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好的詩歌總是穿越時空給人以審美的愉悅,重讀女詩人林敏多年前的詩作《告別南方》就是這樣的感覺。
離別、送別、告別、握別……,無論怎樣的別,都似乎有一種憂傷的情調(diào)蘊含其中,或黯然銷魂,或“執(zhí)手相看淚眼”,或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勸勉……,別,各人有各人的人生體味。林敏的《告別南方》可以說是寫“別”的一首優(yōu)秀詩作。
“滿目蔥蘢”卻“也無須折柳相送”,詩的一開始就以一種語意的轉(zhuǎn)折形成矛盾性的沖突,引人注目。同時也不自覺地流露出了詩人的內(nèi)心情感和人生姿態(tài)。青春在這樣的季節(jié)“如落紅點點”,已隱含感傷意味,加之“客居”,更帶有幾分異鄉(xiāng)異客的人生況味。“也無須灑掃/只帶回/一把細(xì)花傘/撐著南方”,“無須”表明了詩人對生活的一種態(tài)度,“只帶回”顯示了詩人對生活的選擇。
這首詩在詩歌意象的選擇上獨特而貼切。稻浪、南方雨季、烏篷船、石拱橋、江南的棹歌、薜荔藤等都具有南方特色,這一方面使得詩情得以借助適當(dāng)?shù)囊庀蠹右员磉_,另一方面,這樣的意象的使用本身就顯現(xiàn)了詩人對南方的依戀與珍惜。
這首詩每節(jié)都具有強烈的畫面感。全詩在畫面的疊印中鋪展,想象、追憶與現(xiàn)實交織。而在畫面色彩的使用上,詩人基本上是以南方為“綠”,北方為“紅”為基調(diào)的。南方:“蔥蘢”、“綠綠地”,植物為柳、薜荔藤;北方:“如血的暮色”,植物為紅楓。色彩的對比與詩情隨著情緒的流動而變幻相得益彰。
在構(gòu)思上,這首詩也別具一格。整首詩張弛有致,第三節(jié)以弛而疏散了第二、四節(jié)的張,形成了內(nèi)在的節(jié)奏。全詩32句,寫北方的僅三兩句。即使寫到北方,也依然是為寫南方而著筆。詩人“告別南方”,在詩的第一節(jié)就寫出了一種轉(zhuǎn)身的姿態(tài),多少有點毅然回歸北方的意味,但接著所寫的卻都是對南方的懷念與留戀。如此,這首詩就形成了彈性與張力。這是怎樣的一種告別?不言而喻,友情的濃厚形諸筆端,濃得化不開。而正是這樣的真摯的濃厚的友情才賦予了“蓬勃欲語”飽滿的內(nèi)涵。
詩人具有很好的駕馭語言的能力,這首詩無意中透露出她頗受古典詩詞的影響。在字句上,“灑掃”、“客居”、“垂釣”、“回望”……,凝練而略帶古典詩風(fēng)。
這首詩可以說是婉約類的詩歌,從美學(xué)上看,屬于優(yōu)美的范疇,與傳統(tǒng)文學(xué)中杏花春雨江南的審美取向基本一致。但林敏并非一味地柔婉,而是柔中透露出幾分北方女子的大氣。“翻滾南方的稻浪”、“登上古城墻回望”這樣的句子,使詩在柔美中顯得深情而蒼茫。
傳統(tǒng)的婉約詩詞大多寫得比較憂傷甚至悲涼,而林敏這首詩則寫得比較克制,既表達了自己內(nèi)在的情感,又給讀者留下了一定想象的空間。
林敏的《告別南方》的確可以稱得上佳作。但我認(rèn)為,金無足赤,這首詩不十分完美。詩的第二、第四節(jié)都以“會”來寫自己將要有的行為和情感,則是一種設(shè)想中的對南方的追憶與留戀,那么,這就勢必會一定程度上削弱詩的表現(xiàn)力與感染力。詩的第二句用了一個“也”字十分貼切,第四句、第十四句中又先后使用了“也”字,是否妥當(dāng),可以商榷。另外。“炊煙欸乃”似乎不通,因為欸乃是擬聲詞,如唐代詩人柳宗元《漁翁》詩中就有“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的句子。
盡管詩作略有不盡人意之處,但有瑕疵的美玉依然是美玉?!陡鎰e南方》這首詩至今仍為讀者欣賞,就充分說明了這首詩具有較強的審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