。周穆王的到來,使蟠桃勝會再次掀起高潮,一
時,鼓樂吹奏,熱情洋 溢,歌女們跳著動人的舞蹈(見圖 )。席間,西王母對周穆王唱到:
巍巍瑤池鼓樂鳴, 鼓樂鳴兮待嘉賓;
待嘉賓兮歌聲濃, 歌聲濃兮飲美酒;
飲美酒兮你我醉, 你我醉兮欲何如?
歌聲真摯動人,有一種感人的魅力。為了答謝西王母,周穆王回唱到:
前來西域會王母, 會王母兮看歌舞;
看歌舞兮不思歸, 不思歸兮欲何如?
欲何如兮斟滿酒, 斟滿酒兮到月出。
兩人一贈一答,含情脈脈地頻頻干杯。這可氣壞了沒有被邀請的、暗戀西王母的瑤池水怪,因此它便
興妖作怪,翻池倒海,攪得周天寒徹,蟠桃會無法暢飲歡歌。西王母盛怒之下,順手從頭上拔下一枚寶簪,
插在瑤池北岸,鎮(zhèn)鎖水怪,平息怒濤。為了保護寶簪,周穆王就在寶簪前面種植了一棵榆樹。此榆樹一代
一代活到今天,這就是天池北岸的著名景點“鎮(zhèn) 海古榆”,又名“定海神針”。榆樹剛移植完畢,就猛
聽一陣馬蹄聲,來了一員小將。小將下馬跑到西王母跟前行禮后說到:“夫君讓您速返皇宮!”為了能與
周穆王多呆一會,西王母就在天池邊上以天池水為鏡來梳頭。因此就有了“天池是王母娘娘梳妝鏡”的說
法。梳完頭后,西王母起程返回皇宮。周穆王戀戀不舍,一直跟隨到東小天池。西王母為了再拖延時間,
又在東小天池洗了個澡。因此東小天池就成了王母娘娘的洗澡盆。洗完澡后,西王母越加嫵媚,使周穆王
更不愿就此分手,因此周穆王又跟隨到西小天池。西王母為了再拖延時間,又在西小天池洗了個腳。因此
“西小天池是王母娘娘的洗腳盆”。洗完腳后,西王母又上路了,周穆王仍戀戀不舍,一直跟到一個岔路
口方才停住,兩人握手告別。為了紀念兩人握手告別的場面,同時也為了拖延時間,西王母將路邊兩棵榆
樹嫁接在一起。奇怪的是此兩棵榆樹的后代也相連在一起,并一代一代活到今天,這就是如今快到天池的
路邊左側的著名景點“連心樹”。分手時,西王母唱道:
白白云朵飄藍天, 峨峨山峰出云端。
艱難道路長且遠, 高山流水隔其間。
祈祝穆王健又壽, 有朝一日再光臨。
周穆王回唱道:
快馬加鞭回東土, 平平和和理國家。
盡快做到民均平, 以便早日把您會。
試想不過就三年, 將會再次來您處。
西王母又唱道:
來我西土住我所, 虎豹烏鵲你我友。
不用還家我為女, 您的臣民別與您。
臣民吹笙心中湃, 民之君啊吾輩望。
西王母唱完后,眼含熱淚徐徐離去。周穆王為了再一次看到西王母的倩影,隨策馬折回天池,騎著馬在天
池西岸的一座山頂嘹望。天黑以后,周穆王仍不愿離去,遂在此山頂立一松桿,上掛“天燈”。這就是天
池西面“燈桿山”的最早來歷。
后來,不知哪個朝代有人將燈桿山山頂的巨石鑿成周穆王的騎馬石雕像。如今該石雕像還隱約可辯,今人
將其明命名為“穆王立馬望王母”或“頂天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