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事物的好奇,代表了一種求知的欲望。通過?探索--操作發(fā)這樣的一個過程,不僅可以滿足孩子的求知欲,還可以讓他們的智能獲得增長。因此,要保持孩子的好奇心.
每個孩子都有好奇心,可是,這種好奇心卻經(jīng)常會受到媽媽的打壓。
站在陽臺上,3歲的小苗看到幾只在天空中飛行的大鳥。她問正在一邊澆花的螞媽:“媽媽,那是什么? ”媽媽回答說:“是大靡!
“他們在干什么?”
“秋天到了,他們正往南方飛。”
“他們?yōu)槭裁匆w去南方?”
“因為,咱們這里的天氣馬上就要涼了。”
“我怎么沒感到天氣涼?”
“你不是已經(jīng)換上長袖的衣月良了么?”
“可是,爸爸還在穿短袖啊!”
“你爸爸不怕涼,他怕熱?!?/p>
“為什么?”
“因為你爸太胖了。”
“胖人就怕熱嗎?”
聽到女兒又開始沒完沒了地提問了,小苗媽甩下一句話“當然了! ”然后便扭頭離開了。
每個人都有好奇心,在孩子身上,這種好奇心表現(xiàn)得更加突出。面對五彩繽紛的世界,孩子們往往會生出很多的聯(lián)想,即使路邊一朵不起眼的小花、成人眼中毫無作用的小石塊、廢螺帽、廢紙等,都可以成為孩子們的“研究"對象。
對于那些在成人眼中平談無奇的事物,他們會提出許多問題,比如:太陽為什么不會掉下來,小雞為什么不會飛,彩虹是怎樣形成的等。對于這樣的提問,媽媽一定要耐心地給予回答,否則很容易挫傷孩子的好奇心。
3歲的小米,對周圍所有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
一天,小米對電視遙控器產(chǎn)生了興趣,媽媽擔心他會級壞物件,可是,轉念一想,與其擔心,倒不如將正確的使用方法交給他。
媽媽在廚房忙碌時,小米總喜歡跟進去,這里摸摸,那里摸摸。每到這時候,媽媽都會給小米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讓他洗貴瓜、西紅柿、拌涼菜,幫著媽媽拿調料等。
這樣,小米就可以對蔬菜的特性多一些了解了,他的好奇心得到了迷一步的滿足。
小米媽的做法,既可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也給孩子提供了鍛煉的機會。
孩子對事物的好奇,代表了一種求知的欲望。孩子都有求知的欲望和發(fā)展的潛能,通過"探索-擺弄-發(fā)問"這樣的一個過程,不僅可以滿足孩子求知的欲望,還可以讓他們的智能獲得增長,所以,孩子有好奇心,是一件好事。那么,該如何保護和促進孩子好奇心的發(fā)展呢?
1.提供適合孩子閱讀的繪本、書籍
書本,可以讓每個具有好奇心的孩子獲得快樂的體驗,比如:小動物繪本、天文類繪本……這些繪本和書籍,都能夠提起孩子的閱讀興趣,孩子一般是非常喜歡閱讀的。
2.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孩子學習科學知識
為了讓孩子好奇的小船駛入知識的海洋,將孩子的好奇變成對知識的渴求和探索,可以通過講故事、做小手工等方式,用科學知識來承載孩子的好奇之舟,比如:做小風車、三原色實驗、吹泡泡等。
3.親身示范,展示出自己的好奇心
為了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媽媽首先要向孩子展現(xiàn)出自己的好奇心,比如:帶孩子一起外出散步時,可以表現(xiàn)一下自己對一草一木及其他事物的興趣和探索愿望。
可以聞一聞花香,可以踢一踢小石頭,可以撿一些樹葉……
4.尊重孩子的興趣
從那些能夠引起注意力的東西中,孩子能學到更多的東西。如果孩子喜歡聽音樂,就要創(chuàng)造條件,經(jīng)常放一些音樂給他聽;如果孩子對昆蟲感興趣,就陪他一起捉、養(yǎng)昆蟲;如果孩子對花草感興趣,就可以找些種子來種種,讓孩子體驗收獲的喜悅。
5.將孩子的好奇心引向大自然
舂天,可以帶孩子觀察各種花鳥魚蟲的變化,比如:可以養(yǎng)些蝌蚪、小蠶,觀察蝌蚪是如何變成活蹦亂跳的青蛙
6.簡單、清楚地回答孩子的問題
同一個問題,根據(jù)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理解力,媽媽應該做出不同的回答。在做出回答前,可以先問問孩子是怎么想的。這樣做,不僅能讓孩子明白一個人不可能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還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尋找答案。
7.提供條件,正確引導
好奇心是對新鮮事物的探究反應,為了讓孩子獲得新穎而神奇的感覺,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豐富多彩的環(huán)境。為了讓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的向往,要善于將孩子的好奇心引入恰當?shù)能壍馈?/p>
8.正確對待孩子因好奇心而發(fā)生的破壞行為
由于孩子年幼無知,常常會做出一些破壞性的行為,比如拆玩具,媽媽要正確應對這種行為,不要簡單地打罵。應該向孩子講清玩具的構造、原理和正確玩法,然后和孩子一起把玩具修好。這樣,不僅能鼓勵和發(fā)展孩子的求知欲、探索精神,還能培養(yǎng)他愛惜玩具、愛勞動的品質。
9.正確對待孩子的提問
★媽媽對孩子的問題反應積極,可以充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并使其得到繼續(xù)發(fā)展。所以,要鼓勵孩子提問,不能對問題置之不理。
★如果媽媽忽略,甚至粗暴地打斷孩子的提問,當孩子不敢再提問的時候,就會逐漸對周圍的事物失去應有的好奇和熱情。
★對孩子暫時不理解的一些問題,不必勉強解釋,可以告訴他:"你、還小,上學以后,知識豐富了,自然就會明白。"這樣,可以把孩子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引向更深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