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應當了解舌苔的分部。以五臟來分,舌尖屬心,舌根屬腎,中心屬肺胃,兩旁屬肝膽。以三焦來分,舌尖屬上焦,舌中屬中焦,舌根屬下焦。
在談病理的舌苔之前,應首先談一下正常的舌苔。正常人的舌苔,除了個別人的舌苔因體質(zhì)及嗜好等不同不盡一致外,一般以舌地紅潤,上罩薄白苔,不干不濕為標準。
但多痰多濕的人,舌苔往往較厚;陰虛內(nèi)熱體質(zhì)的人,舌苔多帶微黃;嗜酒吸煙的人,舌苔比較黃膩,或帶灰黑;吃奶的嬰兒又多白膩帶滑。還有屬于先天性的舌光無苔,或舌苔花剝,或舌多裂紋,必須一一問明,只要平常如此,也無病證,都屬正常范圍。察舌是相當細致的,舌與苔須分看,又須合看。
舌質(zhì):分淡、紅、絳、紫、藍五色。質(zhì)地淡白為虛寒證,或為大失血后極度貧血的現(xiàn)象。鮮紅為溫熱證,或為陰虛火旺,舌尖紅為上焦熱盛,或心火上炎;舌邊紅為肝熱。紅甚為絳,即深紅色,多為邪熱人營。紫紅為三焦俱熱極,紫而晦暗為瘀血蓄積,淡紫而青,并較濕潤者為寒邪直中肝腎的陰證。藍舌亦稱青舌,藍而滑者為陰寒證,干燥者為瘀熱證,均為兇險之候。
舌苔:分白、黃、灰黑色。①白苔:薄白而滑,為感冒初起;白滑粘膩,為內(nèi)有痰濕;白而厚膩,為濕濁極重;白如積粉,為溫疫穢濁重;白膩如堿,為食滯挾濕濁郁伏。白苔在外感上多為表證。②黃苔:淡黃而不干者,為邪初傳里;黃膩為濕熱;黃而垢膩,為濕盛于熱;老黃焦裂,為熱盛于濕。③灰黑苔:但灰而薄膩滑潤,為停飲或直中陰寒;灰之甚為黑,黑苔干燥,為熱熾傷津,火極似水,滑潤者則為陽虛寒盛,水來克火。
飲食能使舌苔變色,如初進豆?jié){、牛奶多見白膩;飲橘子汁多變淡黃;食青果、醬菜等多變灰黑。這種變色,大多浮在舌苔上,不關舌質(zhì),稱為“染舌”,于診斷上不足為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