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興泰,字霜子,號鴻碩,1941年生,吉林省大安市人,高級政工師。1993年出版詩集《霜子吟》、《張興泰詩歌精粹》,2011年出版《詩鏡文心》(鴻碩詩文集),2014年出版該書續(xù)集,2015年出版《鴻碩詩話》,2017年5月出版《情韻悠悠》(十情集)。獲得中國藝術界名人作品展示會優(yōu)賞獎,個別作品獲得世界學術貢獻獎金獎?,F(xiàn)任《中國韻律詩歌旗幟卷》執(zhí)行主編,中華詩人,中國韻律詩歌網(wǎng)高級顧問,中國韻律詩歌學會副會長,中國雅園學會理事,中宣盛世國際書畫院研究員,世紀百家國際文化發(fā)展中心研究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
一,注意語言演變。
有些字古時讀音與今天是不一樣的。如:“閨中知獨看”(“看”,Kan上平刊),“后不見來者”(“者”,Za上聲咋),“獨愴然而涕下”(“下”,ha上聲哈),“黃衣使者白衫兒”(“兒”,ni下平尼),“嫁得瞿塘賈”(“賈”,gu,上聲古)等。
二,注意入聲字和今古讀音變化
鑒賞古代詩,或依《平水韻》《詞林正韻》寫詩(詞)時,要看入聲字劃入四聲的情況,以及個別字平聲變仄聲和仄聲變?yōu)槠铰?,是否合乎相關規(guī)范,不合乎就要調(diào)整。
凡韻腳是一n,一ng的字,不會是入聲字,ai、ei、ao、ou韻基本也沒入聲字。入聲字有八個新聲韻部(麻、波、歌、皆、支、齊、姑、魚)。
三,注意用韻規(guī)范
用舊韻寫近體詩,還是寫古體詩都要看韻腳是否在同一韻部上,若不在同一韻部,要看是否鄰韻,不是鄰韻不合規(guī)范。新聲韻不存在鄰韻通押問題。
四,韻表查找
《平水韻》《詞林正韻》可在王力先生主編的《古代漢語》下冊二分冊查到(有修改)?!?span>中原音韻》可在王力先生的《漢語詩律學》查到?!杜逦脑婍崱房稍凇对婍嵭戮帯凡榈?。
五,關于鄰韻通押
語言學奠基人王力先生在《漢語詩律學》中指出:“以排列相近而音又相似的韻認為鄰韻?!?除“江”與“陽”,“佳”與“麻”,“蒸”與“侵”為罕見的特例外(初唐,“江”“”陽”絕不通押,晚唐亦頗罕見。除“佳”字外,未見佳韻部其它字與麻韻部通押?!案?、青、蒸”為一類,“庚”與“青”近,與“蒸”遠),大約總依詩韻的次序。
一首詩只能押一個韻,這種嚴格要求有時會給詩的創(chuàng)作帶來不便,于是唐朝中期以后引入了“鄰韻”概念,即分屬不同韻部的字,如果讀音近似,就稱為“鄰韻”。
到了宋代,出現(xiàn)了“襯韻”(又稱“探頭韻”、“借韻”、“孤雁出群”),即律詩第一句若用韻,可用鄰韻,這種使用鄰韻的方式僅限于第一句,被大多數(shù)詩人接受并風行一時,成為了一種正格。
近代,魯迅、毛澤東、郭沫若等前輩將鄰韻的使用進一步擴大到全詩各句,也就是說鄰韻不再限于首句了。
王力先生在他1977年出版的名著《詩詞格律》一書中也對這種廣泛使用鄰韻的方式給予認可。王力先生在《漢語詩律學》中說:'近體詩用韻甚嚴,無論絕句、律詩、排律,必須一韻到底,而且不許通韻。'但是在后來出版的《詩詞格律》中,則說:'今天我們?nèi)绻矊懧稍?,就不必拘泥于古人的詩韻。不但首句用鄰韻,就是其他的韻腳用鄰韻,只要朗誦起來諧和,都是可以的?!奔m正了律詩必須一韻到底,而且除首句外鄰韻也不能通押的舊說。
其實,鄰韻通押在前人詩中也并非難找,在清人袁枚《隨園詩話》中,就指出劉長卿、杜甫、李隆基、李商隱等作品中鄰韻通押的韻腳,'唐人不以為嫌也'。
鄰韻通押表
第一類:平聲“東、冬”,上聲“董、腫”,去聲“送、宋”。
(“東”、“冬”通韻常見,“江”韻偶然與“東”“冬”通韻。)
第二類:平聲“江、陽”;上聲“講、養(yǎng)”;去聲“絳、漾”。
第三類:平聲“支、微、齊”,上聲“紙、尾、薺、”,去聲“寘、未、霽”。
(平聲“支”、“微”極少通韻,上去聲通韻較多。“齊”韻偶然與“微、佳、灰”通,絕不與“支”韻通。)
第四類:平聲“魚、虞”,上聲“語、麌”,去聲“御、遇”。
(“魚”“虞”通用常見,上去聲通韻較少。)
第五類:平聲“佳、灰”,上聲“蟹、賄”,去聲“泰、卦、隊”。
(去聲“泰”、“隊”最相近,通韻為常。)
第六類:平聲“真、文”及“元”半,上聲“軫、吻”及“阮”半,去聲“震、問”及“愿”半。
(“真”與“文”近,“文”與“元”近,“元”與“先”
近,“先”與“刪”近,“刪”與“寒”近。)
第七類:平聲“寒、刪、先”及“元”半,上聲“旱、潸、銑”及“阮”半,去聲“翰、諫、霰”及“愿”半。
第八類:平聲“蕭、肴、豪”,上聲“篠、巧、皓”,去聲“嘯、效、號”。
(“肴”與“蕭”、“肴”與“豪”相通常見,“蕭”、“豪”罕見。)
第九類:平聲“歌”,上聲“哿”,去聲“個”。
第十類:平聲“麻”,上聲“馬”,去聲“祃”。
(“歌”“麻”六朝相通,唐人偶用。)
第十一類:平聲“庚、青”,上聲“梗、迥”,去聲“敬、徑”。
(平聲相通少,上去相通多。)
第十二類:平聲“蒸“。
(平聲很少與“庚”韻部通。上去聲因為韻字太少,頗難觀察出通韻情形。)
第十三類:平聲“尤”,上聲“有”,去聲“宥”。
(上去聲偶然與“蕭“”部相通。)
第十四類:平聲“侵”,上聲“寢”,去聲“沁”。
(獨用。)
第十五類:平聲“覃、鹽、咸”,上聲“感、儉、豏”,去聲“勘、艷、陷”。
(“咸“與”覃”、“咸”與“鹽”相通常見,“覃”與“鹽”罕見。
入聲可分為八類:
第一類:“屋、沃”。
第二類:“覺、藥”。
(“覺”偶然與“藥”韻通。)
第三類:“質(zhì)、物“及“月”半。
“質(zhì)”與“物”通,“物”與“月”通,“月”與“屑”通(常見)。
第四類:“曷、黠、屑及“月”半。
(“黠”與“曷”、“屑”通?!瓣隆迸既慌c“月”、“屑”通。)
第五類:“陌、錫”。
(通韻多,獨用罕見。)
第六類:“職”。
第七類:“緝”。
第八類:“合、葉、洽”。
絕對不能相通者:
(一)“庚”、部不與“真”部通。
(二)“真”部不與“侵”、“咸”部通。
(三)“侵”、“咸”部不與“庚”、“蒸”部通。
(四)入聲韻不與平上去韻通。
(一)“支”韻不與“齊”韻通。
(二)“陽”“藥”不與“江”“覺”通。
從上面可以看出:在歸并為若干大類以后,仍舊有七個韻是獨用的,這七個韻是:歌、麻、蒸、尤、侵、職、緝。
六,近體詩用韻避忌
(一)擠韻,指在詩中不是韻腳的地方用了韻字。詩例:
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
——第二句笫一個“山“”字擠韻。
但與韻腳連用的疊韻是可以的。如悠悠、慢慢等。
(二)撞韻,就是一聯(lián)中的前一句(白腳),用了與韻腳同韻部的仄聲字。見前例,笫三句“岸”字。
(三)出韻,也叫落韻,就是用一個別的韻部的字與一首詩中原來韻部的字放在一起做為韻腳。
(四)、倒韻,將習慣上的組合詞為了押韻而顛倒寫。如:凄慘改慘凄,等。
(五)重韻,就是在一首詩中重復押一個字作韻腳。
(六)僻韻,即用罕見的生僻字作韻腳。
(七)湊韻,是指用了與詩中意思毫不相干的字作韻腳。
(八)啞韻,就是用一些聲調(diào)讀起來不清晰,意義也不明顯的字押韻。
(九)復韻,復韻是指一首詩中,意思一樣或意思相近的字相押。如押了“花”字,再押“葩”字等
(十)、連韻,就是相鄰的兩個押韻句的韻腳用了同音字作韻字。也叫“合音”。如:月照芝臺鳥篆沙,清風習習透簾紗?!吧场迸c“紗”就合音了。
七,與時俱進
我們寫詩是給活人看的,不是給死人看的。表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應著眼于現(xiàn)代語言,我們用舊體詩格律規(guī)范寫詩,最好用新聲韻。
此講座以王力先生著述為本,如有不合適處是我理解上的問題,與先生無關。
此講座僅供參考。不當處請批評、指正。
2018年10月29日于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