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叫《好孩子成長的100句禁句》的書中,提到了一些父母不該對孩子講的話,這本書分為五章,每一章都是一個大主題,這里我把它的目錄發(fā)出來:
第一章 批評孩子時不該說的話
1 你怎么那么笨
2 你看看人家的孩子
3 你的字像雞爪一樣
4 你敢不聽我的話
5 你到底在搞什么鬼
6 出去就永遠別回來了
7 誰讓你撒謊的
8 和你爸一個德性
9 你怎么總這樣
10 你還敢不敢
11 一點禮貌都沒有,快叫人
12 說你幾句就不高興了
13 就你這成績,以后掃大街去
14 你看看人家
15 要是這樣,你一輩子都沒有出息
第二章 與孩子溝通時不應(yīng)該說的話
16 媽媽求求你了
17 不做完作業(yè),你就甭想玩
18 我沒本事,咱家就看你的了
19 說不行,就不行
20 千萬別得罪老師
21 你愛爸爸還是愛媽媽
22 你別煩我
23 沒看正忙著嗎
24 你一定不能像我這樣
25 一個女孩,怎么想要玩男孩的東西
26 我這是為你好
27 我們買一個更好的
28 別和壞孩子混在一塊兒
29 為了媽媽,你一定要考好
第三章 面對孩子的問題時不應(yīng)該說的話
30 按我說的做
31 大人說話小孩別插嘴
32 既然這樣,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吧
33 你是從垃圾堆里撿的
34 哪來的這么多好奇心
35 那么難看,你還喜歡
36 你哪有錢去捐款呀
37 你怎么這么喜歡鬧別扭
38 不要為自己的成績差找借口.
39 先把你的“豬圈”弄干凈,再來提問
40 說點“好聽”的話
41 閉嘴,小孩子問那么多干嗎
第四章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應(yīng)該說的話
42 他打了你,你怎么不打他_
43 沒事,反正沒人看見
44 外面很多壞人
45 這個窩囊廢
46 媽幫你去說“對不起”
47 再不行,那就別堅持了
48 有吃有穿的,還有什么不滿足的
49 怎么才考這么點分
50 小孩懂什么
51 你的任務(wù)就是好好學(xué)習,其他的別管
52 下不為例,再有下次我非收拾你不可
53 你又做錯了
第五章 日常生活中最不應(yīng)該說的話
54 若考一百分,我就給你買禮物
55 一定要進前5名
56 你和那孩子什么關(guān)系
57 早知道這樣,當初就不該生
58 等你爸回來收拾你
59 誰希罕
60 你怎么不明白我的苦心呢
61 不要領(lǐng)朋友到家里
62 小孩子有什么隱私
63 別亂告狀
64 你怎么這么難纏啊
65 你的眼睛真小
66 不要把你的東西借給別人
在看這些話的同時,你可能在想自己有沒有說過類似的話,美國著名精神病醫(yī)師埃里克森認為,人的自我意識發(fā)展持續(xù)一生,他把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劃分為八個階段,可稱為埃里克森人格終身發(fā)展理論。這個理論為不同年齡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和教育內(nèi)容,他認為任何年齡段的教育失誤,都會給一個人的終生發(fā)展造成障礙。下面我根據(jù)自己的了解為大家概括了一下:
0—1.5歲 嬰兒前期
時刻關(guān)注著他,以最溫柔的方式去回應(yīng)他,第一時間去滿足他的需求。如果養(yǎng)育者能以慈愛方式及時滿足他們的需要,孩子就會就會形成對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如果養(yǎng)育者拒絕他們的需要或者給了讓他們感受不好的回饋,孩子就會形成對世界的不信任感,這將很大程度影響他們的未來的人格發(fā)展。
1.5—3歲 嬰兒后期
在這個階段中。兒童迅速形成許許多多的技能。他們學(xué)會了走、爬、推、拉和交談。更通俗地說,他們學(xué)會了如何抓握和放開。他們不僅把這些能力應(yīng)用于物體,而且還應(yīng)用于控制。換句話說,兒童現(xiàn)在能"隨心所欲"地決定做還是不做某些事情。因而兒童從這時起就介入了自己意愿與父母意愿相互沖突的矛盾之中。
這就要求父母必須按照社會所能接受的方向,履行控制兒童行為的精心任務(wù),而又不能傷害兒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
3—6歲 幼兒期
在這一時期,兒童能更多地進行各種具體的運動神經(jīng)活動,更精確地運用語言和更生動地運用想象力。這些技能使兒童萌發(fā)出各種思想,行為和幻想,以及規(guī)劃未來的前景。如果父母鼓勵兒童的獨創(chuàng)性行為和想象力,那兒童會以一種健康的獨創(chuàng)性意識離開這個階段。然而,如果父母譏笑兒童的獨創(chuàng)性行為和想象力,那兒童就會以缺乏自信心離開這一階段。
6—12歲 少兒期
兒童必須忘記他過去的希望和愿望,他豐富的想象被馴服,被一些非人性事物的法則所約束,甚至被讀、寫、算所約束。如果孩子獲得了支持的力量,他們就更能勤奮的為未來成為一個有價值的社會人做準備,他會明白今天的勤奮和努力,都是有希望且會有回報的。反之,如果孩子在家里和學(xué)校都不能獲得這樣的支持和鼓勵,他們每天聽到的都是否定的語言。那么就會懷疑自己是否能夠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并感到“自卑”,用消極的態(tài)度步入下一個發(fā)展階段。
所以在這個階段里,必須鼓勵兒童掌握為未來就業(yè)所必需的技能,但是要注意,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不能以犧牲人類某些其它重要的品質(zhì)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