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知道做到:快速獲取新技能的科學》【全文】

出版時間:2022年7月

主編推薦語

你期望達成什么樣的目標,比你現(xiàn)在擁有的才能和天賦更重要。

內(nèi)容簡介

技能學習會加速你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但緩慢而低效的學習將導致你的失敗,甚至讓你淪為平庸之輩。

我們正從“學歷時代”邁向“學力時代”,越早掌握新技能,越快實現(xiàn)職業(yè)飛升。只有成為跨界通才,你的成功才會長效。

目錄

  • 版權(quán)信息

  • 定位短、中、長期的職業(yè)生涯預期13+n種技能獲取法引爆你的職業(yè)潛力

  • 致中國讀者信

  • 推薦序 一個“動機”,四個“主義”的自我改變宣言

  • 一個“動機”,讓動力變成行動力

  • 四個“主義”,讓抵達成為可能性

  • 第1章 技能學習新時代,也是你的時代 學習成功與否,動機至關(guān)重要

  • 我們正處在“動態(tài)競爭”中

  • 5個關(guān)鍵因素,解鎖新技能學習地圖

  • 4個階段預判學習效果,設(shè)定期望值

  • 快速獲取新技能Tips

  • 第2章 3大訣竅敲定技能學習規(guī)劃 從計劃到落地,“快、準、狠”的學習方法論

  • 分解技能:用20%時間學會80%內(nèi)容

  • 找到你的專屬學習風格

  • 無須準備就緒,在實踐中學習

  • 快速獲取新技能Tips

  • 第3章 4種練習法,系統(tǒng)把控技能學習進度 訓練出最適合學習的大腦和身體

  • 刻意練習:專攻問題區(qū)域

  • 交替練習:交替學習莎士比亞、數(shù)學和非洲歷史

  • 間隔重復:用高頻接觸形成長期記憶

  • PBL:學習新技能從解決一個問題開始

  • 當你面對學習失敗的結(jié)果時

  • 吃透知識,需要高頻練習

  • 快速獲取新技能Tips

  • 第4章 4種思考技巧,全方位拓展知識邊界 思維是一根針,將力集中一點,編織成縝密的網(wǎng)

  • 精細提問:“為什么”鏈條式研究

  • 費曼技巧:正視你的知識邊界

  • 布魯姆分類法:個人學習的晴雨表

  • 好奇心的5個維度:你的學習助推器

  • 快速獲取新技能Tips

  • 第5章 技能積累,稀缺人才的終極武器 如果無法靠單項技能勝出,那就多學幾項

  • 別幻想成為莫扎特,去多學幾種樂器!

  • 如何找到使自己脫穎而出的技能?

  • 快速獲取新技能Tips

  • 第6章 管理社交圈,營造正向?qū)W習環(huán)境 真正對你好的人,會支持你變得更優(yōu)秀

  • 別讓毒性關(guān)系阻礙你的學習

  • 怎樣選擇榜樣和導師與你同行?

  • 從“技能培育溫床”到“人才溫床”

  • 對自己的自律力做最壞的預估

  • 快速獲取新技能Tips

  • 第7章 適當放慢腳步,回歸初學者心態(tài) 所有的半途而廢,都是因為心態(tài)錯位

  • 目標感的培養(yǎng)要靠有計劃的努力

  • 為了學習新技能,你愿意付出什么代價?

  • 鍛煉你的“困惑忍耐力”

  • 時時注意讓思維定式清零

  • 快速獲取新技能Tips

  • 新技能獲取法 Summary

  • 01 技能學習新時代,也是你的時代

  • 02 3大訣竅敲定技能學習規(guī)劃

  • 03 4種練習法,系統(tǒng)把控技能學習進度

  • 04 4種思考技巧,全方位拓展知識邊界

  • 05 技能積累,稀缺人才的終極武器

  • 06 管理社交圈,營造正向?qū)W習環(huán)境

  • 07 適當放慢腳步,回歸初學者心態(tài)

  • “蓄勢向上”共讀書單

  • 談判決策類圖書

  • 投資創(chuàng)富類圖書

  • 自我管理類圖書

  • 心態(tài)提升類圖書

  • 定位短、中、長期的職業(yè)生涯預期13+n種技能獲取法引爆你的職業(yè)潛力

  • 掌握新技能會加速你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擺脫緩慢低效的學習至關(guān)重要,本書將向你展示做到這一點的清晰路線:

  • 學習規(guī)劃

  •  分解技能法:用20%時間學會80%內(nèi)容

  • 學習風格量表:8種學習風格,總有一種適合你

  • 學習金字塔理論:2周留存90%學習成果

  • 學習進度

  •  交替練習法:45分鐘同時精進3項技能

  • 間隔重復:用高頻接觸形成長期記憶

  • PBL學習法:解決1個問題,實現(xiàn)長效學習

  • 學習質(zhì)量

  •  精細提問:6個問題從入門到精通

  • 費曼技巧:4個步驟,快速夯實基礎(chǔ)

  • 布魯姆分類法:6個層次有效評估知識水平

  • 好奇心訓練法:應對大量學習,快速掌握

  • 學習目標

  •  技能積累:多領(lǐng)域達到前5%~前15%的水平

  • 正向社交管理:精準定位圈層,實現(xiàn)階層躍遷

  • 成長心態(tài)培養(yǎng):破解心理局限,實現(xiàn)終身成長

  • 致中國讀者信

  • 親愛的中國讀者:

  • 希望我的這本書能指導你們提高自己,從而擁有你們想要的生活。學習能力將幫助你克服所有的障礙。

  • 現(xiàn)在我們都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停留在A點,利用這本書,你們將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到達B點。

  • 祝你們成功!

  • 彼得·霍林斯

    成長所有細微的情緒之下,都隱藏著春暖花開冰面破裂的改變巨響。所有不被辜負的成長陣痛,都將在暗潮涌動之后找到自我的遼闊之處。

  • 推薦序

  • 一個“動機”,四個“主義”的自我改變宣言

  • 高靜  “靜界讀書”創(chuàng)始人和品牌推廣者

  • 國家二級執(zhí)業(yè)心理咨詢師  深圳職業(yè)能力建設(shè)專家?guī)鞂<?/p>

  • 我一直相信改變的力量,從不懷疑成長的意義。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都有一個成長儲藏室,在那里封存著自己的天賦,價值和與生俱來對美好的向往。成長所有細微的情緒之下,都隱藏著春暖花開冰面破裂的改變巨響。所有不被辜負的成長陣痛,都將在暗潮涌動之后找到自我的遼闊之處。

  • 但是,如何讓成長的“陣痛”找到止痛藥,讓改變的“恐懼”找到支撐點,讓“知道”能夠真正“做到”?《知道做到快速獲取新技能的科學》一書中提煉出5個關(guān)鍵因素,解鎖新技能學習地圖。3大訣竅敲定技能學習規(guī)劃,4種練習方法,系統(tǒng)把控技能學習進度,4種思考技巧,全方位拓展知識邊界。

  • 好的閱讀沒有定式,但好的書籍必指向認知的遠方。從“知道”到“做到”,除了以上方法外,以下一個“動機”,四個“主義”,或許能帶給你延伸思考。

  • 一個“動機”,讓動力變成行動力

  • 對于渴望成長的你來說,獲得更多新知需要一個出發(fā)的“動機”,在這個動機里少不了你對成就的渴望和對自我的期許。要想跨越從“知道”到“做到”的鴻溝,你必須給自己找到一個“做到”的動機。你會因為一個正念向好的愿景動機,而選擇跳脫困境,勇敢出發(fā)。

  • 擁有學習心態(tài)是啟動“知道”的重要按鈕,找到學習動機,是“做到”的重要工具。前者帶給你“動力”,后者才會帶給你“行動力。

  • 四個“主義”,讓抵達成為可能性

  • 拿來主義:

  • 初入職場的小白,不妨以“拿來主義”開啟學習,不論是一師一言,還是一書一課,都可能會助力你跳出固化思維,帶給你認知的迭代更新。這個時期最需要心無旁騖的沉浸學習,無問西東的營養(yǎng)吸收。

  • 模仿主義:

  • 成長已入賽道的你,選擇以“模仿主義”打磨自己,向高人學習,智者學習,書籍學習。模仿他人所長,雕刻自我所短。探索未知,重構(gòu)已知。這個階段更強調(diào)刻意練習,間隔重復。高頻輸出,高效復盤。

  • 所有的學習,剛開始都像是在照鏡子,無非是學到了,再換一個老師,換一面鏡子,直到有一天你發(fā)現(xiàn)新的鏡子里是你自己,你就有你自己的方法。你就可以做別人的鏡子!

  • 創(chuàng)新主義:

  • 成長進入深度學習的你,需要的是以“創(chuàng)新主義”建構(gòu)自己。創(chuàng)新就預示著不同和顛覆。用思辨的立場看待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答案。而每一本書籍的意義并非直白地將正確答案拋之于你的眼前,而是需要你通過不斷的思考和追問,剔除掉大部分的“理所當然”。

  • 在此基礎(chǔ)之上,若你能最大限度地啟動你的“腦洞”,讓“關(guān)聯(lián)”變成你的秘密武器,讓“類比”變成你的創(chuàng)新錦囊。敬畏創(chuàng)意,才能無限創(chuàng)新。擁有創(chuàng)新,才能卓而不群。

  • 長期主義:

  • 如果“拿來主義”是你成長馬拉松的第一聲槍響,“模仿主義”是助力你提速的第一雙跑鞋,“創(chuàng)新主義”是你彎道超速的第一個豐碑的話,那“長期主義”就是最終撞上那條心之所向的終點紅線的不二之選。

  • 只選擇“拿來主義”的人,充其量只是有了起跑的動作,選擇“模仿主義”的人,就擁有了短跑的能力。如果你擁有了“創(chuàng)新主義”,你將擁有一次超越的機會,如果你選擇了“長期主義”,你就可能擁有一次野蠻進化的冠軍歷程。

  • 所以,如果你也希望能從“知道”到“做到”,那就邀請“認知早起”的你從“拿來主義”開啟,用“模仿主義”進化,“創(chuàng)新主義”超越,直至以“長期主義”抵達。

  • 第1章

  • 技能學習新時代,也是你的時代 學習成功與否,動機至關(guān)重要

  • 學習平臺和工具等資源快速迭代,機器學習和人類學習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fā)展著?!皺C器人取代人工”和“學歷內(nèi)卷”的壓力讓你我陷入迷茫,看不清個人未來發(fā)展的方向。其實,無論是出于興趣,還是職業(yè)所需,只要你下定決心,找準方法,都能更高效地掌握一項新技能。

  • 真正的學習一定會改變一個人的行為。事實上,在他看來,學習本身就是一段從“知道”到“做到”的旅程。

  • 和很多人一樣,小時候父母也強迫我去學樂器。雖然他們讓我從鋼琴、薩克斯和小提琴里選一個,但是我知道他們希望我學鋼琴,因為家里就有一架,可誰也不會彈。于是我心領(lǐng)神會,在一周后報了鋼琴課。

  • 雖然學了七年,但平心而論,我的鋼琴技藝并沒有什么長進。可是對于其他孩子來說,七年的時間足以讓他們擁有在卡內(nèi)基音樂廳表演的資格。莫扎特在四五歲時就開始作曲,而我在大部分時間里只會彈簡單的練習曲。雖然不能完全說是無用功,但我的鋼琴水平確實一般。

  • 難道是天賦使然嗎?這倒也未必。沒有天賦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缺乏必要的練習才是癥結(jié)所在,又加之我對彈琴這件事毫無耐心可言。原因何在?因為當小伙伴們在外面騎著山地車開開心心地玩耍時,我被關(guān)在屋里練琴。可想而知,那時的我身不由己,心猿意馬。

  • 當時,我還有個一起學鋼琴的朋友,起初我們常常互倒苦水,但是沒過多久情況就發(fā)生了變化,他的琴技突飛猛進,讓我有些心生妒忌。從鋼琴考試的等級來說,他每年都能升一級,而我兩年能升一級就謝天謝地了,所以我的老師根本不指望我能年年晉級。以前我們兩個都在同級別的鋼琴演奏會上表演,但是第二年他就升級了,而我卻“堅守”在初學者的行列。

  • 那時,我沒有學習的意識,從來沒有想過要向他請教學習鋼琴的心得,只知道他天賦比我高、練習比我勤奮。我也認識他的母親,知道她非常嚴厲,聽說她大學時是學校的網(wǎng)球隊員,只要孩子不聽話,就會被她用球拍一頓暴打。

  • 如何才能又好又快地學會一項技能呢?我想天賦自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樂于學習、肯于投入、持之以恒也是至關(guān)重要的。樂于學習和肯于投入,在學習的初始階段,也許還能夠應付。但是不管學什么,要想取得長足進步,一定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 學習一門技能會對我們的人生產(chǎn)生巨大影響,能讓我們有能力改變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懂得高效學習更能讓我們朝著理想生活加速前進??墒敲棵刻峒皩W習,比如學習織毛衣、游泳、打網(wǎng)球、演奏樂器之類的,人們總會把它們和日常的愛好聯(lián)系起來。盡管我學鋼琴的經(jīng)歷算不上成功,但是快速學習的能力在我后來的職業(yè)和學術(shù)發(fā)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相信這種能力對廣大讀者朋友們來說,也是非常有用的,所以讓我們平心靜氣,來學習如何快速學習吧!

  • 我們正處在“動態(tài)競爭”中

  • 我們所處的時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適合快速學習,因為所有的信息和知識幾乎都能夠瞬間獲得,并且成本低廉(比如一些網(wǎng)上課程),有些甚至無需成本。不管是培養(yǎng)一種興趣還是掌握一門知識,哪怕是考取某項資格證書,其容易程度較之以往,都不能同日而語?;叵?0年前,想要解決一個問題,必須在圖書館花幾個小時查閱資料和書籍。在今天,做這些甚至可以足不出戶。有很多工具可供我們選擇,方便又快捷,誰還需要花那么大力氣呢?

  • 既然學習技能會使我們的生活發(fā)生前所未有、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么我們?yōu)槭裁礇]有積極地去學習呢?難道是我們不知道該怎么去學習嗎?這并不是我們當下要解決的問題(雖然最終會是)。

  • 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我們都是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中,因為學校把我們培養(yǎng)成了這樣。講解傳授—學習理解—重復練習的課程模式,讓我們習慣于先記憶知識,再機械套用的學習模式,這當然不是學習的最佳方法。當先記憶再套用的學習模式循環(huán)往復,掌握知識、運用知識就不再是學習的目的,學習變得可以得過且過,反正只要順利畢業(yè)就好,何必大費周章地苦苦思索——這直接導致我們大多數(shù)人沒有學會該如何去學習。

  • 簡單重復的學習方法很難讓我們對學到的知識運用自如,因為我們既不能學以致用、分清主次,也談不上對自身所學進行深度加工,更不用說對筆記、時間、專注力、分辨力等方面進行管理。為了學習而學習是毫無意義的,并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學到的知識很快便更新?lián)Q代了。

  • 學習是改變生活現(xiàn)狀的唯一途徑,但不會有效地學習,就永遠無法取得實質(zhì)性的進步,這就等于缺少了一項能夠讓生活做出改變的重要技能。在自主學習極其便捷的今天,這一問題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

  • 我的一個朋友是個非常不善于推銷自己的人,在離婚之后的十年里都沒有找到工作。后來她自學了珠寶加工,盡管沒錢參加培訓班,但通過五年的摸索,她最終開始了自己的珠寶定制業(yè)務,并在三年后買下了一棟房子?,F(xiàn)在,這位朋友在家中處理業(yè)務。她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利用已有的資源,改變了自己的人生。顯然,她不可能只通過機械照搬所學的知識,就完善了她珠寶加工技藝。

  • 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無須照搬別人的模式。有了這樣的心志,潛力就能得以激發(fā),繼而積極進取、全心投入,這些都是自主學習的關(guān)鍵所在,并且能夠幫助你逐漸改變?nèi)松壽E。

  • 不管你想要做什么或成為什么樣的人,只有掌握了學習的能力,你才能參與競爭,才不會落伍出局。

  • 無論你的年齡、背景、出身或地位是怎樣的,一項新的技能會在總體上提升你的人生價值。而學習中獲得的成就感本身就是最好的嘉獎,還能改變原有的人生狀態(tài)和工作環(huán)境,實現(xiàn)人生目標,提高綜合能力,更能為進一步的學習開辟道路。

  • 5個關(guān)鍵因素,解鎖新技能學習地圖

  • 想涉獵一個新的行業(yè)或?qū)W習一項新的技能,并由此改變生活進程的人,其實面臨著很多選擇。決定把時間花在什么上可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尤其是當你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而不是別人告訴你該怎么去做的時候。

  • 為什么說困難呢?也許是因為這是我們?nèi)松械谝淮芜@樣去做。那么該如何決定到底要做什么事情呢?

  • 這個問題其實并不總是那么重要。有時候人們想學習新的知識或技能,或許只是因為想學,也就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并不一定能給生活帶來什么改變。但是對于我們這些想要高效利用時間和快速豐富頭腦的人來說,可能就不一樣了。

  • 作為一種思維練習方法,想想你想學習的所有技能,無論是為了娛樂還是為了個人職業(yè)發(fā)展。如果你想出的技能總數(shù)加一起超過了兩位數(shù),不要感到驚訝,我相信你能想出10項、15項,甚至更多想學的技能。顯然,你不可能一次學完所有的技能,畢竟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所以我們需要將時間集中在少數(shù)我們能掌握的或是對我們最重要的技能上。

  • 在一段給定的時間內(nèi),你最多可以學習兩到三項技能,有的是為了娛樂,有的則是工作需要。以下一些因素可能會對你確定學習目標有所幫助。

  • 目的

  • 你想學習某項新技能的動力是什么?是為了賺更多的錢,還是為了增加一個愛好?是為了改善人際關(guān)系,還是為了改善身心健康?明確你的目標,然后學習有助于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相應技能。

  • 或許你正在創(chuàng)業(yè),但缺乏基礎(chǔ)的財會知識;或許你想去冒險,所以決定去學登山;或許你考慮到以后會出國旅行,因而想學一門新的語言。理解辛勤耕耘背后的核心目標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才能理解辛苦努力終將帶來有價值的回報。

  • 供求關(guān)系

  • 這一項專門針對與工作和職業(yè)有關(guān)的技能,因為有些技能比其他技能更有市場前景。這大多是一些許多人急需但很少人掌握的技能。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程序員閉著眼睛都能寫出HTML或CSS代碼,但很少有人能夠掌握Ruby on Rails,Python,C#或者JavaScript(這是我的粗淺理解,畢竟我不懂編程)。要是你有工作上的需要,可以學習一項能夠提高你賺錢本領(lǐng)的技能。要是你不那么在乎錢的話,可以學習一項自己最感興趣的技能(如果你喜歡墨西哥菜,可以去學習如何烹飪。至于你會不會做法國菜就先不用理會了)。

  • 天賦

  • 如果你在某方面有一定的天賦,那么在學習這方面的技能時,你會更容易取得豐碩的學習成果。所以充分利用你的天賦,讓你的學習更有效率,讓你的進步更迅速。工作中最不理想的情況之一就是努力完成一項不能發(fā)揮我們所長的任務。每個人的天賦各異,那么憑借天賦,你能更快地掌握哪些新技能呢?

  •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處于某項技能掌握水平前1%的人要比前10%的人擁有更高的成就感、更可觀的經(jīng)濟收入,以及更自主的選擇權(quán)。這1%的人中,有的能賺取最多的錢,有的能克服困難成為職業(yè)運動員。他們總是最搶手的。天生擁有一種愛好也很重要,尤其是當你缺乏耐心的時候。這一點我將在后面解釋技能積累概念的時候更詳細地進行闡述。

  • 機遇

  • 看看自己目前的社會關(guān)系或工作環(huán)境,如果想學習一項新技能,你能獲得多大程度的支持?也許你的工作單位愿意出資讓你學習視頻剪輯;也許你的一個朋友或家人在園藝方面比較專業(yè),正好可以指導你;也許你學會編程后,會有一個低風險的工作機會等著你。你周圍的環(huán)境很重要,這決定了學習什么技能更方便。

  • 我們之所以學習,是因為學習能拓展我們的能力。你所做的事情決定了你會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做的事情越多,你能做的事情也就越多。

  • 還應該注意的是,學習更難、更復雜的技能往往比學習簡單的技能需要更多的工具、注意力、時間和金錢。本著務實的原則,結(jié)合自己目前的情況,考慮一下哪些技能更容易學到手,并且你能負擔得起。比如,你想學習如何制作冰雕,那么就需要購買鏈鋸,但主要的困難在于你生活在一個全年氣溫為華氏90度的環(huán)境中。所以就目前情況而言,學習陶藝可能更合適,花費不多,又不受氣溫限制。

  • 生活狀況

  • 人生充滿變數(shù),入職、被炒、戀愛、分手、結(jié)婚、離婚、生病、搬遷、生兒育女等情況時有發(fā)生,沒有人能夠一帆風順。有些人生變故發(fā)生之后,我們可能就需要學習新的技能了。比如公司裁員了,你就必須學會量入為出;為人父母了,就必須學會照顧嬰兒;被診斷患上糖尿病,就必須學會鍛煉身體。生活環(huán)境總會讓我們思考:“如果發(fā)生……我們該如何應對?”

  • 發(fā)生重大的人生轉(zhuǎn)變時,我們要盡可能地做正面詮釋。如果能因此迫使你學習新的生活技能,那你就應該抓住機遇,抵觸或是抗拒都是毫無意義的,要學會接受現(xiàn)實,說不定這會成為促使你努力適應新環(huán)境的主要動力。

  • 4個階段預判學習效果,設(shè)定期望值

  • 在制訂快速學習新技能的計劃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學習一項技能會帶來怎樣的變化。由于你過去接受的大部分教育可能采取的都是被動學習的形式,正如前面所講的,你可能沒有意識到,儲存在你頭腦中的信息和知識是要拿出來應用的。理解了這一點,就可以有一個很好的方法來記錄取得的進步,并預測未來的學習情況。

  • 1970年,戈登國際培訓公司(Gordon Training International)的諾埃爾·伯奇(Noel Burch)提出,每個人在學習新事物時都會經(jīng)歷四個學習階段。還是用我學鋼琴的例子來解釋這四個階段(這樣也可以安慰一下我的母親,她花了那么多錢送我去學鋼琴,也不是一點用都沒有)。

  • 不知道自己能力不夠。

  • 簡而言之,就是對新事物還一無所知。這個階段是我們第一次接觸新技能或新知識,所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需要知道什么,或者目標是什么。這樣一來,我們難免會犯很多錯誤而不自知。

  • 以鋼琴學習為例,在此階段,你唯一知道的就是鋼琴長什么樣子。你可能知道鋼琴會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響,觸摸琴鍵時會發(fā)生什么情況,知道的也就這些了。除此之外,你既不會讀樂譜,也不知道手指該如何繞著琴鍵動,更不懂什么音樂理論。你甚至可能都不知道自己能否堅持學下去,更別提通過彈琴來改變?nèi)松恕?/p>

  • 知道自己能力不夠。

  • 在這一階段,你了解了自己的短板,卻對此無能為力。剛剛步入學習的中間階段,你開始熟悉所學技能的一些細節(jié)。你清楚自己不知道的東西還有很多,但是知道如何發(fā)現(xiàn)這些知識缺口,以及如何填補。你也許還會犯錯,但現(xiàn)在起碼了解自己的情況了。

  • 現(xiàn)在你對鋼琴有了些許了解,可能看得懂音符,也能不費勁兒地彈奏一些音階。你也懂得了樂譜的一些基本要點:什么是升半音、降半音、拍號,一個音符彈奏多長時間等,也許還有一些更基本的常識,譬如如何彈奏得響亮或輕柔,如何加快或放慢彈奏速度。但是你仍然要繼續(xù)學習指法,慢慢練習新的曲子。太復雜的曲子暫時想都別想,畢竟你離拉赫瑪尼諾夫(Rachmaninoff)太遙遠了?,F(xiàn)在的你清楚自己該做什么,但是由于缺乏練習,以你目前的技藝水平還做不到。

  • 知道自己有能力應對。

  • 你知道自己該做什么并且可以做到了。你的技藝開始變得熟練。大量的練習使你掌握了新技能的某些方面,而且你犯的錯誤也越來越少了。但是你還達不到爐火純青的水平,在運用技能的過程中,你仍然不敢分神,畢竟這還沒有成為下意識的習慣行為。

  • 至此,你已經(jīng)算是精通彈鋼琴了。你能保證固定的練習時間,正在學習復雜的音樂理論,你通過耳朵聽就可以識別和演奏一些曲子,盡管某些和弦的變化仍然需要你抬頭看曲譜。不過,你的鋼琴演奏水平仍有待提高,比如手指的肌肉記憶還不夠發(fā)達,因而無法彈奏旋律極快的曲子,而且你時常需要借助活頁樂譜。但你很清楚,自己已經(jīng)學有所獲了。

  • 清楚自己的能力,并已成為下意識的行為。

  • 最后一個階段,你清楚自己的實力,甚至不用想就可以做到,成了這項技能的專家。你非常熟練,每個步驟都了然于心。你知道如何實現(xiàn)目標,并且在必要情況下進行自然的調(diào)整,你幾乎不犯錯誤了。顧名思義,“下意識地”就是指你閉著眼睛都可以做到。因為已經(jīng)完全掌握,你在運用該項新技能時幾乎不需要思考。

  • 我很高興地告訴你,現(xiàn)在你的鋼琴已經(jīng)彈得爐火純青了。多年的練習使你的手指彈奏速度驚人,幾乎不看樂譜就能彈奏任何曲子。唯一需要看樂譜的情況只發(fā)生在彈奏從未聽過的新曲時,而你只需要彈奏幾次就能記住新曲。演奏時,你已經(jīng)達到了人琴合一的境界。這時你稱得上是鋼琴家了,你會在卡內(nèi)基音樂廳演出,你將獲得格萊美獎提名,人人都渴望與你共事,就連埃爾頓·約翰(Elton John)也會打電話向你請教。

  • 每當我們學習一項新技能時,明確自己處于四個階段中的哪個階段非常重要,它能夠讓我們知道自己學到了哪個水平、還缺乏什么樣的訓練,從而設(shè)定合理的期望值,更好地了解自己接下來應該做什么。當然,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迅速完成上述四個學習階段。

  • 此外,通過對學習進行合理預判還能減少挫敗感,了解學習過程中會遇到的困難,并理解遇見這些困難是完全正常的,就能保持干勁和動力繼續(xù)向前。學習的第一階段可能會很痛苦,請記住,這都是正常的。每一個精通某項技能的人都是從一無所知開始的。順利度過第一階段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堅持下去。

  • 學習過程中還需要做大量的規(guī)劃,其實很多規(guī)劃在我們明確自己想做什么之前就已經(jīng)在進行了。和做大多數(shù)決定一樣,我們必須把自己真正需要或想要的東西具體化,并明確自己的目標。一旦我們做好了心理準備和思想準備,決定接受挑戰(zhàn),就應該開始設(shè)定對新技能的學習期望。

  • 快速獲取新技能Tips

  • Tip 1

  • 學習是什么?除了痛苦、不適和煩惱之外,學習還代表著擁有一種改變生活和環(huán)境的能力。大多數(shù)學校采用的是被動的學習模式,我們從未學過如何學習。而學校中所學的生搬硬套的學習方法,在步入社會后并無太大用處,所以真正能幫到我們的是掌握學習新技能的有效方法。

  • Tip 2

  • 學習的重要步驟之一是弄清楚要學什么。我們有很多心愿,但應該把寶貴的時間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什么是重要的事情呢?凡是能提升幸福感、增強賺錢本領(lǐng)、優(yōu)化資源配置能力、最大化利用機遇抑或是讓你更好地應對各種生活境遇的事情,都是重要的事情。學習一項技能、愛好或提取某種信息的原因各有不同,對人生的影響也會不同。

  • Tip 3

  • 學習過程中要熟知四個階段。清楚自己的實際情況,就可以更好地計劃下一步的行動。這四個階段分別是不知道自己能力不夠(不知道自己的無知)、知道自己能力不夠(知道自己的方法不對)、知道自己有能力應對(知道如何成功,需要付出努力和專注)、清楚自己的能力并已成為下意識的行為(不用過多考慮便能取得成功)。

  • 第2章

  • 3大訣竅敲定技能學習規(guī)劃 從計劃到落地,“快、準、狠”的學習方法論

  • 人怕入錯行,學生怕選錯專業(yè),更怕“畢業(yè)即失業(yè)”??鐚I(yè)找工作和跨行業(yè)跳槽的現(xiàn)象愈發(fā)普遍,復合型和知識型人才成為各行業(yè)企業(yè)培養(yǎng)的重心。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中,首先對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定位,才能順應天性,順勢激發(fā)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執(zhí)行力。

  • 如果我們沒有制訂一份跟進計劃,我們可能根本不會產(chǎn)生任何變化。當然,我們可能會在某段時間里保持一種比較開放的心態(tài),但過不了多久,老習慣就會卷土重來。

  • 即便你要學習的是一項此前毫不了解的全新技能,你也可以并且應該提前在大腦中勾勒出開展學習的大綱。一個好的學習計劃會引領(lǐng)你完成新的學習,但計劃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有必要,可以做出適當調(diào)整。

  • 雖然學習計劃并不能決定一切,但是一個精心設(shè)計的計劃往往決定了學習會成功還是會失敗。本章為你講述一些策略和建議,以幫助你制訂一個翔實的項目計劃,最終學會一項新技能。

  • 分解技能:用20%時間學會80%內(nèi)容

  • 有些人會對學習新技能感到擔憂。在沒有掌握學習規(guī)律之前,他們總認為學習新東西是一項異常艱巨的任務。雖然這么想也有一定道理,但我們認為大多數(shù)技能,比如烹飪、演奏樂曲、木工,甚至寫作,都更像是一些單項技能的集合(我們可以稱之為子技能),這些子技能集合在一起才形成了綜合技能。

  • 我們學習一項新技能的時候,可以將其分解為幾個更容易操作的部分,分別進行學習。換言之,就是將一項復雜的工作分解為不同的單項技能。“分解”這個詞讓我想到建筑行業(yè),就像建造房子一樣,這是一個很貼切的比喻。因為建造房屋由數(shù)百個單項技能組成,如電工、木工、平面設(shè)計、繪制圖紙、建筑設(shè)計、水泥工程、瓷磚貼制等,所以并沒有整體建造房屋的技巧。如果你不把建造房屋這項工作分解開來,那么巨大的難度會將人逼瘋。

  • 分解就是對每個組成部分逐一進行分析,觀察其性質(zhì)和功能,弄清如何發(fā)揮單個部分的作用,從而使整體發(fā)揮更強大的功能。這樣一分解,會使自我訓練和練習變得不那么可怕,因為我們可以集中精力、循序漸進地學習每個單項技能。

  • 還應該注意的是,在分解過程中并非每個單項技能都發(fā)揮同樣的作用。單項技能其實可以遵循著名的帕累托法則(Pareto principle,也被稱為“二八定律”)。帕累托法則指出:

  • 在任何特定群體中,重要的因素通常只占20%,而不重要的因素則占80%,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數(shù)因素即能控制全局。

  • 帕累托法則強調(diào)集中精力找出重要的20%的因素,從而減少或消除對剩余80%因素的關(guān)注。將其應用在技能分解中,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找出對形成綜合技能起關(guān)鍵作用的單項技能,然后集中精力去攻克。這也是技能分解如此重要的另一個原因,即為了獲得最大的利益和取得最大的進步,我們清楚要將關(guān)注點放在哪里。

  • 訓練,尤其是對學習材料中最困難的部分進行強化訓練,這樣才能讓那些擁有普通智力的人有機會上升到“天賦異稟”的境界。

  • 例如,語言專家加布里埃爾·懷納(Gabriel Wyner)認為,當開始學習一門新語言時,你首先只需關(guān)注該語言中最常見的1 000個單詞:“學完這1 000個單詞后,就能讀懂一般文章中70%的內(nèi)容;但學完2 000個單詞后,也才讀懂一般文章中80%的內(nèi)容?!?/p>

  • 懷納進一步解釋了這個觀點,假設(shè)你只認識10個英語單詞:“the”“(to)be”“of”“and”“a”“to”“in”“he”“have”和“it”。如果你的詞匯量就這么多,那你能看懂多少文本呢?保羅·內(nèi)申(Paul Nation)博士認為,答案是23.7%。英語詞匯總共大約有25萬個詞,這10個詞只占英語詞匯總量的0.00004%,卻幾乎占了我們所寫的每句話的25%。

  • 比如,我們最終將詞匯量猛增到100個單詞,包括“year”“(to)see”“(to)give”“then”“most”“great”“(to)think”和“there”等。納恩博士認為,有了這100個單詞,我們就能理解49%的日常句子了。

  • 說得更直接一些,僅憑100個英語單詞,我們幾乎能看懂一句英語中的一半內(nèi)容。讓我們再大膽延伸一下這個數(shù)字,可以說認識了200個單詞,我們就能理解每個句子中40%的意思。事實上,這一點很重要,這說明每個英語句子的一半內(nèi)容還占不到英語詞匯總量的萬分之一。這絕對是帕累托法則的有力證明。

  • 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South East Asian Ministers of Education Organization)區(qū)域語言中心的亞歷山大·?阿圭列斯博士(Dr. Alexander Arguelles)通曉多國語言,他更深入地闡釋了內(nèi)申博士的觀點。阿圭列斯認為,每一個語言使用者每天使用的單詞是750個,而只需要2 500個單詞你就能表達你想說的任何話(盡管你的有些表達可能會有點生硬或奇怪,但事實就是你只需要2 500個單詞)。

  • 將帕累托原理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你就可以把你想學的任何一門知識分解成重要的任務和不重要的任務。我們以德語學習為例。德語學習對于英語母語者來說是一項相當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很多語言學習的模式都是從最簡單的單詞開始:“a”“the”“he”“she”等。然后轉(zhuǎn)向?qū)W習常用的單詞和短語,如“man”“window”“thank you”“l(fā)ibrary”“apple”等。這下你肯定看明白了,學習的重點不一定是你每天可能用到的單詞。

  • 回想一下,然后問問自己:除了你最初學過的德語單詞,300個最常用的德語單詞有哪些?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很容易找到這樣的單詞列表,你可以將這些單詞拆分成更小的部分,每次練習其中一小部分。

  • 你也可以根據(jù)自己學習德語的個人目標來分解步驟。是工作原因還是打算去柏林旅行?或者只是為了能和一個德國朋友進行交流?想好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幫你明確今后的常用語句,找出組成常用語句的單詞,并使用前述的單詞歸類方法將它們分門別類。

  • 再比如學彈吉他時,你能不能找到比其他單項技能更重要的單項技能?這里列舉了幾項:手指靈活度、識譜能力、節(jié)奏感、手的力度把握。面對重要程度不同的單項技能,你花費在上面的時間也是不同的,這樣你彈吉他的整體水平就會得到飛速提升。先進行分解,列一個表格,然后找出更能產(chǎn)生多米諾骨牌效應的單項技能。

  • 幾乎在所有的實際技能應用中,你會發(fā)現(xiàn)只有相對較少的單項技能對主要技能發(fā)揮著關(guān)鍵作用。把技能分解開來,縮小你的注意力范圍,可以讓你取得超出想象的長足進步。一旦你掌握了20%的關(guān)鍵技能部分,就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學習其他那些非關(guān)鍵性的單項技能,因為并不是所有的單項技能都同等重要。其實,當你剛開始學習一項新技能時,大多數(shù)單項技能都不重要。掌握最主要的,并把注意力放在最關(guān)鍵的點上。

  • 找到你的專屬學習風格

  • 關(guān)于學習的方法大約有150萬種,每一種都有倡導者,并有著相應的一套理論。你聽說過的學習金字塔(Learning Pyramind)可能是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一種,現(xiàn)在它被推翻了。另一種廣為人知的學習方法可能是大腦左右半球具有不同功能的神話,比如大腦的右半球支配創(chuàng)造潛能,而左半球支配邏輯思維。這一說法現(xiàn)在已被駁倒。

  • 這些理論被推翻未嘗不是件好事,這意味著不管信息以何種方式呈現(xiàn),它始終只是信息而已,沒有必要僅僅為了優(yōu)化學習效果而使用特殊的公式或技巧。無論信息的獲取是通過閱讀還是寫作,大腦對信息的處理方式并不會有區(qū)別。

  • 此外還要特別注意一件事。關(guān)于學習方法的理論還是有一些意義的,畢竟取得多少學習成果取決于投入多少精力和專注力。專注力才真正決定了信息吸收率。對于同樣的主題,你可以聽一堂課,也可以讀一本書,但是如果你在閱讀的時候總跑神,那么無論你想學什么,上音頻課程肯定比閱讀的效果更好。

  • 大多數(shù)人都有在危急關(guān)頭體會到“極度專注”的經(jīng)驗。學會“專注”,不僅有助于學習和表現(xiàn),也能提升感受力,發(fā)掘日常生活蘊藏的色彩和樂趣。

  • 與其說學習的方法或工具很重要,不如說學習過程中的專注程度才是最重要的,你越專注就學得越好。當學習變得枯燥乏味時,你很難取得學習成果。因此,我們將探索幾種不同的信息吸收方式。每個人都應該采用對你最有效的方法,無論這方法是一個被推翻了的謬論,還是一個被科學證明了的真理,只要能產(chǎn)生效果,就說明你選擇的方法是合理的。

  • 下面我們將討論兩種學習模式,其中包含了多種信息處理方式。第一個是所羅門-費爾德學習風格量表(Solomon-Felder index of learning styles andpreferences),該模式創(chuàng)建于1996年,由8種學習方法組成,其目的是用你能使用的各種方式來武裝自己,而不是厚此薄彼。也許你會認出一些你已經(jīng)在使用的學習方式,那么你就要有意識地克制自己,盡量使用另一種不同的方式。

  • 接下來,我們將更詳細地討論這些學習方式,不能因為其中一些方式看起來與其他的相反,就斷言你無法找到兩種方式之間的聯(lián)系,或者所有方式之間的聯(lián)系。

  • 積極型與反思型

  • 感知型與直覺型

  • 視覺型與語言型、動覺型

  • 循序漸進型與全局把控型

  • 積極型與反思型。

  • 積極型學習者通過實踐獲得知識。他們不斷地與所學知識進行互動,將所學付諸實踐,或與其他人交流,向他人解釋或是與其辯論。反思型學習者更喜歡在付諸行動之前,先在心理上分析和整理要學的內(nèi)容。簡而言之,積極型學習者會說:“我們來做點什么吧!”而反思型學習者會說:“我們先仔細考慮一下吧!”

  • 以做木工為例。積極型學習者會先備齊所需材料,看一些基本說明,然后開始制作一張桌子。他們反復進行試驗,修整木材表面、切割,再將木材整合起來,邊做邊看是否合適,在制作過程中他們學到了很多東西。反思型學習者卻不一樣,他們可能會在閱讀說明書后停下來,從幾何學的角度考慮制作策略,研究該使用哪些種類的油漆和色料等,他們在動手前進行大量思考,使得實施計劃能夠更加穩(wěn)妥、可行。只要這種預先的深思熟慮不會致使工期無限拖延,讓人無法接受,那就沒什么問題。

  • 感知型與直覺型。

  • 這組學習方式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細節(jié)導向型”學習者和“大局導向型”學習者。感知型學習者著眼于信息、記憶和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本著務實的態(tài)度,關(guān)注學習中的具體元素,喜歡逐條列出事項并遵循既定的問題解決程序,密切關(guān)注細節(jié)部分。

  • 直覺型學習者更關(guān)注某項技能的效果、聯(lián)系和潛力。直覺型學習者通常富有創(chuàng)造力,喜歡另辟蹊徑,并且注重概念之間的關(guān)系。他們并不總是在意細節(jié),可能會更頻繁地犯錯誤,但他們對手頭的任務目標有著更深刻的理解,使他們的觀點至關(guān)重要。直覺型學習者更善于運用抽象思維。

  • 例如,在進行web程序開發(fā)時,感知型學習者會關(guān)注代碼的所有細節(jié),嚴格檢查每一行,及時發(fā)現(xiàn)錯誤,進行適當修改。他們對腳本的細節(jié)一清二楚,并且知道如何快速修正錯誤。直覺型學習者則更關(guān)注這些應用程序和代碼如何才能協(xié)同工作,各個細小部分如何關(guān)聯(lián)才能實現(xiàn)服務主要任務的目標。感知型學習者關(guān)注HTML代碼、JavaScript和單獨的可執(zhí)行組件;直覺型學習者腦海中卻是一幅在線商店程序各個部分聯(lián)動的圖畫,他們思索的關(guān)鍵是如何使各個部分同步運行起來。

  • 視覺型與語言型、動覺型。

  • 這三種學習方式的區(qū)別在于信息呈現(xiàn)方式上的差異。視覺型學習者,如字面所說的,對圖片、圖表、圖形、素描、電影、現(xiàn)場演示和其他視覺友好型的媒介有敏銳的反應。視覺型學習者主要通過觀察事物進行學習。視覺型學習者如果學的是社會學,就會對人口分布圖表充滿興趣;如果學的是烹飪,就會很好地理解制作炸雞的視頻課里所講的內(nèi)容。

  • 語言型學習者可以細分為兩種不同類型:聽覺型和讀-寫型。聽覺型學習者往往通過聽和說進行學習,比如聽一堂課或者參加小組討論。當一位充滿活力的教授講述滑鐵盧之戰(zhàn)的故事時,聽覺型學習者就能掌握得很好。讀-寫型學習者將注意力集中在書面文字上,通過書刊、研究報告和文稿等來保存信息;而書面報告或總結(jié)也是他們描述所學內(nèi)容的首選信息輸出方式。相比聽覺型學習者,他們更愿意通過讀一本書來了解拿破侖在滑鐵盧的慘敗。其實,聽覺型和讀-寫型的學習者都非常重視文字在他們學習過程中的作用。

  • 動覺型學習者做事情依賴于運動。動覺型學習者學習時需要運動,是因為他們的主要記憶方式是肌肉記憶。動覺型學習者擅長手眼協(xié)調(diào)和對物理時間的把握,并且反應迅速,所以動覺型學習者往往擅長體育運動、舞蹈和其他與肢體運動相關(guān)的技能。但如果老師獨具慧眼,就可以指導動覺型學習者更好地學習許多智力科目,比如鼓勵動覺型學習者繪制他們所學知識的圖表或草圖(讓他們的手動起來)。

  • 循序漸進型與全局把控型。

  • 這一組學習方式與上文所說的感知型與直覺型是并行存在的。循序漸進型學習者注重順序和邏輯序列。他們以線性的方式獲取知識,每次掌握一部分知識,每一部分知識都是先前知識的合理延伸。循序漸進型學習者習慣按照次序來解決問題,穩(wěn)步推進。

  • 全局把控型學習者往往缺乏條理性。他們喜歡在學習過程中隨機應變,卻不一定能夠描述他們所學科目的細節(jié)。全局把控型學習者喜歡跳躍式學習,由一個學習主題跳到另一個主題,常常無法理解每個主題最初的關(guān)聯(lián)性。但不知何故,他們最終也能學會。他們天生偏愛以隨機的方式來學習,這使他們的思想在各個學派的知識之間形成特殊的關(guān)聯(lián),這反過來又使他們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解決更錯綜復雜的問題。

  • 例如,在學習如何成為一名演說家時,循序漸進型學習者希望能逐步地提升技藝。他們一次只會主攻一個方面:寫演講稿,調(diào)整聲調(diào),使用手勢,審視聽眾,讓每個方面都按照邏輯順序開展,一次處理一個。全局把控型學習者則會不假思索地投入實踐中。他們會積極參與公眾演講,從總體上分析自己的綜合技能,逐步微調(diào)各個方面,也可能同時調(diào)整幾個方面。通過積極地對學習進行規(guī)劃,你將會占據(jù)取得成功的有利位置。綜上所述,能讓你在學習時保持專注的方法都是好的學習方法。

  • 接下來,讓我們將目光轉(zhuǎn)向?qū)W習金字塔。作為一種眾所周知的利用視覺輔助學習的方法。學習金字塔根據(jù)學生使用每種學習方式能記住的知識量來對學習方法進行排序。

  • 學習金字塔理論指出學生在學習某項知識的兩周后,能記住5%的聽講內(nèi)容、20%的聲音或圖片內(nèi)容、75%的實際演練內(nèi)容等。學習金字塔整體又分為被動學習模式和主動學習模式兩大類,被動學習包含聽講、閱讀、聲像學習、現(xiàn)場示范四種方式,主動學習包含小組討論、實際應用和教授他人三種方式。

  • 當然,學習金字塔只是理論上的方法,許多教育專家都對它的普遍適用性提出了質(zhì)疑,至今也沒有科學研究可以證明學習金字塔是對學習方法的準確概括。不過我還是喜歡學習金字塔這一假說。在學習金字塔理論的闡釋中,似乎也沒有極其錯誤之處,而且我也認為綜合不同的學習方式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同樣道理,這歸結(jié)起來無非是為了讓你保持專注和投入。越是主動參與的學習方法,越會讓你投入其中。你如果把學習金字塔中的所有方法都充分利用起來,就算你只是為了滿足好奇心,你也一定會更有效地吸收信息。

  • 下面是對學習金字塔每個層級的解讀。

  • 聽講

  • (保持率5%)。對記憶作用最小的學習方式就是聽一名老教授站在講臺上講解知識。隨著教學技術(shù)的進步,這種學習方式變得越來越微不足道了。有人說這完全是在為逃課開脫,我不這么認為,因為傳統(tǒng)聽講的學習方式確實收效甚微。

  • 在某些特定的技能學習領(lǐng)域,可能傳統(tǒng)聽講模式在很多時候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比如,一位瑜伽老師給學員講解瑜伽精神的起源,或者一名車行師傅講解汽車引擎的工作原理。一般來說,關(guān)于某項技能的理論講述通常發(fā)生在課程的開始階段。了解一定的理論知識是有幫助的,但這只能幫助我們熟悉一些背景知識、增加一些淺顯的了解。

  • 閱讀

  • (保持率10%)。毫無疑問,閱讀某一主題的圖書,尤其是關(guān)于你所學技能的圖書,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你可以找到很多包含有價值的信息的出版物,比如講解木工技術(shù)、自衛(wèi)術(shù)、房地產(chǎn)談判戰(zhàn)略等方面的圖書,甚至是與漁業(yè)和園林綠化相關(guān)的期刊。對于一名學習者來說,掌握大量信息總比沒有信息要好。但是世界上所有的閱讀本身并不能幫助你掌握一項技能,你還需要把所學內(nèi)容付諸實踐。盡管閱讀被定義為“被動學習”中的一種方式,但是你需要把閱讀的材料與自己的想法、觀察和生活經(jīng)歷聯(lián)系起來,使閱讀盡可能地變成主動學習模式。這一點對所有的閱讀都適用。

  • 聲像學習

  • (保持率20%)。這是指通過觀看、收聽你感興趣的主題的相關(guān)節(jié)目來學習相關(guān)知識,比如一些想提高辯論技巧的人去收聽介紹政治辯論的有聲讀物,一些想學做飯的人觀看YouTube上的烹飪演示視頻,這些都是人們在生活中進行聲像學習的例子。

  • 現(xiàn)在你可以通過手機、筆記本電腦甚至是汽車來獲取大量的聲像資料。像Udemy和Coursera這樣的在線教育網(wǎng)站都能提供非常系統(tǒng)的聲像學習資料,供你學習使用。我感覺被動地聽和看的效果或許比不上主動閱讀,但無論如何,Udemy和Coursera作為提供在線課程的平臺,其課程質(zhì)量還是不錯的。實際上,學習一門技能就是去學習操作一件事,所以觀察別人的操作是有益的,畢竟直接模仿比主動創(chuàng)造容易得多。

  • 現(xiàn)場示范

  • (保持率30%)。這等于是對你要完成的某項任務進行現(xiàn)場演示,比如超市里的烹飪演示,電工課上老師焊接電線的示范。示范是個人私教和成人課堂的核心組成部分?,F(xiàn)場示范肯定比預先錄制的聲像資料更讓人記憶猶新,因為一切就發(fā)生在你面前,你還可以向演示者提問。示范是教學和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有人先教你如何做一件事情,然后你再自己去做。

  • 小組討論

  • (保持率50%)。這是學習金字塔中主動學習模式的第一種方式,可能是一群園藝師討論如何從頭開始打造一個菜園,也可能是一幫學西班牙語的學生互相練習口語。在小組討論中,你們可以交流觀點、想法和經(jīng)驗,當你有不解時也能及時提出。例如,在一個寫作小組討論不同的作家如何描述同一主題的過程中,其他人可能會提出一些你從未想過的問題,從而激發(fā)你的思考。

  •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與不同學習水平的人討論你所學的某項技能會更有助于你掌握該項技能。因為這些人的水平參差不齊,在教一個對你所學技能不太熟練的人時,你會先整理自己的思路,這個步驟能讓你明晰對該項技能的認知。同樣地,當你討論的對象是比你學得更好的人時,你的收獲就更大了。這些都是與別人進行討論的益處。

  • 實際應用

  • (保持率75%)。你可以鉆到汽車引擎蓋下去修汽車、爬到樹上去建造小屋、編織毛衣、為別人演奏鋼琴等。事實上,自己動手完成一項任務才是逐漸掌握技能的最有效的方法。這些例子都展示了如何在實際生活中演練所學的技能,而不是僅從理論上去談論。

  • 在實際應用中,你能更好地理解你所學技能的真正用處,也能更直接地學習舒緩壓力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世界上所有的閱讀和聽講都比不上實際應用。

  • 教授他人

  • (保持率90%)。學習金字塔理論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保存你所學知識的最好方法是使自己成為一名老師。這可能是你作為一個登山者講授自己的攀登經(jīng)歷,或是你開通一個博客傳授自己正在使用的電影制作技術(shù)。通過口頭講述自己的經(jīng)歷,你既可以讓別人體驗你的經(jīng)歷,也可以讓自己保持印象深刻。

  • 當你清楚地講述自己使用的方法和獲得的經(jīng)驗時,你能迅速梳理出自己已經(jīng)掌握的部分和未掌握的部分。當你意識到這些問題并加以解決時,你已經(jīng)比剛開始時更有效地組織了自己的思想。

  • 毫無疑問,教授他人是參與性最強的一種學習方式,在教授過程中你不斷地與新信息進行主動的互動。就像自己解釋給自己聽的費曼技巧一樣(在之后的章節(jié)中會進行介紹),教授他人不僅能讓信息深深植根于你的腦海中,還迫使你去了解自己真正能解釋什么和不能解釋什么。講給自己聽是很好的學習方式,而講給他人聽是更好的學習方式。

  • 教授他人會暴露你在知識上的欠缺之處。教授他人和向他人解釋并非只是泛泛而談,不能只說“是的,我知道這是如何運作的,所以這一步我們可以跳過去。”如果你要向他人解釋一個過程,你必須知道每個步驟是如何進行的,以及一個步驟與另一個步驟之間是如何聯(lián)系的,你還需要回答與所教內(nèi)容相關(guān)的所有問題。

  • 教授他人本質(zhì)上就是對既有知識的一種考驗,可以讓你的知識儲備量一目了然。如果你不能向別人清楚解釋如何應用你教的內(nèi)容,那就說明你自己也沒有習得這些知識。

  • 以攝影為例,根據(jù)學習金字塔理論,通過閱讀和聽講學習,保持率只能達到15%,這是有道理的,因為你從教科書或課堂中獲得的攝影知識也只有這么多。通過聲像資料和別人的示范,你或許可以感受到不同拍攝角度下的視覺差異,但使用計算機編輯圖像對攝影和圖片處理更有幫助。一個關(guān)于攝影的小組討論可能會讓你靈光閃現(xiàn),但花時間練習拍照和沖洗照片會給你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 現(xiàn)在讓我們來看一下學習金字塔底端(也可以說是金字塔頂端,這取決于你的視角),該部分講述的是教授他人。你給別人講解攝影的基本知識,包括攝影的原則、類型和總體注意事項等。從理論上講,你是在掌控學生們學習金字塔的所有上端(或下端)部分,并用你的攝影知識對他們進行指導。這一過程甚至都不包括你的課前準備時間。

  • 這些教學活動對你非常有利,因為這個過程會激活你大腦中曾學過的知識。這種從大腦中提取而非機械地塞入知識的方式,在學習課本知識、掌握新技能等任何類型的進步中都是極其重要的。

  • 這正是學習金字塔頂端的學習情形。你在已學的知識中進行提取,解釋,重新梳理,以教授他人,讓別人理解和學習。這反過來也會鞏固你的知識,加深你的印象。

  • 所以你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通過一種簡化或濃縮的方式對所學知識大聲地進行解釋和推導,你便有了更深的領(lǐng)悟。教授他人迫使你將所學內(nèi)容理解透徹,并告訴別人如何去重復這一過程。你會發(fā)現(xiàn)教學與解釋理論、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

  • 無論是學習金字塔理論,還是所羅門-費爾德學習風格量表,我們都可以將其有機結(jié)合起來,使它們發(fā)揮積極作用,讓學習過程變得有趣,最終加深我們的理解,加強我們對技能的掌握,增長我們的才干。

  • 譬如你想學習做壽司,可以先看一些烹飪方面的圖書,了解和壽司相關(guān)的理論和歷史。然后在YouTube上找一些視頻,觀摩壽司的制作過程。之后再看看紀錄片《壽司之神》(Jiro Dreams of Sushi

  • ),它講述了一位偉大的日本壽司廚師的日常生活。任何想做好壽司的廚師都必須參加培訓、觀摩現(xiàn)場演示。毫無疑問,你也會在課堂上進行實際操作,你還可以和班上的其他人討論壽司制作技巧。

  • 當積累了足夠的經(jīng)驗之后,你就可以嘗試教你的朋友們做壽司或是錄制壽司制作視頻了。將這些不同的活動組合到一起,形成一個條理清晰的方案,能夠確保學習的有效性,幫助你最終習得新技能。

  • 無須準備就緒,在實踐中學習

  • 收集將會使用的學習資源是完善學習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過程的實際操作其實比你想象的更困難,因為此時的你還不知道該信任誰的說法。

  • 專家的說辭可能更容易讓人信服,可是除了名片上的頭銜之外,是什么讓他們成了專家呢?可能你會遇到一位名副其實的專家,但到底是什么使他們善于傳授技能、傳播信息呢?難道是因為他們聰明睿智、口齒伶俐?但如果他們的某個觀點只有極少數(shù)人認同呢?

  • 因此,我們在收集所學知識的相關(guān)資料時應該多花些時間、精力以及金錢。我們還可以利用指導手冊、線上教程、線下課程、圖表等一系列的資料。

  • 可能你會問,這些資料都需要收集嗎?當然不用!所以你需要先做一些初步的研究,把你的尋找范圍收縮到最小。你在尋找資料時還應該關(guān)注信息的可信度、接受度和清晰度。在讀了一些資料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有些內(nèi)容反復出現(xiàn),有些內(nèi)容無關(guān)痛癢。你需要慢慢學會篩選真正有價值的信息。

  • 研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如果能認真地、正確地執(zhí)行下面的五個步驟,你一定會大有收獲。實施這五個步驟的關(guān)鍵在于一個也不漏掉,完成之后,你將學會運用多種視角理解概念。

  • 第一步:收集信息

  • 第一步是對某個主題進行大量檢索,收集你能找到的各種信息。在研究的早期階段,不要太挑剔。從你能想到的任何地方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想想你在谷歌瀏覽器上搜索某個關(guān)鍵詞,會是什么樣子?你可能會搜出10頁甚至更多的結(jié)果,然后你再去點擊每個鏈接。

  • 這樣做并不是為了立即找到答案,而是為了對你正在研究的主題有一個初步的、總體的了解。所以不要限制自己的大腦,要打開自己的思路。之后將收集的信息分為“一般主題”“論據(jù)”“論點”三大類。你可能覺得現(xiàn)在比剛開始時還要困惑,其實這是好跡象,也是正?,F(xiàn)象?,F(xiàn)在,一切信息都擺在你眼前了,有淺顯的,也有深邃的;有明確的,也有模棱兩可的,這正是收集信息的價值所在。

  • 第二步:過濾信息

  • 既然你已經(jīng)得到了所有需要的信息,那么就到了辨別信息的性質(zhì)、內(nèi)容和質(zhì)量的時候。這一步可以將你要學習的信息總量減少75%,甚至更多。

  • 同一個主題在不同的信息渠道上有著不同的呈現(xiàn)方式。有些渠道提供準確直接的數(shù)據(jù),有些渠道提供相關(guān)的敘述或傳聞,還有一些則提供評論性的意見或理論。有些信息來自你所學領(lǐng)域的官方權(quán)威機構(gòu),有些來自書刊、大眾傳媒、相關(guān)團體或協(xié)會,還有些卻來自一些固執(zhí)己見的個人博客。這些博主通常只對某些特定的主題感興趣,但他們大多缺乏專業(yè)知識。無法避免的是,你收集的信息里往往還摻雜了一些虛假信息。

  • 過濾信息的目的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質(zhì)量可靠的信息資源用翔實的數(shù)據(jù)、確鑿的事實和嚴謹?shù)恼撟C來支撐其觀點;不靠譜的信息資源通常更喜歡通過渲染情緒、運用夸張手法來說服別人,甚至采用錯誤理論和錯誤數(shù)據(jù)來實現(xiàn)說服的目的。

  • 所以不要混淆傳聞和證據(jù),即使有大量的野史逸事,傳聞也只是傳聞而已,畢竟以訛傳訛就是這樣開始的。

  • 在過濾信息的過程里,你會注意到收集的資料分屬于不同的類別。你會看到這些信息的發(fā)展趨勢,會辨別出哪些是最常見、最受認可的觀點(大多數(shù)),哪些是最罕見、最不尋常的觀點(少數(shù)),哪些又是來自瘋子的胡言亂語(瘋話)。

  • 經(jīng)過這一步驟,你將學會分門別類,并且留下最可靠、最有用的信息。

  • 第三步:尋找規(guī)律和重合之處

  • 當你查閱所有的信息時,你會注意到一些重復出現(xiàn)的“一般主題”、立場和想法。有些觀點會非常頻繁地出現(xiàn),而有些觀點可能只出現(xiàn)一次,從表面看起來好像一切都是隨機的。漸漸地,你能梳理出所研究主題的主要觀點、次要觀點以及主題范圍,還能在看似不相關(guān)的內(nèi)容之間找到關(guān)聯(lián)和重合之處。

  • 到了這里,你能理清所學主題的主要組成部分和最流行的思想和理念。一般來說,大部分可靠的信息資料都會提及相類似的觀點,所以遇到這種情況時,你就可以大膽地假設(shè)這就是主題中最主流的思想。如果你發(fā)現(xiàn)同一觀點被多方意見重復討論,那么它是一個好的跡象,說明這一觀點就是主要觀點。同樣地,如果你發(fā)現(xiàn)某一觀點很少被該領(lǐng)域的知名人士提及,或者與主流觀點相悖,你就可以判斷它是不合時宜的了,當然也可能是因為該觀點太超前了。

  • 我并非強調(diào)罕見的或另類的觀點就一定是錯誤的,而是強調(diào)你要做出更明智的判斷。如果某種結(jié)論的論據(jù)只有一篇孤立的資料,那么即使有“追隨者”同意該觀點論述的一切,他們討論的東西也是站不住腳的。

  • 在完成這一步驟之前,您應該已經(jīng)了解了主要觀點的內(nèi)容和背景,以及次要觀點的內(nèi)容。如果你能夠獨自完成這一步驟,那你就比其他人更有可能成為該領(lǐng)域的專家,因為大多數(shù)人都卡在了這一階段。如果你也在這個階段停了下來,不再前進,那么你就有可能在看待事物時帶著偏見,但又自以為是,意識不到自己的無知。

  • 第四步:征求不同意見

  • 來到這一步時,你的頭腦里已經(jīng)有了一個理論或觀點,你也已經(jīng)學會了用精心篩選的論據(jù)來支撐自己的觀點,所以是時候找一些與你看法相左的資料了。這也是相當重要的一步。如果你不知道對立觀點,那就無法從整體上對該主題進行全面思考。所以不管你對自己的觀點有多確信,都試著去找一個相反的觀點。

  • 不要害怕與自己唱反調(diào),要敢于質(zhì)疑自己的觀點。如果你和自己的理論發(fā)生了小小的爭論,這正是你放飛想象力的好時機。模擬所有可能會遇到的場景和情況,你的理論也就得到了檢驗。

  • 征求不同的意見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樣可以幫助我們跳出先入為主的思維陷阱。我們?nèi)祟愅矚g只聽我們想聽到的、只看我們想看到的,只接受能夠佐證我們想法的信息,這就使人們只看重支持自己觀點的意見,而忽略反駁自己觀點的有力證據(jù)。所以先入為主對研究沒有任何幫助,要想避免先入為主,就要充分留意相反的觀點和不同的聲音。

  • 完成了征求不同意見這一步,經(jīng)過反復思考的你可能會得出一個周全的、縝密的結(jié)論,并且這是個沒有被謬論或錯誤信息誤導的、經(jīng)得起推敲的結(jié)論。你會更全面地理解自己的觀點,能理解他人持有不同意見的原因,也能清楚地說出堅持自己觀點的理由。

  • 第五步:綜合考量

  • 這是你在完成了以上所有步驟后才能進行的一步,而不是采用簡單的“先開槍,后問話”的處理方式。此時,你能清晰地說明自己的觀點,可以向他人解釋該觀點的所有方面。就算是你剛開始涉足的新知識領(lǐng)域,你也可以自信地寫出、說出相關(guān)的內(nèi)容。這里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幫助你對知識進行總結(jié):既對各方面因素進行全面考慮,也不忽略細微之處。“出現(xiàn)X、Y、Z的原因是……,而出現(xiàn)A、B、C是由于……”如果你還不能做到這一點,那你可能需要在這個過程中倒退一兩步了。

  • 其實當你能夠區(qū)分可靠的信息和不可靠的信息時,你就已經(jīng)克服了研究階段中的最大問題。但你可能會遇到下一個問題:感覺自己獲得的信息永遠都不夠。就像龍喜歡收集金幣一樣,此時收集信息變成了你的一種喜好,你成了一個信息收集迷。大多數(shù)人都容易掉入這個陷阱。但值得慶幸的是,停止收集信息還是比認真學習容易一點。

  • 你要清楚自己永遠也無法知道所有的一切。在學習一項新技能的過程中,你到了某個階段就必須終止或暫停吸收知識去開始實踐,因為學習知識和運用知識完全是兩回事。

  • 對你而言,即使有些時候你認為自己掌握的知識還不充分,你也需要掙脫思維的禁錮勇敢地去實踐,因為成功意味著在適當?shù)臅r機采取適當?shù)男袆?。就像你在踢足球時,不必在了解每個站位的來龍去脈之后才開始訓練;也像你寫作時,無須在完全理解莎士比亞的著作之后才開始動筆,這都是一個道理。不要害怕現(xiàn)有的知識不夠而在實際操作中遇到困難。相對于紙上談兵,身體力行會讓你學到更多,更何況很多問題都需要親手操作才能找出答案。

  • 實際生活中,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習慣于當知識的消費者,但反其道而行之,當知識的生產(chǎn)者才是更好的選擇。知識生產(chǎn)者向前邁進的意愿發(fā)自他們的心底,而不是來自外部環(huán)境。所以知識生產(chǎn)者采取行動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內(nèi)心有一些想法,無論這些想法有多么不成熟、多么不明確,他們都可以繼續(xù)前進,無須等待一切外部因素準備就緒。這種心態(tài)有利于讓人們付出行動,并能幫人們打消消極的借口。其實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實踐的路上,你一直都在學習。

  • 快速獲取新技能Tips

  • Tip 1

  • 為了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可以將復雜的綜合技能分解為多個單項技能。這會在心理上對你有所幫助,因為完成一系列小任務總比完成一項重大任務容易一些。這也能讓你更合理地利用時間,因為在技能分解后,你就能找出對整體技能影響最大的單項技能,從而對其多花精力和時間。“二八定律”就是對該觀點的最好說明,就如語言學習一樣,大多數(shù)日常對話只會用到最常見的幾百個詞語。

  • Tip 2

  • 樂于學習,并將不同的學習方式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盡管許多學習方法的理論還未得到科學證實,但只有當你花費足夠的精力并保持足夠的專注時,學習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不同的學習方法適用于不同的人,但擁有多種不同類型的學習方式以備用,也是不錯的選擇。我們討論了兩種模式:學習金字塔理論(聽講、閱讀、小組討論、現(xiàn)場示范、實際應用、教授他人)和所羅門-費爾德學習風格量表(積極型與反思型、感知型與直覺型、視覺型與語言型、動覺型、循序漸進型與全局把控型)。

  • Tip 3

  • 制訂學習計劃的最后一個方面(對某些人來說,這或許是主要方面)是學會有效地收集、篩選資料。因為并非所有的資料都是同等重要的。這包括5個步驟:收集信息,過濾信息,尋找規(guī)律和重合之處,征求不同意見,綜合考量。在此階段,許多人卡在信息收集階段止步不前,從而影響了整個學習進程。我們要清楚自己的認知永遠是有限的,必須有意識地選擇在某個時間停止學習,投入實踐。

  • 第3章

  • 4種練習法,系統(tǒng)把控技能學習進度 訓練出最適合學習的大腦和身體

  • 時間和信息的碎片化使得人的思維也逐漸碎片化,難以記憶知識。學習和復習的時候,往往再從第一頁,第一行,第一個字開始看起。專業(yè)學習力不從心,簡歷上的個人技能也填得心虛。系統(tǒng)的思維方式要靠系統(tǒng)的練習方法,主動練習進行測驗,倒逼成果,技能學習更扎實。

  • 人生中值得去做的每一件事,都需要練習。事實上,生活本身不過是一個漫長的練習過程,需要一種永無止境地優(yōu)化各種行為的努力。

  • 你已經(jīng)準備好開始更積極地提高技能了。你制訂了計劃,收集了資料,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那接下來唯一要做的就是付出行動。這看起來像是學習過程中最簡單的部分,只要付出行動、進行練習就行了。你可以這樣理解,但仍需勤奮用功。

  • 接下來我們將研究如何形成規(guī)律性的活動,如何獲得自我意識,如何了解你的盲點和缺點,以及如何讓信息有效地存儲在你的大腦和肌肉中。只要你遵循本章提出的指導原則,行動就會得心應手。

  • 首先要強調(diào)的是,我們應該把和練習、演習、學習相關(guān)的所有事都當作自我測試來進行,而不是漫無目的地復習和強化,這樣才會更有效。主動復習(自我測試)和被動復習(重復和反芻)兩者之間的效果存在很大差異,這也是教學卡片在學習中起作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 2008年,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的杰弗里·卡爾皮克(Jeffrey Karpicke)的一項研究引起了很大反響,該研究通過觀察一組學生的詞匯學習情況來探討主動復習的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采取主動復習方式的學生能夠記住80%的生詞,而采取被動復習方式的學生只記住了34%的生詞。似乎學習的過程總要經(jīng)歷困難,然后想方設(shè)法去解決,最終才能取得成功。練習的時候要牢記這一點,能夠做到這一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你感覺很輕松,那可能就無法達到你想要的效果了。

  • 所以,我要說的第一點就是如何重復最難的事情并進行練習。

  • 刻意練習:專攻問題區(qū)域

  • 進行有意識的練習是你向獲取新技能真正邁出的第一步。

  • 進行有意識的練習能確保學習的目的性和系統(tǒng)性。傳統(tǒng)的練習可能包括重復和機械記憶,但有意識的練習需要集中注意力,并以提高整體表現(xiàn)為具體目標。這是因為人類大腦喜歡將重復的行為轉(zhuǎn)化為下意識的習慣,因此我們必須確保自己的每一個動作都是高質(zhì)量地完成的。

  • 例如,第一次學著系鞋帶時,你就必須非常認真地思考系鞋帶的每一個步驟。如果你在一開始就學錯了,再想改用正確的方法就變得異常困難。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系鞋帶的時候再也不會去想步驟,因為這已變成了自然而然的習慣,每一步都已實現(xiàn)自動操作了。但你仍須改正這個錯誤,不然鞋帶系得快,散得也快。

  • 要想有意識地進行練習,首先要把綜合技能分解成相對簡單的單項技能,這是你在上一章已經(jīng)熟悉了的內(nèi)容。下面要討論的練習方式不同于你曾經(jīng)做過的任何其他練習,這絕不是簡單的“練幾次,看看哪方面出了問題”。當然,這其中出問題的部分(無論是一項技能的某個練習階段,還是一直記不住的某個主題)也是你應該關(guān)注并加以反復練習的重點。

  • 在學習中進行有意識的練習并不難,只是有些枯燥乏味,并且還需注重細節(jié)。計算機科學教授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介紹了他自己掌握離散數(shù)學的方法。離散數(shù)學作為數(shù)學研究的一個分支,最簡單的概括就是研究如何為理論尋找證據(jù)。紐波特購買了大量的白紙,然后把老師在每堂課上講的一個個“命題”都抄上去。

  • 紐波特經(jīng)常獨自在教室外整理證據(jù)材料,當遇到不懂的概念時,他就通過教科書和網(wǎng)絡進行查詢。用他自己的話說:“看看我是不是能理解自己寫下的東西?!贝蠖鄶?shù)情況下,這個過程能使紐波特確保自己理解了問題;如若不能理解,紐波特則會請教他的老師。

  • 在課程接近尾聲時,紐波特已經(jīng)積累了大量的手寫證據(jù)材料。他對證據(jù)材料進行“積極的復習”,把證據(jù)材料分為“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記住的”和“需要深入研究才能理解的”兩種。他不斷地研究那些存有疑問的地方,并進行全面的復習,直到全部理解為止。就這樣,紐波特不僅在期末考試中獲得了第一名,而且拿下了整個課程的綜合成績最高分。

  • 這就是有意識的練習的典例:對整體內(nèi)容進行檢查,找出問題區(qū)域,積極、反復地鉆研,并不斷測試自己的理解力。正如紐波特一樣,先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竭盡全力去攻克,最終確保自己的理解無誤。當你將提高自己的技能定為總目標時,練習也就變得清晰明了了。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決定了你的總體實力,所以必須首先攻克薄弱環(huán)節(jié)。

  • 還是以我們熟悉的彈奏一首新鋼琴曲為例。彈奏時,你在中間的幾個小節(jié)出現(xiàn)了雙手不協(xié)調(diào)的情況,普通的練習可能會讓你跳過困難部分接著彈整首曲子,畢竟其他部分你都彈得很好。這或許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做法,但這并不是最佳的時間利用方式。進行有意識的練習要求你放下所有其他的東西,專攻自己的弱點,直至弱點被攻克為止。這需要對一項技能的每個組成部分進行分項練習,確保每個組成部分都達到標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學會一項技能。大多數(shù)的技能都可以通過這種強化訓練來掌握,通過有意識的練習,沒有什么是你學不會的。

  • 有意識的練習最忌諱漫無目的和為了練習而練習。反復練習一項技能的最大陷阱在于,我們會因為自己花費了時間就以為自己取得了進步。事實上,我們的練習可能只是在強化之前的不良習慣,而不是改正缺點、提升技能。不能把重復和提升混為一談,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進步需要一定的重復,但一味地重復在學習技能的過程中毫無意義。

  • 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某件事情,并不是提高績效和表現(xiàn)的秘訣;它會使人們停下前進的腳步,并且緩慢地下滑。

  • 有意識的練習還有如下的一些注意事項:

  • 每次練習的時間。

  • 無論你相信與否,你都有一個最適當?shù)木毩晻r間量。許多研究表明,我們每天的精力呈現(xiàn)出周期循環(huán)的趨勢,這反映在90分鐘的快速眼動睡眠期。但一次練習或?qū)W習的完美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別練習太久,以防太疲倦而產(chǎn)生厭煩情緒。但練習的時間也不能太短,要將時間控制得剛剛好,讓自己不至于感到無聊,也不至于感到“太舒服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你變得松懈之前就停止練習。

  • 給肌肉什么,肌肉就記憶什么。

  • 換言之,肌肉不會區(qū)分哪些練習好、哪些練習不好,肌肉也不會區(qū)分好習慣和壞習慣,肌肉只會記住自己接觸到的東西。好的或不好的都被肌肉同等記憶,這就是很難糾正錯誤肌肉記憶的原因。完美的練習才能成就完美的技能,所以這一點綜合了之前所說的每一點:慢慢學習,好好練習,在動作出現(xiàn)偏差之前停下來。

  • 同樣地,放慢你的學習速度。慢慢開始,慢慢學習,始終保持耐心。當你的學習速度放緩時,你就把自己放在了距離成功最近的位置上,因為這時你將每件事都做得準確而精細。如果你在初學時就沒有養(yǎng)成慢慢學習的習慣,你會發(fā)現(xiàn)之后便很難做到,因為你沒能充分地學習其中涉及的環(huán)節(jié)。所以,先慢慢地學,等你熟練了之后再加快節(jié)奏,一定不能著急。

  • 耐心。

  • 好像需要再次提醒你保持耐心。學習一項技能不是揮動球拍或是理解為什么手指應該以某種方式活動這么簡單。學習技能是一個培養(yǎng)肌肉記憶的過程。研究表明,掌握一項較簡單的技能大約需要重復1 000次,較復雜的技能則需要重復30 000次。假設(shè)你每天彈1小時的鋼琴,彈奏的曲子又比較復雜,你在1小時內(nèi)可以練習20遍。但如果你打算彈1 000次,那么無論怎么高效利用時間,所耗時間都不會太短。所以要盡可能地保持耐心,設(shè)定好自己的期望值。

  • 交替練習:交替學習莎士比亞、數(shù)學和非洲歷史

  • 這種練習方法與你以往認為的好方法大不相同。我們總是喜歡把時間花在不間斷地學習一門課程上,這種觀點就像“先吃正餐再吃甜點”一樣深入人心,但這并不是大腦或肌肉記憶信息的最佳方式。

  • 不間斷地學習或練習一項技能,要求你必須在學成了前一項技能之后,才能學下一項技能。如果將學習時間單位用字母序列表示,那就是AAABBBCCC。

  • 交替練習的順序與上述不同。交替練習是把幾項相關(guān)技能的練習結(jié)合起來,放在一個學習時段里去練習。如果一個傳統(tǒng)的學習過程看起來像AAA,那么交替練習的過程看起來就像是ABC。

  • 例如,初學代數(shù)的學生可能需要學習冪、圖表和根數(shù),但他們不必在一堂課上只學習一個概念,而是可以一開始學習冪,接著學習圖表,再學習根數(shù),之后再回過頭來學習冪。學習莎士比亞時,也可以將莎翁的喜劇、悲劇和歷史劇進行交替學習。甚至可以再進一步,在一堂課上交替學習莎士比亞、數(shù)學和非洲歷史。

  • 乍一看,交替練習似乎是一種偶然的、隨性的學習方式,大腦接收信息的過程被頻繁地打斷,似乎無法合成一個最終的想法。但研究表明,交替學習對大腦的學習和認知更有效。它的優(yōu)勢令人驚訝:在學習效果和記憶效果方面,交替練習比整塊時間學習單一內(nèi)容高出了43%。這有幾個原因:

  • 首先,交替練習將學生推出了舒適區(qū)。記住,練習越難,學習通常越有效。

  • 其次,交替練習會幫助你打破熟悉的、固化的學習模式。這種干擾將迫使你更多地練習主動回憶,你無法被動地回顧信息。

  • 最后,這也許是最重要的一點,在概念或問題之間建立聯(lián)系將鞏固學習成果。學生通常會認為概念或技能是相互獨立的、自成一體的信息單元,與其他信息沒有明顯的、必然的聯(lián)系。但我們越能將新信息或新技能與我們已知的事情聯(lián)系起來,就越能理解、記憶這些新內(nèi)容。定期的交替練習正好能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聯(lián)系,并讓我們找到意想不到的途徑,最終更好地記住、學會、鞏固我們學習的內(nèi)容。

  • 交替練習的好處有兩方面。首先,交替練習提高了大腦區(qū)分概念的能力。如果遇到困難,一旦你知道了解決方案,困難也就迎刃而解。在交替練習的過程中,你的每個操作都與上一步不同,這是死記硬背或機械重復無法做到的。此時你的大腦必須不斷地專注于尋找不同的解決方案。這個過程提高了你掌握概念關(guān)鍵特性的能力,從而在無形中幫助你選擇了正確的執(zhí)行指令。

  • 其次,交替練習幫助你將不同的知識關(guān)聯(lián)起來。如果在既定的時間里只學習一項內(nèi)容,你在一次短期記憶中只需要使用一種學習方法。交替練習則不然,學習內(nèi)容不同,使用的方法也就不同,因此解決方案會從一種嘗試變?yōu)榱硪环N嘗試,你的大腦會不斷地產(chǎn)生不同的反應,并將它們放入你的短期記憶中。再強調(diào)一遍,這種更積極、更具挑戰(zhàn)性的學習方法,同時也加強了你在不同任務和反應之間的神經(jīng)聯(lián)系,從而提升了學習的效果。

  • 要記住的最重要的一點,交替學習并不是一心多用,后者是應該避免的。不要一次性涉獵太多學科,比如同時學化學、英國文學和陶瓷藝術(shù),這樣可能會遇到麻煩,也可能會造成混亂。

  • 相反地,交替練習是在一個學習時間段內(nèi)切換多個學習主題。試著限制自己在既定的學習時間段內(nèi)要切換的主題數(shù)量,一般而言三個就足夠了,四個可能對強化訓練有所幫助。一旦你進入一個既定的時間段,可以自由地讓直覺去引導自己從一個主題切換到另一個主題,并為每個主題的學習時間計時。但對于某些特殊的主題而言,人為的限制學習時間可能導致對該主題的理解不夠深入。

  • 即使你交替練習的學科之間沒有太大的本質(zhì)差別,你仍然可以靈活處理。例如,你可以同時閱讀英國文學、歐洲建筑學理論和希臘哲學,在這三者之間進行切換也不會出現(xiàn)棘手的問題,這些容易找出關(guān)聯(lián)性的學科尤其適合放在一起進行交替練習。所以可以將藝術(shù)理論、藝術(shù)技巧和20世紀60年代的波普文化藝術(shù)史放在一起學習,這樣能夠幫助我們在頭腦中形成適用于三個學科的共性概念。類似地,學習吉他上的一組音階,然后進行和弦練習,最后進行同類型的練習,就可以創(chuàng)造一種協(xié)同效應。

  • 正如前文討論的一樣,學習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你的專注度。交替練習有助于保持事物的新鮮感,但也可能因為方法不當,讓你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無法集中注意力。所以使用時要慎重!

  • 間隔重復:用高頻接觸形成長期記憶

  • 間隔重復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也稱為分布式練習。

  • 為了更好地記住所學內(nèi)容,需要保持長時間地練習和高頻率地接觸。

  • 換言之,如果你每天花1小時學習某項知識或技能,而不是在周末的時候?qū)W習20小時,無論是獲取信息還是掌握技能,你的學習效果都會更好。同樣地,相關(guān)研究也表明,1天復習20次遠不如7天復習10次的效果好,因為1天復習20次實際上就是在死記硬背了。

  • 這對于練習又有什么啟示呢?間隔重復是指每天花5分鐘時間來學習和記憶,效果要比每周只抽出1小時好得多。當你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的頻次上,而不是單次學習花費的時間或者強度上,你就會學得更好。

  • 關(guān)注單次學習的時長通常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這往往會對你的目標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

  • 如果把你的大腦想象成一塊肌肉,你會更好地理解這個觀點,因為你不能讓肌肉一直工作,卻不給肌肉修整、復原的時間,你的大腦要在概念之間建立聯(lián)系同樣需要時間。研究證明,睡眠不僅僅是大腦的休息時間,也是大腦神經(jīng)建立聯(lián)系的時間,睡眠時神經(jīng)元之間產(chǎn)生突觸連接、樹突受到刺激。

  • 如果一個運動員在一次訓練中用力過猛,這就像你在學習時遇到難題一樣,會出現(xiàn)以下兩種情況:要么休息,因為接下來的訓練沒有任何效果;要么接著練,最終受傷。休息和復原是學習的必要條件,努力有時并不是必需的要求。

  • 所以當你將目光聚焦于頻率時,你會突然有一個清晰的思路來組織練習。大多數(shù)人在練習時都沒有一個詳細的計劃,只是機械地消耗自己的體力,甚至到了精疲力竭的地步。這樣做只能說明你很努力,但你沒有掌握科學的方法。如果采取間隔重復的學習方法,你既能合理安排練習時間,也能保證練習效果。

  • 讓我再舉一個你學習起來可能覺得吃力的例子:學習西班牙歷史。如果你覺得這個科目很難,那就意味著你應該注意學習的頻次,進行定期的重復學習。如果你只關(guān)注學習時間的長短,從周一到周日,雖然花費了大量時間,但效果可能并不明顯。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注重學習頻率、合理安排時間的計劃表:

  • 周一上午10點

  •  初步了解西班牙歷史,積累5頁筆記。

  • 周一晚上8點

  •  復習筆記,但不是被動地復習。一定要試著主動回憶這些信息,比起簡單地重讀和復習,回憶是處理信息的更好方法。這個過程可能只需要20分鐘。

  • 周二上午10點

  •  回憶信息,并且盡量不看筆記。在你盡可能詳細地完成主動回憶之后,再看你的筆記,看看你遺漏了什么,并記下需要你更密切注意的內(nèi)容。這個過程可能只需要15分鐘。

  • 周二晚上8點

  •  復習筆記。這個過程需要10分鐘。

  • 周三下午4點

  •  再次回憶信息,回憶完成后再看筆記,看看這次還遺漏了什么。這只需要10分鐘。但是要確保不要跳過其中的任何一個知識點。

  • 看看這個時間安排,你一周只需抽出75分鐘來進行額外學習,但你卻完成了6次。不僅如此,你還記住了大部分的內(nèi)容,因為你進行的都是主動回憶,而不是被動地背誦筆記。即使你愿意花更多的時間來全面掌握這個知識點,比如把總時長增加一倍,達到150分鐘,間隔重復也會幫你大大縮短學習時間。

  • 如果你專注于學習的頻次,而不是在學習時磨洋工,那么在短時間內(nèi)你能完成的事情是驚人的。安排相對較短的時間板塊進行學習有助于保持頭腦清醒,安排不同的時間板塊完成同一項學習任務,也不容易產(chǎn)生倦怠。

  • 如果你能這樣做,你就已經(jīng)為下周一的考試做好準備了。或許將考試提前至本周五下午,你也胸有成竹。間隔重復為大腦處理概念留出了時間,并通過反復接觸讓大腦建立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最終推動學習取得跨越式進步。

  • 想想你反復學習一個概念或一項技能時會發(fā)生的狀況。對于最初的幾次嘗試,你可能得不到任何新收獲,但當你對它越來越熟悉,不再是走過場而是深入了解,并結(jié)合它的周圍環(huán)境進行思考。當你開始把它與其他概念或信息聯(lián)系起來,你漸漸地就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了。

  • 間隔重復決不能是漫無目的的,必須是積極主動、全神貫注的,并且要在短時間內(nèi)做到如此。教學卡片在這方面就非常有效,尤其是當你不斷地打亂卡片順序時。間隔重復也可以幫助你在每節(jié)課上對同樣的主題進行不同方面的學習,而不是每次都重復相同的內(nèi)容。這樣做會使你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從而對同一主題保持新鮮感。

  • 所有的這些方法都是為了把儲存在腦海中的信息從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正因如此,臨時抱佛腳或臨陣磨槍從來都不是有效的學習方法。但由于缺乏重復和深入的分析,很少有人能形成長期記憶。沒有深入的分析和理解,重復記憶就變成了死記硬背,而不是我們所說的間隔重復(死記硬背產(chǎn)生的記憶往往會很快消失)。

  • 希望從此刻開始,你不再計算耗費在某件事情上的時長,而是計算你重復做這件事的次數(shù)。把提高復習頻率作為你的目標,而不是一味地延長單次復習時間。在理想的情況下,間隔重復和增長單個學習時間板塊可以有機結(jié)合,但是關(guān)于間隔重復的研究資料清楚地表明,在中途適當?shù)匦菹?、給自己調(diào)整的時間是更重要的。

  • 間隔重復通常有兩種用途:你可以用來進行初步的學習,也可以用來防止遺忘,確保所學的知識存儲在腦海里。上面列出的關(guān)于西班牙歷史學習的時間表主要針對學習的最初階段,以下的時間表則適用于你已經(jīng)初步記住信息的時候,它能防止遺忘,也能幫你減少不必要的重復。

  • 例如,將回顧知識的時間定在周一的12點、周三的12點、周六的12點。我們的大腦并不喜歡記住太多東西,而且一有機會就把信息扔掉,所以間隔重復的學習效果要遠遠優(yōu)于單獨一天內(nèi)花費大量時間。想象一下花園里的小徑,隨著時間的流逝,路線已經(jīng)被遺忘,所以需要多走幾次才能記得清楚。這條小徑就像你大腦中的一段記憶,需要多重復幾次才能一點點記清楚,最后全部牢牢記住。即使少有的幾次重復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至少能了解小徑的布局和走向。

  • 如果你的時間非常有限,那就記住,學兩次的效果要比學一次好。如果你想立竿見影地提高記憶力或技能,那就在一天結(jié)束時、睡覺前復習15分鐘。只有這樣才能領(lǐng)先于他人,學得更好。如果你在尋找一個引導自己使用間隔重復、提高學習頻率的方法,可以記住以下4點:

  • 每天照做一遍我前文提到的關(guān)于西班牙歷史的學習計劃。

  • 一周7次聽上去挺多,但最后只多用了1~2小時。這有助于你保持專注,并利用了大腦喜歡的方式來吸收信息。根據(jù)自己的學習階段適當?shù)卣{(diào)整計劃(初學階段還是已經(jīng)初步記憶了的階段)。

  • 優(yōu)先考慮學習的頻次。

  • 一天至少一次,最好是每天兩次。用你學習的頻次來衡量(即間隔重復學習的時間),而不是用單次學習的時長來衡量。

  • 每次都要全神貫注地投入到你要學習的內(nèi)容中去,不要只是敷衍了事。

  • 這可能需要你創(chuàng)造不同的、新穎的方式來一遍又一遍地思考同一件事。如前所述,你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出發(fā),用不同的教學卡片,或是采取不同的閱讀方式來重復閱讀同一篇文章。重點在于你要改變信息輸入的方法。

  • 進行自測。

  • 不要跳過一些內(nèi)容,也不要只是進行回顧、閱讀或識別。如果自測的時候感覺非常輕松,就證明學習效果并不佳。

  • 本章的前三節(jié)提出的練習方法很可能與你之前理解的大不相同,希望這不會讓你感到恐慌,而是讓你覺得能夠更充分地發(fā)揮自己過去沒能有效發(fā)揮的潛力。

  • PBL:學習新技能從解決一個問題開始

  • 問題導向式學習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可以保證你在學習時全神貫注,但這個方法也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這也是讓你對所學內(nèi)容產(chǎn)生新鮮感的另一個有效方法,并能讓你樂于投入時間和精力。

  • 有一個關(guān)于金屬制造學徒的傳奇故事,老師要求學徒們將一塊實心的金屬雕刻成一件精美的藝術(shù)品,并且只能使用手工工具。在學徒們完成了這個乏味的、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之后,他們也就成了真正的金屬制造專家。

  • 著名電影《龍威小子》(The Karate Kid

  • )里的宮城先生(Mr. Miyagi)不也是先教他的學生丹尼爾(Daniel)做苦工的嗎?但在完成了這些艱苦的任務之后,丹尼爾也學會了空手道。

  • 想要解決問題或達到目標,學習是必經(jīng)之路。PBL是指從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開始,并在解決該問題的過程中讓自己學習。你要完成一個目標,也必須進行學習。這時候,你并不是刻意地去學習X,而是設(shè)定一個可以解決問題的目標Y,在尋找Y的過程中,你也學會了X。

  • 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會按部就班地去接收信息或?qū)W習技能。學校經(jīng)常采用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把學習材料發(fā)給我們,讓我們背下來,然后老師告訴我們這些知識是如何解決問題的。當你自學時,很可能也是這樣去學習,因為你不知道其他的學習方法。而PBL要求你明確自己已知的知識,然后發(fā)現(xiàn)自己欠缺的知識和資源,找出獲取這些新信息的渠道,最后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與大多數(shù)學校所教的按部就班地解決問題的方法大不相同。我們可以參考一個例子,是我青少年時期追求女生失敗但獲得意外收獲的一次經(jīng)歷。

  • 在西班牙語課上,我想獲得同班同學杰西卡對我的好感,我相信對所有男性來說,這都是一種崇高而強大的動力,這種動力甚至會使我們的生活發(fā)生改變。非常幸運的是我的座位就在她后面。我發(fā)現(xiàn)她對西班牙語并不是很感興趣,所以她經(jīng)?;仡^向我求助。

  • 最初我被她的眼睛吸引了,但隨后我的情緒就低落了下來,因為我意識到自己無法回答她的問題。如果她開始向班上的其他同學求助呢?我決不允許那樣的情況發(fā)生!

  • 考慮到這一點,我開始認真學習西班牙語,這樣她就會有更多的理由繼續(xù)轉(zhuǎn)過身來和我交談。因為動力十足,我的西班牙語學得比班上的其他人都好。更重要的是,為了給她留下深刻的印象,我開始查一些晦澀、復雜的短語和單詞,自己先理解清楚,以防杰西卡提問。我還制作了大量的教學卡片。開始時,我在每張卡片的背面只寫一個單詞,但到了學年末的時候,我已經(jīng)能在每張卡片的背面寫三到四個句子了,而且都是純西班牙語的句子。我的西班牙語成績最終得了A+,這是我在高中時代少有的好成績,但我和杰西卡最終卻沒有結(jié)果。

  •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PBL學習方法的案例,我想解決問題X(追求杰西卡),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卻學會了Y(西班牙語)。

  • 當然,我們首先要做的是仔細思考這個需要花時間解決的問題,接下來你所學的東西才會幫助你實現(xiàn)目標。目標可以很簡單,比如學習一個新的吉他音階;目標也可以很復雜,比如演奏一首難度很大的鋼琴曲。由此你可以看出,專注于解決一個實際問題比閱讀一本教科書或聽一次講座更有利于學習且更具有教育意義。

  • 自從約翰·杜威(John Dewey)在1916年出版《民主主義與教育:教育哲學概論》(Democracy and Education: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Education

  • )以來,PBL的理念就一直以各種形式存在,直到20世紀60年代,PBL才被正式提出。當時的醫(yī)學院開始用真實的病例來培訓學生,這成為沿用至今的醫(yī)科學習的重要方法。學生們不再死記硬背長篇累牘的理論和數(shù)據(jù),而是參與整個醫(yī)治過程,并通過看診來獲得醫(yī)學知識,這可是一種完全不同于閱讀或記錄筆記的肌肉記憶。

  • 應該問病人什么問題?要求病人提供什么信息?對病人進行哪些檢測?這些檢測結(jié)果意味著什么?根據(jù)檢測結(jié)果又該制訂怎樣的治療方案?一個個問題都在等待醫(yī)科學生的回答。

  • 想象一下,一個醫(yī)科學生面對這樣一個病例:一位66歲的男性患者來到辦公室,說自己最近呼吸急促。在這張空白的病歷上,接下來你應該寫些什么?除了既往病史、家族病史和社會生活史,你還需知道:癥狀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出現(xiàn)在一天中的哪些時間段,是什么活動導致了呼吸急促,是否有哪些活動使癥狀加重或好轉(zhuǎn)?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體檢就成了關(guān)鍵,測量血壓,聽聽心臟和肺,檢查腿部是否水腫等等。接下來,你還將進一步確定是否需要進行實驗室檢查或X光檢查。根據(jù)這些結(jié)果,你才能給出一個治療方案。而這些還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 讓學生把理論方法應用到現(xiàn)實的病例身上,這種學習更實際、更難忘、更吸引人。研究表明,當醫(yī)科學生的學習是基于解決問題的學習時,就會提高臨床診斷能力和疾病治療能力,學習也隨之變得更深入。同時通過對概念進行整合,學生們還能更全面地理解所學理論。因為學生在尋找治療的方法和方案時,他們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學習一個概念或一組信息,他們不僅要找到答案X,還要找出得到X的整個推理過程,所以學生要不斷地進行深度探索和分析,這樣就會加深理解,而不是簡單地機械重復。

  • 在這種情況下,強烈的自我激勵來自現(xiàn)實生活中的強烈需求,這是人命關(guān)天的大事,如果操作有誤就會危及病人的生命,絕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在“現(xiàn)實世界”中,通常不會有人為了幫助我們實現(xiàn)學習目標而給我們進行演示,也不會有人特意為我們提供團隊合作的條件(至少不會像小學時一樣),所以無論我們了解與否,我們都要去解決問題,并且完成既定的目標任務。

  • 下面的幾個例子將告訴我們?nèi)绾握业叫枰ㄟ^進一步學習來解決的問題。

  • 例如,你想改變時間超長的、手忙腳亂的晚餐用餐情況。你想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是為了消除不必要的壓力和焦慮,另一方面是為了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好廚師。你想解決問題X(晚餐時的混亂),卻在此過程中學會了Y(如何提高廚藝)。

  • 接下來你會采取什么措施來提高廚房的效率呢?一種方法是實行新的膳食計劃,嘗試新的食譜和新的烹飪技術(shù)。那你對這個問題又了解多少?你的家人每天都需要吃飯,換食譜可能在一開始會比較容易。你需要知道新食譜由什么食材構(gòu)成,這些食材在什么地方、什么時間銷售以及如何掌握更高級的烹飪技術(shù)。

  • 你還需要知道什么?你需要一份詳細的食譜和配料表,你需要有組織、有計劃地安排每頓晚餐的時間(一個日歷或許能幫上忙),你或許還想確定自己會獲得哪些技能。

  •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你要從哪里獲取新信息呢?也許你可以先讓你的家人分享他們最喜歡的菜肴。接著你在“拼趣網(wǎng)”(Pinterest)上找到相關(guān)的食譜。然后你可以列一張購物清單,可以列在記事本里,也可以列在Word文檔里,你還能直接下載一個購物應用程序。

  • 下一步你需要把將要制作的菜肴記在日歷上。當然你也可以在你的電腦上完成這一步,或者你還可以從網(wǎng)上下載一份可直接打印的膳食計劃,也可以找到一個相關(guān)的美食應用程序?;蛟S你還想嘗試外賣,以進一步地節(jié)省時間(但這可能導致沖動消費)??傊阈枰朴喓米约簩W習烹飪新菜肴的策略:是閱讀相關(guān)書籍,還是觀看YouTube視頻,或者是參加烹飪培訓班等。

  • 通過制訂一個計劃來提高你的烹飪技能,這就是在使用PBL學習方法解決晚餐混亂問題!你明確了自己已知的東西(想學習的新技能、晚餐改善計劃、食譜、購物清單等),找出了你需要解決的問題(提高烹飪技術(shù)、找一份可操作的食譜、列出配料表、制作用餐日歷等),以及找出了獲取信息的渠道(家人、拼趣網(wǎng)、其他各類應用程序、書籍、網(wǎng)絡等)。

  • 你不僅為你的家人即將吃到的這頓晚餐制訂了計劃,還制訂了一個每周、每月都會執(zhí)行的策略。你不僅學習了新的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廚藝,還節(jié)省了時間和金錢,此外還提升了家人們的用餐滿意度,真是一舉多得!

  • 讓我們思考一個更復雜的問題。你每天早餐都要吃烤面包片,但你的吐司機罷工了。同時你又一直想學習電子產(chǎn)品方面的知識,并把多年前學到的知識付諸實踐。你想解決X(出了故障的吐司機),但同時學會了Y(基本的電子技術(shù))。在這個令人氣餒的早餐時刻,PBL又會是什么樣子?

  • 接下來明確你已知的信息。你的吐司機壞了;你動手能力強,可能會嘗試自己修理;你對電路有一些了解;你真的很喜歡這款吐司機,但這個機型已經(jīng)停產(chǎn)了。

  • 那你需要做些什么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找出吐司機發(fā)生故障的具體原因;準備一些指導建議以學習超出自己認知范圍的知識;準備好工具,以及確定修理時間和修理地點。

  • 在信息收集階段,你要拆開你的吐司機,找出故障原因。你可以上網(wǎng)或去圖書館找一本小家電的修理手冊,你也可以參考YouTube上的家電修理視頻。當你找出了故障原因,學會了修理原理,并進行了維修,你就可以繼續(xù)使用你的吐司機了。

  • PBL為你提供了一個實用的框架,可以幫助你有計劃、有組織地解決問題,讓你在迎接挑戰(zhàn)、解決困難中學到新技能、得到新信息。你可以把PBL看成是一系列的步驟:

  • 第一步:

  • 明確你的問題。

  • 第二步:

  • 明確你已知的信息。

  • 第三步:

  • 列出可行的解決方案,并選擇成功概率最大的解決方案。

  • 第四步:

  • 將方案分解為一個個行動(列出具體的時間計劃通常很有用)。

  • 第五步:

  • 明確你需要但未知的內(nèi)容,及獲得這些信息的途徑。

  • PBL具有明顯的優(yōu)點。不僅能讓你更好地記住學過的知識,而且讓你有更深刻的理解。雖然PBL看起來步驟太多、耗時太長,但從長遠來看,PBL卻更有優(yōu)勢,因為你不會隨意嘗試一個又一個考慮不周的解決方案,一個系統(tǒng)的方案最終就幫你節(jié)省了時間和金錢。這也是直接解決問題的好處——你可以直接觸及問題的核心。

  • PBL可以應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你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圍繞你想學的內(nèi)容設(shè)計一個問題或目標,這是一種能讓你取得高效進展的學習技巧。畢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才能使我們?nèi)〉谜嬲倪M步。

  • 當你面對學習失敗的結(jié)果時

  • 練習是件辛苦的事情,至少正確的練習是件辛苦的事。

  • 但是,大多數(shù)人在練習時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找到正確的練習方式。你的吉他獨奏真的有進步嗎?你能更快地記住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嗎?你比之前更會唱歌了嗎?唱的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嗎?

  • 如果沒有教練或老師的幫助,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無法及時獲得必要的反饋。這意味著我們要自己完成最困難的任務之一:關(guān)注自己。學習從來不會按部就班、一帆風順地獲得成功,不會只出現(xiàn)這種理想情況:你朝著一個方向努力,然后一天天地取得進步,這樣重復學習幾年之后,最終學成。

  • 在學習和練習的過程中更是如此,對于實現(xiàn)我們的學習目標而言,目的或想法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行動永遠比言辭重要,行動才是最關(guān)鍵的因素,但我們有時候就是無法分清想法和行動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更糟糕的是,我們常常不能充分意識到自身的缺點,但這些缺點又是我們無法避免的。

  • 你們可以參考我在多年前學開車的經(jīng)歷,那是一次險些釀成災難的可怕經(jīng)歷。我和教練在一條繁忙的郊區(qū)街道上開車,以每小時25英里(1英里≈1.609千米)的速度前進,教練讓我打信號燈,然后讓我并入左側(cè)車道。這是我已經(jīng)練習過的內(nèi)容,卻是我在公共街道上的第一次實際操作,這無疑增加了難度。我打了個手勢,回頭看了看左車道的路況,然后小心翼翼地讓車往左側(cè)移動。就在這時我突然聽到一聲巨響,左車道上有一輛車!我馬上就要撞上了,那輛車就在我的后面,處于我的視線盲區(qū)里。

  • 我變得有點神經(jīng)質(zhì),感到非常焦慮,對喇叭反應過度,于是猛地向右轉(zhuǎn),又差點刮到另一輛在右側(cè)快速行駛的車輛,那輛車也對著我按起了喇叭。值得慶幸的是,我們離剛變成紅燈的十字路口只有幾英尺(1英尺=30.48厘米)遠了。

  • 在這一切發(fā)生的時候,我根本沒想到車上還有剎車這樣的裝置。相反地,就在紅綠燈變紅的時候,我竟然踩了油門,差點撞上一輛急于左轉(zhuǎn)的汽車。就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教練踩下了副駕駛座位下的剎車裝置。幸虧有教練在,才能把車臨時控制住,不然就釀成大禍了。

  • 這一切發(fā)生在短短的10秒內(nèi)。還好車沒撞上,人也沒受傷。這是我們在自我評價時產(chǎn)生誤差的一個原因——你覺得自己忽略的只是學習中的一些小問題,但這些小問題可能導致可怕的后果。所以就算你是和導師或教練在一起,他們會發(fā)現(xiàn)并糾正你的問題,你也應該進行自我評價。因為你的教練不可能總是待在你身邊,你對自己的檢驗越全面,你成為業(yè)內(nèi)專家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 因此,以下的10個問題,供你在學習新技能的練習中評價自己的進步程度和學習效率。我以自己經(jīng)歷瀕死體驗的例子來說明。這些問題并非適用于所有情況,有些情況或許會有重疊。

  • 失誤的原因是什么?

  • 引發(fā)這起混亂事件的最初原因是,我試圖向左變道時沒有看見身后的那輛車。

  • 你選擇的策略或方法是否正確?

  • 在當時的情況下,有三個連貫的行為構(gòu)成了我們所稱的“策略”。第一,打轉(zhuǎn)向燈,我做到了。第二,回頭看旁邊的車道,我也做到了。第三,觀察駕駛員左側(cè)的后視鏡,從后視鏡里我可以看見視線盲區(qū)內(nèi)的車輛,我沒這么做,這是個大錯誤。

  • 你在執(zhí)行過程中犯錯了嗎?

  • 在沒有觀察后視鏡之后,幾乎所有的后續(xù)動作都是錯誤的操作。我突然右轉(zhuǎn),差點橫在另一輛車的前邊,本該踩剎車的時候踩了油門,又闖了紅燈。我還差點讓一個非常健康的駕駛教練的“心臟停跳”。我右轉(zhuǎn)的幅度太大,并且沒有注意轎車周圍的環(huán)境,總之我在實際操作中犯了太多的錯誤。

  • 當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什么?

  • 這是駕駛教練問我的問題。顯然,我應該先看看后視鏡;在出現(xiàn)問題后我應該保持鎮(zhèn)定;當我右轉(zhuǎn)時,我還應該像踩油門那樣迅速地踩剎車。這一系列動作就像是做了錯誤決定后的連鎖反應。

  • 你有沒有遺漏什么警示標志?

  • 視線盲區(qū)內(nèi)的車是個意外,所以可以說在這起事件中沒有明確的警示標志。但我確實沒看后視鏡,這實在是一個嚴重的警告。如果你還想問:“請本著嚴謹、誠實的態(tài)度回答,你在事發(fā)前是否有任何疑慮或擔憂?”我想某種程度上的缺乏自信可能就是擔憂的原因之一,但主要的原因還是那該死的后視鏡!

  • 你有沒有想過會犯錯誤?

  • 當然知道會犯錯誤。我以為向左側(cè)變道是安全的,我還以為不用格外注意周圍環(huán)境也沒有問題。

  • 你犯的這個錯誤是否反映出了你需要多加注意的盲點、多加練習的技能?

  • 是的。我需要努力提高駕駛水平,分清剎車和油門,爭取在突發(fā)情況下能控制住汽車的方向,此外,我還需要深呼吸。

  • 這個錯誤是否揭示了某種阻礙你進步的性格特征(比如狂妄或是不知變通)?

  • 我覺得在這個事件里我是有些狂妄的,我沒有做到學以致用,因為我認為自己學的那些壓根用不上。

  • 開車時要怎樣做,才不會再發(fā)生這種事?

  • 在準備變道時,我會認真遵循以下的三個步驟:看信號燈,注意周圍環(huán)境,看后視鏡;為自己制定一條規(guī)則,除非發(fā)生某種情況,否則不得改變車道;學會操控方向盤,尤其是在危急時刻。此外,我還會調(diào)整好自己的駕駛座位,使我的腳更容易踩到剎車踏板。

  • 如果你看到別人犯了同樣的錯誤,你會提出什么建議?

  • 我的教練對我說:“顯然,你需要認真觀察你周圍的環(huán)境,同時也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痹S多的交通事故都是恐慌造成的,而不是其他的情緒因素。更多地進行實踐操作當然也是必要的。所以,就像這樣,同時找出錯誤原因和糾正步驟。這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因為當我們把自己從主觀情景中剝離出來,作為一個公正的旁觀者去看待問題時,會更有洞察力和分析力。

  • 誠實地回答以上10個問題,讓自己以一個正確的心態(tài)從自己的行為中學習,即使其中的幾個問題你誠實地回答了“否”也沒關(guān)系。

  • 盡管阻止一個人的心理防御機制的介入是件很難的事,但也要試著控制你的意識和沖動,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你的行為上。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要找借口,只需給出原因和結(jié)果就行。

  • 當在評價自己的行為時,你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理解并接受是你唯一需要做的。這可能會讓你痛苦,因為我們通常習慣于出現(xiàn)問題時,找其他原因為自己開脫。我們喜歡歸咎于他人或?qū)⒚^指向外部因素,但只有正視我們的行為,我們才能承擔起責任并對行為做出改進。

  • 自省會讓人感到恐懼,甚至讓人深感挫敗,但這種恐懼只會持續(xù)到你向自己提問的時候,回答問題的過程將為你從錯誤中指明一條道路。著名訪談節(jié)目主持人奧普拉·溫弗瑞(Oprah Winfrey),曾經(jīng)說過:“如果失敗了,不要忘記吸取教訓?!?/p>

  • 人們都說經(jīng)驗是最好的老師,其實失敗才是最好的老師。學得最好的人都是最懂得對付失敗的人,而且他們能讓失敗為其所用。

  • 你總會犯很多錯誤,這是不可避免的。有時為了找出什么是有效的,你必須先找出什么是無效的。你必須從錯誤中學到新東西,不然犯錯就毫無意義。理想的狀況是你只犯一次錯誤,之后都不再犯。你可以通過有意識地練習、交替練習、間隔重復、以及PBL練習所有你想學習的知識或技能。但如果學習方法不當,那學習就是徒勞。如果你的目標是盡可能做到最好,那你就要清楚自己必須做的事,并且不要讓自尊心妨礙自己的學習。

  • 吃透知識,需要高頻練習

  • 即使你認為自己已經(jīng)掌握了新技能,但真正的掌握需要永不停止地練習。這意味著你要有意識地留出盡可能多的時間來練習。這似乎沒有必要提及,但為什么我們常常覺得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練習呢?這就是我們自己的問題了。

  • 保證時間充足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做好計劃,不盲目開始行動。盡管大家對此心知肚明,但這是我們經(jīng)常忘記的一點。在幾個月或更長的時間周期里,給自己安排固定的時間全身心地練習某項技能:每周一晚上下班后,每周三下午孩子們上學時,或者是每周六早上你吃完早餐后,無論什么時間都可以,但把時間以周為單位固定下來,這樣更容易記住。如果你想每天都找出一點時間,當然也是可以的。

  • 單憑你的意志力,在心血來潮時才去練習,這絕不是個好方法,甚至是個糟糕透頂?shù)姆椒āK阅銘撝朴喴粋€時間表,使你的練習時間井然有序。

  • 一旦確定了時間,除非是極其特殊的情況,否則都不要改變或取消計劃。你自己個人的練習時間表用水筆標記,如果有涉及他人的練習,可以用鉛筆標記。這可能是最難處理的地方。生活總會出現(xiàn)一些緊急情況,計劃容易被打亂,可能有一天你在下班后想與朋友聚會,所以沒能趕回家練習。放寬心,偶爾臨時取消一次你的常規(guī)練習也沒有太大的影響。

  • 這個時間表需要你優(yōu)先考慮自己的需要,只有當你和你的朋友都認為時間表是嚴肅的、不可違背的時候,它才能真正發(fā)揮作用。這聽起來像是一個簡單的步驟,但這樣做并不僅僅是為了安排自己的時間。你讓別人知道了你的優(yōu)先事項,他們才會把你的需要放在心上。

  • 認真地安排時間,并做到極致。

  • 不僅是你的練習時間,你在一天中要做的每一件事都應該這樣安排。許多人在周日就開始計劃下一周要做的事情,如果他們對未來持有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他們甚至會更早地開始規(guī)劃。

  • 當你按照時間表來執(zhí)行時,也無須對自己太苛刻,試著在給定的時間范圍內(nèi)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合理地判斷你的練習時間和完成一項任務之后的休息時間。最重要的并不是強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過于嚴格地遵守紀律,而是要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和能力來安排學習時間。在剛開始時,你可以試著在白天休息、午餐、晚餐、看電視甚至睡覺的過程中安排好你要做的每一件事,下面的時間表則可以安排在下班后的空閑時間。

  • 下午5:00

  •  通勤回家/在線看新聞

  • 下午6:00

  •  晚餐

  • 晚上7:00

  •  給孩子們講故事

  • 晚上7:15

  •  減壓/淋浴時間

  • 晚上7:45

  •  用制陶輪練習制陶

  • 晚上9:00

  •  打掃衛(wèi)生

  • 晚上9:15

  •  查看私人電子郵件

  • 晚上9:30

  •  看電視

  • 晚上10:30

  •  上床睡覺

  • 在你剛開始使用時間表時,你可以試著先大聲朗讀計劃表上的內(nèi)容,這是個很有用的做法。堅持是這個練習的核心。時間表確定了你一天的節(jié)奏,使技能練習成為日程中一個提前計劃好的、不能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就像吃飯、睡覺和看電視一樣重要。這是一個培養(yǎng)自律的好方法。

  • 利用零散的時間進行練習。

  • 番茄時間管理法(Pomodoro technique)是最流行的一種計劃性策略,這個名字來源于一個番茄形狀的廚房定時器,這項技術(shù)的發(fā)明者、企業(yè)家弗朗西斯科·西里洛(Francesco Cirillo)就是用它來提高練習效果的。你可以使用類似的任何計時設(shè)備,現(xiàn)在也有了許多直接仿效番茄時間管理法的時間管理應用程序。

  • 番茄時間管理法是這樣進行的:設(shè)置計時器,定時25分鐘。一旦開始計時,在這25分鐘內(nèi)進行緊張的練習(或工作)。計時結(jié)束時,起來休息5分鐘,舒展筋骨,放松一下,上上網(wǎng),或者散散步。然后回到你的練習地點,再次設(shè)置25分鐘的計時器,重復你的練習內(nèi)容。完成4次循環(huán)后,休息15~30分鐘,讓自己充分地休息,給自己充好電。然后再開始。

  • 番茄時間管理法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nèi)讓你全神貫注,在進行了幾輪半小時的練習后,你會驚訝自己完成的工作量,而這只花費了一天中的小部分時間。番茄時間管理法讓小單元的時間長到足以完成大量的工作,又短到足以保持注意力集中。番茄時間管理法中的休息時間與工作時間是同等重要的,對最后的學習或工作效果所起的作用也是一樣的。

  • 快速獲取新技能Tips

  • Tip 1

  • 現(xiàn)在你已經(jīng)了解了快速獲取新技能的基礎(chǔ)內(nèi)容,是時候開始練習了。但這不是一般的練習,一般的練習通常只是被動復習和機械重復的過程,真正有效的練習卻充滿困難、乏味和痛苦。你遇到的困難越多,你學到的東西也就越多,要記住這一點。

  • Tip 2

  • 練習有幾種不同的方式。第一種是有意識的練習,包括分解技能,找出問題區(qū)間,然后對問題區(qū)間進行強化訓練以提高整體表現(xiàn)。慢慢學習,保持耐心,從一開始就養(yǎng)成正確的習慣和肌肉記憶,因為改掉壞習慣和糾正錯誤認知需要花費更多的努力。

  • Tip 3

  • 交替練習聽起來或許有悖常理,但是非常有效。把大板塊的時間分割成多個小板塊時間來學習要比長時間學習單一內(nèi)容更高效。這既能幫助你將不相關(guān)的主題聯(lián)系起來,也能避免你在練習過程中變得自滿,還能促使你繼續(xù)深挖所學內(nèi)容。在這個過程里,練習的頻率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

  • Tip 4

  • 間隔重復是另一種練習方法。這再一次證明了大腦偏好的記憶方式是高頻率而不是長時間,所以你也應該合理地安排你的練習時間。與其在周一練習5小時,不如在接下來的五天里每天練習1小時,你所花費的時間一樣多,但記住的內(nèi)容會大大增加。想象一下,一條路徑必須要在大腦中穿過,只有多走幾次,才更容易記住。

  • Tip 5

  • PBL,也稱為問題導向式學習法,是指你有意識地針對某個要解決的問題或要達到的目標進行學習。換言之,我們的思路不是刻意學習X,而是設(shè)定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Y,在尋找Y的過程中,也學會了X。這能幫助你保持專注力,為你提供足夠的動力,從而讓你充分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推動更深層次的學習,最終達到融會貫通。

  • PBL的一般步驟包括:明確你的問題,明確你已知的信息,列出可解決方案行動,明確你需要但未知的內(nèi)容,以及獲得這些信息的途徑。

  • Tip 6

  • 如果沒有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那你做的一切練習都是徒勞,所以我們需要進行自我評估、形成自我意識、從錯誤中吸取教訓。這樣做需要我們本著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不回避自己的盲點,通過對錯誤的評估明白自己做錯了什么、今后必須改變什么,此步驟不能忽略。

  • Tip 7

  • 騰出足夠的時間進行實踐,這是經(jīng)常被忽視的一點。要做到這一點,你需要提前列好練習的時間表,而不是在心血來潮時才開始練習。在學習的早期階段,最好將一天中要做的每件事都列進時間表,這樣有利于習慣的養(yǎng)成。

  • 第4章

  • 4種思考技巧,全方位拓展知識邊界 思維是一根針,將力集中一點,編織成縝密的網(wǎng)

  • 知識區(qū)博主已然成為互聯(lián)網(wǎng)“流量新貴”,各大學者專家也紛紛下場引領(lǐng)新一輪的“知識風潮”。瀏覽他們分享的內(nèi)容,總是發(fā)人深思,進而令人贊嘆不已??赡阋篮J畫瓢地去學習時,卻沒有得出向往的結(jié)果。深度學習,就是其中缺失的一環(huán)。

  • 因為知識很容易獲取,所以我們總是在不斷獲取更多知識,而不是采取實際的行動去應用它們。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消極思維會發(fā)生作用,從而削弱我們學以致用的動力。

  • 當討論進行到現(xiàn)在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學習某項技能或?qū)W習某科知識都是直線型的模式,這種看法既有合理之處,也有不妥之處。

  • 學習本身確實不是特別復雜的事情,就像人類通過長時間的生活經(jīng)驗,逐漸認識到牛奶可以飲用,許多其他動物的奶也可以飲用。所以,如果有足夠的時間,學習可以水到渠成。但這不是我們討論的核心。我們的目標是加快學習步伐,快速掌握技能。在上一章,我們討論了練習的方式,本章側(cè)重于學習中的理解和感悟。

  • 想從遇到的每一種動物身上擠奶和明白動物產(chǎn)奶的原因、找到產(chǎn)奶量高的物種是有區(qū)別的。練習或?qū)嵺`可以讓你在短時間內(nèi)對某件事很在行,但深刻理解所學的知識或技能,并清楚你在做什么以及為什么這么做,能讓你在未來發(fā)展得更好。

  • 精細提問:“為什么”鏈條式研究

  • 要深刻理解所學知識,首先要做的就是精細提問,這是一個用于描述自我解釋的新術(shù)語。這聽起來或許很嚇人、很復雜,其實不然,這是一種理解眼前事物的簡便方法。

  •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知識盲點,所以理解新事物是一件重要的事。盲點也就是我們未知的領(lǐng)域。在上一章談及自我評價時,我簡要地講到要通過一些策略性的問題找到自己的知識盲點。精細提問與其類似,也是讓你以提問的方式進行思考。

  • 在許多情況下,只要你已經(jīng)想出了怎樣來正確地提問,就已經(jīng)知道了一半的答案。

  • 如果你和小朋友一起待過,就能很容易地理解我所說的。小朋友常常向我們發(fā)出“十萬個為什么”。首先小朋友會問一個關(guān)于自然現(xiàn)象的問題,例如,“雨是從哪兒來的?”在聽到我們回答“從云朵里來的”之后,他們會接二連三地不停地問下去:“為什么雨中沒有云呢?”“為什么云落在地上就不是云了呢?”“為什么晴天有云但不下雨呢?”小朋友總想得到一個最終的答案。

  • 這種提問方式可能讓人感到厭煩,就像你被小朋友提了幾輪問題之后,你就會說“因為我說的!”或者“好吧,問得很好,但我不知道該怎么回答?!北M管感到厭煩,但你也會因此發(fā)現(xiàn)自己缺乏某些基本常識,你只能含糊地做出一些片面的解釋。

  • 通過回答上述的一系列問題,你會探明自己的理解程度,并找到自己的知識盲點。這其實就是在進行精細提問了,如果你愿意的話,還可以設(shè)法消除盲點。

  • 簡單地說,精細提問就是像孩子一般,在好奇心的驅(qū)動下,努力解釋每一個為什么。在你絞盡腦汁思索可信的解釋或答案時,你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知識盲點,接下來你就可以采取行動消除這些盲點。

  • 在精細提問時,學習者(你本人)像完成任務一樣地提出問題,你詢問某些事物如何起作用以及起作用的原因。這樣的提問是會涵蓋方方面面的內(nèi)容,接著你通過仔細研讀學習材料來尋找答案,并試圖找到所有內(nèi)容之間的聯(lián)系。你找到的答案反過來又構(gòu)成了下一輪提問的問題,就像小朋友的“十萬個為什么”一樣。

  • “為什么”永遠比“是什么”更重要?!笆鞘裁础蓖ǔ幸粋€具體的答案,不需要太多的理解。一連串的“為什么”和“怎么辦”卻會迫使你更好地理解某個問題。我們可以記住一朵花的所有部分,如花瓣、雄蕊、雌蕊、花托等,但是僅僅記住這些名字是毫無意義的,我們需要了解每個部分在花朵上扮演的角色,以及這些角色對花朵的作用。然后我們就可以繼續(xù)問:這些部分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是如何幫助花朵進行生長繁殖的?等等。

  • 這個方法不僅適用于技能學習,也適用于信息獲取。以學習棒球為例,先找到投球方式總比盲目投球要好。需要說明的是,這個方法適用于你相對熟悉的主題,不太適用于完全未知的領(lǐng)域。因為那樣的話,在問了兩個問題之后,你就無法繼續(xù)下去。例如:

  • “手機是怎么工作的?”

  • “呃……”

  • 接下來,我將用上述方法再舉一個例子,以便你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假設(shè)你正在學習20世紀30年代經(jīng)濟大蕭條的歷史,你想測試自己的理解程度。

  • 你首先要問的是:經(jīng)濟大蕭條是什么?

  • 經(jīng)濟大蕭條是世界現(xiàn)代史上最嚴重的經(jīng)濟危機,在這10年里,人們普遍感到絕望。

  • 發(fā)生經(jīng)濟大蕭條的原因是什么?

  • 這包含了一些主要事件:1929年10月股市崩盤,9 000多家銀行倒閉,消費支出下降,從歐洲進口的商品稅額大漲,農(nóng)業(yè)遭遇大旱……

  • 讓我們重點談談股市崩盤。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事呢?

  • 一些專家擔心這是因為保證金交易、英國股市下跌、商業(yè)投機以及鋼鐵行業(yè)的一些可疑行為……這些都是一些籠統(tǒng)的原因,我們還應該繼續(xù)挖掘其中的一個原因來檢驗我們的理解程度。

  • 保證金交易?那是什么?保證金交易是如何運作的?為什么運作過程中會出現(xiàn)問題?

  • 保證金交易是指投資者向經(jīng)紀人借錢購買股票。很多投資者都采用這種方式購買股票,所以大部分的股票都是用借款買的。大量的購買使股價上漲,當資產(chǎn)泡沫破裂時,股價就會下跌。由于投資者沒有資金償還貸款,因此經(jīng)紀人和投資者都得不到利潤。到了這里,保證金交易的問題可以完結(jié)了。

  • 剛才提到的股市崩盤的其他原因呢?英國股市是什么情況?為什么英國股市會對美國產(chǎn)生如此大的影響?為什么股市跌得這么快?

  • ……

  • 一系列的提問持續(xù)進行,沒有一個確切的終點,它甚至會變成一個兔子洞,讓你鉆進去以后很難出來。你如果能回答,就盡情地說出答案;如果不能回答,就把你需要加強理解的地方記下來。重復這個過程,深入挖掘下去,你將大有收獲。

  • 請記住,精細提問的主要目的是確保你的知識網(wǎng)絡沒有漏洞。如果你能應付自己的提問,那你就可以完成小測驗、大考試和教授他人的任務了。你可以先從新聞報道中的六要素開始問起:“who”(人物)、“what”(事件)、“where”(地點)、“when”(時間)、“why”(原因)、“how”(方式),然后根據(jù)具體情景進行深度提問(這是怎么發(fā)生的,之后發(fā)生了什么,有什么影響)。

  • 精細提問幾乎可以應用到任何學習場景中。例如,數(shù)學專業(yè)的學生可以用它進行高級計算,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從而解決更復雜的數(shù)學問題。人類生物學專業(yè)的學生,可以使用這種方法找出膽固醇過高或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原因。即便是文學專業(yè)的學生,也可以運用這種方法研究某位作家的著作,解讀其主要內(nèi)容、發(fā)展主線和創(chuàng)作主題。你甚至可以用這個方法分析小提琴演奏技藝,例如:為什么你必須以某種姿勢撥動琴弦?松香有什么作用?不同的制作原料會對音色有什么影響?

  • 至此,你應該能夠清晰地看到精細提問是如何幫助我們找到知識盲點的了。對學習而言,不斷學習新知識固然重要,確保已學知識中沒有遺漏也同樣重要。精細提問作為一種自問自答的學習方法,其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幫你看見單條信息背后的整體情況。

  • 費曼技巧:正視你的知識邊界

  • 費曼技巧,是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創(chuàng)造的一種心理模型,也是另一種與自己進行討論的學習方法。因為能夠為所有人清晰地解釋量子物理等深奧問題,費曼被譽為“偉大的解釋者”。在《費曼失落的講座:行星圍繞太陽的運動》(Feynman's Lost Lecture:The Motion ofPlanets Around the Sun

  • )一書中,作者戴維·古德斯坦(David Goodstein)寫道:

  • 費曼以自己能用最簡單的說法解釋最復雜的思想而自豪。費曼技巧來源于費曼在普林斯頓大學時的學習方法,他在成為物理學教授后改進了這種方法。

  • 費曼技巧可以幫你檢驗自己對某一學科的理解情況。使用得當?shù)脑?,費曼技巧不僅會幫你真正理解某個主題,還能幫你找出遺漏。費曼技巧也適用于絕大多數(shù)我們可能接觸到的主題,讓你看到自己的欠缺之處。

  • 費曼技巧甚至比小朋友使用的“十萬個為什么”更簡單。你需要做的只是誠實回答問題,然后你會快速發(fā)現(xiàn)應該重點關(guān)注的地方。費曼技巧一共包括四個步驟:

  • 第一步:選擇你要學習的概念

  • 因為費曼技巧的廣泛適用性,我們選擇一個學生們經(jīng)常使用的概念——重力。假設(shè)我們需要了解重力的基本知識,或是有人向我們請教重力的相關(guān)問題,當然也可以是我們想測試自己頭腦中的重力知識。

  • 第二步:用通俗的語言寫出自己對這個概念的解釋

  • 你能做到這一點嗎?解釋越簡單,越難做到。這是最重要的一步,因為這將準確地體現(xiàn)你對“重力”這一概念的理解。如果你能把某些信息或概念精簡成小孩都能聽懂的兩句話,那么就說明你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這一概念。反之,則說明你還存有知識漏洞。

  • 再次回到“重力”這一概念,你會如何定義“重力”呢?是定義成一種和物體的質(zhì)量大小相關(guān)的力?還是定義成我們跌倒的原因?或是定義成我們的星球形成的原因?你能給出這樣的解釋嗎?還是你只會說:“重力嗎?怎么說呢,就是……就是地心引力唄。”

  • 你也許能解釋重力作用下物體會出現(xiàn)的情況,以及當物體失去重力時會發(fā)生的情況,你也可以解釋重力產(chǎn)生的原因,但如果有些內(nèi)容你解釋得含糊不清、模棱兩可,那這些內(nèi)容就是你以為自己知道,其實不知道的部分。

  • 你的解釋從哪里開始進行不下去了?如果你不能順利完成解釋,就說明你對此項內(nèi)容的掌握還存在問題,當你需要向別人解釋的時候,你也會覺得困難。如果你的解釋冗長乏味,漫無邊際,又有失偏頗,這都表明你的學習還不夠深入。這也正是教授他人卻讓自己學得更好的原因。教授他人將迫使你重新審視自己所學的知識,并要求你以一種他人能完全理解的方式進行講述,這點正和費曼技巧中強調(diào)的解釋不謀而合。

  • 第三步:找出你的盲點

  • 如果你在第二步中不能對重力下一個簡潔的定義,那么你的重力知識還存在很大的漏洞。第三步要求你研究重力,學習充足的相關(guān)知識,學會用簡單的語言對重力進行描述。你可以這樣定義重力:“重力是與物體的質(zhì)量相關(guān)的、導致較大物體吸引較小物體的一種力。”但凡是你無法解釋的內(nèi)容,都是你必須消除的盲點。

  • 如果你能用一種簡單的方式對某個問題進行分析和解讀,就表明你已經(jīng)掌握了這個問題。反之,你則需要繼續(xù)學習。這是使用費曼技巧時不可越過的環(huán)節(jié)。

  • 我強烈建議你現(xiàn)在就使用費曼技巧。你能否將許多看似簡單的概念解釋清楚呢?你真的能給出簡潔明了的解釋嗎?還是說在使用費曼技巧的過程中,暴露了你的某個知識盲點?

  • 例如:為什么天空是藍色的?電視遙控器是如何工作的?閃電是如何出現(xiàn)的?云是由什么構(gòu)成的?消化是什么概念?對于這些問題,你可以從表面上做出回答,但更深入的解答呢?

  • 第四步:進行類比

  • 為所學的概念建立類比關(guān)系。這一步的目的是什么呢?這其實是第三步的延伸。在概念之間進行類比需要先深入了解每個概念的主要特征。你可以把進行類比看作是對已學知識的真正考驗,檢驗自己的知識網(wǎng)絡是否還有漏洞。

  • 與重力有關(guān)的類比會是什么呢?例如,你把腳放進一個水坑里,漂浮在水面上的葉子就會被你的腳吸引過來,因為你的腳有一種看不見的吸引力。這種吸引力就是重力。

  • 如果你除了想記住概念,還想理解概念,一個上策就是為它量身打造一個類比或比喻,而且這個類比越形象,效果越好。

  • 這一步還需要你將新信息與舊信息聯(lián)系起來,讓你更深入地進行理解或解釋。當然,如果你無法完成第二步和第三步,你也就無法完成第四步,但有時你完成了第二步和第三步,卻卡在了第四步。這時,你就明白自己所學的知識是有限的,意識到這一點也大有益處。

  • 作為一種學習方法,費曼技巧可以幫你快速辨別實際掌握的知識和自認為掌握的知識。在不斷地解釋和簡化所學內(nèi)容的過程里,你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了解某些內(nèi)容。這時你就會意識到,你所掌握的知識遠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多。

  • 布魯姆分類法:個人學習的晴雨表

  • 接下來,我將介紹另一種方法,該方法將幫助你對所學的主題或技能進行自我評估,并進行深入的理解。

  • 這個方法被稱為布魯姆分類法,由本杰明·布魯姆(Benjamin Bloom)在1956年提出(后于2001年更新),當時用于衡量大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此后,布魯姆分類法一直被許多學術(shù)機構(gòu)使用,為合理設(shè)計課程提供了有效指導。

  • 布魯姆分類法的主要內(nèi)容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掌握技能、準確理解所學內(nèi)容,我們必須完成六個層次的學習任務。該方法也強調(diào)我們前面討論的重點——集中攻克你不知道的、不擅長的事情以取得進步?,F(xiàn)實生活中,許多人永遠無法完成布魯姆分類法中每個層次的學習任務,希望你的結(jié)局和他們不一樣。

  • 布魯姆分類法中的六個學習任務如下:

  • 記憶

  •  從長期記憶中檢索、識別和回憶相關(guān)知識。

  • 理解

  •  通過解釋、舉例、分類、總結(jié)、推理、比較,從語言、文字和圖形信息中構(gòu)建意義。

  • 應用

  •  付諸行動,或是遵循一定的流程去實施。

  • 分析

  •  把材料分解成不同的部分,通過組織和分類來確定各部分之間的關(guān)系以及各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guān)系。

  • 評價

  •  通過檢查和點評,根據(jù)一定的衡量標準做出判斷。

  • 創(chuàng)新

  •  將不同的元素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連貫的,或是具有一定功能的整體,或是組成一個新的模式或結(jié)構(gòu)。

  • 一旦你達到“創(chuàng)新”這一最高境界,你就精通了一項技能。在布魯姆分類法中,你如果不能循序漸進地完成上一層次的任務,就無法開啟下一層次的學習。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看見違背布魯姆分類法的現(xiàn)象,在深入了解某個主題之前,許多人已開始妄加評論。

  • 布魯姆分類法建立在學習時的心理過程的基礎(chǔ)上,可以將其總結(jié)如下:

  • 要應用一個概念,必須先理解這個概念,要理解一個概念,必須先記憶這個概念。要得出準確的結(jié)論,必須先進行全面的評估;要評估一個過程,必須先進行詳細的分析。布魯姆分類法的難點在于判斷自己所處的學習層次,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知道你下一步需要做的事情。

  •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標,我將逐個分析布魯姆分類法中的層次,并以學習美國歷史為例說明如何比以前學得更快。你會發(fā)現(xiàn)這需要提出一系列問題,與本章中討論的其他技巧類似。我們在學習新技能或新知識時經(jīng)常忽略思考的重要性,也就是所謂的元認知。除了通過提問來檢測自己是否符合某種客觀標準以外,我們幾乎沒有別的辦法來評估自己的想法。

  • 記憶

  • 記憶是最基礎(chǔ)的學習層次,也是最容易完成的任務。記憶是對事實的記錄,主要通過接觸新信息和重復新信息實現(xiàn),要求我們?nèi)ケ鎰e和回憶。

  • 記憶是學習的基礎(chǔ)。記住事實、概念和原則對以后的評估和應用至關(guān)重要。如果你不熟悉已有的信息或技能,那么即使你對某項事物有一些理解,也只是一知半解。如果少了記憶這個核心步驟,你的知識基礎(chǔ)就如搭建在一堆紙牌之上,根基不穩(wěn)。

  • 如果你想了解美國歷史,你需要記憶許多歷史事件,否則你無法將事件放入時代大背景中去理解。你還需記憶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時間順序。如果你無法判斷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那么你的邏輯就會陷入混亂。你還需了解美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例如本杰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和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以及他們參與的重大事件,這些對學習美國歷史都非常有幫助。

  • 記憶是理解的基礎(chǔ),因為記憶讓你將所需的信息裝進頭腦,如果你錯過一些關(guān)鍵信息,無疑就增加了理解的難度。

  • 理解

  • 理解比記憶更進一步。理解既包括解釋事實的真正含義,也包括找出目前所學知識與已有知識的聯(lián)系,以及明白所學知識的意義。

  • 這一層次涉及本章的前一部分,在此層次可以問自己“為什么”和“怎么辦”的問題,以找出各部分內(nèi)容之間的聯(lián)系。美國獨立革命為什么會發(fā)生?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美國歷史是從什么時間開始?美國建國前是什么樣子?為什么……為什么……為什么……你可以進行精細提問,以找到自己的知識盲點。

  • 大多數(shù)人在學習時都沒有完成“理解”這一層次,所以他們永遠無法深刻理解自己所學的內(nèi)容,甚至試圖提前進入布魯姆分類法中的下一個學習層次。可以想象,這一定會出問題。

  • 應用

  • 能夠應用所學的概念是完成理解層次的主要特征。

  • 應用是指對所學內(nèi)容有足夠深入的理解,并能將其靈活地應用到新場景中。例如,應用要求理解美國獨立革命的主要事件,并了解這些事件與法國革命之間的聯(lián)系、其他獨立革命或新興政府可以從美國獨立革命中學到什么。

  • 應用也能鞏固學習。與其研究錘子的工作原理,不如動手使用錘子。當你把自己的知識付諸實踐并讓其發(fā)揮作用,你就參與了這個主題并獲得了第一手的經(jīng)驗。

  • 分析

  • 分析指從舊的概念中獲得新的見解、將各類觀點進行重組并找出因果關(guān)系。

  • 布魯姆分類法的第四個層次是前三個層次的綜合,在記住信息、理解概念和原則、將其應用到現(xiàn)實場景中之后,現(xiàn)在你可以進行綜合思考,并從整體上進行分析,衡量得失。

  • 在此層次,需要運用批判性思維來審視之前所學的內(nèi)容。批判性思維是這樣一個命題:你看到的不全是你看到的,總有隱藏的力量在發(fā)揮作用,擴展開來可能遠遠超出你的想象。例如,美國獨立革命與其他國家的革命有什么不一樣?有沒有更好的行動方案?英國人為何會慘???如果英國人沒有強制進駐軍隊,結(jié)果會不一樣嗎?為什么殖民者認為波士頓茶黨產(chǎn)生了影響?你可以假設(shè)自己在觀察事件參與者的內(nèi)心活動。

  • 在這個層次,你需要仔細研究各個事件,找出發(fā)生了什么,可能發(fā)生什么,以及原本應該發(fā)生什么。分析每一種行為的利弊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影響。你將注意力集中在深入挖掘上,因為你知道自己掌握的信息只是歷史的一小部分,還需找出該事件與其他歷史事件之間的關(guān)系。但大多數(shù)人在掌握了大量信息或技能之后,往往只關(guān)注表面的事實或表現(xiàn),這或許反映了傳統(tǒng)教育體制的弊端及其對批判性思維的危害。

  • 評價

  • 現(xiàn)在你對該主題有了足夠深入的理解,可以對其進行評價了。可以運用批判性思維評價已知概念或原則的價值。正如前文所述,很多人喜歡越過前面的層次直接跳至這一層次,因此產(chǎn)生許多不成熟的觀點和爭論。你可能每天都會聽聞許多可笑的觀點,所以此處不再舉例。

  • 如果能極其認真地進行評價,你就可能成為家喻戶曉的美食評論家或影評家,甚至成為該領(lǐng)域的大師級人物。

  • 在此層次,你可以對美國獨立革命發(fā)表一些客觀公正的見解了。例如,美國開國元勛的判斷是否明智?哪些做法是明智的,哪些是不妥的?你還可以提出自己的行動建議,比如殖民者應該提前或延后開戰(zhàn)時間。

  • 創(chuàng)新

  • 當你達到這一層次,你已經(jīng)對該主題有了透徹的理解,你可以將新概念與舊知識結(jié)合,提出全新的想法解決類似的問題,你甚至可以靈活地調(diào)整,將新想法運用到全新的場景和問題之中了。

  • 切記,布魯姆分類法僅作為個人學習的晴雨表。你目前在布魯姆分類法中處于哪一層次?你是否跳過了某些層次或無法完成某些層次的學習任務?你是否未加思考就開始評價或創(chuàng)新了?布魯姆分類法將幫你找到止步不前的原因。

  • 好奇心的5個維度:你的學習助推器

  • 你可能會產(chǎn)生這樣的困惑:這項學習任務并不像看起來那樣簡單。在前一章,你學習了練習方法,而在這一章,你似乎只在學習折磨自己的辦法。還是那句話,學習越是困難,越能有所收獲。真正的困難是將想法付諸行動,所以我們要關(guān)注常被我們忘記的一點:好奇心推動著學習。因為當我們非常好奇的時候,我們更容易驅(qū)使自己學習相關(guān)知識??梢哉f,好奇心是我們學習中最強大的工具。好奇心驅(qū)使小孩子嘗試世界上最危險的事情,也驅(qū)使人類進行最偉大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明。

  • 從發(fā)現(xiàn)火、發(fā)明輪子到發(fā)現(xiàn)相對論,人類所有的知識最初都由好奇的人發(fā)現(xiàn)。好奇心促使人類不斷探索世界的本質(zhì),驅(qū)使人們鉆研具體事物的本質(zhì),直到他們對某一主題有了深刻的理解為止,但當他們達到了某個高度,他們又渴望知道更多。這是一個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你知道的越多,你想知道的也越多。

  • 好奇心促使我們學習。如果你擁有一顆好奇心,那么對你來說,每一個領(lǐng)域的思想或技能,都變得更容易學習,好奇心可以讓你自然地進入事物的中心而不感到工作的勞累。

  • 但每個人的好奇心并不是天生自帶的,也不是時刻常駐的,而且一些人對未知事物存有恐懼心理,他們的好奇心更是匱乏。所以,為了使學習達到你想要的深度,需要培養(yǎng)(或重新培養(yǎng))好奇心。我們可以通過練習和自我提問來重新找回好奇心。

  • 首先我們需要做的是了解好奇心的本質(zhì),了解好奇心發(fā)揮作用的機制,以及最大化利用好奇心的方式。我們可以把好奇心看作深入挖掘某個主題或?qū)W習某項技能前的準備心態(tài)。

  • 當我們形容某人“天生有著一顆好奇心”時,通常是指他們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興趣的驅(qū)使。事實上,好奇心不僅僅是強烈的求知欲,人們?yōu)槟呈赂械胶闷婵赡苡性S多迥異的原因。所以,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關(guān)鍵在于找出自己好奇的原因。

  • 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的心理學教授托德·B.卡什丹(Todd B. Kashdan)花費了大量時間研究人類的好奇心。依據(jù)好奇心的不同特征,卡什丹將其分門別類,將這些特征稱為好奇心的“維度”。

  • 卡什丹對400多名參與者進行了研究,要求每個人回答300個與性格特征相關(guān)的問題。卡什丹通過分析得到的數(shù)據(jù)創(chuàng)建了一個好奇心模型,發(fā)現(xiàn)了好奇心的5個維度。這些維度揭示了人類好奇心的激發(fā)機制,或許能幫助你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單調(diào)乏味。

  • 愉快的探索

  • 在談及好奇心的本質(zhì)時,這個維度可能是我們首先想到的:發(fā)現(xiàn)和體驗未知的事物非常刺激??鞓返奶诫U家把發(fā)現(xiàn)新知識視為個人成長的組成部分,對他們來說,獲得新知識是對自己的回報。閱讀莎士比亞的所有戲劇、第一次吃壽司、乘坐越野賽車,都是令人激動的事情,積累大量的經(jīng)驗和知識會讓他們更加快樂。

  • 對“缺乏”敏感

  • 好奇心的這一維度與焦慮相關(guān)。這種心態(tài)的人往往對缺乏信息感到憂慮或緊張,他們對未知感到不安。為了減少這種壓力,他們充滿好奇心地去學習。當我們試圖處理一件難事或者思考一個難題時,我們就會無意識地催促自己加快理解速度,這時對“缺乏”的敏感就在發(fā)揮作用。

  • 例如,當你查看銀行賬單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開銷超出了銀行記錄,你就會感到緊張,這反過來會讓你查看收據(jù),檢查自己是否有漏掉。又例如,上哲學課時,學習材料超出了你的理解程度,你就會對自己的能力感到擔憂,并會更加努力地學習(當然這只發(fā)生在你未被恐懼心理嚇退前)。當你最終找到需要的信息時,理論上你的不適感也就不復存在了。

  • 抗壓能力

  • 對“缺乏”敏感與一個人對缺乏特定知識的不安感有關(guān),抗壓能力這一維度則側(cè)重學習過程中可能產(chǎn)生的不安感。一方面,對壓力有高度承受力的人更容易追隨他們的好奇心,因為他們只需要處理做事情時的內(nèi)在不適。另一方面,不能處理學習產(chǎn)生的不確定性、困惑性或懷疑性的人,也就不太可能憑借好奇心去學習。

  • 例如,帶兩個從未坐過過山車的人去游樂園,排隊時他們倆都有點緊張,因為這是一件新鮮事。其中一個人更愿意直面恐懼,因為以前做過兩件富有挑戰(zhàn)性的事,并且都應付過來了。所以這個人能夠克服焦慮并參與進來。另一個則被徹底嚇壞了,他渾身發(fā)抖,最后不得不從出口逃出,自然也就無法挑戰(zhàn)過山車了。

  • 第一個人顯然有更高的承壓能力,能夠克服恐懼,并且會借助好奇心嘗試新事物。至于第二個人,可能旋轉(zhuǎn)木馬更適合他。

  • 社交好奇心

  • 好奇心這一維度是指你想知道別人的所想、所做、所言。我們通過與他人互動或觀察他人來滿足這種好奇心。如果我們對朋友剛看完的電影感興趣,或者我們想聽聽他們對時事的看法,抑或是我們想獲取最新八卦消息,我們都會和朋友聊天。

  • 社交好奇心也可以來自一個更為超然的觀察角度。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在擁擠的地方觀察他人,譬如公共汽車站或中央公園。我們可能會看見一對夫妻在吵架,兩個孩子在玩他們剛編出來的游戲,或是一個男人在遛寵物鴨子。根據(jù)他們的言行,我們會對他們的真實身份或私人行為形成某種判斷。好奇心驅(qū)使我們?nèi)パ芯俊?/p>

  • 尋求刺激

  • 這個維度與抗壓能力相似,只是尋求刺激的人并不是被動地承受壓力,而是喜歡冒險。他們非常樂意把自己置于危險之中,以獲得更多的體驗。對他們而言,冒險或嘗試新事物是一件令人非常高興的事,即使承擔身體損害、社會否定、經(jīng)濟破產(chǎn)的風險,他們也認為是值得的。

  • 舉一個尋求刺激的例子,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企業(yè)家,他曾經(jīng)乘坐熱氣球環(huán)游世界,劃船橫渡大西洋,當時的一場暴風雨差點奪走了他的性命。布蘭森聲稱自己有76次“瀕死經(jīng)歷”,其中一次發(fā)生在騎行時,他向后騰空翻過自行車的車身,然后眼睜睜看著自行車沖出了懸崖,但他只受了輕傷,逃過一劫。布蘭森就是典型的熱衷于追求刺激的人,冒險使他感到愉快。

  • 對于喜歡探險的人來說,好奇心很容易自發(fā)產(chǎn)生。這與擁有社交好奇心的人類似,只不過他們的好奇心是被周圍的人和環(huán)境激發(fā)的。但沒有人能時時刻刻保持著好奇,因此不能過于依賴好奇心。

  • 如果你缺乏好奇心,可以試著找出自己焦慮的原因。如果你對自己“不知道”或被排除在外感到尷尬,可以讓這種情緒變成動機促使你改變現(xiàn)狀(對“缺乏”敏感);如果你無法克服恐懼,可以想辦法使恐懼合理化,并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抗壓能力)。

  • 好奇心并不是幫助你快速獲取新技能的必要因素,但它確實會推動你去學習新技能。

  • 快速獲取新技能Tips

  • Tip 1

  • 學習不是野餐,實踐是艱苦而勞累的,進行深度理解也是如此。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掌握某科知識或某項技能。有四種具體的方法可以幫助你進行深度理解。

  • Tip 2

  • 第一種方法被稱為精細提問,這是一種自我提問、自我總結(jié)和自我質(zhì)疑的學習方法。你可以自己創(chuàng)建關(guān)于某個主題的一系列提問,并關(guān)注“為什么”和“怎么辦”這樣的問題。由表及里,找到學習的終點和起點,發(fā)出知識盲點。

  • Tip 3

  • 第二種方法叫作費曼技巧,這其實是精細提問的一種,由著名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發(fā)明,包括四個步驟:選擇一個主題,盡可能簡潔地對其進行解釋,找出自己的盲點,最后使用類比法來解釋該主題。因為要有足夠多的知識和足夠深的理解才能找到不同概念間的聯(lián)系,所以類比被認為是深刻理解的一個標志。

  • Tip 4

  • 第三種方法是布魯姆分類法,這是一種檢測自我學習水平的方法。一旦清楚了自己目前的學習層次,就能找到具體的指導方法,幫助自己進入更深的學習層次。根據(jù)布魯姆分類法,學習包含六個層次: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chuàng)新。

  • Tip 5

  • 最后一種方法是充分利用我們的好奇心。有些時候,雖然我們已經(jīng)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但工作量太大,并且枯燥乏味,學習難以取得進展。很難有人能夠不斷地質(zhì)疑自己的思想,檢驗自己的觀點。喚醒心底沉睡的好奇心可以有效地推動學習。當你的自律力耗盡時,好奇心能讓你保持學習的動力,驅(qū)使你堅持下去。

  • 第5章

  • 技能積累,稀缺人才的終極武器 如果無法靠單項技能勝出,那就多學幾項

  • 在任何領(lǐng)域里,想要達到頂尖水平,必定要付出機會成本。與其費盡心思在某項技能上躋身前1%的大師行列,不如在三四項技能上成為前5%~前15%的高手。背景更多元化的公司也比背景相對單一的公司多創(chuàng)造19%的產(chǎn)值。這就是技能積累的優(yōu)勢。

  • 你是自己的驕傲,尤其應該驕傲于那些讓你“與眾不同”的特質(zhì),并把它作為你成功的法寶。

  • 正如本書一再說明的,學習新技能在當今時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這一點有利也有弊,因為當你習得某項技能時,很可能其他人也掌握了。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當下,技能傍身的人不再享有絕對優(yōu)勢。如果某項特定技能是招聘的硬性要求,而其他競聘者也擅長此項技能,那你該如何脫穎而出呢?

  • 本章內(nèi)容并不是為你提供快速獲取技能的方法,而是為你指出方向,告訴你最佳的精力分配方式。

  • 別幻想成為莫扎特,去多學幾種樂器!

  • 僅僅依靠單項技能來確定你的價值或優(yōu)勢顯然不是明智之舉。一般情況下,任何領(lǐng)域里都只有1%的人能達到頂尖水準。能夠進入NBA的籃球運動員只占美國籃球運動員的很小比例,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更是小到難以計算,想進階到前1%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即便是在NBA中,也有99%的非頂尖球員,他們既不是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也不是斯蒂芬·庫里(Stephen Curry),他們的球技并不差,但他們既沒有拿到頂級的薪資,也沒有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

  • 換言之,如果不能在前1%占有一席之地,那該怎么辦呢?如何讓自己在同等技能水平的人群中脫穎而出呢?既然成為1%是小概率事件,“技能積累”就是更有效的方法。你或許不相信,這種方法最初來自報紙上的漫畫欄目。

  • 最先普及“技能積累”概念的是史考特·亞當斯(Scott Adams),他創(chuàng)作了以職場故事為主要內(nèi)容的漫畫《呆伯特》(Dilbert

  • ),成為出版史上最杰出、最為人稱道的作品之一。在一項技能上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固然令人欽佩,但大多數(shù)人卻無法辦到,而在多項技能上達到較高水平并協(xié)同多種技能發(fā)揮獨特優(yōu)勢卻相對容易。這就是技能積累背后的邏輯。

  • 與其在單項技能上努力躋身前1%的大師行列,不如在三四項技能上成為前5%~前15%的高手。把自己想象成莫扎特是一回事,能演奏4種樂器又是另一回事了。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莫扎特,但學會4種樂器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 亞當斯的職業(yè)生涯完美詮釋了技能積累的妙處。雖然他清楚自己在任何領(lǐng)域都不是最頂尖的1%,但他的漫畫《呆伯特》卻登上了65個國家的報紙。該漫畫以辦公室為背景,將搞笑的“職場規(guī)則”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報道稱,亞當斯的凈資產(chǎn)高達7 500萬美元,大部分來自“呆伯特”產(chǎn)業(yè),主要包括作品的聯(lián)合發(fā)布權(quán)和相關(guān)商品的銷售。有一段時間,幾乎所有的美國辦公室里都擺著呆伯特卡通形象的商品,這足以說明上班族對諷刺職場現(xiàn)實的作品有著高度的認同感。

  • 亞當斯在任何領(lǐng)域都不是頂級大師,他是如何成功的呢?他不是最有才華的漫畫家,其筆下的角色大多是只有發(fā)型和鼻子存在細微差異的簡筆畫形象,我們姑且把他的繪畫才能列入前10%。他也不是經(jīng)商或賺錢的高手,但他曾就讀于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或許這一點可以讓他排進前5%。他也不是世界上最幽默的人,從未有過喜劇表演之類的經(jīng)歷。然而,他的漫畫卻非常詼諧有趣,他還壟斷了報刊上的發(fā)布權(quán)并讓其形成運營多年的產(chǎn)業(yè)。這一點又給了他躋身前5%的砝碼。

  • 亞當斯曾說:“我的商業(yè)才能很一般,可是我有著很強的職業(yè)道德感、風險承受能力和相當不錯的幽默感,所以我成了一個非常獨特的人。此時,獨特性就有了商業(yè)價值?!?/p>

  • 如果你不相信亞當斯的例子,那么再來看看波士頓咨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2017年的一項研究結(jié)果,該研究結(jié)果表明技能、背景更多元的公司比背景相對單一的公司多創(chuàng)造19%的產(chǎn)值。這就是技能積累的優(yōu)勢。

  • 所以,你需要重新設(shè)定目標,不再勉強自己躋身某個領(lǐng)域的前1%,而要力爭在幾項技能上都進入前5%~前15%的行列,最好是掌握幾項互補的技能。充分利用自己擅長的技能和性格特質(zhì),并將其有機結(jié)合起來,便獲得了勝過別人的優(yōu)勢。正如亞當斯一樣,將過人的商業(yè)頭腦、幽默感和藝術(shù)才能結(jié)合在一起,就創(chuàng)造出了產(chǎn)生巨大經(jīng)濟效益的漫畫人物呆伯特。

  • 在任何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行業(yè)或領(lǐng)域,要想成就一番事業(yè),成為業(yè)內(nèi)的杰出人物,都需要付出許多年艱苦卓絕的努力。

  • 人們通常認為成功是某一項精湛技能的產(chǎn)物,這意味著成功還必須付出一定的機會成本。多數(shù)醫(yī)科學生必須選定一個專業(yè)領(lǐng)域,就像你不常見到兼治足病的牙醫(yī)一樣。體壇也是如此,你要努力成為某一特定項目的頂尖運動員,比如籃球、足球、高爾夫球或者田徑項目,同時你也排除了自己發(fā)展其他項目的可能性。除了前橄欖球運動員迪昂·桑德斯(Deion Sanders)和棒球明星博·約翰遜(Bo Jackson)這樣罕見的極端個例,很少有人能在兩個不同的項目上成為超級明星,就算是邁克爾·喬丹(MichaelJordan)也不可能稱霸職業(yè)棒球聯(lián)賽。

  • 在所有追求成功的道路上,精通多項技能更容易實現(xiàn),所以技能積累是更可取的辦法。技能積累強調(diào)合理安排、利用多項技能,從而提升你的獨特性,這就讓你有了異于旁人的比較優(yōu)勢。通過整合自己的各項普通技能,并學習自己缺乏的“差異性”技能,你就會成為無法復制的人,這會使你在就業(y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在社會上更具不可替代性。

  • 積累技能也會驅(qū)使你正視現(xiàn)實,找到真正有價值的技能。如果你是某一領(lǐng)域前5%的高手,那這能給你帶來什么益處?是一些贊譽,還是其他的好處?在每個領(lǐng)域的頭部,總有人處于5%的前列,但你不一定脫穎而出。你可以繼續(xù)努力,爭取躋身前1%,但真有那樣的機會,你很可能就不需要看這本書了。

  • 這意味著你必須找出更多的提高競爭力的辦法,而不只是依靠單一的技能。進入某一領(lǐng)域的前1%的可能性非常?。m然值得一試),成為前5%已經(jīng)足夠優(yōu)秀了,可當你進入某個群體的較高層次時,你也會發(fā)現(xiàn)周圍都是相差無幾的高手。

  • 所以,我們再次回到這個結(jié)論:能在三四項不同的技能上都躋身前5%~前15%的人更具有獨特性。成為具備非凡才能的專業(yè)人才是不錯的選擇,但在更廣闊的領(lǐng)域中成為多面手更容易使你脫穎而出。

  • 在幾個不同的領(lǐng)域達到前5%~前15%的水平遠不像躋身前1%那樣艱難,這是技能積累的優(yōu)勢所在??赡苄枰嗄甑目嗑毑拍苓_到在卡內(nèi)基音樂廳獨奏的水準。但達到前5%~前15%的高度,需要付出的努力則大大減少,完成我在前文中提到的幾個步驟——學習、練習、運用和不斷重復,就可以實現(xiàn)這個目標。你甚至可以只讀一兩本某方面的圖書,就能在該方面超過95%的普通人。

  • 以我最喜歡的寫作為例。才華橫溢的作家數(shù)量眾多,前1%的作家無論寫什么都能出版,因為他們的作品質(zhì)量有保證。

  • 再看看前5%的那部分人,他們也非常出色,但不如前1%的優(yōu)秀,所以難以成為廣受歡迎的作家,也很難得到被他人賞識的機會。

  • 如果5%的那批作家中有人懂得HTML網(wǎng)頁設(shè)計,并且會使用社交媒體,那會怎樣呢?此人不僅能寫出華麗的詞句,而且能通過博客來發(fā)表自己的作品,并把作品打造成獨具特色的個人品牌。因為他善于利用社交媒體進行推廣,能為作品吸引廣泛的關(guān)注,進而打開全球市場,他也就真正擁有了其他作家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再加上一定的商業(yè)洞察力,這樣的作家就能復制此過程,吸引更多的讀者,寫出更多的作品,最終通過寫作獲得高收入。

  • 雖然這些作家不能在前1%的文豪行列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他們運用其他方面的專業(yè)技能,讓作品成功出版,擴大知名度和讀者群,并把更多讀者變成忠實粉絲,最終獲得了更高的收入。事實上,從事寫作的人群中,大概只有前25%的作家能憑借自己的多項技能過上好生活。

  • 如何找到使自己脫穎而出的技能?

  • 技能積累發(fā)生的最理想情況是你已經(jīng)掌握了一項技能,只是自己還未察覺。要確定你的技能積累方向,第一步是確保自己擁有與之對應的、能在實現(xiàn)最終目標的過程中派上用場的各項技能。比如寫作、公開演講和表演能力可以結(jié)合成一組有分量的三重利器,因為這三種技能具有顯而易見的互補優(yōu)勢。高超的廚藝、精明的商業(yè)頭腦、優(yōu)秀的溝通能力,這三者足以讓你成功運營一家餐館。

  • 但如果你是優(yōu)秀的演說家、吉他手、廚師,你可能會成為一名不錯的服務員,但不足以當一位餐館老板。而你同時會打字、會跳踢踏舞、善于剝花生殼,這可能很難讓你敲開成功之門,除非你去管理馬戲團。

  • 所以你要積累的技能不能太隨機,它們應是相關(guān)或兼容領(lǐng)域中的三四項技能。如果能掌握一些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技能組合(或稱之為“技能塔”),你的價值就會大大提升,而不是固守在“天生”擅長的事情上。

  • 為了直達技能積累的核心,你可以通過回答下列問題進行一個簡單的自我評估。

  • 在一個行業(yè)內(nèi),人們通常在哪些技能領(lǐng)域展開競爭?

  • 在某一特定領(lǐng)域的基礎(chǔ)層面,每個人必須做的是什么?其準入門檻是什么?哪些技能會決定你的業(yè)務能力、影響你的辛苦程度,并被上級當作考核標準?如果你在這些關(guān)鍵技能領(lǐng)域內(nèi)排進前5%,這的確值得稱贊??蛇€有像你一樣的其他人,或許他們比你更優(yōu)秀,所以躋身前5%是不夠的。

  • 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過快、壓力過大,我們使用技能這個詞來定義某種個人的資產(chǎn)。

  • 既然圈內(nèi)人都擅長這項技能,那么你能學會哪些新技能使自己脫穎而出呢?

  • 這可是你的“獨門秘籍”,擁有了一項(或兩三項)額外的才能,你就會與眾不同。此項能力并不是專門為當下的工作準備的,很可能是在其他環(huán)境里培養(yǎng)出來的。正是這項技能造就了差異性,使競爭的天平向你傾斜。如果你不清楚如何行動,請試著去了解某一領(lǐng)域或相關(guān)幾個領(lǐng)域中的頂級人士,你會找到思路。

  • 假設(shè)你想成為一名股票經(jīng)紀人。那么股票經(jīng)紀人需要具備哪些特質(zhì)?他們在哪些領(lǐng)域競爭?很顯然,他們必須善于溝通、精于計算。這個答案只是假設(shè),但或許能涵蓋100%的股票從業(yè)者,事實上可能只有75%的股票經(jīng)紀人符合標準。所以善于溝通、精于計算并不能保證你被聘用。

  • 如果想從眾多求職者中脫穎而出,你該學習何項技能?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今天,股票經(jīng)紀人可以學習另外一個超級經(jīng)濟體(比如中國或德國)的語言,以此來充實簡歷、凸顯優(yōu)勢。一些研究表明,全球一半的人口都會講兩種語言。這聽起來有點夸張,我們姑且認為這是實情。所以如果你會說一門外語,至少會使你超過50%的股票經(jīng)紀人。你學會的每一門新語言都會減小上面的百分數(shù)。如此一來,會說一門外語可以讓你進入前20%的股票經(jīng)紀人行列。

  • 此外,生物技術(shù)是目前最受股市關(guān)注的產(chǎn)業(yè)類別之一,所以在醫(yī)學、生理學和康復實踐等方面有一定知識儲備的股票經(jīng)紀人更善于分析新興技術(shù)走向。如果你具備醫(yī)學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并有急救管理或初級醫(yī)療救助方面的專業(yè)背景,你就比其他雙語技能的股票經(jīng)紀人又多了一個優(yōu)勢。

  • 你并不是這些領(lǐng)域的大師,但通過努力和實踐,進入前10%~前15%的概率很大。這足以使你更具靈活性和市場競爭力。在當今時代,多才多藝非常重要。作為股票經(jīng)紀人,每周聽一聽德語或中文的錄音,或者讀幾篇生物科技公司突發(fā)新聞的分析文章,你的融資額度可能會成倍提升,這種投資的回報率非??捎^。所以,搭建并不斷壘高你的技能塔并非太難。

  • 我們再切換到更輕松、更有趣的繪畫領(lǐng)域。在全部的畫家中,幾乎100%的人都必須掌握素描,但杰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和創(chuàng)作潑灑繪畫的除外。畫家們都知道如何使用不同的顏料在不同的介質(zhì)上作畫,即使他們最終只擅長一兩種類型。以此為例,我們假設(shè)90%的畫家能在多種介質(zhì)上作畫。

  • 有些人只畫肖像或靜物,為了方便作畫,他們將繪畫對象直接擺在眼前。可是某些畫家的影像細節(jié)記憶力極其發(fā)達,幾乎能憑記憶描繪出任何物件、任何風景,而且富有創(chuàng)造力,這其實是一種可以通過長期訓練習得的技能。而某位擁有神話學、哲學背景的畫家還掌握了一些特定圖形的象征意義,可以把這方面的知識融入作品,賦予畫作額外的藝術(shù)意義和整體表現(xiàn)力。

  • 很容易在畫家中找出精于描摹的畫師??墒羌饶茉诙喾N介質(zhì)上作畫,又擁有超強記憶力,還精通藝術(shù)理論、神話學和哲學的人呢?這就不是普通的“三連擊”了??梢娫谒囆g(shù)領(lǐng)域同樣需要積累多項技能。

  • 在技能組合中每增加一項新技能,都會使你的“維恩圖”中有更多交集的圓圈,你的競爭力也就因此得到了提升。

  • 你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自己的能力,但你可能還未意識到運用多樣化技能營造協(xié)同效應的重要性。技能積累可以讓你發(fā)揮現(xiàn)有的資源優(yōu)勢,并將優(yōu)勢以更易被大眾接受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真正高明的、富有建設(shè)性的學習方法是首先找到使自己脫穎而出的技能。

  • 快速獲取新技能Tips

  • Tip 1

  • 技能積累指擁有多項技能,因為無論你想做什么,都很難依靠單項技能取得成功。我們中只有1%的人能躋身某項技能領(lǐng)域的最前列,你很可能不能位列其中。因此我們應該進行技能積累,掌握三四項相關(guān)技能,并在每項技能領(lǐng)域排進前5%~前15%。這是個很實在的建議,會讓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 Tip 2

  • 技能積累的關(guān)鍵在于將各項技能緊密聯(lián)系起來,這意味著你不應該只關(guān)注自己的優(yōu)勢,這樣會阻礙你的前進。你可以參考自己所在領(lǐng)域的頂尖高手,看看他們擁有哪些不同的技能。當你想提高某方面的能力時,你可以通過閱讀、參加講座獲得一些基本知識,僅此一項就可以使你在該領(lǐng)域的知識儲備超過90%的常人,這將使你看起來像一名專家!

  • 第6章

  • 管理社交圈,營造正向?qū)W習環(huán)境 真正對你好的人,會支持你變得更優(yōu)秀

  • 你的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你想學習的時候,偏偏要拉你打游戲;你在準備考試的時候,說你背著他偷偷努力。“如果你把大部分時間用于和5個人相處,你的水平就會是他們的平均水平。”而你會發(fā)現(xiàn),優(yōu)秀的人總是和優(yōu)秀的人在一起。何不使學習成為默認選項,讓環(huán)境幫你自動決策?

  • 要想得到真實有用的指導建議,首先要有好的人際關(guān)系。當你所遇見的是真正關(guān)心你的人時,他們就會提供你所需要的支持,而且會用一種充滿愛心的方式讓你堅持完成自己的計劃。

  • 你所處的大環(huán)境是一個經(jīng)常被忽視的影響個人技能發(fā)展的因素。

  • 我們習慣于相信自己的成就不過是實際能力和主觀意志的直接反映。不過坦率地講,這種認知難免有自負的嫌疑。不必爭論先天條件與后天培養(yǎng)哪個更重要。如果一個人出生在海島,與那些從來沒機會下水的人相比,他很可能更擅長游泳;如果一個人在沼澤地區(qū)長大,那么他對青蛙的了解可能遠多于甜點。我們不可能只靠自己的主觀意志就達成所愿。

  • 本章所講的環(huán)境主要有兩種形式:我們?yōu)樽约簞?chuàng)造的社會環(huán)境和個體環(huán)境。個體環(huán)境指一個人用五官在具體空間里感知的一切元素:聲音、潔凈、黑暗或光明等。如果探討個人的行為變化,這些因素都是無法避免的客觀存在,所謂的“眼不見,心不煩”體現(xiàn)的正是個人被自己感知到的環(huán)境因素所干擾。社會環(huán)境指你接觸到的不同膚色的人,不同的習俗和傳統(tǒng)、不同的溝通方式、支持模型和行為方式等。社會環(huán)境其實就是你周圍的人。他們可以幫你沖過終點線,也可以讓你停滯不前。他們可能會引導你、鼓勵你,也可能對你漠不關(guān)心。如果把別人比喻成錨或者氣球,可能讓你感到奇怪,但是他們確實能在學習上助推或阻礙你。無論好壞,社會環(huán)境都與我們朝夕相伴。

  • 《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近期的一項研究仔細分析了社交網(wǎng)絡。研究者對12 067人進行了為期32年的跟蹤監(jiān)測(1971—2003年),詳細了解了該人群的關(guān)系類型,找出了他們的朋友、配偶、兄弟姐妹、鄰居等,同時還追蹤了網(wǎng)絡中的每個人在特定時間里的體重變化。

  • 研究者發(fā)現(xiàn),在一個關(guān)系密切的社交小團體里,當其中一個人的體重增加時,其他人的體重也會增加,并且其他人患肥胖癥的概率提高了57%。無論這些朋友是住在附近還是遠在外地,他們都保持著同樣大的影響力,家庭成員的體重變化反而影響不大。摯友之間發(fā)胖的關(guān)聯(lián)性更強,如果一對好友中的一方變胖了,另一方發(fā)胖的概率會提至171%。

  • 不管有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周圍的人都對我們的生活有著巨大的影響。他們可能會支持我們,打擊我們,或者對我們的目標毫不關(guān)心,這其中的任何一種情況都會對我們造成持續(xù)性的影響。例如,你想學鋼琴,但三位朋友都認為只有書呆子和失敗者才彈鋼琴。如果你意識到這種社會壓力和與此相關(guān)的恥辱感,你還能堅持學鋼琴嗎?我們習慣于把周圍人的言行當作評判友情的標準。

  • 看一看你目前所處的社交圈,無論你聽見的是支持還是質(zhì)疑,刺耳的聲音總會存在。但你對自己的社交狀態(tài)仍然握有絕對的控制權(quán),你只需明確自己要找什么、該避開什么。這當然不是將朋友按照誰有用、誰支持我進行分類,而是要尋找那些善于營造積極氛圍的人,身處積極的氛圍之中你也會因此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

  • 所以,第一步是設(shè)法清除負面因素。

  • 別讓毒性關(guān)系阻礙你的學習

  • 不管你是否意識到這一點,在生活中某些人阻礙他人進步的本事實在強大,他們會耗盡你的能量,讓你灰心喪氣,使你無法達成既定目標。因此,營造良性社會環(huán)境的第一步就是向這類人下逐客令。

  • 也許有些人并沒有強烈阻止你的行動,但他們會說“你根本做不到,你不可能成功,你不應該這樣勞神費力,你這樣做沒用……”這種話聽得多了,難免會產(chǎn)生負面情緒。你和這樣的人相處得越久,他們對你的滲透就越深入??赡苣阏J為他們沒有干擾或影響你,不過相信我吧,他們一直在影響你。當然,生活中也有相反的情況發(fā)生:有的人坦率地提醒你要面對現(xiàn)實,但他們依然支持你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 有些人習慣散播負能量,他們不希望你成功的原因幾乎都是出于嫉妒。通常的情況是當別人與我們相距甚遠時,我們會支持、鼓勵他們,但當別人要趕超我們時,我們要做到這點就很難了,這是人類的本性使然。

  • 因此,旁人在你的前進路上制造的絕大多數(shù)消極因素并不是針對你的能力,而是出于他們對自身能力欠缺的恐懼。一個人表達出的負面信息幾乎都源自三種根深蒂固的恐懼:不被尊敬,不被愛,對未來的消極預測。

  • 在這些恐懼的共同作用下,人們很可能會形成消極的世界觀,輕微的情況是胡思亂想、杞人憂天,糟糕的情況就會認為世界太可怕、所有人都是壞蛋。通過彼此的聯(lián)系,消極的人們會不斷地把這種觀念強加給你。當你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就或幸福時,你很可能引發(fā)他們的妒忌和怨恨。

  • 人們因為自己的恐懼而打擊別人,這樣的經(jīng)典場景其實經(jīng)常發(fā)生:保護欲過強的父母因為害怕孩子受傷而限制其參加體育活動;善妒的朋友因為害怕自己孤獨終老而對你的親密關(guān)系惡語相向;同事因為害怕不被大家認可他而對你的升職充滿怨言。

  • 一旦認識到別人的責難和怨言大多出自他們對自身的不滿,你就應該明白,他們擔憂的是他們自己構(gòu)造出來的一套東西,那與你無關(guān),更不能阻擋你前進的步伐。

  • 消極的人通常善于投機取巧,通過奇怪的方式對你施加影響。如果你跟大家的意見相左,他們樂于支持你,對你的憤世嫉俗或沮喪心境給出合理化的解釋,不遺余力地拋出各種有毒的或消極的想法,以表示自己徹底地無條件地認同。他們會強化你的不安感,把你推入自我懷疑的深淵,而不是幫你進入值得付出時間的理想境界。反之,如果周圍的人能引導你,啟發(fā)你,為你賦能,那就是再好不過的情況了。

  • 當你開始自我懷疑時,積極的人會努力讓你恢復自信。他們認定你無所不能,如果你認為自己做不到,他們則會努力證明你的想法是錯誤的。他們真心希望你實現(xiàn)目標,為了幫你做到這一點,他們甚至完全改變自己的行動方向。然而,消極的人在你產(chǎn)生自我懷疑時卻愿意當你的回音壁,讓你熄滅所有的希望之光。積極的人喜歡把腳放在油門上,消極的人卻總踩著剎車。

  • 消極的人躲在無所作為的世界里,他們并不快樂,也不相信能變得快樂,因此也看不到成長和努力的意義。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思維方式存在問題,但他們會竭力阻止你的成長,不讓你做出改變或取得進展。當他們覺得你不會有長足的進步時,一定會為你鼓勁加油,但當你快要取得成功或要超越他們時,這些人則會搖身變成惡毒的批評者。

  • 這就出現(xiàn)了一個無法逃避的問題:面對自責、義務、情感糾葛、親情束縛、沉沒成本等人生煩惱時,你希望身邊存在這種人嗎?他們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呢?

  • 解決方案很簡單:你減少和消極者的接觸,和那些愿意看到你成功的人交往。你有能力塑造自己的社會環(huán)境。但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你的家人中就有幾位消極成員時,這甚至沒有實現(xiàn)的可能性。所以你要做好規(guī)劃和安排,保證自己不被消極的人包圍。你還應該讀懂他人在散播消極情緒時傳遞的真實信息,學會把這些與你無關(guān)的信息擋在門外,并引入積極的聲音湮滅它們。接下來你就能讀到這一點。

  • 怎樣選擇榜樣和導師與你同行?

  • 一旦你努力清除了消極影響,下一步就是用積極的聲音取代消極的聲音。首先,你可以從你周圍能觀察到的人身上汲取營養(yǎng),把他們當作榜樣。

  • 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觀察他們的行為想象他們的內(nèi)心活動,借鑒他們的優(yōu)點。如果你有志成為杰出的大提琴演奏家,最佳的榜樣就是馬友友(被普遍認為是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大提琴家),并努力學習馬友友的嚴格自律。

  • 無論你的最終目標是什么,該領(lǐng)域總有成功人士存在,他們的各種技藝、方法、習慣和思路正是你該借鑒的。如果你肯花時間接觸特定的個人或群體,甚至和他們用同樣的行話、術(shù)語進行交流,你就潛移默化地接受了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方式,你在某種程度上已經(jīng)開始效仿了。

  • 實際上,尋找榜樣是一件容易辦到的事情,甚至不需要結(jié)識新人。只要用心觀察,你就能發(fā)現(xiàn)值得學習的榜樣。先從日常接觸的人開始,你一定能收獲一些積極的影響和靈感。先問一問自己: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什么?他們會如何應對各種挑戰(zhàn)?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只不過我們很少意識到而已。在構(gòu)建真實的社會環(huán)境之前,這是一種為自己構(gòu)建虛擬環(huán)境的有效策略。這種策略也適用于公眾人物、歷史名人,甚至文學作品里的虛構(gòu)人物。

  • 下面所列的內(nèi)容都是你能從榜樣身上學習的方面。

  • 外在行為

  • 你的榜樣如何與他人相處?他們有什么習慣、表達方式(語言和肢體)以及才能?研究他們的表情,記錄他們的言辭,尋找他們?nèi)菀妆缓雎缘男幼鳎^察他們的舉止。通過審視你的榜樣,你不僅可以看到這個有專長的人如何行事,也能為自己提供一些必要的線索,學習如何培養(yǎng)出自己夢寐以求的才能。請記住,行為方式是人們意圖的絕佳顯示器,我們可以在直接觀察中對其進行充分利用。

  • 一旦你已經(jīng)辨認出杰出人物,那么,辨別出是什么使這個人和其他人表現(xiàn)不同,這些差別就可以解釋他的卓越成就。

  • 以前面提到的馬友友為例,看看他如何安排每天事務?在練習過程中到底做了什么?刻苦程度如何?付出了何種犧牲?是否因為大提琴而失眠?如何應對焦慮?

  • 內(nèi)在特質(zhì)

  • 如果把你的能力發(fā)揮到極致,可以在心態(tài)和思維層面提出何種假設(shè)?你的榜樣最看重什么?他們認可什么樣的情感、理想、觀點、計劃、前景和目標?除了意志力,他們做事的動機是什么?為何能堅持下去?試著模擬,或者預測他們的思維流程和相關(guān)反應。

  • 與外在行為相比,內(nèi)在精神更難捉摸,更難被發(fā)現(xiàn)。想要了解榜樣們的實際態(tài)度,你的想法可以是跳躍式的,但要盡量找到更多的支撐證據(jù)。如同外在行為一樣,榜樣的內(nèi)在特質(zhì)可以體現(xiàn)他們獲取技能的途徑和方式,能讓你進入更高的境界。馬友友的自律力明顯要比大多數(shù)人高出幾個數(shù)量級,這可以作為觀察馬友友的起點。

  • 外部環(huán)境

  • 榜樣的社交圈里都有誰?成長經(jīng)歷是怎樣的?每天見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度過其大部分的時間?在他們努力達成目標的過程中,環(huán)境是起到了幫助作用還是阻礙作用?要從更大的維度審視榜樣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環(huán)境對其的影響。

  • 馬友友從四歲開始學琴,很可能是在一個家教嚴格的環(huán)境中長大,因為他的父母都是音樂家。在這種情況下,分析他獲得技能的環(huán)境尤為重要,分析他成為大師后的環(huán)境就毫無意義了。

  • 找到榜樣的下一步是找到一個愿意指導你的人。在現(xiàn)實中,改變社會環(huán)境的最佳途徑是先找到一座指引你的燈塔,進而獲得啟示和靈感。導師能借鑒他人的經(jīng)驗,直接給你提供獨到的見解,他熟悉前進路上的種種考驗和斗爭策略,也能給你提供第一手建議??傊?,你的導師應該學識淵博。他不是坐享其成的人,也不是“一帆風順”輕易成功的人。他應該是一個通過不斷努力和試錯才獲得技能的人,他從底層開始打拼,然后一步一個腳印地攀上高峰。

  • 你的導師也不一定非得是天才或是有“神助”的幸運之人。運氣或純粹的天賦不應該是他們成功的主因,運氣和天賦也是你無法效仿的部分。你要找的榜樣必須擅長你將要學習的技能,而且他們在獲得成功之前曾進行長期的、大量的練習。

  • 這一點為什么重要呢?因為這樣的人有能力把自己的綜合技能拆解開來準確地傳授給你,他們對你的幫助更大。他們沒有任何與生俱來的優(yōu)勢,必須從頭學起,所以他們能理解每個階段所需要的確切步驟。又因為他們必須獨步跋涉,也就更能清楚其中的曲折。反之,天賦異稟之人或是所謂的“天才”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本能性的行為,但本能性的行為通常難以解釋。

  • 換言之,與其向一名身高近2.2米的職業(yè)球員學習打籃球,倒不如相信一名剛過1.7米的普通球員,因為個子矮的家伙為了克服身高的短板可能更努力,他的技術(shù)也可能更精湛,而大個子已經(jīng)具備了最寶貴的優(yōu)勢——身高,也就沒有必要再進行刻苦的學習了。我沒有貶低高個子球員的意思,可人們都說“你學不了別人的身高優(yōu)勢”,就是這個道理。

  • 如果導師還是其他成功人士的良師益友,這樣的人就更有價值。因為他們不僅自己取得了成功,他們很可能還擁有一套成型的、已被別人證實有效的策略或方案。他們提出的建議或方案在某種程度上是可復制的,這對你而言至關(guān)重要。

  • 無論什么時候,只要有可能,最佳的方法幾乎總是找一位優(yōu)秀的導師。

  • 好的導師能快速發(fā)現(xiàn)你在練習中的不足之處,在你養(yǎng)成錯誤習慣之前幫你糾正。他們能幫你把握練習的尺度,不會太過,也不會太少,只看一眼就能判斷你的方法是否正確。這就是好導師如此重要的原因,他們能快速糾正錯誤,將錯誤扼殺在搖籃里。優(yōu)秀的導師總會極力考驗你的極限,將你推出舒適區(qū),他們會為你設(shè)定挑戰(zhàn)性的目標,協(xié)助你去完成或超越。

  • 如果你無法找到合適的導師,可以先找?guī)孜蛔约耗芙?jīng)常接觸到的專業(yè)人士,他們是幫你答疑解惑的人,就把他們當作你的私人董事會吧。

  • 從“技能培育溫床”到“人才溫床”

  • 有一個關(guān)于社會環(huán)境的有趣理論:如果你把大部分時間用于和五個人共處,你的水平就會是他們的平均水平。他們可能是類似的人,也可能是差異巨大的人,但是他們對你的思想和行為有著同樣顯著的影響力。

  • 這種效應對你本人和你的目標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呢?你應該清楚的是在任何一個特定的群體中,你永遠不會成為最冒尖的那個成員——最聰明、最漂亮或者最富有的人,因為其他人的水準都在拖累著你。

  • 這并不是要讓你變成吹毛求疵或刁鉆刻薄的人,如果你將個人的發(fā)展放在首要位置并想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那你就需要改變這五個人組成的社交圈了。這一過程涉及如何識別具有內(nèi)在威脅性的同伴,可能會令人不舒服,但它卻是改進自我和走向成熟的一個過程。不需要拋棄你的朋友、社交圈子或自己的小團體,只需要明確社交圈對你的目標所起的作用。

  • 最后一步是盡可能地找到這樣一群人,他們不僅擅長你想學會的高超技能,而且他們一直前進在精進該項技能的路上。這點或許不容易做到。《一萬小時天才理論》(The Talent Code

  • )的作者丹尼爾·科伊爾(Daniel Coyle)把集體技能帶來的益處稱為“人才溫床”(hotbeds of talent)。科伊爾以意大利的佛羅倫薩為例說明此觀點。歷史上,佛羅倫薩曾匯集了包括達·芬奇在內(nèi)的一批藝術(shù)家??埔翣栐跁袑懙溃?/p>

  • 手工業(yè)行會是一種強有力的社會發(fā)明,佛羅倫薩是其興起的絕對中心……行會是紡織工匠、畫工和金匠等從業(yè)者為了規(guī)范同業(yè)競爭、保證質(zhì)量而自發(fā)形成的組織……然而,他們最擅長培養(yǎng)人才。行會的基礎(chǔ)是學徒制,七歲左右的男孩子必須離家和師傅一起生活,規(guī)定年限是五到十年。

  • 手工業(yè)行會從多個方面證明了集體組織的作用:在公認的質(zhì)量標準要求下,行會內(nèi)每個人的作品都影響著整個行會的聲譽,所以師傅們都注重指導學徒提升技能、幫助學徒養(yǎng)成良好的工作習慣。你可以想象這種環(huán)境的培養(yǎng)效果,即使沒有與生俱來的天賦,學徒的技能也能得到大幅提升。

  • 幾十年來,巴西是足球領(lǐng)域最具統(tǒng)治力的國家之一??埔翣栆舱劦搅税臀髑騿T的培養(yǎng)模式。與佛羅倫薩的手工業(yè)行會一樣,巴西極其重視以專業(yè)化、小型化的模式培養(yǎng)孩子的球技。

  • 五人制足球在巴西的年輕球員中很受歡迎。其與常規(guī)足球的區(qū)別在于:比賽用球的大小只有正常足球的一半,但重量卻是原來的兩倍,球場也小得多。這些因素能強化常規(guī)足球技能的訓練效果。更小的球場意味著更多的互動和配合,動作延誤隨之減少,總體的訓練時間相應變長。五人制足球還對動作的精準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一旦讓球員們在標準球場踢常規(guī)足球,他們就會展現(xiàn)出令人賞心悅目的精湛球技。

  • 盡管群體內(nèi)部的競爭和壓力非常大,但這個群體里始終保持著一個共同進步的集體目標,所以這樣的環(huán)境有著非同一般的作用。以團隊形式學習技能不僅有利于思想的流動,也有利于成員之間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競爭,技能學習者有機會獲取大量有價值的信息,這是“外部世界”不可能出現(xiàn)的沉浸式學習模式的獨特優(yōu)勢。

  • 在日常的工作時間里,有時也會出現(xiàn)思想高度集中、目標高度統(tǒng)一的團隊協(xié)作狀態(tài),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不到新技能的情況很難出現(xiàn)。事實上,如果你每天不間斷地接觸某項技能,不想成為專家都很難。因為對你而言,這種新技能已經(jīng)變成一種新常態(tài),至少你也達到了團隊的平均水平。即便是文藝復興時代水平最低的佛羅倫薩藝術(shù)家,或者技術(shù)最差的巴西五人制球隊的球員,他們也很可能具有遠遠高于其他地方的普遍水平。這就是沉浸式學習模式的優(yōu)勢所在。

  • 你或許毫不關(guān)心佛羅倫薩藝術(shù)的偉大成就,你也很難成為新生代的巴西足球運動員,但在提高技能的過程中,找到類似的技術(shù)支持有很多途徑。

  • 在“相約網(wǎng)”(meetup.com)這樣的網(wǎng)站上有一些國際團體,他們的專長都是你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一些技能,比如網(wǎng)絡編程、繪畫、建博客、房地產(chǎn)投資、舞蹈和烹飪等,這些只是其主頁的小部分內(nèi)容。依據(jù)地域差異很多團體又被進一步細分,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這些團體都是不錯的知識來源,在技能培養(yǎng)、社會熱點探討、新思想和新技術(shù)普及、新手指導等方面為人們提供建議。

  • 佛羅倫薩的手工業(yè)行會和巴西的五人制足球運動隊都擁有高度集中的訓練體制,是一種典型的強化知識吸收的學習策略。學員們需要努力理解所學技能的每一個微觀策略和細微差別。如果要在當今時代的專業(yè)群體中仿效此原則,需要持續(xù)性的努力、開放式的溝通、有效的反饋機制以及適度的競爭性。為了達成目標,群體中的所有成員必須有高度的專注和強烈的共同愿望,只想成為業(yè)余選手的人在這樣的群體里難有容身之處。真的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這樣的環(huán)境嗎?誠然,這一定是個艱苦的過程,但如果你足夠努力,肯定會發(fā)現(xiàn)和你一樣也在尋找沉浸式學習環(huán)境的人。

  • 獲取技能是個人的追求目標,但是沒有人能不依靠外部環(huán)境完成這個目標。在你身旁給你鼓勵的人能推動你的前進(有時候他們也會指出你的錯誤)。和正能量的人接觸,精心挑選學習的榜樣,這些能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進而讓你產(chǎn)生新想法,最終助你駛向成功的彼岸。

  • 明白“技能培育溫床”(skill hotbed)的概念也有利于理解下一節(jié)將要論述的實體環(huán)境。

  • 對自己的自律力做最壞的預估

  • 學習新技能是一項大工程,把周圍環(huán)境營造得更加利于學習是最基本的可實現(xiàn)的方法。通過營造環(huán)境讓自我學習更容易,讓我們的心態(tài)更積極。你可以把任一空間改造成實用的工作室,在里面你可以專心工作,認真學習,修煉并完善你的各項技能。

  • 和支持你的人交往很重要,盡量把自己的學習環(huán)境打造得更實用也同樣重要,因為學習新技能也會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要找到利于學習的技能培育溫床可能不太容易,但我們能用一些簡單的技巧改造現(xiàn)有的環(huán)境。

  • 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出色的鋼琴演奏家,你所處的環(huán)境會如何影響你的進步呢?假如你住在一間存放鋼琴的庫房里,結(jié)果會怎樣?如果在你周圍很難找到一架鋼琴,又會怎樣?環(huán)境就是這樣影響著學習的可行性和難易度。

  • 在設(shè)計學習環(huán)境時,要對自己的自律力做最壞的預估。在學習新技能的整個過程中,你務必要相信,或至少假定一點:不要指望你能約束住自己。你以為自己能克服惰性,只有偶爾才會偷懶,這種認知是不可靠的。本章的任務就是盡可能地幫你打造安全可靠的學習環(huán)境。

  • 通常情況下,你營造的環(huán)境應該有利于提高決策的正確性??的螤柎髮W的布萊恩·萬辛克(Brian Wansink)在2006年進行了一項關(guān)于飲食習慣的研究,得出了很有趣的結(jié)論。在人們把直徑12英寸(1英寸=2.54厘米)的盤子換成10英寸的以后,他們少吃了22%的食物。這一發(fā)現(xiàn)很快引起了許多人的關(guān)注,以至于美食作家們把它當成節(jié)食成功的秘訣進行廣泛推薦,甚至出現(xiàn)了許多崇尚用小盤子和小份食物控制食欲的人。

  • 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即使很微小的調(diào)整也能有助于決策機制的改進。餐盤尺寸的改變微不足道,這不及智能手機寬度的5英寸卻能讓人減少超過20%的食物攝入量。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細微的調(diào)整就能幫助你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進而產(chǎn)生顯著的效果。

  • 這種操作的適應性和靈活性遠遠超出你的想象??偟闹笇г瓌t就是:讓你的環(huán)境有助于學習,讓你的注意力更集中。

  • 舉個例子,如果你在練習樂器時缺乏動力,試著把樂器放在房子中間的固定位置,這能讓你時時看見它,你也可以有意地把一疊樂譜放在回臥室的必經(jīng)之路上,說不定你在睡前會翻看兩眼。

  • 如果你想多鍛煉,下班路過的一家健身房很有可能會成為你的選擇,你絕不會舍近求遠跑去10英里以外的地方。你還可以把健身包放在門口,在廚房門上安裝一根鐵棍用于練習引體向上,或者在大部分時間里只穿運動鞋。你甚至還可以在門把手,或你一定會觸碰的東西旁邊貼上提示性的字條,以治療你的拖延癥,讓工作任務出現(xiàn)在無法躲避的地方,再把干擾你的誘惑都藏起來。

  • 想減少不良習慣對我們的困擾就要做到“眼不見,心不煩”。超市經(jīng)常將價格較高的商品擺在與顧客視線等高的地方,以此來增加高價格商品被購買的機會。人們在家里可以反其道行之,讓不健康的食品遠離視線,把它們存放在不易看到或很難拿取的地方。把巧克力放得像俄羅斯套娃一樣,裝進5個容器,再放到櫥柜,之后看看你狂吃巧克力的次數(shù)會是多少。

  • 如果你想戒煙,可以清理掉家中的全部煙灰缸,把它們放在離家盡可能遠的地方,如果你忍不住想外出吸煙,你不得不在寒冬或酷暑里快步走上一段距離。為了避免久坐,你可以使用立式辦公桌,迫使自己在多數(shù)的工作時間里保持站立,更簡單的辦法也可以是移走工位上的椅子和咖啡桌。

  • 總體原則是讓自己少做選擇,因為選擇意味著可能會選錯。意志力和約束力總是靠不住,所以需要營造一個環(huán)境,讓環(huán)境幫你自動決策,讓學習成為默認選項。營造利于正確決策的環(huán)境包括兩個要點:

  • 把資源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

  • 找不到急需的物品是最浪費精力的一種狀況。有時候,僅僅因為某項資源放在房間的另一邊,我們便失去了做事的動力(絕不是夸張)。為了消除這個弊端,直接把技能學習所需的全部資源放在主要工作區(qū)的附近。把書本放到學習桌上,把所需的工具材料放在只需轉(zhuǎn)動座椅就能拿到的柜子里。把小提琴放在鞋子上,讓你無法再回避它。

  • 這樣做不僅便于調(diào)用這些資源,還能把你的工作空間集中到一個相對緊湊的地方,利于你保持專注。你可以將這種方式視為一種游戲,看看不必起身能否就能支配一切。

  • 把干擾因素關(guān)進另一個房間。

  • 將需要的資源放在身邊,并想辦法把一切讓你分心的物品移到視線之外的地方。至于工作區(qū)域該保留什么東西,你倒不必成為嚴苛的簡約派。如果一盆綠植或一件抽象藝術(shù)品讓你感覺更舒服,那就留下吧。但如果你在工作期間容易被飛鏢盤或玩具槍吸引,那就把它們放在另一個房間,或者關(guān)進壁櫥,保證工作時不被干擾即可。

  • 接下來是關(guān)鍵的一點:主動抵御沉迷分心事物的沖動,把注意力轉(zhuǎn)移到需要學習或?qū)嵺`的任務上。

  • 因《心流》(Flow

  • )一書出名的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Mihaly Csikszentmihalyi)認為,這種改變環(huán)境的方法其實是改變了特定活動的“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一般來說,對于心生向往的事情,你要減少活化能;對于討厭的事情,你則要增加活化能。啟動學習和練習所需的活化能越少越好。

  • 快速獲取新技能Tips

  • Tip 1

  • 人們通常認為,我們只依靠自己就能取得成功,其實并非如此。我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會對我們的思想和行為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

  • Tip 2

  • 你的社交圈對你有很大的影響,它能成就你,也能毀滅你。你交往的人可以是你的支持者,也可以是消極的反對者。然而最危險的人是那些看起來凡事都為你考慮,卻總是將自己的恐懼和不安投射在你身上的人。擺脫這些人的影響不容易,但至少要知道他們對你持批評態(tài)度的原因,并對其保持謹慎的態(tài)度。

  • Tip 3

  • 希望你的身邊有優(yōu)質(zhì)的榜樣。如果你不了解他們的想法,那就多關(guān)注他們的外在行為,因為外在行為最能體現(xiàn)他們的想法和意圖。所以,觀察,觀察,再觀察!

  • Tip 4

  • 下一步要做的是找一位導師。你們之間是否建立正式的師徒關(guān)系并不重要,但這個人可以幫你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式,給你反饋意見,并推動你向前,讓你始終行駛在正確的發(fā)展軌道上。理想情況下,你的導師應該也是從零開始學習的人,因為這樣的話,他們能憑借自身的奮斗經(jīng)歷成為最適合剖析你的學習行為的人,并為你提供實用的建議。

  • Tip 5

  • 如果可行的話,加入一個學習小組,營造一種學習氛圍,讓你自己沉浸其中。最好的學習團隊就是像巴西五人制足球運動隊和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薩手工業(yè)行會那樣的組織。這并不容易辦到,但當你的身邊高手如云時,你在潛移默化中就會變得更優(yōu)秀。

  • Tip 6

  • 當你營造了一個利于學習的環(huán)境,讓自己不必糾結(jié)就能做出學習的決定時,這就無須再考驗意志力了。所以,把學習需要的工具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經(jīng)常學習或練習,排除干擾。這個道理雖然很簡單,但能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習積極性。

  • 第7章

  • 適當放慢腳步,回歸初學者心態(tài) 所有的半途而廢,都是因為心態(tài)錯位

  • 無論什么時代,人類都有著基于前人完美案例的幻想,在超短時間內(nèi)精通新技能成為每個人的愿望。如今,因交流的扁平化,這種幻想和愿望隨處可見。但朝著幻象奔跑實現(xiàn)不了目標,而你會因為心態(tài)的落差一蹶不振。只要真誠地面對內(nèi)心的困惑,守住學習的初心,你實現(xiàn)目標的路就會清晰可見。

  • 精心設(shè)置目標,以便你能持續(xù)不斷地看見進步的實質(zhì)性信號。

  • 假如學習一項新技能是一件非常容易且自然的事,你只需輕松地打一個響指就實現(xiàn),然后你就可以幸福地生活,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這樣的情況有可能發(fā)生嗎?閱讀本章你會找到答案。

  • 認為學習是一件輕松的事情,這是一種需要立即進行調(diào)整的期望。萬事皆有可能,但是這世間并沒有任何事情是容易的。

  • 很多時候,事情往往比我們想象的更困難,這難免讓人灰心喪氣,覺得舉步維艱,想打退堂鼓。當令人失望的結(jié)果出現(xiàn)時,我們往往會得出這樣一個結(jié)論: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該如何去做。這個錯誤結(jié)論比做無用功更可怕。

  • 因此,在學習新技能之前,設(shè)定合理的目標至關(guān)重要,這樣我們才能腳踏實地地為實現(xiàn)目標而努力?,F(xiàn)有的大量科學研究已經(jīng)證實,一個合理的目標將激勵人們努力奮斗。這是一個無須證明的事實——當你意外得到冰激凌時,你會很開心;當你沒有得到曾許諾給你的冰激凌時,你就會十分失望。

  • 若是你能實事求是地預測你未來的狀況,那么你成功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本章主要討論的是如何處理目標實現(xiàn)過程中的阻礙因素以及如何為自己設(shè)定合理的目標。

  • 目標感的培養(yǎng)要靠有計劃的努力

  • 大多數(shù)時候,一些不切實際的愿望難免過于樂觀。對于想要完成的事情,我們普遍有著基于前人完美案例的幻想。即使我們明白前人都是靠著年復一年的實踐和努力才取得了成功,但當我們的嘗試失敗時,我們?nèi)詴a(chǎn)生挫敗感。這種挫敗感毫無意義。試想一下,我們觀看體育賽事的時候,有時候覺得若是自己能夠上場,一定會比這些運動員做得更好。雖然這種想法不切實際,但也是人之常情。

  • 在任何事情上,當我們采用完美的畫面來對照時,通往幸福的路就可能出現(xiàn)重大的曲折。

  • 如果你希望快速習得新技能,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會使你停滯不前、落后于他人或是錯失良機。于是,滿心失望的你便會放慢步伐,以至于放棄繼續(xù)朝這個目標前行。畢竟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當不切實際的想法深深扎根在我們的腦海時,我們便很難完成其他事情,甚至一些分內(nèi)之事都無法完成。我們還會不停地與其他人進行對比,而這種比較既沒有道理也沒有意義,全是我們的一廂情愿罷了。

  • 若不能設(shè)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取得成績的渴望最終將會轉(zhuǎn)化為怨恨或絕望。

  • 至于什么才是合理的目標,并沒有單一或通用的解釋,就算是那些研究工作行為的專業(yè)人員也持有不同的看法。一位來自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London)的研究員曾花費12周研究近百人的習慣,發(fā)現(xiàn)僅需要兩個多月的時間,確切的數(shù)字是66天,人們就可以養(yǎng)成一種新習慣。其他相關(guān)的研究結(jié)果也表明,人們學習一項新技能的基礎(chǔ)知識只需要25~30小時。

  • 這些數(shù)字讓人覺得學習新技能只需要少量的時間,但在實際操作中,人們還是時常覺得耗費的時間太多。當然,這種想法可以理解。你當前的目標應該符合你當前的情況。設(shè)定目標時,既不要低估自己,也不要高估自己,同時也不要和其他人做比較,因為每一個人的天賦和起點是不同的。放手去設(shè)定一個既不會讓你焦慮不安,又可以讓你斗志昂揚地創(chuàng)造成就感的目標吧。

  • 例如,你希望自己在短時間內(nèi)學會制作法國菜。在料理世界中,人們很容易對自己提出過高的目標。你不可能只憑借直覺就熟悉法國菜式中的香料組合,你也不可能第一次就做出造型精巧的巧克力慕斯。若想制作出完美的法式洋蔥濃湯,那你一定需要經(jīng)過許多天的練習,甚至你可能需要先花費大量時間練習切洋蔥的正確方法。

  • 當然你也可以給自己設(shè)定一個相對較簡單的目標。你可以使用現(xiàn)成的罐裝湯底,只加上一兩種香料,或者直接購買食品貨架上的慕斯粉制作巧克力慕斯。換言之,你只想做出法式菜肴卻不在乎味道的好壞。

  • 那么合理的期望到底是什么呢?首先,你要意識到自己正在學習一項新技能,不要逼迫自己一次性學完所有相關(guān)知識。從最基礎(chǔ)的內(nèi)容開始,切忌好高騖遠,跳過基礎(chǔ)知識。例如,學習制作濃湯時,你應該大膽嘗試不同的香料組合,找出自己最滿意的口味;在學習打發(fā)蛋白或者制作簡單的奶油蛋糕時,你也應該不厭其煩地進行實驗。這些目標的設(shè)定都建立在你了解基本廚藝技能的基礎(chǔ)上,否則,你就需要從最基本的廚藝技能學起。

  • 根據(jù)你已經(jīng)知道的、想要知道的以及需要知道的來設(shè)定你的目標。不要期望任何捷徑和奇跡會出現(xiàn),要腳踏實地、有條不紊、充滿希望地朝著目標前進。

  • 很多學習音樂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我何時才能在卡內(nèi)基大廳舉行演奏會?他們希望有人能給自己一個簡潔的答案并且?guī)妥约褐该鞣较颉嶋H上,答案就是長年累月的練習和全心全意的投入。

  • 無論你的目標是什么,無論你朝著什么方向奮斗,毋庸置疑,這都是一條漫漫長路。你不能期望在這漫漫長路上總有幸運之神相伴,也不能期望這是一條暢通無阻的道路。你可以抱有希望,但也要做好希望落空的心理準備。你還不能期望捷徑能夠奇跡般地出現(xiàn),幫助你省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若是依賴奇跡,你將會犯下更嚴重的錯誤。

  • 在這里引用金克拉(Zig Ziglar)的一句名言:“若是通往成功的電梯壞了,樓梯總是可用的?!睂崿F(xiàn)目標需要付出的努力做出合理判斷,相信努力終將迎來成功。最糟糕的事情莫過于讓唾手可得的成功從指尖溜走。如果你付出了大量努力依然沒有獲得成功,那你應該明白努力只是獲取成功的一個要素,但成功卻不是努力的必然結(jié)果。

  • 如果不相信技能學習是一個漫長過程,你就會在前進的道路上陷入不斷重新計劃、重新準備的忙亂狀態(tài)。假設(shè)你即將參加一項15英里的遠足活動。第一種情況:你認為這次遠足會非常順利,而且自己的狀態(tài)良好,根本不必考慮穿什么襪子和鞋子才最合適,只需帶上一瓶水就夠了。如果是這樣的話,你根本沒有考慮路上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困難,選擇性地忽視了將有一場暴風雨來襲的事實。接下來的情況或許就是在遠足的路上,溫度驟降,大雨傾盆數(shù)小時,你渾身濕透,甚至因體溫過低離世。

  • 第二種情況:你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態(tài)良好,但你明白15英里的遠足和每禮拜去健身房鍛煉1小時有著天壤之別。出發(fā)前,你需要進行多次7英里的遠足訓練;出發(fā)時,你需要背上大號背包,穿上羊毛襪和合腳的登山靴,還需攜帶大量的飲用水。你還關(guān)注了天氣預報,帶上了雨衣和手套。

  • 若想順利完成遠足,你覺得前文所提到的哪種情況才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

  • 假如前往雜貨店只有15分鐘的車程,你很有可能選擇不系安全帶、不調(diào)整后視鏡,也不保養(yǎng)那個隨時有爆胎風險的輪胎。短途旅程時你或許可以忽略以上問題,但若是跨省自駕8小時,以上的這些小問題很可能給你帶來不小的麻煩。

  • 每一個成功者都曾付出了無數(shù)的汗水,即便是那些嘴里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也不例外。這些人的確很幸運,但這不意味著家庭背景就是他們?nèi)蘸蟪晒Φ脑颉?/p>

  • 據(jù)說美國發(fā)明家托馬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為了發(fā)明燈泡先后實驗了1 000次,他在沉思之后說道:“我不是失敗了1 000次,而是發(fā)現(xiàn)了1 000種不適合做燈泡的材料?!?/p>

  • 為了學習新技能,你愿意付出什么代價?

  • 你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學習需要投入時間、精力和金錢等。你會從長期的學習中獲益,但代價是在所難免的,或許可以將之稱為機會成本,也就是放棄其他、專注學習付出的成本。

  • 你可能熱衷于豐富的社交活動,當你想為自己設(shè)定一個學習目標時,那就應該做出改變了。你要放棄那些自己喜歡的事,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你還必須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消除負面的想法。這都是機會成本。

  • 當你僅僅是將躺在沙發(fā)上的休閑時間轉(zhuǎn)換成在家學習的時間時,這種代價微不足道。但有時為了學習新技能你可能需要做出較大的犧牲,比如推遲購買需用的設(shè)備,減少與家人的相處時間,或是改掉一些不利于學習的習慣。為了學習新技能,可能每天都需要做出相應的犧牲,比如減少用餐的時間或是嚴格按照時間表做事等。

  • 目標設(shè)定之后,你需要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為了實現(xiàn)目標,總需要放棄一些東西。雖然這種放棄是暫時的,但你在實現(xiàn)目標的這段時間里必須做到。

  • 面對代價,很多原本雄心勃勃的人都退卻了,他們不愿為新技能付出相應的代價。即便新技能會讓他們獲益頗豐,他們也不愿放棄當下短暫的愉悅感與舒適感。短時內(nèi)的不適感都能讓他們打退堂鼓,就更別提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了。

  • 這類人不愿放棄現(xiàn)有的舒適和穩(wěn)定,可能是因為他們滿足現(xiàn)狀,也可能是因為害怕失去現(xiàn)有的優(yōu)越環(huán)境。當你全面地權(quán)衡利弊時,請認真思考,你真的做出了巨大犧牲嗎?還是在這段日子里不能像自己希望的那般舒適?

  • 如果你不是上述這類人,那你已經(jīng)有了巨大的優(yōu)勢,你是為了實現(xiàn)目標敢于付出、敢于改變現(xiàn)有生活方式、敢于面對不安的人。因為你是少有的具有積極創(chuàng)新思維的人,你在獲取新技能的道路上或許不會遇到太多阻礙。

  • 做任何事都需要付出代價。要么現(xiàn)在付出代價進行學習,要么將來因為沒有學習付出代價?,F(xiàn)在你還有主動付出代價的機會,不要等到將來后悔莫及。

  • 以兩位想要學習網(wǎng)頁制作的人為例。你可能覺得我的例子不太嚴謹,因為現(xiàn)在有許多操作簡單的網(wǎng)頁制作軟件供人們免費使用,許多沒有專業(yè)基礎(chǔ)的新手都能制作出精美的網(wǎng)頁。

  • 他們中的一人想深入研究網(wǎng)頁制作,便從網(wǎng)校購買了專業(yè)網(wǎng)站設(shè)計師需要學習的各種視頻課程(這意味著要犧牲金錢)。這些課程涵蓋的內(nèi)容非常廣泛,有些課程甚至由300個不同的板塊組成(這意味著要犧牲時間)。除上課以外,為了加深理解,他還花費大量時間進行練習。他不希望自己因為其他事情分心,所以還減少了瀏覽社交平臺的時間(這意味著要犧牲部分的休閑和社交)??梢?,這個家伙是個奮發(fā)圖強的人。

  • 另一人則不愿為了學習犧牲金錢、時間、休閑和社交。他在一周內(nèi)可以去朋友家做客4次,不愿為了學習做出任何犧牲。他為什么非要讓自己付出代價呢?反正可以在“維克斯網(wǎng)”(wix.com)上免費設(shè)計出自己想要的網(wǎng)頁。

  • 但是,他終究不能只憑借自己的能力設(shè)計出網(wǎng)頁,也不能設(shè)計出具有專業(yè)水準的網(wǎng)頁。在這樣的網(wǎng)站上,如果你想獲得更好的服務,就需要付費,但你自己學會了網(wǎng)頁制作,這一切則都是免費的,而且只需花費你幾分鐘的工夫。若是使用網(wǎng)站,只有少量的模板可供選擇,在模板中進行文本和圖片的添加,這樣制作出來的網(wǎng)頁簡直目不忍視。

  • 相比之下,第一個人在經(jīng)歷了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掌握了大量網(wǎng)頁設(shè)計知識,能在很短的時間里制作出內(nèi)容完整、功能強大、風格動人的網(wǎng)頁,還能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制作其他類似的應用軟件,甚至開發(fā)程序。此時,他已經(jīng)才華橫溢,在網(wǎng)頁設(shè)計領(lǐng)域聲名鵲起,其作品令人贊嘆不已,這就是他以短期付出換取的長期回報,而之前的金錢投資也早已回本了。

  • 好吧,故事的結(jié)局是我編出來的,但這個故事還是闡明了我想表達的重點。第一個人愿意為此做出犧牲,這些犧牲并非讓人難以接受,卻使他成為更優(yōu)秀、更專業(yè)的人。至于第二個人,他絕非愚昧、懶惰之人,但他不愿為目標做出必要的犧牲,所以選擇了一條最平坦的路。他或許本可以有所作為,卻因無法約束自己,無法改變生活現(xiàn)狀,最終止步不前。因此,第二類人只能成為第一類人的雇員。

  • 以上的兩類人,誰能在獲取新技能的旅程里學得更多、學得更好,想必你的心中已經(jīng)有了答案。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這里不再贅述。

  • 鍛煉你的“困惑忍耐力”

  • 對困惑、沮喪的心態(tài)及時地進行調(diào)節(jié)也是十分重要的,你要學著去適應。

  • 一些人停止學習是因為害怕自己陷入不知該做什么、不知該從何處尋求建議的困惑之中。一旦陷入困惑,他們就會心亂如麻。

  • 因此,如果你希望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那你就要學會在遇到困難時不忘初心。這種堅持在麥克爾·蓋博(Michael Gelb)的書《像達·芬奇那樣思考》(How to Think LikeLeonardo da Vinci

  • )中被稱為“困惑忍耐力”(confusion endurance)。

  • 這一概念告訴我們,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你必須有能力調(diào)節(jié)目標任務給你帶來的困惑。這種困惑之所以會產(chǎn)生,是因為你沒有充分了解自己想要實現(xiàn)的目標,你既不知道該從哪里開始、該如何解決眼前的問題,也不知道如何利用已有的資源來為目標任務服務。這種讓人感到沮喪的情形往往發(fā)生在技能學習的初始階段。

  • 困惑忍耐力指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堅持學下去的能力。當你同時面對諸多困難不知道如何下手時,你能做的只有堅持。就像你站在一個有著10條岔路的路口,你必須分析每條路通向何方。這種情況的確讓人心煩,但當你克服了之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所有困難都是可以戰(zhàn)勝的。

  • 試想你在一個堆滿了各種箱子的房間里,你需要移動這些雜亂無章的箱子并加以整理。被一屋子亂糟糟的東西包圍確實很糟糕,一想到這種情景,許多人都會感覺喘不上氣、渾身冒汗。你站在岔路口的感覺也是如此,如果你對周圍連綿不絕的群山帶來的迷失感沒有忍受能力,那遇到困難時,你永遠等不到找出解決方法的那一刻。

  • 你需要擁有足夠的困惑忍耐力來抵御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以及那些令人糾結(jié)的問題——該從哪里開始、該如何去完成任務這類問題。當你學會對周圍的事物進行分類重組的時候,你離解決方法就越來越近,離實現(xiàn)目標也越來越近。

  • 總之,困惑忍耐力意味著你在困難時期依然意志堅定地繼續(xù)行動,而不是坐等天上掉餡餅。

  • 時時注意讓思維定式清零

  • 我什么也不懂。這是一種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讓自己擺出學生姿態(tài)的心態(tài)。學生的形象是謙虛的、樂意傾聽的、善于接受新信息和新觀點的。

  • 初學者的“我什么也不懂”并不是自我貶低。雖然說這種話時帶有自我貶低并想要得到他人幫助的意味,但你的行為和你的自尊無關(guān),因為你這么做只是為了讓你處在一個可以聽取他人意見、不斷進行自我改善的位置。的確很少有人可以保持謙遜,但如果你能面不改色地直接說出“我什么也不懂,我愿意傾聽你的想法”,與那些不愿向他人學習的人相比,擁有這種心態(tài)的你更有可能成功。

  • 這種初學者的心態(tài)對學習十分有幫助。即便是在自己熟知的領(lǐng)域擺出初學者或業(yè)余愛好者的姿態(tài),對你的學習也是有利的。相比那些自以為是的專家或是把“我早就知道了”掛在嘴邊的人,謙虛的人更善于學習他人的長處。

  • 很多人對“專家”這個概念存有誤解,其中甚至包括那些被稱為專家的人,他們認為成為專家意味著不再需要繼續(xù)學習。在特定的領(lǐng)域里,你幾乎學會了所有知識。任何人建議你繼續(xù)學習,你都認為是一種侮辱,因為你已經(jīng)學到了極限,沒有任何新知識可供繼續(xù)學習了。

  • 知識的學習是一個永恒變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學會回顧與反思,這是一種思維習慣,也是掌握專業(yè)技能的有效方法。溫故而知新,才是推動知識更新迭代的終極法則。

  • 初學者的心態(tài)起源于始終保持開放熱忱的態(tài)度,即便是學習進階本領(lǐng),也要像初學者一樣,不要有先入為主的想法。

  • 所以,當你每次學習新事物的時候,無論你認為自己對其了解多少,都應該保持初學者的心態(tài),切忌有任何先入為主的想法,對其充滿好奇心,就好像自己是第一次接觸一樣。

  • 以學習樂器為例。你要問什么問題?你要從哪里開始學習?你不知道學習樂器過程中的關(guān)鍵因素,所以認為所有內(nèi)容同樣重要。面對這件新樂器,你感到十分好奇,但又縮頭縮腳、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的錯誤操作損壞了樂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你都無法撇開這種顧慮。

  • 這就是初學者心態(tài)的基礎(chǔ)。當你將腦海中的思維定式清零后,讓自己處于一無所知的狀態(tài),你會發(fā)現(xiàn)這樣更容易學會新知識。如果你被禁錮在專家的思維定式下,就會不假思索地跳過一些自認為不用學習的步驟。

  • 應該強調(diào)的是,保持初學者心態(tài)的人更愿意質(zhì)疑自己,而那些所謂的專家靠著憑空的假設(shè)和自己的經(jīng)驗,不會對自己提出任何質(zhì)疑。當你問出一些看似十分愚蠢的問題,自己還能泰然處之,并且不會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做出武斷的假設(shè),那么這時候答案也會變得明晰起來。

  • 如果我們過于相信某些觀點,就有可能遺漏一些重要的細節(jié)。初學者的心態(tài)強調(diào)放慢腳步、關(guān)注易被忽視的內(nèi)容。從不同的角度學習相同的知識,就可以突破我們自身的局限,收獲更多的領(lǐng)悟。這就是初學者心態(tài)的價值所在。

  • 快速獲取新技能Tips

  • Tip 1

  • 想讓學習始終行駛在正確的軌道上,需要對所學的新技能設(shè)定合理的目標,并且不輕易放棄。目標不能過高,否則你極有可能會氣餒;也不能過低,那樣你又認為毫無挑戰(zhàn)性。養(yǎng)成一種習慣需要兩個月以上的時間,熟悉一項技能至少需要25小時。所以,當你不能在短時間內(nèi)精通某項技能時,不要絕望,這是學習曲線中的正常部分。

  • Tip 2

  • 做好長期摸索的心理準備,不要期望有捷徑可走。不通過循序漸進地學習就掌握一項技能,那是癡心妄想。腳踏實地,別盲目地和他人做無謂的比較。

  • Tip 3

  • 在這個世界上,你想得到任何一件東西都意味著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只不過代價有大有小,有些代價看起來并不那么明顯。學習新技能肯定要付出許多代價。能付出的代價的多少,恰恰是卓越和平庸的分水嶺。大多數(shù)人要么不了解代價的重要性,要么不愿意付出代價。世上永遠沒有免費的午餐。

  • Tip 4

  • 最后一點:始終保持正確的心態(tài)。無論你在哪里,無論你的水平高低,你都有著自己的無知。當你意識到這一點時,你對學習的態(tài)度就會發(fā)生轉(zhuǎn)變。你仍然可以重新審視熟悉的事物,發(fā)現(xiàn)新觀點,而對新鮮的事物則需要更多的關(guān)注和分析。

  • 新技能獲取法 Summary

  • 01、技能學習新時代,也是你的時代

  • 學習是什么?除了痛苦、不適和煩惱之外,學習還代表著擁有一種改變生活和環(huán)境的能力。大多數(shù)學校采用的是被動的學習模式,讓我們從未學過如何學習。而學校中所學的生搬硬套的學習方法,在步入社會后并無太大用處,所以真正能幫到我們的是掌握學習新技能的有效方法。

  • 學習的重要步驟之一是弄清楚要學什么。我們有很多心愿,但應該把寶貴的時間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什么是重要的事情呢?凡是能提升幸福感、增強賺錢本領(lǐng)、優(yōu)化資源配置能力、最大化利用機遇抑或是讓你更好地應對各種生活境遇的事情,都是重要的事情。學習一項技能、愛好或提取某種信息的原因各有不同,對人生的影響也會不同。

  • 學習過程中要熟知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分別是不知道自己能力不夠(不知道自己的無知),知道自己能力不夠(知道自己的方法不對),知道自己有能力應對(知道如何成功,需要付出努力和專注),清楚自己的能力并已成為下意識的行為(不用過多考慮便能取得成功)。清楚自己的實際情況,就可以更好地計劃下一步的行動。

  • 02、3大訣竅敲定技能學習規(guī)劃

  • 為了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可以將復雜的綜合技能分解為多個單項技能。這會在心理上對你有所幫助,因為完成一系列小任務總比完成一項重大任務容易一些。這也能讓你更合理地利用時間,因為在技能分解后,你就能找出對整體技能影響最大的單項技能,從而對其多花精力和時間。二八法則(分清主次矛盾)就是對該觀點的最好說明,就如語言學習一樣,大多數(shù)日常對話只會用到最常見的幾百個詞語。

  • 樂于學習,并將不同的學習方式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盡管許多學習方法的理論還未得到科學證實,事實是,只有當你花費足夠的精力并保持足夠的專注時,學習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不同的學習方法適用于不同的人,但擁有多種不同類型的學習方式以備用,也是不錯的選擇。我們討論了兩種模式:學習金字塔理論(聽講,閱讀,小組討論,現(xiàn)場示范,實際應用,教授他人)和所羅門-費爾德學習風格量表法(積極型與反思型、感知型與直覺型、視覺型與語言型、動覺型、循序漸進型與全局把控型)。

  • 制訂學習計劃的最后一個方面(對某些人來說,這或許是主要方面)是學會有效地收集、篩選資料。因為并非所有的資料都是同等重要的。這包括5個步驟:收集信息,過濾信息,尋找規(guī)律和重合之處,征求不同意見,綜合考量。在此階段,許多人卡在信息收集階段止步不前,從而影響了整個學習進程。我們要清楚自己的認知永遠是有限的,必須有意識地選擇在某個時間停止學習,投入實踐。

  • 03、4種練習法,系統(tǒng)把控技能學習進度

  • 現(xiàn)在你已經(jīng)了解了快速獲取新技能的基礎(chǔ)內(nèi)容,是時候開始練習了。但這不是一般的練習,一般的練習通常只是被動復習和機械重復的過程,真正有效的練習卻充滿困難、乏味和痛苦。你遇到的困難越多,你學到的東西也就越多,要記住這一點。

  • 練習有幾種不同的方式。第一種是有意識的練習,包括分解技能,找出問題區(qū)間,然后對問題區(qū)間進行強化訓練以提高整體表現(xiàn)。慢慢學習,保持耐心,從一開始就養(yǎng)成正確的習慣和肌肉記憶,因為改掉壞習慣和糾正錯誤認知需要花費更多的努力。

  • 交替練習聽起來或許有悖常理,但是非常有效。把大板塊的時間分割成多個小板塊時間來學習要比長時間學習單一內(nèi)容更高效。這既能幫助你將不相關(guān)的主題聯(lián)系起來,也能避免你在練習過程中變得自滿,還能促使你繼續(xù)深挖所學內(nèi)容。在這個過程里,練習的頻率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

  • 間隔重復是另一種練習方法。這再一次證明了大腦偏好的記憶方式是高頻率而不是長時間,所以你也應該合理地安排你的練習時間。與其在周一練習5小時,不如在接下來的五天里每天練習1小時,你所花費的時間一樣多,但記住的內(nèi)容會大大增加。想象一下,一條路徑必須要在大腦中穿過,只有多走幾次,才更容易記住。

  • PBL,也稱為問題導向式學習法,是指你有意識地針對某個要解決的問題或要達到的目標進行學習。換言之,我們的思路不是刻意學習X,而是設(shè)定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Y,在尋找Y的過程中,也學會了X。這能幫助你保持專注力,為你提供足夠的動力,從而讓你充分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推動更深層次的學習,最終達到融會貫通。PBL的一般步驟包括:明確你的問題,明確已知的信息,明確需要但未知的信息,找出解決方案,采取行動。

  • 如果沒有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那你做的一切練習都是徒勞,所以我們需要進行自我評估、形成自我意識、從錯誤中吸取教訓。這樣做需要我們本著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不回避自己的盲點,通過對錯誤的評估明白自己做錯了什么、今后必須改變什么,此步驟不能忽略。

  • 04、4種思考技巧,全方位拓展知識邊界

  • 學習不是野餐,實踐是艱苦而勞累的,進行深度理解也是如此。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掌握某科知識或某項技能。有四種具體的方法可以幫助你進行深度理解。

  • 第一種方法被稱為精細提問,這是一種自我提問、自我總結(jié)和自我質(zhì)疑的學習方法。你可以自己創(chuàng)建關(guān)于某個主題的一系列提問,并關(guān)注“為什么”和“怎么辦”這樣的問題。由表及里,找到學習的終點和起點,發(fā)現(xiàn)知識盲點。

  • 第二種方法叫作費曼技巧,這其實是精細提問的一種,由著名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發(fā)明,包括四個步驟:選擇一個主題,盡可能簡潔地對其進行解釋,找出自己的盲點,最后使用類比法來解釋該主題。因為要有足夠多的知識和足夠深的理解才能找到不同概念間的聯(lián)系,所以類比被認為是深刻理解的一個標志。

  • 第三種方法是布魯姆分類法,這是一種檢測自我學習水平的方法。一旦清楚了自己目前的學習層次,就能找到具體的指導方法,幫助自己進入更深的學習層次。根據(jù)布魯姆分類法,學習包含6個層次: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chuàng)新。

  • 最后一種方法是充分利用我們的好奇心。有些時候,雖然我們已經(jīng)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但工作量太大,并且枯燥乏味,學習難以取得進展。因此很難有人能夠不斷地質(zhì)疑自己的思想,檢驗自己的觀點。喚醒心底沉睡的好奇心可以有效地推動學習。當你的意志力耗盡時,好奇心能讓你保持學習的動力,驅(qū)使你堅持下去。

  • 05、技能積累,稀缺人才的終極武器

  • 技能積累指擁有多項技能,因為無論你想做什么,都很難依靠單項技能取得成功。我們中只有1%的人能躋身某項技能領(lǐng)域的最前列,你很可能不能位列其中。因此我們應該進行技能積累,掌握三四項相關(guān)技能,并在每個技能領(lǐng)域排進前5%~前15%。這是個很實在的建議,會讓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 技能積累的關(guān)鍵在于將各項技能緊密聯(lián)系起來,這意味著你不應該只關(guān)注自己的優(yōu)勢,這樣會阻礙你的前進。你可以參考自己所在領(lǐng)域的頂尖高手,看看他們擁有哪些不同的技能。當你想提高某方面的能力時,你可以通過閱讀、參加講座獲得一些基本知識,僅此一項就可以使你在該領(lǐng)域的知識儲備超過90%的常人,這將使你看起來像一名專家!

  • 06、管理社交圈,營造正向?qū)W習環(huán)境

  • 人們通常認為,我們只依靠自己就能取得成功,其實并非如此。我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會對我們的思想和行為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

  • 你的社交圈對你有很大的影響,它能成就你,也能毀滅你。你交往的人可以是你的支持者,也可以是消極的反對者。然而最危險的人是那些看起來凡事都為你考慮,卻總是將自己的恐懼和不安投射在你身上的人。擺脫這些人的影響不容易,但至少要知道他們對你持批評態(tài)度的原因,并對其保持謹慎的態(tài)度。

  • 希望你的身邊有優(yōu)質(zhì)的榜樣。如果你不了解他們的想法,那就多關(guān)注他們的外在行為,因為外在行為最能體現(xiàn)他們的想法和意圖。所以,觀察,觀察,再觀察!

  • 下一步要做的是找一位導師。你們之間是否建立正式的師徒關(guān)系并不重要,但這個人可以幫你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式,給你反饋意見,并推動你向前,讓你始終行駛在正確的發(fā)展軌道上。理想情況下,你的導師應該也是從零開始學習的人,因為這樣的話,他們能憑借自身的奮斗經(jīng)歷成為最適合剖析你的學習行為的人,并為你提供實用的建議。

  • 如果可行的話,加入一個學習小組,營造一種學習氛圍,讓你自己沉浸其中。最好的學習團隊就是像巴西五人制足球運動隊和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薩手工業(yè)行會那樣的組織。這并不容易辦到,但當你的身邊高手如云時,你在潛移默化中就會變得更優(yōu)秀。

  • 當你營造了一個利于學習的環(huán)境,讓自己不必糾結(jié)就能做出學習的決定時,這就無須再考驗意志力了。所以,把學習需要的工具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經(jīng)常學習或練習,排除干擾。這個道理雖然很簡單,但能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習積極性。

  • 07、適當放慢腳步,回歸初學者心態(tài)

  • 想讓學習始終行駛在正確的軌道上,需要對所學的新技能設(shè)定合理的目標,并且不輕易放棄。目標不能過高,否則你極有可能會氣餒;也不能過低,那樣你又認為毫無挑戰(zhàn)性。

  • 養(yǎng)成一種習慣需要兩個月以上的時間,熟悉一項技能至少需要25小時。所以,當你不能在短時間內(nèi)精通某項技能時,不要絕望,這是學習曲線中的正常部分。

  • 做好長期摸索的心理準備,不要期望有捷徑可走。不通過循序漸進地學習就掌握一項技能,那是癡心妄想。腳踏實地,別盲目地和他人做無謂的比較。

  • 在這個世界上,你想得到任何一件東西都意味著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只不過代價有大有小,有些代價看起來并不那么明顯。學習新技能肯定要付出許多代價。能付出的代價的多少,恰恰是卓越和平庸的分水嶺。大多數(shù)人要么不了解代價的重要性,要么不愿意付出代價。世上永遠沒有免費的午餐。

  • 最后一點:始終保持正確的心態(tài)。無論你在哪里,無論你的水平高低,你都有著自己的無知。當你意識到這一點時,你對學習的態(tài)度就會發(fā)生轉(zhuǎn)變。熟悉的事物仍然可以重新審視,發(fā)現(xiàn)新觀點;新鮮的事物則需要更多的關(guān)注和分析。

  • “蓄勢向上”共讀書單

  • 閱讀從來不是孤獨的旅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讓我們看得更遠,也可以讓我們收獲更多。在對《知道做到快速獲取新技能的科學》中的理念和方法消化與踐行的過程中,也要時刻記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

  • 以下是跨領(lǐng)域?qū)W習推薦的各類兼具權(quán)威性和實用性的書籍,建議大家可以選取其中感興趣的類別,一定會讓您的這趟閱讀之旅收獲滿滿。

  • 談判決策類圖書

  • 《真北》(True North

  • 比爾·喬治(Bill George)

  • 《優(yōu)勢策略營銷》(Abraham 101

  • 杰·亞伯拉罕(Jay Abraham)

  • 《重來:更為簡單有效的商業(yè)思維》(Rework

  • 戴維·漢森(David Hansson)和賈森·弗里德(Jason Fried)

  • 《賞識的力量:全球最大餐飲集團CEO親述引領(lǐng)全員投入、打造商業(yè)帝國的百勝哲學》(O Great One

  • ?。?/p>

  • 大衛(wèi)·諾瓦克(David Novak)

  • 《浪潮式發(fā)售:讓你賣什么都秒殺并持續(xù)熱賣的產(chǎn)品發(fā)售方程式》(Launch

  • 杰夫·沃克(Jeff Walker)

  • 《數(shù)據(jù)化決策(第三版)》(How to Measure Anything 3rd Edition

  • 道格拉斯·W.哈伯德(Douglas W. Hubbard)

  • 《優(yōu)勢談判沃頓商學院談判實戰(zhàn)課》(You Can Negotiate Anything

  • 赫布·科恩(Herb Cohen)

  • 《優(yōu)勢談判斯坦福商學院談判金規(guī)則》(Getting More of What You Want

  • 瑪格麗特·A.尼爾(Margaret A. Neale)和托馬斯·Z.利斯(Thomas Z. Lys)

  • 投資創(chuàng)富類圖書

  • 《財富流》(The Millionaire Master Plan

  • 羅杰·詹姆斯·漢密爾頓(Roger James Hamilton)

  • 《思考致富》(Think and Grow Rich

  • 拿破侖·希爾(Napoleon Hill)

  • 《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Secrets of the Millionaire Mind

  • 哈維·埃克(Harv Eker)

  • 《百萬富翁快車道》(The Millionaire Fastlane

  • M.J.德馬科(MJ DeMarco)

  • 《財務自由筆記:九堂課教你用工資賺到第一個600萬》(Millionaire Teacher

  • 安德魯·哈勒姆(Andrew Hallam)

  • 自我管理類圖書

  • 《精力管理》(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

  • 吉姆·洛爾(Jim Loehr)和托尼·施瓦茨(Tony Schwartz)

  • 《早起的奇跡:那些能夠在早晨8:00前改變?nèi)松拿孛堋罚═he Miracle Morning

  • 哈爾·埃爾羅德(Hal Elrod)

  • 《自律力》(Lifestorming

  • 艾倫·韋斯(Alan Weiss)和馬歇爾·古德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

  • 《野蠻進化》(Relentless:From Good to Great to Unstoppable

  • 蒂姆·S.格羅弗(Tim S. Grover)和莎莉·萊塞·溫克(Shari Lesser Wenk)

  • 《反低調(diào):這就是你告別平庸的方式》(überzeugt

  • ?。?/p>

  • 雅克·納斯海(Jack Nasher)

  • 《時間管理的奇跡》(Procrastinate on Purpose

  • 心態(tài)提升類圖書

  • 《感恩日記》(The Gratitude Diaries

  • 賈尼絲·卡普蘭(Janice Kaplan)

  • 《不抱怨的世界》(A Complaint Free World

  • 威爾·鮑溫(Will Bowen)

  • 《當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

  • 埃克哈特·托利(Eckhart Tolle)

  • 《輕療愈》(The Tapping Solution

  • 尼克·奧特納(Nick Ortner)

  • 《輕療愈(陽光踐行版)》(Are u ok

  • ??)

  • 卡蒂·莫頓(Kati Morton)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基于問題式學習(PBL)的設(shè)計策略與實施步驟
世界十大頂尖學習方法,你掌握了幾個?
四項技能,成為【超級學習者】
從本來走向未來:回溯近十年教育研究,探尋理想教育的“脈搏”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學習新東西
按照這個方法做,任何時候你去學習一個新技能,都會變得易如反掌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