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里劑一、溫中祛寒
1、理中丸:溫中祛寒,健脾補氣,癥見脘腹疼痛,喜溫喜按。
主治:脾胃虛寒證;;陽虛失血證;脾胃虛寒所致的胸痹;病后多涎唾;小兒慢驚風
方歌:
理中丸主理中鄉(xiāng),甘草人參術干姜
嘔利腹痛陰寒盛,或加附子總扶陽
2、小建中湯:溫中補虛,和里緩急。
藥物組成,桂枝湯倍芍藥加飴糖。
3、大建中湯:
溫中補虛,降逆止痛(干姜)。
4、吳茱萸湯:
溫中補虛,降逆止嘔(生姜),主治肝胃虛寒,濁陰上逆證。
方歌:
吳茱萸湯重用姜,人參大棗共煎嘗
厥陰頭痛胃寒嘔,溫中補虛降逆良
二、回陽救逆
1、四逆湯:回陽救逆
藥物組成:附子,干姜,炙甘草。(附子無干姜不熱,再加上調(diào)節(jié)藥性的甘草。)
三、溫經(jīng)散寒
1、當歸四逆湯:主治血虛寒厥證。
藥物組成:桂枝湯去生姜,加當歸、細辛、通草組成。
2、陽和湯:主治陰疽證。
組成趣味記憶:熟鹿肉沾干芥麻醬(熟地黃、鹿角膠、肉桂、甘草、白芥子、麻黃、炮姜炭)
聯(lián)想記憶:本方一個陰疽的,一個大肉球,漫腫無頭,像鹿肉似得,吃鹿肉需要用干芥末和芝麻醬做蘸料才好吃。
本方配伍麻黃:開發(fā)腠理以解散寒凝
小結(jié):桂枝湯、小建中湯、當歸四逆湯、黃芪桂枝五物湯都有桂枝、白芍。
補益劑
一、補氣
1、四君子湯:主治脾胃氣虛證。
方歌:
四君子湯中和義,參術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陳名六君,祛痰補益氣虛餌
除卻半夏名異功,或加香砂氣滯使
2、參苓白術散:主治脾虛夾濕證;肺損虛勞諸證。
藥物組成趣味記憶(重點):四軍一連殺遍山梗(四君子、薏苡仁、蓮子肉、砂仁、白扁豆、山藥、桔梗)
3、補中益氣湯:補中益氣,升陽舉陷。
本方體現(xiàn)的治法是——甘溫除熱。
主治:
脾胃氣虛證
氣虛下陷證、
氣虛發(fā)熱證(渴喜熱飲)。
方歌:
補中益氣芪術陳,升麻柴草當歸參
虛勞內(nèi)傷功獨擅,亦治陽虛外感因
4、生脈飲:主治氣陰兩傷證。
藥物組成:人參、麥冬、五味子。
5、玉屏風散:主治表虛自汗證。
藥物組成:白術、黃芪、防風。
二、補血
1、四物湯:主治營血虛滯證。
方歌:
四物地芍與歸芎,血家百病此方通
經(jīng)帶胎產(chǎn)俱可治,加減運用在胸中
2、當歸補血湯:主治血虛發(fā)熱證,癥見肌熱面赤,煩渴欲飲。
藥物組成:黃芪、當歸,比例5:1。
3、歸脾湯:主治心、脾氣血兩虛證;脾不統(tǒng)血證
配伍特點:
心脾同治;氣血并補;
補中有行,補而不滯。
方歌:
歸脾湯中術參芪,歸草茯神遠志宜
酸棗木香龍眼肉,煎加姜棗益心脾
怔忡健忘俱可卻,便血崩漏總能醫(yī)
三、氣血雙補
1、八珍湯:主治氣血兩虛證
藥物組成:四君子湯加四物湯
2、炙甘草湯:益氣滋陰,通陽復脈。癥見脈結(jié)代,心動悸。
藥物組成趣味記憶:草人清早教弟賣芝麻醬(甘草、人參、清酒、大棗、阿膠、生地黃、麥冬、桂枝、火麻仁、生姜)
桂枝、生姜配伍意義——溫心陽,通血脈。
四、補陰
1、六味地黃丸:主治腎陰虛證。
藥物組成:地八山山四,澤苓丹三。
配伍特點:三補三瀉,以三補為主;三陰并補,以補腎陰為主;標本兼治,以治本為主。
配伍思想:“壯水之主,以制陽光”
三補:熟地黃、山藥、山萸肉。
三瀉:澤瀉、茯苓、牡丹皮。
2、左歸丸:主治真陰不足證。
藥物組成:六味地黃丸去三瀉加五動物
五動物:菟絲子,枸杞子,鹿角膠,龜板膠,牛膝(兔 狗 鹿 龜 牛)。
注意,在本方中地黃用的熟地黃,六味地黃丸中是生地黃。
3、大補陰丸:滋陰降火,主治陰虛火旺證。
藥物組成:包括滋陰的熟地黃、龜板,和降火的黃柏、知母,還有豬脊髓和蜂蜜。
注意豬脊髓、蜂蜜的配伍意義。
4、一貫煎:主治肝腎陰虛,肝氣郁滯證。
配伍特點:滋水涵木(生地黃,枸杞子),佐金制木、培土抑木(沙參、麥冬)三法并用。
藥物組成簡記:一貫穿麥地殺狗當歸(川楝子、麥冬、生地黃、沙參、枸杞子、當歸。)
五、補陽
1、金匱腎氣丸(桂附腎氣丸):主治腎陽不足證,癥見小便不利或反多。
藥物組成:六味地黃丸加上桂枝、附子。
配伍特點:陰中求陽、少火生氣。
2、右歸丸:主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證。
藥物組成:金匱腎氣丸去三瀉加菟絲子、枸杞子、鹿角膠、當歸、杜仲。
小結(jié):左、右歸丸藥物組成都有菟絲子、枸杞子、鹿角膠,后面不同,左歸丸是牛膝,右歸丸是杜仲,左歸丸是龜板膠,右歸丸是當歸,都有“gui”。
六、陰陽雙補
1、地黃飲子:主治瘖痱,癥見舌強不能言,足廢不能用。
組成趣味記憶:貴婦從遠東赴滬地,將嘗大鯉魚味道(桂枝、附子、肉蓯蓉、遠志、麥冬、茯苓、石斛、熟地黃、生姜、石菖蒲、大棗、巴戟天、山萸肉、五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