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名稱:三張葉
始載于《云南中草藥》。為報春花科植物三葉排草的全株。原植物系三葉排草Lysimachia insiguis Hemsl.多年生草本,高50一80厘米。根圓柱形,肉質(zhì),表面赤褐色,莖光滑,表面灰綠色,有細縱紋。葉三出,頂部輪生,葉片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8—18厘米,寬2—9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呈微波狀;葉柄長約5毫米,上面有縱溝??偁罨ㄐ騻?cè)生于莖上;花黃色。徑約1厘米;萼5裂,裂片披針形;花冠5裂,裂片長約6毫米;雄蕊5,花絲甚短,花藥基部著生,箭形;雌蕊1,花柱線形,柱頭頭狀或平截,先端有棕色斑點。子房上位。果實球形,徑約4毫米,基部有宿萼。種子細小,全年可采。
別名:三塊瓦(《
廣西中藥志》),三葉珍珠草、三支葉、節(jié)骨風(fēng)、解毒草(《廣西藥植名錄》),跌打鼠(《支山中草藥》)。
性味歸經(jīng)
辛、苦,溫。入肝經(jīng)。
功效作用
1.平肝息風(fēng),治肝陽上亢,頭目眩暈。
2.活血除濕,治鳳濕腰痛,黃疸。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9克,鮮品15—30克。
各家學(xué)說
《云南中草藥》;“疏風(fēng)通絡(luò),平肝。”
《文山中草藥》:“祛風(fēng)除濕,舒筋活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