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人類是怎樣認識世界的?視角、存在、內涵

人類是怎樣認識世界的?這個要寫的話,可以寫一本書。我只想以最簡單的文字跟大家分享一些思考和想法。

人類認識世界不外乎基于三個方面:視角、存在和內涵。

其一:視角。

視角,我們對世間萬物的認識都是基于人的視角產生的。比如,我們認為人是這個地球上最高級的動物。顯然以人為中心的認知習慣會主張這樣的觀念。在沒有全面清楚知曉地球到底有多少種生物的前提下,人類便得出如此絕對的認識。類似的認識事件在人類世界比比皆是。

大到宇宙星球,小到一草一木,凡是地球存有的事物,人類都基于自身視角對其進行描述。人類關于宇宙的一切知識,便是人類站在地球上通過觀察宇宙而得到的,這樣的宇宙觀符合人類的視野,也符合人類的認知水平,但是或許與宇宙真相真的相差十萬八千里。(這里的“站”包含在地球及人類認知水平之上的一切意圖、觀測與發(fā)明)

一朵鮮艷的紅牡丹,在人看來是雍容華貴、色彩艷麗,但在狗的眼里卻是灰色一片,沒有任何驚艷之處。

混濁、污穢的沼澤地,令人惡心,但是一只蚊子卻認為它是絕妙的住所;熊貓媽媽的糞便,臭氣撲鼻,可熊貓孩子卻視其為難得的美味。

人類無法感知其它生命體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樣子,我們認識的世界只是我們以為的世界,我們關于世界的一切認知也只能夠在人類社會系統(tǒng)發(fā)生作用與影響。對于其它生命體而言,他們的世界觀也許與我們的大相徑庭,甚至相互矛盾。

從生物體本能講,人類自身是難以擺脫先入為主的偏見的——以人眼看世界。這是生命發(fā)展的原罪吧。因此,無論科技如何進步,文化如何繁榮,人類對宇宙及世界的認知永遠不可能全面、充分而無誤。

再談人的個體視角。在人類復雜交錯的社會網格中,面對每天涌現(xiàn)的人、事、物,我們何曾跳脫了自身的視角?!

面對燦爛絢麗的落日,有的人贊嘆不已,有的人卻扼腕悲凄;面對紛亂貧困的伊拉克,有的同情悲憫,有的人憎惡厭棄……其實,這些我們都很容易理解,“有多少個讀者就有多少個哈姆雷特”。

以上我想表達的意思是,所有人對世界的認知,都沒有離開(個體)人的特性(局限)——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問題。

也正是因為我們看待世間事物的自我視角,所以世界發(fā)展至今依然充滿對立、沖突、戰(zhàn)爭、暴力、罪惡……人人期盼的美好、安寧、和平、自由、合一從未真正來臨。

沒有人懷疑,人,這一生物,是否具備了悟與把握宇宙實相的能力。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缺少了某種必須的“器官”,那么我們的知見是不是都是“井底之蛙”的“自圓其說”?

人的視角是微觀世界的頑疾!

其二:存在。

首先,我們都認為眼前的一切是真實存在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鄉(xiāng)村城市、紅黃藍紫……萬千景象,豐富多彩。我們視肉眼所見都是真實存在的,是實實在在的事實,這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前提。沒有人質疑“眼見為實”。

其次,長久的進化之后,我們慢慢覺得肉眼看不見的,也可能是一種存在,因為我們借由其它手段與工具可以感知到它們,所以認為它們存在,比如電、網絡、伽馬射線、磁場等。

一切真實存在是我們認識的范圍和對象。

下面我舉個簡單的例子:

桌子上放著一個蘋果,我拿起蘋果把它吃掉了。

我們認為蘋果是真實存在的,因為我們可看見它,辨識它??墒恰H绻块g的顏色、桌子的顏色都是和蘋果一樣的紅色的話,你還會覺得眼前有一個蘋果嗎?關于蘋果真實存在的判斷是不是就受到威脅了。因此,我們所認為的存在,都離不開——參照。

我以正常的速度吃掉蘋果,你當然可以感知到,覺得“吃”真實存在的。但是假如我吃蘋果的動作非???,比光速還要快,你還會認為“吃”這個動作存在嗎?那個時刻,你就覺得非常怪異,蘋果像變魔術似的,突然不見了。動作是否真實存在,顯然得看其它條件的參照了。

以上說明,我們所以為的存在,必須是以具有某種參照的情形下才能形成的,沒有了參照,一切都不存在,你能理解嗎?任何存在都是一種相對。

寫到此處,我想起了佛教里面的“緣起”,大概說來“緣起”也包含了“參照”的意味吧?!熬壠饎t有,緣散則無?!?/p>

再來看此處的蘋果的“有”與“無”,在異??焖俚那榫跋?,蘋果的“有”“無”是不是近乎同時發(fā)生的,如凡人所思的話,就會以為此處從來沒有發(fā)生過“蘋果事件”,但事實上它千真萬確的發(fā)生了。我的意思就是往往人類認為“不存在”的事物當中也有“存在”發(fā)生。那么這樣看來,你說“存在”與“ 不存在”的界限在哪兒?

人們只看到存在的表象,卻忽視了存在背后的參照邏輯,也就很難把握存在的真諦了。比較一下,一個常年處于病痛中的人突然感冒了,和一個數(shù)年健康一日突發(fā)感冒的人,他們兩個對于感冒的存在就會有不同的認識。

繆勒-萊爾錯覺(Müller-Lyer illusion),兩條原本等長的線條因兩端箭頭的朝向不同而看起來箭頭朝內的線條比箭頭朝外的線條要短些的現(xiàn)象。

羅夏墨跡試驗,從抽象模糊的墨跡中會看到不同的人物或形象。

這兩個發(fā)現(xiàn)告訴我們,人類的眼睛所見不一定就是正確可靠的。你認為的一種事實存在,可能它恰恰是不存在的;你認為不存在的事物,可能它恰恰是真實存在的。

可見,如何認識存在決定著我們如何認識世界!

現(xiàn)在來審視一下我們的世界觀,我們所有的認識是不是基于“已經存在的事實”的,對于“不存在”的,我們會自然忽視、漠視,乃至加以批判和否定。然而事實是沒有“不存在”就沒有“存在”或者說“存在即不存在”,人類所謂的存在是一切相互影響、相互參照的結果。存在與否是不可作為感知世界的先決條件。一方面,存在并非真正的事實,另一方面,存在永遠是相對的,存在背后的東西才是需要我們認識的核心。

其三:內涵。

任何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人、事、物,我們都會不自覺地賦予其內涵。你認同這句話嗎?

此處的內涵包括:意義、特性、本質、含義等詞匯的意思。

還是拿蘋果的例子來談,我們在見到蘋果時,心中會出現(xiàn)這樣的認知:

這是一個可以食用的圓形的紅色的水果,這種水果對人體有益,享受水果時我身體是舒服的、心情是愉悅的……

這些內容是對事物的內涵的界定。水果、可食用、形狀、顏色,是蘋果的特性或屬性;對我有益,心情愉悅是蘋果對于我的正面意義,據此,我對蘋果也有了擁有和享受的欲望。

人類對事物認識的過程,就是不斷辨析其內涵并運用其內涵的過程。內涵持續(xù)引導人類構建起關于世界及宇宙的認知大廈。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將蘋果的一切內涵全部拿掉,還“存在蘋果”嗎?內涵不會獨立于人的感知而存在。

1963年7月,越南高僧釋廣德公開抗議南越政府對佛教徒的暴行。在西貢(現(xiàn)胡志明市)大街放下一塊墊子,盤座蓮花。另一位僧人在他身上澆了汽油,釋說,“閉眼作化之前,我懇求吳志琰總統(tǒng)對國民心懷仁慈,推行宗教平等之策,以保國家永昌?!比缓笏c燃了火柴。記者大衛(wèi)·哈伯斯塔姆見證了整個過程,他日后寫道:“整個過程中,身困烈焰的僧人紋絲不動,也沒有一聲呻吟,他的禪定與四周人們的悲泣形成鮮明的對比?!?/p>

此時此刻的釋廣德,我想他已然沒有了任何內涵——關于火、關于燒、關于肉體——一切回歸于無。

如果他依然執(zhí)著和分別于火燒的灼熱、肉體的安危、個體的存在,那么他無論如何也會面露恐懼、悲憤和疼痛的表情。

人類從自身的安全、生存、傳承、演化的角度,生發(fā)出對萬事萬物的內涵描述,明線上看這種內涵描述逐漸引領人們從模糊混沌的世界觀走向了清晰明了的世界觀,暗線上結果卻正好相反。內涵束縛了人類的覺知,禁錮了人類的思維,阻礙了人類的覺醒,引發(fā)了人類無窮無盡的煩惱與痛苦。

人類體內有個細胞叫“染色體”,我更愿意理解為人本能的或后天形成了對萬事萬物的看法、對萬事萬物本質的理解與把握——這就是“色”,而且這種染著的、附著的“色”無時無刻地不在影響著我們、干擾著我們、誤導著我們!

內涵當中最為關鍵的是意義。人們最執(zhí)著的是什么?是一切人、事、物對于自我的意義!而且人們都非??是罅钊擞鋹偟母杏X,逃避令人不悅的感覺——對任何有吸引力的事物貪婪,對任何事物的負面情感厭惡。

上面提到的蘋果的例子,現(xiàn)在如果我們將蘋果換成一位美女,情況會如何呢?

在你心中判定她是位美女的時候,內涵就產生了,接下來你必將千方百計的追求她,得到她,因為擁有美女對于你來說意義非凡:生活更美好、婚姻更幸福、情感體驗更佳、自身的成就感、虛榮感會得到滿足。這些具有所謂的“意義”成為你行為的動力。

如果不是美女,只是一位相貌丑陋的女子,你可能興趣不大,因為她對于你的意義不大,所以未來你很有可能失去奮力追求的動力及行動。

簡單的案例就說明了,意義對于人們行為的影響。現(xiàn)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在為意義而活。你為什么會痛苦,因為你的環(huán)境、關系、健康、情感、財富等方面無法滿足自己需要的意義。

一對男女新婚以后,女方發(fā)現(xiàn)丈夫不能持久的陪伴她、生活上幫助她、精神上支持她,那么,她會覺得丈夫對她而言已經失去了需要的意義,或者失去了部分意義,此時,她必定無比痛苦、煩惱、不滿。

很多抑郁癥患者就是覺得生活毫無意義,他們已經感知不到生活的意義、生存的意義。失去意義等同于肢殘者失去拐棍或輪椅。

對有利于創(chuàng)造正面意義的,人類努力追求;對于產生負面意義的,人類努力逃避。沒有意義的,人們想方設法添加意義;少意義的,人們竭盡所能增加意義。這就造成了人類認知的扭曲,目的是滿足渴求,遠離厭惡。

因為意義本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人類自己賦予的,所以“意義”對于全面準確的認識世界沒有意義。

19世紀的英國哲學家亨利·西季威克說,從宇宙視角來看,任何個體并不比其他任何個體的利益更重要,這是不言而喻的準則。

無論是星體、飛船,還是螞蟻、細菌,人類認識世界的工作都滲透于視角、存在、內涵三個面向??v然我寫下了這篇關于認識的文章,我也沒有跳脫出這三個層面,依舊充斥人類視角、人類邏輯、文字蘊藏的內涵與表達的意義,這足以說明我依舊是一個凡夫俗子——依然在人類認知體系大廈里面穿梭折騰。

所以,請反對該文觀點的朋友一笑了之吧。

但是我堅信,當我們抹掉人的視角、不認為什么存在(有)什么不存在(無)、不執(zhí)著于把握和解析萬事萬物內涵,那么真理和真相一定會昭然若揭的。

最后以1900多年前的佛教典籍《三摩地王經》中的一首偈作為全文的結語吧:

如焰尋香城,

如幻事如夢,

觀行相空寂,

諸法亦復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德與道的存在關系
何為邏輯?|哲學微課堂互動
人類有與眾不同的靈魂 承石若金的博文(認知)
領悟到太極,越發(fā)讓我看清了自己的淺薄
《萬物原理》:解讀萬事萬物,時間與空間重疊,探索宇宙神奇奧秘
地球在宇宙中渺如塵埃,人類的存在究竟有何意義?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