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發(fā)了一個27國展的入選作品,【今天,來看看哪些作品入選27屆全國攝影藝術展?】看了一些人留言?;具€是兩個極端,所以我覺得很奇怪,按道理,從2014年開始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差不多5年的在線教育的,攝影教程多如牛毛,應該說大家的攝影智商應該都成長的差不多了,但是很多攝影愛好者,還是喜歡用很“鍵盤”的方式去看一個東西,所以我就想不明白!
過度自由并不是好事。我們學習上有一句話“業(yè)精于勤荒于嬉”也就是說你再有天賦,如果你不去努力,其實也是白搭了。這個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在我們學習過程中,應該是有所選擇,當然如果你什么都不選擇,就是什么都接受,這個是取決于一個人的思考能力的。接受不好,肯定是四不像。接受好了,去除糟蹋,取其精華還是不錯的。
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根植我們每一代人,但是不是說不能瓦解,當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太快的時候,你就會看見其實這個影響還是極深的。
所以攝影教育這塊,比如紀實,作品反映時代的聚變,百姓煙火,社會的心聲的作品,這些必然多拍,但是不是說什么都拍。拍的過程中還要融合攝影手法,攝影構圖,表達形式的新穎。
大家也最近看到過度自由例子了,所以攝影教育一定是真善美,攝影拍攝的內容也是一樣。在這個基礎上才能發(fā)光發(fā)熱。
所以這次國展,我覺得紀實攝影這塊還是比較好,藝術這塊這個基本都老藥新裝。這是沒有辦法的時候,因為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越快,大家接觸的越多,所以新鮮感看多了,就看到雷同的多了。因為形式就這么多。
但是不能說沒有創(chuàng)新,我們就不能拍,其實我覺得攝影愛好者要拍一個東西,還是基于自己拍過沒有。
在這個基礎上,慢慢走出自己的一條路子,走到自己的一個風格。
所以拍什么,實在太重要了。
有人說,我才不想那么多,我什么都拍。
其實攝影真的什么都能拍好的人太少了,有些人的題材多一些,但是大部分攝影師,特別有名攝影師,都會是專注于自己一些思考,或者自己的一些形式的題材!
作為攝影愛好者,我覺得從大眾喜歡入手,是最容易找到自己內心的一條路子。
所以,大家記得學攝影,從大眾攝影入手,從真善美入手,這個基礎上,去摸索自己喜歡的形式,喜歡的內容,對于不同的題材作品,多去比較,多去理解,沒有必要用鍵盤的方式去厭惡或者抗拒一些自己不喜歡的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