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者,
肺胃之病也。
胃土右轉,
肺金順下,
霧氣降灑,
津液流通,
是以無痰;
呼吸安靜,
上下無阻,
是以不嗽。
胃土上逆,
肺無降路,
霧氣堙塞,
故痰涎淫生,
呼吸壅礙,
則咳嗽發(fā)作。
其多作于秋冬者,
風寒外閉,
里氣愈郁故也。
而胃之所以不降,
全緣陽明之陽虛。
太陰以己土而生濕,
陽明從庚金而化燥。
燥敵其濕,
則胃降而脾升;
濕奪其燥,
則脾陷而胃逆。
以燥為陽而濕為陰,
陽性運而陰性滯,
理自然也。
《素問·咳論》:
其寒飲食入胃,
從肺脈上至于肺則肺寒,
肺寒則外內合邪,
因而客之,
則為肺咳。
是咳嗽之證,
因于胃逆而肺寒,
故仲景治咳,
其燥熱為嗽者,
金燥而火炎也。
手陽明
以燥金主令,
燥氣旺
則手太陰化氣于庚金
而不化氣于濕土,
一當胃逆膽升,
刑以相火,
則壅嗽生焉。
然上雖燥熱,
而下則依舊濕寒也。
蓋肺胃順降,
則相火蟄藏而下溫;
肺胃逆升,
則相火浮動而上熱。
上熱則下寒,
以其火升而不降也。
緣足太陰之濕盛,
則辛金從令而化濕,
是生濕嗽;
手陽明之燥盛,
則戊土從令而化燥,
是生燥咳。
燥則上熱,
濕則下寒。
究之,
濕為本而燥為標,
寒為原而熱為委。
悟先圣咳嗽之義,
自得之矣。
茯苓三錢 甘草二錢 干姜三錢 半夏三錢 細辛三錢 五味一錢,研
煎大半杯,溫服。
咳證
緣土濕胃逆,
肺金不降。
氣滯痰生,
竅隧阻礙,
呼吸不得順布。
稍感風寒,
閉其皮毛,
肺氣愈郁,
咳嗽必作。
其肺家
或有上熱,
而非脾腎濕寒,
不成此病。
岐伯之論,
仲景之法,
不可易也。
其甚者,
則為齁喘,
以利肺氣。
若肺郁生熱,
清其心肺。
若膽火刑金,
以清膽肺。
勞嗽吐血,
加柏葉,以斂肺氣。
若感冒風寒,
嚏噴流涕,
以解表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