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因時間的管理方法而不同
時間是一種資源,對每一個人而言都是公平的。
無論是對工作能力強的人還是工作能力差的人,對達官貴人還是街頭乞丐,時間都是沒有任何區(qū)別、沒有任何不同的最公平的資源。
每天都是24個小時,時間靜靜地流逝。
然而正是這每一天的24個小時,讓每一個人有著不同的人生。
該做的事情沒有做,錯過了時機又后悔莫及,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拿考試來說,當今社會考試的種類繁雜多樣,小到學校的期末考試,大到職業(yè)資格考試、駕駛證考試等。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該考取的證書沒有拿到,需要證書的時候又后悔當初為什么沒好好準備,以致影響了本來可以更加美好的未來。這就是所謂的“后悔莫及”。
選擇了不同的時間分配方法等于選擇了不同的人生。
所以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會想到,既然時間的使用方法如此重要,就應該趕緊學習成功的時間管理方法。
誠然,學習時間管理方法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自己的“時間分配哲學”。
要經常思考“時間對于我來說如此寶貴,這件事真的值得我花時間做嗎”、“我把做A的時間用來做B,這是理智的選擇嗎”之類的問題。
比如與朋友聚會,吃完飯經常還要去唱卡拉OK,這個時候你要明白“一旦做出決定就不要輕易改變”。如果在你的時間分配哲學中常持這樣的理念,相信你在每次做決定的時候都會非常理智和高效。
學習如何管理時間與掌握時間管理的技巧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不建立起自己的時間分配哲學,即便一時掌握了別人的方法,也未必能在你漫漫的人生道路上發(fā)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哲學統(tǒng)領一切技巧。
職場不歡迎完美主義者
“畫蛇添足”的人就屬于追求完美主義這類人。
除了藝術家這個行當外,絕大多數的職業(yè)都不歡迎完美主義者。
完美主義是高效工作、簡單工作的天敵。
比如,一個完美主義者在匯報工作時,傾向于把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各個細節(jié)都準備得萬無一失、天衣無縫。有時上司只需要得到口頭匯報,但是完美主義者偏偏要把匯報內容寫下來,而且還執(zhí)著于“報告的標題要仔細推敲”、“報告的結構要注意承上啟下”、“為了證明一個結論最好要列出三個理由”,等等。完美主義者要求自己必須提交一個完美的書面報告。
可想而知,當上司看到這個“考究”的匯報時會作何感想:“既然有時間做如此不必要的工作,那么做其他工作談何工作效率?!鄙纤緯f:“這種小事口頭匯報一下就可以了,沒有必要長篇大論。下次匯報的時候,我沒要求你寫報告你就不用寫!”
總體來說,完美主義要不得。
完美主義者會感到非常委屈,難道超乎別人預期的完美工作態(tài)度不好嗎?
其實完美主義者并不是能力差,問題出在他們的性格方面。“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想要完美主義者改掉這種做事方法并不容易。
雖然性格改變不了,但只要做事時心存“完美主義要不得”的意識,行動方面就會慢慢地好轉。
當我們在做一件事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我需要花如此寶貴的時間去做這件事嗎,這樣值得嗎?”
“完美主義要不得”的意識能夠提高時間的使用效率。
不輕易改變“工作計劃”
性格溫和的人喜歡根據別人的喜好安排自己的事情,因此浪費了大量的寶貴時間。作為善于做“時間小偷”的上司,一旦他發(fā)現(xiàn)下屬中有這樣不善于堅持的人,就會肆意地揮霍這類下屬的時間。比如:
“今天的會議改到明天吧……”
“嗯?今天有什么急事嗎?沒有時間嗎(雖然已經跟合作方約好了今天開會的時間)?”
“是的,今天部長突然讓我做別的工作……”
“這樣呀,那就明天吧……”
“對不起……”
如果隨隨便便地修改工作計劃,就會讓下屬非常難做。如果下屬這時這樣回答:
“我已經跟對方約好了今天開會,臨時取消會議會顯得我們不守信用……”
那么接下來的結果可能就是:
“明白了。部長的事我再想辦法,今天的會議照常進行……”
工作要提前安排,并且要按計劃嚴格執(zhí)行,絕對不能“輕易改變計劃”。這是高效與簡單工作所必備的意識。
如果隨意改變工作計劃,那么相應的好處也會隨之消失。改變計劃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個代價就是你的寶貴時間被浪費掉,工作變得一團糟。
如果周圍的人都知道你是一個“不改變計劃”的人,他們也就不會隨便地要求你做計劃外的事情了。
提高時間的“濃度”
魯迅曾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擠總是能擠出來的?!?/p>
時間對于每個人而言都是公平的,每人每天都擁有24個小時。不過,根據每個人的“使用方法”,時間的濃度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