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功 效】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局?治】用于外感表證,風疹瘙癢,風濕痹痛,破傷風正,脾虛濕盛。
白鮮皮:【功 效】清熱燥濕,祛風解毒。【主 治】濕熱瘡毒,黃水淋漓,濕疹,風疹,疥癬瘡癩,風濕熱痹。
麻黃:【功 效】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局?治】風寒表實證,胸悶喘咳,風水浮腫,風濕痹痛,陰疽,痰核。蜜麻黃性溫偏潤,辛散發(fā)汗作用緩和,增強了潤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勝。多用于表癥已解,氣喘咳嗽。麻黃絨作用緩和,適于老人、幼兒及虛人風寒感冒。蜜麻黃絨作用更為緩和,適于表證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兒及體虛患者。
大楓肉:【功 能】祛風燥濕,攻毒殺蟲?!局?治】麻風。外用治毒瘡,疥癬,手背皺裂等癥。
當歸:【功 效】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主 治】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腸燥便秘。酒當歸活血通經。用于經閉痛經,風濕痹痛,跌撲損傷。
牡丹皮:【功 效】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局?治】熱入營血,溫毒發(fā)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跌撲傷痛,癰腫瘡毒。
山藥:【功能主治】健脾,補肺,固腎,益精。治脾虛泄瀉,久痢,虛勞咳嗽,消渴,遺精、帶下,小便頻數。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用于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麩炒山藥補脾健胃。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白帶過多。
菟絲子:【功 效】補益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瀉;外用消風祛斑。
牛膝:【功 效】逐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主 治】用于經閉,痛經,腰膝酸痛,筋骨無力,淋證,水腫,頭痛,眩暈,牙痛,日瘡,吐血,衄血。
川續(xù)斷:【功能主治】補肝腎、強筋骨,調血脈,止崩漏。主治腰膝酸痛,肢節(jié)痿痹;跌撲創(chuàng)傷、損筋折骨、胎動漏紅、血崩、遺精、帶下、癰疽瘡腫。
黃柏:【功 效】有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的功效?!局?治】用于濕熱瀉痢,黃疸尿赤,帶下陰癢,熱淋澀痛,腳氣痿蹙,骨蒸勞熱,盜汗,遺精,瘡瘍腫毒,濕疹濕瘡。鹽黃柏滋陰降火。用于陰虛火旺,盜汗骨蒸。
黃耆:【主要價值】黃耆含有膽堿、豆香素、葉酸、氨基酸、甜菜堿、皂甙、糖類、蛋白質、核黃素、黃烷化合物、鐵、鈣、磷及硒、鋅、銅、錳等多種微量無素。味甘,性微溫,具補氣固表、利尿、強心、降壓、抗菌、托毒、排膿、生肌、加強毛細血管抵抗力、止汗和類性激素的功效,治表虛自汗、氣虛內傷、脾虛泄瀉、浮腫及癰疽等。由于黃耆能防止肝糖減少,對肝臟有保護作用,并能促進人體血液中白細胞的增加,可抵抗化學物質、放射線或其它原因引起的人體白細胞減少,顯著提高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和白細胞的吞噬功能。但黃耆最主要的仍是補中益氣,利水消腫,對虛胖虛腫癥最為適宜。
澤瀉:【功 效】利水滲濕,泄熱,化濁降脂。【主 治】用于小便不利,水腫脹滿,泄瀉尿少,痰飲眩暈,熱淋澀痛,高脂血癥。
白茯苓:【主要價值】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遺精白濁。
黃芩:【功 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局?治】用于濕溫、暑濕,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
乳香:【功 效】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生肌?!局?治】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經經閉,產后瘀阻,癥瘕腹痛,風濕痹痛,筋脈拘攣,跌打損傷,癰腫瘡瘍。
紫荊皮:【功 效】活血,通淋,解毒?!局?治】婦女月經不調,瘀滯腹痛,風濕痹痛,小便淋痛,喉痹,癰腫,疥癬,跌打損傷,蛇蟲咬傷。
沒藥:【功 效】散瘀定痛,消腫生肌。【主 治】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經經閉.產后瘀阻,癥瘕腹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癰腫瘡瘍等病癥的治療。
知母:【功 效】清熱瀉火,滋陰潤燥。【主 治】熱病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熱消渴,腸燥便秘。
白芷:【功 效】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鼻竅,燥濕止帶,消腫排膿,祛風止癢。【主 治】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風濕痹痛,鼻淵,帶下證,瘡癰腫毒。
荊芥:【功 效】解表散風,透疹,消瘡?!局?治】用于感冒,頭痛,麻疹,風疹,瘡瘍初起。
熟地:【功效】補血養(yǎng)陰,填精益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