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文人愛蘭,古已有之。古琴曲《猗蘭操》詞“習(xí)習(xí)谷風(fēng),以陰以雨。 之子于歸,遠送于野。”韓愈唱和曰:“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采而佩,于蘭何傷。”胡適愛蘭,更是登峰造極,幾達癡戀之地。胡適故居,有十二塊以蘭花為題的木雕飾板,分別鑲嵌在門、廳、窗上,各有主題,或曰“蘭花芳香”,或作“空谷幽蘭”,且姿態(tài)迥異,均具神韻,堪稱精品。先生一首“蘭花草”更是膾炙人口,流傳至今。 “我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好。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時過,……”,輕盈、癡戀、質(zhì)樸、純美,意境清遠。大師級的哲人癡戀在這蘭花叢中,暗香浮動,定是神清氣爽。君子愛蘭為芳馨,從翩翩少年到文化巨匠,面對這如精靈般的青青蘭花草,幽幽蘭花香,怎能不靈思涌動?而留下如此美麗的巨作?偉大的哲人已去,所愛之蘭亦不知蹤影,然他所賜予世界的光明,將經(jīng)天緯地、與世長存。朋友們,收拾好心情,靜靜的與我一起來欣賞朱偉先生伺蘭賞蘭時留下的字字珠璣吧!原文均有圖,等抽出時間再配圖。)
買回家兩種蘭:宋梅與蓋荷各一,打算好好伺候,待春來好賞花。蘭之美,不僅在花,亦在柔軟又挺挺有質(zhì)感之葉?,F(xiàn)在蘭蕙混淆,其實,蘭花、葉都靜,蕙葉闊厚,花亦喧鬧。所謂幽蘭美,在我看,美在內(nèi)斂,葉、花都纖巧羞澀如清純之少女。它是掩飾著若有若無之淺淡暗香,越暗越稱“香祖”,其雅致亦在于此。
家中書架上的春蘭,梅瓣的宋梅為整個春節(jié)增添幽香,已經(jīng)開謝了?,F(xiàn)在就天天盼此三盆的花蕾能如約早些綻放。此三盆,自右至左,分別是素心:同荷素;水仙瓣:汪字,與荷瓣:翠蓋。瞧模樣,應(yīng)是左邊的翠蓋最早開花,她的花莖已經(jīng)越長越高了。
昨夜春雨潤如酥,家里的春蘭“鄭同和”總算含嬌含嗔,略舒展開上下兩個花蕾。我知它不喜鬧市,亦不喜陋室,任性向往于空谷幽徑、清風(fēng)明月沐浴之深處,故以遲遲難獲會心之笑靨。真是,蘭之猗猗,揚揚其香。孤芳絕侶,獨守空傷。子如不傷,我不爾覯。覯止心降,莞爾守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