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上,周朝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朝代,特別是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文獻記載少,時間跨度長,紀年也不清楚,分封諸侯國又特別多。周王室叫宗周或成周,有些分封的諸侯國也叫“周”,以至于史學家們?yōu)榱藚^(qū)分它們,用了不同的稱呼來進行分別,比如西周國、東周國。但還是很容易引起混淆,他們和西周、東周之間是什么關系呢?又怎么區(qū)分?我們今天來把這個問題理清楚。
眾所周知,周原本是商朝下面的一個部落,周武王趁著商軍主力對外征伐期間聯(lián)合其他部落滅掉了宗主。之后,周武王強迫其他部落接受周朝的分封制,按照與王室的親疏關系進行分封,為周王朝提供保障。西周后期社會矛盾激化,期間爆發(fā)的國人暴動更是動搖了國家基礎。直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殺死,西周滅亡。西周滅亡的原因是周幽王為博得冷美人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戲諸侯,結(jié)果當犬戎真來進攻鎬京時,東周由此開始。
東周分裂后,周顯王、周慎靚王和周赧王祖孫三代寄居在東周公國,受東周公國國君的擺布。在這幾十年里,西周公國的國君和東周公國的國君尚且念及親情,兩國雖有沖突,但卻沒有發(fā)生戰(zhàn)爭,可以說是相安無事。此時,實力強大的秦、楚、韓、趙、魏等國家環(huán)繞著“二周”,“二周”為圖自存,紛紛任用蘇秦、張儀那樣的辯士與諸侯進行周旋,西周公國的周最和東周公國的杜赫才能出眾,聞名當時,于“二周”功不可沒。
西周派出的探子也是個好吃懶做的主兒,估計連國都都沒出,就在家耗了幾天然后將謠言回報給了國君。西周國君聽到消息大喜,命令河道駐軍放水,同時還不忘給蘇秦一份豐厚的賞賜。等西周了解真相的時候,東周的稻子早就長老高了。周平王東遷以后,原來的國土被秦國占據(jù)。秦國通過商鞅變法與戰(zhàn)爭兼并又成為超級大國,繼而發(fā)動了推平諸侯統(tǒng)一天下的戰(zhàn)爭。
簡而言之,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東周是西周的延續(xù),西周國和東周國都是從東周宗室分裂出來的小國,東周國又是從西周國分裂出來的小國,兩者屬于兄弟國,但是關系并不和諧。另外,東周和西周國同時滅亡,是因為東周最后一位君主周赧王在公元前315年遷居西周國,秦國滅了西周國,周赧王也病逝,東周自然也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