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uó)歷代登科總錄》全書五卷,包括《隋唐五代登科總錄》《兩宋登科總錄》《遼西夏金元登科總錄》《明代登科總錄》《清代登科總錄》,擬收錄自隋唐至清末進(jìn)士等登科人12萬左右,總字?jǐn)?shù)約3750萬。目前,《中國(guó)
2016年05月12日08:34 來源:
光明日?qǐng)?bào)《中國(guó)歷代登科總錄》全書五卷,包括《隋唐五代登科總錄》《兩宋登科總錄》《遼西夏金元登科總錄》《明代登科總錄》《清代登科總錄》,擬收錄自隋唐至清末進(jìn)士等登科人12萬左右,總字?jǐn)?shù)約3750萬。目前,《中國(guó)歷代登科總錄》的第一份碩果——《宋代登科總錄》已出版,全書14冊(cè),1000萬字,重構(gòu)了宋代4萬多進(jìn)士檔案,是迄今為止關(guān)于宋代登科人物最大的數(shù)據(jù)庫。
宋代三百多年,共舉行了118榜科舉考試,各種科目登第人數(shù)約11萬人(包括特奏名),遺憾的是沒有斷代的宋登科記,完整保存下來的宋代登科錄,只有《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和《寶祐四年登科錄》,所載進(jìn)士分別為330人和601人,這主要得益于朱熹和文天祥的名人效應(yīng)。除去這二榜,仍缺的116榜登科錄或已湮沒,或散落在茫茫史籍之中,需從現(xiàn)存宋代典籍及后世相關(guān)史料中去尋覓,仿若沙里淘金。十余年來,我們從宋代基本史籍、文集筆記、人物傳記、方志、碑刻等大量文獻(xiàn)資料中,不懈搜尋宋登科人名錄和有關(guān)資料,共搜集了41040名登科人,著成《宋代登科總錄》。
《宋代登科總錄》所收每位登科人都有一份小傳,即凡從現(xiàn)存文獻(xiàn)中能輯錄到的宋代登科人,按朝代、榜次順序,列其姓名,姓名下列字號(hào)、籍貫、登科年、初授官、所歷官(舉例)及終任官(或最高官),謚號(hào)。小傳之下,附書證。書證引用書,寫明哪一朝作者、書名、卷次及與小傳有關(guān)信息的原著引文。書證盡量做到三條以上。舉例如下:
李垂,字舜工,博州聊城縣人。咸平三年登進(jìn)士第,初授聞喜縣尉。天禧四年,任尚書祠部員外郎、秘閣校理、同修起居注,仕至知均州。
宋尹洙《河南先生文集》卷一七《李公(垂)墓志銘》:“公諱垂,字舜工。博州聊城人。咸平中舉進(jìn)士,初命解州聞喜尉,換州司法,再調(diào)湖州錄事參軍。召試為崇文院校勘,出知亳、潁、晉、絳、均五州事,年六十九,以明道二年六月二十五日疾終于武當(dāng)。”
《宋史》卷二九九《李垂傳》:“李垂字舜工,聊城人,咸平中登進(jìn)士第。自湖州錄事參軍召為崇文校勘,累遷著作郎、館閣校理,出知均州,卒年六十九?!?div style="height:15px;">
《北京圖書館藏拓片墓志》6489、公孫簡(jiǎn)《趙郡李君(筠)墓志銘·天禧四年十二月》:“君諱筠,字質(zhì)素,博州聊城……生三男:季曰垂,舉登科第。習(xí)知官守,今尚書祠部員外郎、秘閣校理、同修起居注。咸平三年,垂擢進(jìn)士第?!?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