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是由漢語系佛教亦稱大乘佛教、巴利語系佛教亦稱南傳上座部佛教(俗稱小乘佛教)、藏語系佛教亦稱喇嘛教三部派組成的。其中,南傳上座部佛教在全國僅云南獨有。由于從隋唐開始,中國佛教有了宗派。當時印度佛教,因有“大乘和小乘”兩大流派,都曾在我國流行過(現(xiàn)在云南的傣族地區(qū)信奉小乘佛教,其它地區(qū)信奉大乘佛教),一些不同的佛學傳入東土,被炎黃子孫所接受和研究,由于有各自的理解和悟性,從而形成了中國特有的許多佛教宗派,主要有:三論宗(又名法性宗)、瑜伽宗(又名法相宗)、天臺宗、化嚴宗(又名賢道宗)、禪宗、凈土宗、律宗、密宗等八大宗派(都屬于大乘佛教)。(來自·幻劍書盟)
1、三論宗:由隋代吉藏完成其理論體系,因為是依據(jù)《中觀論》、《百論》、《十二門論》這三論創(chuàng)立的宗派,故叫三論宗。因其著重闡揚“諸法性空”,所以又稱“法性宗”,初興起時流傳很盛,傳至唐代漸衰,近代已不復存在。(來自·幻劍書盟)
2、喻伽宗:是由印度的彌勒、無著、世親創(chuàng)立的宗派。因為是以彌勒說,無著記錄整理的《瑜伽師地論》為根本教典而立宗,所以叫瑜伽宗。我國唐代玄奘法師譯傳此宗,以分析法相表達“唯認真性”而得名法相宗,唐代盛興后漸衰,但傳至日本。(來自·幻劍書盟)
3、天臺宗:由隋代智蟻創(chuàng)立,為我國早的佛教宗派,因智蟻常住浙江天臺山而得名。該宗起初流傳不廣,后來卻很盛行,唐宋兩代相繼傳承,發(fā)揚光大,并傳入日本、朝鮮。(來自·幻劍書盟)
4、華嚴宗:始于隋代杜順,因以《華嚴經(jīng)》為主要經(jīng)典而得名。又因創(chuàng)始人法藏武則天賜號“賢首”,故又稱賢道宗。唐武宗滅佛后,一蹶不振。后傳入日本。(來自·幻劍書盟)
5、禪宗:“禪”是靜中思慮的意思,一般叫禪定。禪宗是六世紀初由印度的菩提達摩在中國嵩山少林寺創(chuàng)立的,以主張用禪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習而得名。禪宗在中國一直很興盛,從唐朝至今,是中國佛教勢力最大,流傳最廣的宗派,并先后傳入日本、朝鮮。(來自·幻劍書盟)
6、凈土宗:由唐代善導創(chuàng)立,以念“阿彌陀佛”名號,求往生西方極樂凈土為宗旨而得名。由于修行簡易,在民間流傳甚廣。后傳入日本。(來自·幻劍書盟)
7、律宗:由唐代道宣創(chuàng)立,主要是學習和研究戒律而得名。以《四分律》為依據(jù),規(guī)定了受戒、說戒、安居以及衣食坐臥的標準。至今中國僧尼出家受戒和日常生活,均按這一派行事,律宗因而通于各宗。唐代時由鑒真?zhèn)魅肴毡尽?來自·幻劍書盟)
8、密宗:是印度的善無畏、金剛智、不空等創(chuàng)立,在八世紀時傳入中國。以密教經(jīng)典《大日經(jīng)》、《金剛頂經(jīng)》為依據(jù)而得名。因為這兩部佛經(jīng)是釋迦牟尼對自己親屬傳授的秘密真言,所以又稱“真言宗”。密宗在唐代盛行一時,后來逐漸衰落。也被傳入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