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13位,頂級紫砂壺玩家!
紫砂之家

有人愛茶成癖,有人愛壺如癡。玩物養(yǎng)志,有趣,生活才有趣。紫砂數(shù)百年傳承發(fā)展至今,有不少頂級玩家,因為紫砂壺如癡如醉。

01 項子京

項元汴[1](1525—1590),字子京,號墨林,明國子生,為項忠后裔,為明代著名鑒藏家。

可以這么說,當今世界的頂級書畫珍品,上面的收藏印除了清朝皇帝的,就數(shù)他的印記最多。他所收藏的明和明以前的中國書畫數(shù)量之大,價值之巨,當今沒有任何博物館可比!

其少即英敏,博雅好古,醉心翰墨,絕意仕進。明萬歷年間,神宗朱翊鈞聞其名,特賜璽書征他出來做官,不赴任。當時風雅之士來嘉興,必訪項元汴,名畫家文彭、文嘉(文徵明之子)等與項元汴交往尤密。其家資富饒,廣收法書名畫,所藏法書、名畫以及鼎彝玉石,儲藏之豐,甲于海內(nèi),“極一時之盛”。

如此收藏大家自然不會錯過紫砂壺,明代萬歷年間的紫砂名工巧匠,除時大彬、李仲芳和徐友泉三大妙手外,還大量涌現(xiàn)各懷絕技的制壺高手,紫砂市場繁榮。江南地區(qū)一些官僚士大夫,爭相定制紫砂文玩茶具,項子京就是其中之一。

▲大彬款 印包方壺 現(xiàn)藏香港茶具文物館

此外,據(jù)吳山莊編《中國紫砂辭典》記載,“傳項子京(墨林)定其壺式,世稱天籟閣壺”。可知項子京不僅定制壺、收藏壺,而且如同兩百多年后的陳曼生一樣,已經(jīng)參與到紫砂壺造型設計之中,為紫砂壺注入了人文氣息。 

▲墨林壺

此壺呈紫紅色,簡潔透亮。壺身似直桶形,蓋板寬大與口面相吻,蓋面穹起呈雙層,鈕為乳頭狀。流小彎、圈把修長。結(jié)構(gòu)明朗,氣勢不凡,幾經(jīng)碾轉(zhuǎn),藏家甚珍愛,并以拓本藏記。

▲李茂林 菊花八瓣壺

根據(jù)史料記載項子京是最早一批參與并影響紫砂壺創(chuàng)作的文人,甚至比給予制壺大師時大彬巨大影響的陳繼儒還要早些。明晚期的這批江南文人最先推崇紫砂壺并用自己的藝術(shù)修養(yǎng)和審美眼光來幫助藝人們提升紫砂壺的文化品位,使其成為文房雅玩。

項子京還應是第一批從藝人手中定制紫砂壺的消費者之一。但目前能見到烙下項子京印記的砂壺已極少。最為著名的有李茂林制僧帽壺,蓋內(nèi)有“茂林”長方印記,壺底刻有:“萬歷丁丑子京先生索,文嘉銘。”有藏于香港茶具文物館的時大彬制印包方壺,壺底刻有“墨林堂大彬”五字楷書款。 

▲李茂林 僧帽壺 蓋內(nèi)有“茂林”長方印記

壺肩銘文“浮霜冷月霽雨霄清流芳潤渴止暑消冰”,可旋環(huán)倒讀均成文。

02

康、雍、乾三帝

清代康雍乾時期,國力昌盛,宜興紫砂的發(fā)展更是進入一個空前的繁榮時期。清三代時期,宜興紫砂進貢內(nèi)廷,備受帝王和宮廷人員的青睞,一時間成為風靡宮廷的藝術(shù)品。

康熙:紫砂琺瑯器

康熙初年,西洋傳教士帶來“畫琺瑯及琺瑯物品”,引起皇帝的極大興趣。真正的宮廷紫砂是以康熙時宮中創(chuàng)燒成功的“康熙御制”款紫砂胎琺瑯彩為開端,其代表了康熙朝紫砂制作的最高水平,色彩艷麗,制作精良。

▲清康熙 紫砂胎琺瑯彩萬壽長春海棠式茶壺

▲清康熙 宜興胎畫琺瑯四季花卉方壺

雍正:文雅脫俗

雍正皇帝的藝術(shù)品位極高且喜好茗飲,他欣賞紫砂壺造型的美妙和泥質(zhì)的天然肌理美,不是追求過分的裝飾美,喜歡紫砂固有的古雅質(zhì)感,這一時期的宮中紫砂器即使有花紋也是本色泥繪,紫砂的泥色之美得以完美地展現(xiàn),表現(xiàn)出難得的文雅脫俗的風格。

▲清雍正 柿蒂起花扁壺

▲清雍正 五彩堆泥繪禮佛壺

乾?。贺S富多彩

乾隆朝宮廷對紫砂器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乾隆帝的嗜茶習慣更增添了他對紫砂器的喜好,宮廷開始向宜興定燒茶具,同時燒制文房用具、花盆、魚缸等。宮廷造辦處負責設計呈覽皇上的紫砂茗壺圖樣,經(jīng)批準后到宜興依樣定制(或詔高手進宮制作),專門制作供皇上飲茶的御用茶壺和茶葉罐等。同時,宜興窯也不斷地進獻貢品。

在所有的宮廷紫砂器中,乾隆紫砂器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它們不僅形式多樣,裝飾手法也豐富多彩。

這一時期在紫砂器上已能熟練地運用堆繪、描金、上漆、彩畫、刻、剔等工藝,集詩、書、畫、印為一體,色彩艷麗,制作精良,達到了歷史的最高水平。

▲清乾隆 楊履康 竹段堆泥萬壽荷花壺

▲清乾隆 宜興窯紫砂黑漆描金菊花壺

03 陳曼生、梅調(diào)鼎

不同于華美的宮廷紫砂器,在民間由于傳統(tǒng)文人對紫砂內(nèi)在氣質(zhì)的喜愛,「文人壺」大行其道,而其中尤以陳曼生、梅調(diào)鼎最為著名。

▲陳曼生

陳曼生對于紫砂和金石印學都十分喜愛,其便與制壺好手楊彭年合作,由陳曼生設計,楊彭年制作紫砂壺,并且陳曼生在壺身題刻壺銘。

這批紫砂壺古拙文雅、沉穩(wěn)內(nèi)斂,帶有典型的文人氣質(zhì),后世稱之為「曼生十八式」。

梅調(diào)鼎是著名書法家,日本書壇對其頗為推崇,譽為「清代王羲之」。梅調(diào)鼎在寧波創(chuàng)立了「玉成窯」,聘請制壺名家何心舟、王東石制壺,與一眾文人儒詩題銘書刻其上,追曼生遺韻,傳文人風雅。

▲清光緒 何心舟制、梅調(diào)鼎及徐三庚刻玉成窯三叉提梁壺

玉成窯傳器也被認為是文人壺的又一巔峰,這兩位紫砂壺玩家一開紫砂新風,賦予了其更為深沉的文化氣息。

千年紫砂,文化先行,前有陳曼生,后有梅調(diào)鼎。

04 奧玄寶

奧玄寶(1836—1897)原名奧三郎兵衛(wèi),字素養(yǎng),號蘭田、獨飛,日本明治時期著名實業(yè)家、收藏家,喜愛收藏中國紫砂壺。中國很多紫砂壺研究者都以其號稱他為“奧蘭田”。

▲《茗壺圖錄》

《茗壺圖錄》是一本詳細、完整論述中國紫砂壺的專著,文圖并茂,由日本明治時期著名實業(yè)家、收藏家奧玄寶撰寫。

《茗壺圖錄》書中一共收集32把茗壺,并對這三十二把壺的身份資料做了詳盡的刻畫,其中有四把許龍文款的壺。這四把壺和另外四把同時期的壺,稱為“荊溪八仙”,現(xiàn)今收藏在日本東京的靜嘉堂。

其在《茗壺圖錄》自序中談到對紫砂壺的癡迷程度時說:“予于茗壺嗜好成癖焉。不論狀之大小,不問流之曲直,不言制之古今,不說泥之精粗、款之有無,茍有適于意者,輒購焉藏焉,把玩不置……”

05 龐元濟

龐元濟(1864~1949),字萊臣,號虛齋,不僅是民國著名實業(yè)家,更是享有盛名的一代收藏大家,以畢生精力收藏,與張伯駒享有“北張南龐”之譽。他出版的《虛齋名畫錄》名聞天下,卻很少人知道他還有一本《虛齋名陶錄》。

《虛齋名陶圖錄》分為上下兩冊,上冊著錄茶器,下冊著錄文玩。收錄明清兩代宜興紫砂制壺名家如陳和之、陳鳴遠、陳曼生等作品數(shù)十件,件件皆精??偣布哑?2件,每件藏品均有器物全形拓圖和印章,另附有龐萊臣撰寫的詳細文字說明。

在龐元濟故世之前,虛齋藏品已然開始陸續(xù)星散,而記載于《虛齋名陶錄》中的紫砂珍品,也隨著戰(zhàn)亂不知去向。

直到2005年10月,美國E&J Frankel公司出版了一本叫《Zisha: The Purple Sandof China:The Lee Collection of Ming & Qing DynastyYixing Ware》的圖錄。里面共有29件紫砂茶壺、雜項,盒子正是很典型的民國初年上海時期的包裝方式。

▲書中部分紫砂器

▲《虛齋名陶圖錄》記載

▲陳和之制紫砂壺

此壺首次出現(xiàn)在2011年保利春拍,成交價322萬

▲《虛齋名畫錄》記錄

▲桑連理館仿大彬制款 陳曼生銘 楊彭年制 紫泥扁石壺

出現(xiàn)在2011年嘉德秋拍,成交價將近200萬

▲《虛齋名畫錄》記錄

▲陳鳴遠款  素帶壺

目前最著名的一把「陳鳴遠款素帶壺」,這把壺在2016年春保利翦淞閣專場拍賣,以含傭3,162萬創(chuàng)下紫砂新高。

06 龔心釗

龔心釗(1870~1949),字懷希,號仲勉,安徽合肥人,寓居上海。他19歲中舉人,26歲中進士,是清代最后一任科舉考官。光緒年間出使英、法等國,清末出任加拿大總領(lǐng)事,是清代著名的外交家。辛亥革命后不問世事,退隱上海,以詩文文物,遵生自怡。

他與民國總統(tǒng)徐世昌之胞弟,并稱為“南龔北徐”,皆是文人器玩收藏之大家。龔心釗平生篤好文物,潛心研究,因此他收藏的文物,精品頗多。他的收藏中當然不乏紫砂壺,如時大彬、徐友泉、陳鳴遠、陳曼生等名家紫砂壺。

▲曼生百衲壺 成交價1449萬元

▲龔心釗舊藏 許龍文制青娛軒款

紫泥調(diào)砂漢缾壺 成交價724.5萬元人民幣

▲龔心釗舊藏 曼生三足爐鼎壺

成交價621萬元人民幣

▲ 清乾隆·龔心釗舊藏 描金描銀紫泥虛扁壺

▲龔心釗舊藏 楊彭年制喬重禧刻漢瓦

成交價336萬元人民幣

▲龔心釗舊藏 陳鳴遠拼砂梅樁壺

成交價358.4萬元人民幣

▲龔心釗舊藏 明樹癭供春壺

07 李初梨

李初梨先生,重慶江津人,1900年生。原名李祚利,曾用名李初黎。

▲重慶三峽博物館

建國初期,關(guān)心社會流散文物,節(jié)衣縮食、精心搜集珍藏,并把文物收藏、整理、保護作為畢生志趣和事業(yè)。文化大革命中,與文物同遭磨難,仍不改保護燦爛中華文化遺產(chǎn)的初衷。1983年,慨然將其30余年搜集的書畫、拓本、陶瓷、硯臺、青銅器等568件文物無償捐獻給重慶市博物館收藏。1990年再次向重慶市博物館捐獻43件文物。于1994年5月15日在北京逝世。

李初梨捐贈的文物上起商周,下迄民國,名家林列,數(shù)量之多達600余件。其中,包括32件紫砂器,不少為國寶級的紫砂珍品。

▲陳信卿款 桶形壺

▲徐友泉款 鼎式壺

▲徐友泉款 瓦棱壺

▲邵蓋款 扁壺

▲時大彬款 葵花壺

▲陳鳴遠款 包袱壺

08 羅桂祥

羅桂祥(1910-1995),廣東梅州市梅縣區(qū)人。海內(nèi)外享有盛譽的實業(yè)家收藏家,畢生鐘愛藝術(shù),喜愛古陶瓷及其他藝術(shù)品的收藏,尤喜收集宜興茶壺,香港茶具文物館大部分展品都是他捐贈,著有《宜興紫砂陶器》。

▲《宜興紫砂陶器》

2014年香港羅桂祥茶具文物館慶祝30周年館慶,展出羅老手捧“陳鳴遠制南瓜壺”照片

▲清康熙陳鳴遠制南瓜壺 

羅桂祥舊藏

成交價3220萬元

羅桂祥先生收藏了許多紫砂茗壺重器,如著名的和正瓜壺等,他推崇對前人藝術(shù)創(chuàng)造成果的繼承和發(fā)揚,推動了當代紫砂的快速發(fā)展。

他在香港多次舉辦紫砂展覽,并邀請顧景舟先生等人多次前往講學,更是捐贈所藏珍品,成立了「香港茶具文物館」。

▲羅桂祥與顧景舟合照 

羅桂祥先生不遺余力推崇紫砂,對提高紫砂文化的檔次,做了大量的工作,有著開拓性的意義。

09 許四海

▲許四海

許四海先生一生極富傳奇色彩,一代蜚聲中外的紫砂陶藝大家和收藏家,于2020年6月與世長辭。他雖富可敵國,常常身無分文。多少年來,他節(jié)衣縮食,不惜一切,將散落民間的奇珍異寶聚集在一起,成為一位獨具建樹的大收藏家,然家中生活一直過得非常清苦。

▲清 邵大亨 掇只壺 許四海藏

▲清康熙 陳鳴遠 金蟾束柴三友壺

▲清乾隆 致和齋爐鈞釉漢方壺

他收藏有中國歷代名壺800余件,其中許多是國寶級的孤品。發(fā)展文化事業(yè)是場持久戰(zhàn),作為一個紫砂壺收藏家,他說自己只是暫時代國家保管這些珍寶。

10 黃玄龍

▲黃玄龍

黃玄龍,1964年生于臺灣,文房收藏界執(zhí)牛耳的古董名家,特別鐘愛明代文人的文房珍玩。1988年前往上海,從此游走在兩岸之間,不僅收藏、經(jīng)營古玩,還為歷代文房珍玩的資料整理花費大量精力。

黃玄龍創(chuàng)立了在華人收藏圈赫赫有名的文房雅玩品牌——『翦淞閣』,以質(zhì)量精良的文房雅玩收藏著稱,并善于以藏養(yǎng)藏,推介文人文化不遺余力。

自2006年專場后,“翦淞閣”便引領(lǐng)文房市場一路走高,之后每次的專拍幾乎都是拍場的亮點??梢哉f,“翦淞閣”已經(jīng)成為文房拍賣的金字招牌。

▲清乾隆御制 水村園紫砂筆筒

北京保利春拍

燕閑清賞——翦淞閣文房古器錄 專場

成交價:RMB 4,370,000

▲清 乾隆十三年 陳慶瀛制 蕉葉紋紫砂大泉罐

北京保利春拍

燕閑清賞——翦淞閣文房古器錄 專場

成交價:RMB 920,000

▲顧景舟制 吳湖帆書畫 寒汀石瓢壺

北京保利春拍

燕閑清賞——翦淞閣文房古器錄 專場

成交價:RMB 14,950,000

▲清光緒五年 王東石制并銘 石鐘壺

北京保利春拍

燕閑清賞——翦淞閣文房古器錄 專場

成交價:RMB 1,127,000

▲清 瞿子冶銘 惜抱軒梅花壺

北京保利春拍

燕閑清賞——翦淞閣文房古器錄 專場

成交價:RMB 3,220,000

▲清 陳曼青生銘 郭頻迦書畫 石瓢壺

北京保利春拍

燕閑清賞——翦淞閣文房古器錄 專場

成交價:RMB 7,590,000

▲清 瞿子冶三絶 蘭竹圖石瓢壺

北京保利春拍

沖淡自然——翦淞閣文房韻物志 專場

成交價:RMB 1,725,000

▲清初 陳鳴遠制 素帶壺

北京保利春拍

沖淡自然——翦淞閣文房韻物志 專場

成交價:RMB 31,625,000

▲清 楊彭年制 瞿子冶畫竹圖紫砂壺

保利華誼秋拍

神采璀璨·翦淞閣文房韻物志 專場

成交價:RMB 2,070,000

▲清初 陳鳴遠制 傳香壺

2016年保利華誼秋拍

神采璀璨·翦淞閣文房韻物志 專場

成交價:RMB 34,500,000

▲當代 顧景舟制高僧帽壺

中國嘉德春拍

剪淞閣主人黃玄龍先生 舊藏

成交價:RMB 4,600,000

黃玄龍說:而現(xiàn)在,市場對文房藝術(shù)的認可說明,中國藝術(shù)市場上的主導者開始變成中國人自己,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文房藝術(shù)品的收藏會越來越被人們和市場所重視,畢竟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回歸,文房藝術(shù)是不可忽視的。

11 楊子

當代喜愛紫砂壺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其中最為有名的紫砂大收藏家,應是楊子先生。

▲1959年作 顧景舟制松鼠葡萄十頭套組茶具

紫砂壺最高的拍賣記錄是,顧景舟先生的松鼠葡萄套組,這套紫砂茶具在當時拍出了9200萬的天價,而拍下它的,正是楊子。其后,又在拍場以3億的價格拍到顧景舟大師的其他作品數(shù)把。

▲楊子

2017年秋拍,楊子又以以680萬元的高價,拍下一套紫砂嵌金“有求必應”香爐套組重器。

▲“有求必應”香爐套組

不管是帝王貴胄、文人士子,還是商界大鱷,他們見證了紫砂行業(yè)的發(fā)展,也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紫砂文化的發(fā)展,促進了紫砂文化的傳播。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QQ瀏覽器
文房收藏的古董名家
黃玉麟,真正的“供春”之父?
【大象視界】3200萬元的翦淞閣名壺,只是他震撼收藏的冰山一角!
拍賣史上最貴的十把紫砂壺!見識一下好壺!
10億元孤本上的紫砂壺,長啥樣?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