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概述】
黃芩為唇形科草本植物黃芩的根??唷⒑?。歸肺、膽、胃、大腸經(jīng)。
1.清熱燥濕:用于濕熱瀉痢、黃疸、濕溫、熱淋等,如(<傷寒論>黃芩湯)、(<溫病條辨>黃芩滑石湯)、(火府丹)。
2.清泄肺熱:用于肺熱咳嗽、溫病壯熱煩渴及熱毒瘡癰,用治肺熱咳嗽,常與知母 桑白皮同用;如燥熱咳嗽,還可配合天冬 麥冬等同用。如(清咽寧肺湯)、(<張氏醫(yī)通>黃芩瀉肺湯)。
3.瀉火解毒:用于熱盛迫血妄行之吐衄與生地 白茅根同用,以涼血止血。
4.清熱安胎:用于胎熱不安,常與白術(shù)同用。
【藥效鑒別】
黃芩既能清熱,又可止血,故對熱盛迫血外溢之證,有標(biāo)本兼顧之妙。
【臨證應(yīng)用】
治療小兒呼吸道感染。用50%的黃芩煎劑,每日1歲以下6ml,1歲以上8~10ml,5歲以上酌加,皆服3次。
【藥理作用】
1.抑菌作用,對多種革藍(lán)氏陽性、陰性細(xì)菌有抑菌作用。其煎劑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2.有抗過敏性哮喘、抗肺炎作用;
3.有利膽、保肝作用。
【化學(xué)成分】
含黃芩素(黃芩甙元)、黃芩甙、漢黃芩素、漢黃芩甙、黃芩新素等。
【用量用法】
3——30g,水煎服,或入丸散劑。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者不宜。
【注】
枯芩:黃芩老根中空而枯的,也稱片芩。善清上焦?jié)駸?,尤長于瀉肺火,欲其上行可酒炒。
子芩:新根中部堅實的,也稱條芩。長于清除中、下焦的實熱或濕熱。
酒蒸芩:微苦,微寒。歸肺、膽、胃、大腸經(jīng)。入血分,引藥上行,可治上焦肺熱及四肢肌表之濕熱,多用于目赤腫痛,瘀血壅盛。常配牛蒡子,連翹,薄荷,板藍(lán)根等具有清熱解毒,疏風(fēng)
散邪藥,可治頭瘟,如<普濟(jì)消毒飲>;配川芎,白芷可治風(fēng)熱上攻及頭風(fēng)熱痛,如<秘方茶調(diào)散>;配杏仁,桔梗,枳殼,梔子等,具有清肺利氣作用亦可配桑白皮,知母,麥冬等同用,如<清
肺湯>。
本文解釋權(quán)歸中藥大全,本文地址: http://www.18ladys.com/post/1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