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學(xué)影響深遠,但他才是明朝“一哥”,貢獻和影響力巨大
在明朝276年的歷史中,出過許多偉大的人物。《永樂大典》的編撰者解縉、連中三元的奇才商洛、延續(xù)大明200年國祚的于謙等等,這些人都深深被刻在歷史功勞簿上。但是,當我們說到“大明第一人”時,總會想到這兩個名字:王陽明和張居正。許多人都有這樣的認知,王陽明是大明一哥,實際上,個人認為,他貢獻卓越,但與張居正比起來還是稍遜一籌。
但凡歷史人物的比較,總離開這兩點:對國家的貢獻、和對后世的影響。下面我們來比較一下這兩人。為何說王陽明名氣雖大,但是說一哥比不上張居正。明朝“一哥”,張居正與王陽明誰更有資格?這兩方面王陽明完敗兩人從小遭遇不同,世界觀不同
張居正是荊州人。生于明朝中后期??催^他遭遇的都會有這樣的感慨“屌絲逆襲的典范”。實際上說屌絲可能夸張了,但是絕對夠得上逆襲。
張居正的父親是個讀書人,但是不過是落魄秀才而已,終其一生,沒能有功名。唯一的好處就是見到縣官不需要下跪。張居正就是在這樣家庭里成長??梢哉f,張居正既沒有家庭背景支撐,也沒有氏族力量支持,完全是依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來的。更何況,當初還趕上了明朝的政治人才井噴期,徐階、高拱。加上嘉靖皇帝這個權(quán)謀第一的朱明皇帝,更是舉步維艱,沒有出色的才能,是很難出人頭地的。
而王陽明呢,我們來看看他的家庭背景吧。他的父親可是前朝狀元,祖父是當?shù)赜忻膶W(xué)者。當這個家庭背景,就遠比張居正好許多,一個落魄秀才,一個風(fēng)光狀元。曾經(jīng)王陽明有這樣一則故事,老師問天下第一等事是什么,王陽明說做圣人。
看似十分偉大。但是卻凸顯一個問題,王陽明想做自己。而張居正想做國家。這完全不一樣。圣人的目的在于教化萬民,以先人之法導(dǎo)萬民。但是張居正則不然,時刻以改革國家為主,苦一人而富國家在所不惜。從結(jié)果論就可知,他的各種改革措施,讓萬歷朝煥然一新,一改大明日漸式微的頹勢。
以家國天下論,張居正比起圣人,更實在,更有作用。二者貢獻
說到貢獻,個人以為王陽明可以說非常巨大,一生兩大貢獻。
首先“陽明心學(xué)”影響了明朝無數(shù)的讀書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成為了王陽明心學(xué)的核心。以至于王陽明在那個時期通過他的觀點進行到處講學(xué)而產(chǎn)生了一大批的崇拜者。晚晴大臣曾國藩就曾經(jīng)說過:王陽明矯正舊風(fēng)氣,開出新風(fēng)氣,功不在禹下。蔣介石更是直接把臺灣的山改名為陽明山。哈佛大學(xué)學(xué)者直接斷言,21世紀將是陽明心學(xué)璀璨的時期。
其次,平定寧王叛亂。其實明朝開國以后,大小內(nèi)部叛亂非常多。特別是明成祖以王爺之名成功稱帝更是讓許多有野心的藩王蠢蠢欲動。明武宗時期,經(jīng)歷了成華和弘治的中興,可以說國力得到了緩和,往好的方向在前進,雖然武宗一朝有劉謹把持朝政,但是皇權(quán)始終沒有旁落,解決劉謹完全不費吹灰之力。國力尚在,寧王作亂看似浩大,實際上作亂時間僅僅43天后就宣告失敗。王陽明雖然有統(tǒng)兵之功,實際上從雙方國力對比就知道,根本就是一場滑稽的玩笑。有功,但對于社稷而言,略有些夸大其詞。
再看看張居正
嘉靖一朝長達數(shù)十年被嚴嵩把持,到近50歲的年紀,才坐上內(nèi)閣首輔位置,大半輩子都泡在政壇里,屹立不倒,換句話說,他的權(quán)謀需要逆天。
在萬歷皇帝剛剛登基時,國家面臨內(nèi)憂外患。首先明太祖的宗親政策發(fā)展到了當時,已經(jīng)有好幾萬之多。這些人拿著國家的錢卻不干事,這對于國家來說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張居正一上臺就是改革措施,減少宗親的俸祿,并且重新丈量土地,當時明朝土地劃分非常不均勻。
舉個例子,宗親有10畝地,實際上他們謊報就1畝,所以只需要交1畝的賦稅,導(dǎo)致國家常年欠收。重新丈量土地,可以說是張居正改革的核心,這樣讓許多農(nóng)民得到了更多的土地,同時宗親的賦稅就要更多上交到國家。根據(jù)當時記載,明朝萬歷年間,在張居正改革下,成為了明朝中最富有的皇帝。
再看看考成法。凡事達到一定品級的官員都需要考核。類似現(xiàn)在公司的工作報告一樣。成績好的過關(guān),不合格的就是走人。這大大增加了國家運行效率,裁撤了一大批的無能官員,為萬歷朝前期的政治清明開了一個好頭。哪怕自己父親去世,都沒空回家守孝3年。可以說在國家面前,張居正是大公無私的,真正做到為國為民。
《明史》中曾這樣評價張居正:張居正雖然知道時政,大有明朝中興之勢,但是功勞太大,權(quán)力直接威脅到了皇帝?!痹u價很客觀,雖然拯救于大明危亡,但是功高蓋主。
萬歷皇帝30年不上朝,一定資本來源于張居正前十年的改革。
我們想想,明朝廢除了丞相,但是張居正的種種行為早就是一個丞相。一方面說明皇帝對他的依靠和信任,一方面也說明他的影響力和權(quán)力。
無論結(jié)果還是過程,張居正雖然不及王陽明出名。但是他的功績和政績,卻不容抹殺。下場不好,不影響人物的評價。特別是在明朝許多能人的情況下,張居正所做到的,遠遠超過了其他人。從本質(zhì)上改變了明朝的局勢,可惜天意難違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