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多年前,在距離北京200多公里處的河北壩上草原地區(qū),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孫元武宗海山在這里建立了一座金碧輝煌的都城——元中都。
如今,這座被考古找回的都城正在建設(sh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吸引更多的人去接近它,傾聽它,試圖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成吉思汗及其繼承者依仗強悍的蒙古鐵騎,建立了一個地跨歐亞大陸的大帝國。元朝先后建立過四座都城:成吉思汗時代的哈剌和林(今烏蘭巴托附近),忽必烈建立的元上都(今內(nèi)蒙古正藍旗境內(nèi))和元大都(今北京),以及武宗建立的元中都。
元中都位于河北省張北縣城西北15公里的饅頭營鄉(xiāng),被認為是迄今保存最完好、時代比較單一、后期破壞最少的元代都城遺址。
記者近日來到元中都遺址,走進正在打造的元中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據(jù)張北縣文物局工作人員介紹,元中都遺址過去樹木、雜草叢生,中心大殿都是土堆,很少有可觀看的東西。如今,記者沿著中軸線道路自南向北走,依次通過外城、皇城和宮城,體味這座元代都城的滄桑與輝煌。
外城內(nèi),中軸線道路通過環(huán)境整治已鋪成砂石路,配備了展板、移動廁所、游客服務(wù)中心;皇城內(nèi),地板石、將軍石、灰磚等按照地下的原物位置和大小在地面上復制;宮城內(nèi),地下的小廣場也被“搬到”地上,目前還僅是一些灰磚堆砌;宮殿遺址上,可見一些白色礎(chǔ)柱和青色地面磚,還有一處玻璃視窗,將在視窗下面展示曾在這出土的用于辟邪用的六六幻方。
據(jù)史料記載,1307年,剛即位10天的元武宗海山宣布興建中都,由于勞民傷財,民怨沸天、朝諫不斷。1311年,實際在位不足4年的武宗辭世,年僅31歲。武宗的弟弟仁宗即位,敕令停建,中都至此冷落。
1358年,不堪重負的農(nóng)民揭竿而起,元中都宮室被紅巾軍燒毀,只留下城墻遺跡。僅存50年,元中都就從中國的版圖上消失了,成為廢墟。給后人留下的,既沒有可查詢的第一手文字資料,更沒有可供后人鑒定的實物資料。
從20世紀初,在中國歷史學界,就有人開始發(fā)出“元中都在哪里”的疑問。
元中都遺址地面雖有城墻殘留,但已有許多年沒有人能說清殘墻來歷了。因為殘墻被風沙打磨發(fā)了白,這里一直被稱為“白城子”。史料上雖有元中都的記載,但長期無人知道它的具體位置。清乾隆年間修編的《口北三廳志》,將“白城子”誤認為牲畜交易場所。
直到上世紀80年代,河北省考古工作者發(fā)現(xiàn)白城子村出土的文物以元代為主,而且部分建筑殘片為漢白玉螭首,由此推測這里曾經(jīng)有過元代皇家建筑。1997年,考古專家進行了實地勘察和論證,認定白城子為元中都遺址。
隨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單位組織考古隊對元中都遺址進行了勘探發(fā)掘,出土了大量宮殿建筑構(gòu)件,初步探明了角樓遺址、南門遺址和中心大殿遺址,這一發(fā)掘成果列入“199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2001年,元中都遺址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保護和展示元中都遺址,經(jīng)國家文物局批準,元中都打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并于2013年正式開工建設(shè)。元中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規(guī)劃建設(shè)用地13485畝,總投資3.6億元。
張北縣文物局工作人員說,打造考古遺址公園絕對不是大規(guī)模復建,只是把一些地面下有的遺址復制到地面上,不會建造大殿等建筑。這一項目是一個17年的長期工程,不會一蹴而就,在于一點一滴。
“一座中都城,半部元朝史?!痹掷m(xù)時間不足100年,元中都見證了一半。如今,元中都的建制、停廢等一系列問題,仍需要進一步的考古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