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名稱始載于《
浙江藥用植物志》,為蕁麻科植物八角麻Boehmeria platanifolia Franch.et Savat的全草。分布
河北、
河南、
陜西、
甘肅、
山東、
江蘇、
安徽、浙江、
江西、
福建、
湖北、
湖南、
廣東、
廣西、云南、
四川、
貴州等地。
別名:山麻(《浙江藥物志》)。
性味歸經(jīng)
淡,平。入肺、大腸、脾、胃四經(jīng)。
功效作用
1.祛風除濕, 治痹證偏于濕重者,肢體關(guān)節(jié)重著,痛處固定不移,其味淡滲,利濕尤效。
2.清熱解毒,治腸癰,有清熱解毒、活血排膿之效。腸癰將成膿者,或內(nèi)蓄血者皆宜。
3.活血通經(jīng),血瘀經(jīng)閉,腹痛拒按,甚者如刀割狀,用本品有活血通經(jīng)之效。
4.祛風止癢,本品草本,體輕外揚,味淡滲濕,祛風止癢,可用治蕁麻疹、皮膚瘙癢、濕疹、痘瘡等證。
5.健脾止瀉,脾為濕土,喜燥惡濕,濕勝則濡泄,本品淡滲利濕,健脾止瀉,新舊腹瀉,凡濕盛者,皆主治之。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克;外用適量,水煎洗。
各家學說
《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解毒,祛風除濕。主治腸癰,經(jīng)閉腹痛,瀉泄,風濕痛,蕁麻疹,皮膚瘙癢,濕疹,痘瘡?!?br> 現(xiàn)代研究:根含花生酸(arachidic acid)、山崳酸、β-谷甾醇、棕櫚酸、硬脂酸、β一谷甾醇-β-D一葡萄糖甙、大黃素甲醚(physecion)、大黃素(emodin)、熊果酸,另含無色矢車菊素、槲皮素、咖啡酸、對香豆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