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紅平表示,人眼所看到的自然光線(白光)分別由紅光、橙光、黃光、綠光、藍光、靛光、紫光組成,其在視覺上給人以白色的感受。目前,類似電腦、手機等含有電子屏幕的產(chǎn)品,其光源中所含藍光成分較多,特別是波長為400nm~450nm的有害藍光,其波長較短、穿透性較強,可以直接穿透人眼的正常組織到達視網(wǎng)膜,易對視網(wǎng)膜的色素上皮細胞和感光細胞造成損傷。此外,人眼是一個成像系統(tǒng),不同波長的光經(jīng)過角膜晶狀體、玻璃體之后,其在眼睛中的折射力是不同的,如藍光成分由于波長較短,所以更容易在視網(wǎng)膜前成焦,這就意味著眼睛要看清楚藍光就會過度調(diào)節(jié),造成一種近視狀態(tài)。4月23日是第二十四個世界讀書日,該節(jié)日的設立目的是鼓勵和推動更多的人參與閱讀與寫作。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們讀書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如今,很多人喜歡使用手機閱讀電子書以代替紙質(zhì)圖書。為了保護用戶視力,不少手機都推出了“藍光過濾”功能。那么,藍光過濾功能真的對人的視力有保護作用嗎?對此,科普中國特別采訪了上海東方醫(yī)院眼科主任、“達醫(yī)曉護”特約專家崔紅平,請他為我們講解其中的科學道理。
藍光過濾功能對視力真的有保護作用嗎?其原理又是什么呢?崔紅平介紹,目前市面上銷售的具有藍光過濾功能的手機大多可將有害藍光的比例減少,并減輕其對眼睛造成的近視疲勞狀態(tài),從而減少對眼睛的危害。目前主要是應用兩種技術(shù),第一種是在基材中加入防藍光因子,對有害藍光進行吸收,以達到阻隔的目的;第二種技術(shù)是利用反射原理,在手機屏幕中加入反射膜,藍光在到達了界面之后可以被自然反射掉。然而,由于藍色屬于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三種基本顏色之一,所以藍光對于電子屏幕顯示非常重要。將有害藍光盡可能過濾掉,而其它波段的藍光還要保留下來,這樣才能保證在維持正常色彩的情況下,對人眼的損害降到最低。
那么,在使用手機電子閱讀時,應該如何做才能緩解疲勞、保護眼部健康呢?崔紅平為我們提供了以下幾點建議:
1.控制連續(xù)閱讀的時間。使用電子屏幕類的產(chǎn)品閱讀時,最好每隔40分鐘休息5~10分鐘。因為人眼連續(xù)看近的正常時間為40~50分鐘,如果持續(xù)的近距離閱讀超過這個時間,那么眼睛睫狀肌的調(diào)節(jié)力就會超過它的承受極限,導致其處于一種疲勞、痙攣狀態(tài),繼而引發(fā)眼部不適。
2.屏幕的亮度不宜過亮,也不宜過暗。因為太亮或太暗的光線都會使眼睛在閱讀時感到疲勞,進而造成損傷。
3.屏幕的飽和度不宜過于鮮艷。人眼看物是一種生物化學反應,在看清不同顏色的過程中,眼睛里的一些蛋白質(zhì)需要不斷地合成,不斷地消耗能量,易導致用眼疲勞。
最后,崔紅平強調(diào),如今視疲勞與體力疲勞、精神疲勞可并列為同等重要的第三種疲勞,因為其可以連帶地反應在身體的各種表現(xiàn)中,當眼睛疲勞時,人就會缺乏精神,易導致心情不佳,影響人的整體精神面貌。所以,在進行手機閱讀時,人們一定要遵從自然規(guī)律,保證眼部的正常休息,維護用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