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其實跟同事之間相處難免的會有一些沖突摩擦,有些人不會處理,自己吃虧不說,而且人員也會越來越差,那么在職場中,如果和同事發(fā)生了沖突,我們應該怎么解決呢?其實記住下面這三個原則,不僅不會吃虧,人緣還會越來越好!
第一個:你干你的活,我做我的事,最小阻力原則
其實職場中發(fā)生矛盾沖突其最本質的原因無外乎就是利益的沖突,你在意的是過程,而我只看重結果;你在意成本,我著眼收益……,因此其實我們不能直接否定對方的核心訴求,用觸及對方利益的方式來解決沖突,這種做法其實就像是在打對方的臉,你得到的只會是對方更為強烈的反抗,沖突不僅不會消弭,而且還會愈演愈烈,沖突只會是越來越大的。
因此,我們說用最小阻力原則,其實就是要用一種可以讓對方接受,自己也損失比較小的方法來處理,比如“被人搶功勞”這件事情,其沖突點就在于,你自己辛辛苦苦做出的成果,被人輕易的拿走了,這時候一味的反駁其實并無什么實際用處,這時候阻力最小的方向就是各說各的,既是給了對方一定的壓力,又沒有撕破臉,可是卻明確的給對方了一個信號:這件事并不是完全掌握在他手上的。
第二個: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敵人,最大公約數原則
其實職場中發(fā)生沖突的原因,大概有下面兩種,一種是性格沖突,另一種就是利益沖突,前者其實不必多說,無非就是性格不合,彼此看不上,這樣的沖突其實一般并不會出現太過不可調和的矛盾,可是后者就會隱藏較深,表面上可能還是你好我好一家親的樣子,實際上卻是背后放冷箭,使絆子,雖說這樣說是夸張了一些,可是涉及利益,關系就會變得很脆弱了。
這時候,如果想要化解沖突,那么就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個是找到彼此共同的利益,另一個是發(fā)現彼此共同的敵人,這兩種情況都最容易讓兩個人同仇敵愾,暫時結盟,這其實就是“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在這個過程中,彼此也可以慢慢化解性格上的沖突,所以我們不能只看到利益的沖突,也要看到共同的利益。
第三個:會吵架但是不樹敵,局外人原則
不要以為會吵架就是厲害的,其實不然,真正的高手是吵完架,脾氣發(fā)泄完了之后,還不會四面樹敵。為什么會這樣呢?其實也很簡單,就是他們很會說道理,不管是自己有理沒理,反正他們都能言之有物,讓人聽了之后覺得是不是真的是自己的錯,開始自我反省起來。
其實吵架也是有套路的,簡而言之就是:你跟我說人情,我就跟你講道理,你講道理的時候,我就開始說人情,不必夸夸其談,點到為止就好樂。
來源: 阿濤哥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