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許總是會聽到別人說,“xxx真的太有趣了”,“我想找一個有趣的男朋友”。于是,我們常常會把“有趣”和“有魅力”、“幽默”化為等號,不過,有趣到底是什么?成為一個“有趣的人”能夠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幫助?
我們發(fā)現(xiàn),大家通常說的「有趣」可以在大致上被分為兩類。
第一種:主觀上的興趣相似。當你和另一個人愛好相仿,能get到彼此的點,或者對于某些觀點可以產生共鳴,那么你們在對方的眼里就是非常有趣的。就像《生活大爆炸》里面的Sheldon,有些人眼中的他是木訥、固執(zhí)、無聊的,但總有另外一些人能夠看到他單純、可愛又有趣的一面。
第二種有趣,指的是某些有代表性的性格特質或行事風格。即使很多觀眾都常?!奥牪欢盨heldon所研究的那些理論,但我們還是會認同他是一個有趣的人。MayBusch網站總結到,人們常常會將一些特點和“有趣”聯(lián)系起來,例如,有新奇的觀點、自信、真實、樂于分享、經常打破世俗規(guī)范等等。
如果說能與我們產生共鳴的人可遇不可求,而第二種有趣則是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而實現(xiàn)的目標。那么,重要的方法就是——培養(yǎng)你的好奇心(Curiosity)。
好奇心是每個人都非常熟悉的概念,也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一個充滿好奇心的人,常常覺得世界是未知的、有意思的。強大的探索欲望能夠讓他們將知識和技能擴展到多個領域,或讓自己的生活充滿樂趣,或為人類的發(fā)展作出巨大貢獻。
好奇心為什么能幫助我們成為一個有趣的人呢?我們先來看看好奇對我們的積極作用:
1)鼓勵我們踏出舒適圈,追求新事物
人們習慣于在舒適區(qū)內行動,這種“安全感”讓我們安于現(xiàn)狀的同時很難找到進步的空間,生活也會變得越來越枯燥。走出舒適圈時,我們會感到焦慮和不適,但工作表現(xiàn)和成長速度也會獲得提升。
由于好奇心強的人常常表現(xiàn)出對新穎、多樣和復雜事物的偏愛,因此對他們來說,走出舒適圈是一件很平常,甚至非常令人興奮的事。在舒適區(qū)外獲得的新技能和成就感,能夠進一步強化他們的好奇心,鼓勵他們去尋找下一個目標。
2)更容易堅持那些無聊但必須做的事
人們在什么時候會感到強烈的動力?答案是做那些擅長并喜歡的事。
然而,通往目標的路上有很多無聊但必須完成的任務,比如某項技能的打磨、準備一項考試、長時間重復行動以提升熟練度等等。
研究證明,在這些事項中,好奇心強的人更容易堅持下來,因為在他們的思想里“萬物皆有趣”,他們會樂于探索這些看似無聊的事情中有意思的部分,在求知欲的支持下達到目標。
3)生活滿意度更高
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幸福感決定了他們的生活質量。
蓋普洛組織曾對來自130多個國家的人進行研究,結果顯示,有兩個因素決定了人們多大程度對一天的生活感到愉快:「能否從他人那里獲得支持」以及「學到了多少新的東西」。
擁有好奇心的人,視角往往是開放的,他們十分善于識別那些成長的機會,在探索外界和內心的過程中獲得幸福。不僅如此,好奇心還能幫助我們完成創(chuàng)意類的工作。在進行團隊任務時,好奇心也能讓我們更開放地分享自己的觀點,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
接觸過小朋友的人都知道,一個心智健全的兒童常常展示出對外界事物強烈的好奇心。這是由于“好奇”是人類認識世界非常重要的方式。每個人都有好奇的時刻,而好奇心持續(xù)的強度、時長和輻射范圍決定了我們能探索到哪里。
兒童展現(xiàn)好奇心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問”,但在我們長大后,自我意識開始增強,我們希望向他人展現(xiàn)出自己“專業(yè)”而不是“無知”的一面。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很簡單,那就是嘗試找回小時候的那種充滿好奇的狀態(tài),重新了解身邊的一切。
1)十萬個為什么
首先,你可以嘗試回歸小朋友的視角看待世界,用提問的方式發(fā)掘自己的興趣點。
不要小看了提問的力量,就像我們聽說過的很多名人故事那樣,人類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常常就是建立在一個很小的問題之上。常常提問能夠促進我們探究一件事物的根源,也是開啟興趣之門的一把鑰匙。
比如在背英語單詞的時候,你可以試著問自己,“為什么這個單詞是這個意思?它的來源是什么?有哪些其他單詞與它相關?我還能用怎樣的方式記住它?”剛開始你可能不太習慣,或者會在工作中走神,否定自己,這都是正常的。漸漸你會發(fā)現(xiàn),周圍熟悉的一切其實都有可以挖掘的新鮮點,生活比你想象中要有趣的多。
2)試著做一些你不知道怎么做的事
新鮮經歷給我們帶來的刺激感,能夠強化我們感官神經,促使我們再去體驗新鮮事物。回憶一下,第一次坐過山車時腎上腺素飆升的快感和即將去往一個新的城市的期待,都為你帶來了強烈的情緒體驗。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增加這樣的體驗,以帶動你在日復一日的枯燥生活中找到突破的可能性。
3)尋找那些同樣好奇的伙伴一起玩
深入學習和探索要求我們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中,而在同伴的影響下,我們能夠更專注、更積極主動地完成當前的任務。除學習和工作外,利用閑暇時間參與有益身心健康的團體活動,和各行各業(yè)的人交流,也有助于我們跳出千篇一律的生活圈,看看不一樣的世界。
在適當?shù)膱龊媳3趾闷媸怯幸娴?,然而,過度的好奇心就像是一只住在你腦袋里不斷發(fā)問的小猴子,分散你的注意力,甚至讓你對周圍的事物產生過度憂慮。在這只“猴子”的驅使下,你也可能會因為過于好奇別人的生活而打破邊界,問出一些令對方感到不適的問題,而影響你和他人的關系。
Bergland(2016)在他的文章里提到,人們有時會為了滿足好奇心而忽略行為所帶來的結果。就像潘多拉的魔盒,在打開的那一瞬間,也許就會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保持自我覺察、在提問之前進行思考,都可以幫助我們避免由于過度好奇而受到的傷害。
回到問題:如何做一個有趣的人?實際上,每一個未被解答的問題背后,都有一座等待被發(fā)掘的寶藏。只是繁雜而忙碌的日常事務壓抑我們探索的欲望,讓我們忘記了生活本有趣的事實。所以,不妨試試用好奇心來打破單調的壁壘,讓新鮮的空氣進入我們的世界吧。
以上~
參考資料:
Busch, M. (n.d.). What Makes a Person Interesting?. MayBusch.
Bergland, C. (2016, August 04). Curiosity: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Double-Edged Sword. Psychology Today.
Diener, E. (2008). Well‐Being of Planet Earth. Opatija.
Durayappah, A. (2014, October 08). The Secret Benefits of a Curious Mind. Psychology Today.
Silvia, P. J., & Kashdan, D. B. (2009). Interesting Things and Curious People: Exploration and Engagement as Transient States and Enduring Strengths. 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 3(5), 785-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