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歸經(jīng)】苦,寒。入肺、大腸、小腸、膽經(jīng)。
【功效】清熱燥濕,止血安胎。
【功效特點】本品苦能燥濕,寒能清熱,善清肺與大小腸、膽經(jīng)之濕熱,故常用治肺熱痰咳、熱毒下痢。
【功效作用】
1.清熱燥濕:①用于濕熱溫病,多見于雨濕之季的濕熱交結(jié),表現(xiàn)身熱不揚,汗出黏濁,舌苔黃厚,用黃芩,常與三仁湯同用。②用于濕熱下痢,癥見下痢紅多白少,里急后重,常與
黃連、葛根同用。③用于濕熱黃疸,急性黃疸型肝炎,常與茵陳、梔子同用。
2.清熱降火: ①用于急性熱病,高熱煩躁,常與黃連、梔子同用。②用于肺熱咳嗽,肺內(nèi)炎癥,常與地骨皮、桑白皮、川貝同用。
3.清熱安胎用于懷胎蘊熱、胎動不安,常與
白術(shù)、
當歸等同用,亦可用于懷胎后感冒發(fā)熱,常與蘇葉、柴胡同用。
4.清熱止血:用于肺及氣管出血或鼻出血,常與地骨皮、桑白皮等同用。
5.清泄少陽:用于寒熱往來、口苦咽干的少陽證,常與柴胡,太子參等同用。
【鑒別應用】黃芩、黃連、黃柏,三藥均為清熱燥濕藥,均能清泄邪熱、燥化濕濁,兼具解毒功能,然黃芩善除上焦?jié)駸幔髑宸位?,并能清熱安胎;黃連主治濕火郁結(jié),主清心火,善解疔毒;黃柏主除下焦?jié)駸幔菩鼓I經(jīng)相火。
【配伍應用】
1.配柴胡:柴胡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以外宣;黃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得從內(nèi)徹。二藥合用,通調(diào)表里,和解少陽,清泄少陽之熱邪。
2.配白術(shù):白術(shù)甘溫味厚,陽中之陰,可升可降,補牌安胎;黃芩苦寒而降,清熱燥濕,去熱安胎。二藥相伍,一補一瀉,一溫一寒,相互制約,相互促進,齊奏清熱安胎之功效。
3.配半夏:黃芩苦寒清熱,半夏辛散降逆,二藥參合,一寒一溫,苦降辛開,從而使陰陽和、升降順、痞氣消。
4.配黃連:本品苦寒,善清上焦?jié)駸?,主清肺火;黃連大苦大寒,主治濕火郁結(jié),主清心火。濕熱在里,以黃連清濕生之熱,黃芩解熱生之濕,二藥參合,相互益彰。
5.配枳實、
厚樸:枳實味苦,性微寒;厚樸味苦辛,性溫??嗄芟職猓烈陨⒔Y(jié),溫可燥濕,寒可勝熱。二藥均能治食積便秘,去有形實滿,又能治濕滯傷中,散無形濕滿,然對積滯化熱,常去熱之力不足;黃芩苦寒,入陽明胃經(jīng),能清熱燥濕,若同枳實、厚樸相配,則增強其消食除滿之功效。
【應用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忌用。
【用法用量】內(nèi)服:6~15克,入煎劑,或入丸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