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白彥萍教授從風論治蕁麻疹經驗談

宋曉娟,白彥萍.白彥萍教授從風論治蕁麻疹經驗談[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9,39(05):626-627.

蕁麻疹是以瘙癢性風團、發(fā)無定處、驟起驟消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常見過敏性皮膚病,蕁麻疹發(fā)病機制多屬于Ⅰ型變態(tài)反應,少數(shù)為Ⅱ或Ⅲ型變態(tài)反應。其雖病因明確,病程短,但因反復發(fā)作、瘙癢劇烈、部分可呈慢性病程,對患者造成極大困擾。白彥萍教授認為“風”為蕁麻疹的根本病機,臨床中善于把握“風”在各型蕁麻疹及蕁麻疹各階段的作用,善以不同祛風藥物為基礎治療各型蕁麻疹,療效顯著,現(xiàn)將白彥萍教授從風論治蕁麻疹經驗總結如下。

1 蕁麻疹的中醫(yī)學認識

    “風”是蕁麻疹致病的關鍵因素,中醫(yī)學將蕁麻疹歸屬于“癮疹”、“赤疹”、“白疹”、“風矢”、“風疹瘙瘡”、“赤白游風”、“游風”、“鬼飯疙瘩”、“風乘疙瘩”范疇。認為蕁麻疹發(fā)生總由稟賦不足,外邪侵襲而致;或因氣血虛弱,衛(wèi)外不固,風邪乘虛侵襲;或因飲食不慎,過食腥發(fā)動風之物而發(fā);或由七情內傷,營衛(wèi)失和所致。白彥萍教授認為風在蕁麻疹發(fā)病中起重要作用,急性蕁麻疹以外風致病者為多見,慢性蕁麻疹以內風致病者為主,亦可兼夾濕、熱、瘀或其他病理因素,共同導致蕁麻疹的發(fā)生。蕁麻疹以瘙癢為主要癥狀。風為陽邪,其性開泄,風善行而數(shù)變,故臨床可見蕁麻疹反復發(fā)作,發(fā)病急驟,發(fā)無定處,游走不定。

2 從“風”辨證 

    外風致病,多表現(xiàn)為起病較急,病位較表淺,可分為風寒證、風熱證、風濕證。白彥萍教授認為其以處暑前后多見,是秋天的風寒兼夾暑天的濕氣所致。內風可由外風而來,也可源于肝郁化風、血熱生風、血瘀生風、血虛生風、濕熱化風等,多見于慢性蕁麻疹。白彥萍教授認為慢性蕁麻疹病因及臨床表現(xiàn)均較復雜,治療時應內外風兼顧,既需使用荊芥、防風等輕清疏散藥物,又需使用地龍、全蝎等透邪外出、搜風通絡。另在祛邪過程中應兼顧扶正,使邪去而不傷正。其中肝郁化風型蕁麻疹患者常伴精神抑郁、煩躁易怒、失眠多夢等癥狀,白彥萍教授在治療中常加入疏肝解郁方藥,如逍遙散、合歡皮、白芍等,另可加入茯神、百合、遠志等助安神、改善睡眠。血熱生風型蕁麻疹發(fā)病急,遇熱加重,臨床常用消風散或皮炎湯消風止癢,清熱涼血。血瘀生風者風團色暗,好發(fā)于壓迫部位,常在祛風基礎上加用活血化瘀藥物如桃仁、紅花、丹參等。血虛生風者風團色暗,伴神疲乏力,常用消風散合八珍湯滋陰養(yǎng)血,祛風止癢。濕熱化風者風團泛發(fā),色紅且多呈大風疹塊,常用消風散合龍膽瀉肝湯疏風清熱利濕。

3 從“風”論治

    白彥萍教授臨床治療蕁麻疹的代表方劑為“消風散”、“小柴胡湯”、“桂枝湯”、“半夏瀉心湯”、“過敏煎”、“玉屏風散”等。

    3.1 消風散 消風散出自《外科正宗》,由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蛻、苦參、蒼術、石膏、知母、木通、丹皮、生地黃、赤芍組成,具有祛風除濕、清熱涼血之功,常用于風熱型或風濕型蕁麻疹。白彥萍教授認為消風散為治療蕁麻疹之要方,急性蕁麻疹風熱偏盛應重用石膏,濕熱重時常加入茵陳、徐長卿、秦艽等清熱利濕。除風濕熱證外,仍可廣泛用于其他證型蕁麻疹。如血熱證者,可在消風散基礎上加強涼血活血藥物,如地骨皮、玄參等;若病情較久,可加用全蝎、僵蠶等搜風藥物。在臨床中,結合癥狀體征、發(fā)病季節(jié)、誘發(fā)因素正確辨證,應用消風散加減化裁治療風濕熱邪所致濕疹、面部皮炎及其他皮膚疾患也常取得較好療效。

    3.2 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出自《傷寒論》,屬少陽病方,由柴胡、黃芩、半夏、生姜、人參組成,主治半表半里之證。臨床常用于治療帶狀皰疹、濕疹、神經性皮炎。白彥萍教授認為肝氣郁結,木氣升發(fā)不利,氣機逆亂則內風起,風邪阻礙少陽經氣,少陽樞機不利而起風團,亦可導致蕁麻疹的發(fā)生。此種蕁麻疹,發(fā)病常伴精神因素,皮損好發(fā)于胸脅、頸部、耳、眼中、顳部、肢體側源等膽經循行部位者。夾熱者,皮損較紅,可伴瘙癢劇烈,加用生石膏、梔子等;夾濕者,可伴水腫或腹瀉等,舌苔厚膩,脈滑,加用陳皮、蒼術、茯苓、薏苡仁等。

    3.3 桂枝湯 桂枝湯出自《傷寒論》,是太陽中風證的主方,由桂枝、芍藥、生姜、大棗組成,具有解肌發(fā)表,調和營衛(wèi)之功,原方用于治療外感風寒表虛、營衛(wèi)不和者。白彥萍教授常用桂枝湯類方治療風寒外感之皮膚病,風寒外襲所致蕁麻疹常表現(xiàn)為皮損新發(fā),色較淡,瘙癢不甚劇烈。若皮損反復發(fā)作,纏綿難愈,可加用黃芪等扶正祛邪。舌紅者可加丹皮、赤芍等清熱涼血。伴身重、便溏者,可加蒼術、薏苡仁、苦參等燥濕利濕。

    3.4 玉屏風散 玉屏風散出自《丹溪心法》,由黃芪、白術、防風組成,具有益氣固表止汗之功效,原方用于治療過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腎小球腎炎等。白彥萍教授臨床常用其治療表虛不固外感風邪所致蕁麻疹,患者伴怕冷、汗出癥狀,皮疹多為針帽至蠶豆大,相互融合成片的風團較少。急性者加入蒼耳子、荊芥穗等疏風藥物,加強祛風力量。慢性者可加入丹皮、當歸、雞血藤等益氣活血。汗出甚者,可加用浮小麥、麻黃根固表止汗。

4 病案舉例

    病例簡介 患者張某,女性,67歲。因“全身反復風團伴瘙癢2年余”,于2017年5月8日至中日友好醫(yī)院就診。患者2年余前外感風寒后出現(xiàn)全身散在大小不一淡紅色風團,伴明顯瘙癢,皮損數(shù)小時內可自行消退,后皮損反復發(fā)作,曾多次就診于外院皮膚科及社區(qū)醫(yī)院,查斑貼試驗及血清總IgE(-),口服氯雷他定分散片、鹽酸左西替利嗪膠囊等抗組胺藥物、玉屏風顆粒后癥狀可暫時緩解,但皮損仍反復發(fā)作,且發(fā)作間歇期逐漸縮短,近0.5年來皮損每日發(fā)作,持續(xù)時間較前延長,一般24 h內可消退,此起彼伏,皮損顏色較前加深。來診時癥見:皮損瘙癢劇烈,搔抓后增多,自發(fā)病以來,無發(fā)熱、咽痛、關節(jié)痛、胃痛等不適,食欲可,夜間睡眠差,大便日1次,略干,小便正常。既往無特殊病史。體格檢查:系統(tǒng)檢查未見明顯異常。舌質淡暗,苔薄白,脈弦數(shù)。皮膚科檢查:全身散在綠豆至手掌大小淡暗紅色風團,邊界不清,全身散在抓痕,人工劃痕試驗(+)。實驗室檢查:補體、血沉、CRP、腫瘤標記物未見異常,幽門螺桿菌檢測(-)。西醫(yī)診斷:慢性蕁麻疹。中醫(yī)診斷:癮疹,辨證為血熱證。

    治療經過  治以疏風止癢,益氣固表,清熱涼血之法。處方:防風12 g 牛蒡子12 g 玄參12 g地骨皮15 g 知母12 g 當歸15 g 生白術12 g黃芩12 g 麥冬12 g 牡丹皮15 g 生黃芪12 g柴胡12 g 百合15 g 陳皮12 g 鉤藤15 g 白芍15 g,水煎服,日1劑。繼服氯雷他定分散片。二診(2017年5月22日):近日頸部及雙上肢未再發(fā)生皮損,軀干及雙下肢可見大小不等淡暗色風團,發(fā)作間歇期延長,2~3天發(fā)作1次,仍有明顯瘙癢,夜間睡眠略改善,余癥同前。前方去黃芩、鉤藤、白芍,加地龍9 g、黃精6 g、丹參15 g、雞血藤15 g,水煎服,每日1劑。三診(2017年6月5日):雙下肢偶爾可見綠豆至核桃大小風團,瘙癢較前明顯減輕,睡眠可,二便正常。繼服上方。2018年9月3日隨訪,患者目前未見新發(fā)皮損,口服知柏地黃丸及玉屏風散維持治療。

    討 論 慢性蕁麻疹指風團反復發(fā)作每周至少2次并連續(xù)6周以上者,本病例患者病程2年余,且近0.5年皮損每日發(fā)作,慢性蕁麻疹診斷明確。

    白彥萍教授處方以“消風散”、“玉屏風散”及清熱涼血藥物加減化裁。其中消風散取防風、牛蒡子散風祛濕,既去外風,又可搜筋骨之風;知母清熱瀉火;佐以當歸養(yǎng)血活血。又配合玉屏風散益氣固表,黃芪、白術益氣祛邪,佐以防風走表而散風邪,固表而不留邪,祛邪而不傷正,補中寓疏,散中寓補。另加入玄參、地骨皮、牡丹皮、知母、當歸加強清熱涼血之功,清透血中之熱?;颊咂p瘙癢劇烈,耗傷心神,夜寐差,佐以麥冬、百合清心除煩。諸藥合用,益氣固表而扶正,祛風清熱涼血而祛邪。二診患者仍瘙癢明顯,考慮其病程日久,邪已入絡,且久病氣虛不能推動氣血運行,氣血瘀滯,血脈不通,加用雞血藤、丹參益氣活血,另配合地龍加強搜風通絡,祛風止癢之功。后患者癥狀明顯緩解。

    消風散可明顯抑制皮膚過敏反應,顯著降低血清中腫瘤壞死因子、白介素-4、組胺和白三烯的水平,表明其有顯著抗Ⅰ型變態(tài)反應的作用。從藥理學研究角度證實了其治療蕁麻疹的有效性和科學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身上突然癢一抓就紅一片怎么回事
蕁麻疹治療有良方,玉屏風散來幫忙,緩解皮膚瘙癢有奇效!
名醫(yī)皮膚疾患方劑--玉屏風的蹤跡
皮膚病特效方
中藥玉屏風散加味治愈頑固性蕁麻疹案
蕁麻疹讓你瘙癢難忍,中西醫(yī)齊上手給你“止癢”良方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