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鴻門宴,出自《史記》,講述了兩大抗秦主將項羽和劉邦之間的一場宴請。故事發(fā)生在公元前206年,項羽特意安排了一場宴會,想要借此宴會殺掉劉邦,但誰知劉邦早已有所準備,而項羽最終也由于自己的優(yōu)柔寡斷放走了劉邦,自此之后兩人之間的戰(zhàn)爭也拉開了帷幕。而那句經(jīng)典的“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便是出自于此。
自此之后,鴻門宴便成了“殺局”的另一個代稱,往往代指那些有去無回、九死一生的宴會。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便是發(fā)生在清朝后期,慈禧統(tǒng)治時期的一場鴻門宴。
01
1863年,清軍和太平軍打得如火如荼,兩軍正在膠著之時。而李鴻章卻不費吹灰之力的拿下了蘇州城,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是因為李鴻章早就與太平天國的八大主將商量好了,他們將蘇州城供手讓給了李鴻章。那么李鴻章又是如何得到他們的支持的呢?
在太平天國發(fā)展史上有兩大主將:英王和忠王。這兩個人是太平天國反清的主力部隊,而清朝這一邊一開始派去鎮(zhèn)壓太平軍的將領是曾國藩。1861年的時候,曾國藩和陳玉成兩支部隊在安慶發(fā)生了一場血戰(zhàn)。但誰知這是太平天國的一場調(diào)虎離山之計,當曾國藩對抗陳玉成的時候,李秀成卻趁機拿下了蘇杭一帶,并建立了蘇南根據(jù)地。
慈禧對于太平天國的發(fā)展勢頭感到非常的不安,她命令曾國藩再次東征鎮(zhèn)壓太平天國。但曾國藩卻表示:因為在之前的戰(zhàn)爭中湘軍損失慘重,且對太平天國的實力還不清楚,貿(mào)然出兵只會讓手下士兵白白犧牲,所以他建議讓湘軍先暫時休養(yǎng)生息一陣子。就在這時,李鴻章卻站了出來并主動請戰(zhàn),自愿帶兵前往蘇杭等地,慈禧太后見他主動請纓,便欣然應允。
02
李鴻章對洋人的技術、兵器都有一些研究,明白洋人武器的厲害。所以當他請示出兵被同意之后,他先是回到家鄉(xiāng)招兵買馬,建立精銳部隊,然后找到英國戈登,與他達成協(xié)議,最終才拔營出兵。他們乘坐洋船、攜帶洋槍一路浩浩蕩蕩的進軍到了上海。李鴻章的捷報頻傳,慈禧太后高居廟堂喜出望外。隨后李鴻章一路揮師,直取太倉、昆山等地,最后直逼了蘇南根據(jù)地——蘇州。
在外征戰(zhàn)的李秀成聽到李鴻章的軍隊快要接近蘇州城了,便立馬調(diào)兵回營。返回途中在蘇州地區(qū)淮軍展開了遭遇戰(zhàn)。戰(zhàn)斗中李秀成向蘇州發(fā)出支援命令,誰知接到消息的將領無視命令未發(fā)一兵一卒,最終李秀成慘敗。
雖然李秀成敗了,但是李鴻章想要輕而易舉的拿下蘇州城顯然是不可能的,如果現(xiàn)在直接攻打蘇州,李鴻章自己必然要付出慘重的代價,這是李鴻章不愿意看到的。而李秀成此時也是進退兩難,因為他撤兵回到蘇州之后發(fā)現(xiàn)鎮(zhèn)守蘇州的八大主將雖然兵馬眾多,但是卻無抵抗外敵的心思,其中只有“老廣西”譚紹光還有著愛國的信念,所以李秀成在撤離蘇州的時候特意囑咐老廣西盯緊守城將領的一舉一動,以防他們做出賣國求榮的事情。
03
而這時,英國人戈登卻給李鴻章奉獻了一條計策。他向李鴻章建議使用招安的方式和蘇州城主將進行談判,李鴻章決定一試。卻沒有想到,這一計策十分有效,八大主將表示他們同意投降。為了使招安政策有效實施,李鴻章派出的談判人員,特意選擇了原先太平軍投降過來的程學啟。當程學啟來到蘇州城的時候,與八大主將頓時敘起了同鄉(xiāng)之情,兩方交談融洽,談判也十分順利。再加上英國人戈登主動站出來做此事的擔保人,八大主將立馬下定決心投降了。
其中,慕王譚紹光卻與大家意見相左,他不愿背叛太平天國。所以在太平天國最后一次會議的時候,他依然不愿意投降,并勸阻他們懸崖勒馬。但此時已經(jīng)大局已定,慕王譚紹光回天乏術,他最終的下場是被其他人獻給了李鴻章。
八大主將按照約定將蘇州城也獻給了李鴻章。李鴻章為表“謝意”,特意通知他們來大營慶祝,并帶來了清政府對他們的賞賜。如此,八大主將未帶一兵一卒,春風得意地來到了李鴻章的大營。營帳里面掛上了他們的官服,更是令他們欣喜若狂,以為榮華富貴已唾手可得。但誰知,就在他們試衣服的時候,突然被一群官兵圍了起來,刀斧手砍下八人頭顱,隨行太平軍也被李鴻章盡數(shù)誅殺。至此,李鴻章不費一兵一卒,便拿下了這座蘇州城。
結語
自古以來,鴻門宴就是帝王政客最愛使用的陰謀詭計,糖衣炮彈為餌,砒霜刀劍為實。即使在生活中,也有許多“鴻門宴”,大家在被利益誘惑的同時,也要提防可能埋藏陷阱的地方。以史為鑒,便是如此。
參考資料:
《史記》
《過零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