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話題挺冷門,但也有點趣,上世紀中前期,戰(zhàn)場上的軍人,人人都背著一個吃飯的家伙,軍用飯盒,沒了這個東西真的吃不上飯的,因為幾千年來士兵吃飯都是野戰(zhàn)廚房烹飪后分發(fā),在沒有一次性容器的年代盛裝飯食就只有飯盒了,在十九世紀以前,沒有制式飯盒,士兵都是五花八門有什么帶什么,一戰(zhàn)開始才大規(guī)模配發(fā)制式飯盒,之后每個士兵腰間都掛了這種鋁制的金屬盒
美軍的飯盒只有三種,一戰(zhàn)之前的鋁制M1910式,二戰(zhàn)之前的鋁制M1932式,二戰(zhàn)時的為節(jié)者鋁改用不銹鋼制M1942式,都是分兩部分的扁橢圓形盒子,盒蓋和盒體可以分開,盒體上有一條印有制造信息的提手,提手壓入盒蓋中間的凹槽內(nèi)就可以固定盒蓋和盒體,每個飯盒配一套刀叉勺,
英國的飯盒一點也沒有大英帝國的氣派,三件大小不同不銹鋼飯盒套在一起,連蓋子也不用了,省工省時省料省到極點
德軍M19型可以說是當時最先進的飯盒,用來盛各種湯菜和烹飪都非常方便,被許多國家仿制,他由兼做盤子的蓋和罐子組成,盤子上有一個折疊把手,之后的M1931式是二戰(zhàn)德軍背后或背包上方最常見的器物,士兵們通常將各種東西裝在飯盒里當容器,1943年以前都是鋁質(zhì),之后因物資缺乏改為鋼制,蘇軍的飯盒也是三種,自己開發(fā)的M1924式:M1926式和仿制德國的M1936式,均是鋁制品,
日軍的92式飯盒其實也是仿自德軍加以改良,最大的特點是可以用來煮飯,還專門刻了放水線,日軍還有一種97式飯盒,比92式高大一點
我國從30年代開始也裝備自己生產(chǎn)制式飯盒,其實就是德軍M1931式的縮小版,,其容量較小,只有1.4L,比M1931式少0.4升,不過只有精銳德械部隊才有,其他部隊還是五花八門有什么帶什么,
我軍的制式飯盒也是源自M1931式,不過更象日軍的92式,但因為裝有帆布背帶無法象日軍的92式那樣明火煮食,1951年開始生產(chǎn),此后還有65式和78式,這兩種飯盒是套在水壺外層的,不過如果碰變形的話就拿不岀來了,所以非常不實用,之后我軍也不帶生產(chǎn)制式飯盒了,自從各種野戰(zhàn)口糧和一次性餐具大行其道后,軍用飯盒基本已被各國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