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狗”這個對抑郁癥的比喻來自英國前首相丘吉爾。2005年,美國廣告人馬修·約翰斯通罹患了抑郁癥,他把自己的種種切身感受用畫筆記錄了下來,出版了《I Had a Black Dog》一書。
近年來,隨著社會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多的人被抑郁癥所困擾。
根據(jù)1982年國內在12個地區(qū)開展的對抑郁癥的流行病學調查情況表明:抑郁性神經(jīng)癥的患病率為0.311%,而且農村(0.412%)高于城市(0.209%)。有報道大學生輕度抑郁流行率為42.1%~ 50.0%,重度抑郁流行率為2.0%~ 2.1%。因此治療抑郁癥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郁證屬于心理疾病范疇,在中醫(yī)學中當屬“神”病,與“神”密不可分。在中醫(yī)理論中,腦為奇恒之府,其功能早在《內經(jīng)》中已有不少的論述,到明代李時珍則明確指出“腦為元神之府”,說明腦主神,神由腦所藏。肝為氣機之本,主疏泄,調情志。因此,腦與肝是調節(jié)情志變化的主體,是主導心理狀態(tài)的最重要基礎。
郁證之“郁”有三層含義:一、致病的不良情緒,郁本不屬于原始情緒,是由七情產(chǎn)生的復合情緒體驗;二、氣機郁滯的病理機制;三、郁證的臨床表現(xiàn),如情志佛郁、悶悶不樂、抑郁寡歡等。
《素問·舉痛論》說:“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腦主神明,肝主疏泄,腦肝共同調暢氣機,調節(jié)情志,故情志內傷,腦神失調,肝失疏泄,臟腑氣機逆亂表現(xiàn)為郁證的軀體癥狀:胸悶、太息、心煩、口干、脅肋疼痛、食欲不振、月經(jīng)失調、睡眠障礙等。
調神——特指調理腦神
經(jīng)絡學說認為“督脈入絡腦”,因此,通過調理督脈可調理腦神。《靈樞·海論》曰:“腦為髓之海,其輸上在于其蓋(百會),下在風府。”已明確指出了百會、風府是腦的重要穴位。因此,通過針刺百會、風府可直接調理腦神,這正是治療郁證針灸處方的兩個主穴。
取穴:百會、風府、人中、印堂、四神聰、太沖(雙)、肝俞(雙)
手法: 百會——針尖向前平刺1.67~2.66 cm;風府——直刺1.67~ 3.33 cm,均用平補平瀉手法1~2 min;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1.00~1.67 cm,用雀啄瀉法以患者能耐受為度; 印堂——針尖向下平刺1.00~1.67 cm,用捻轉瀉法1~2 min; 四神聰——向百會方向斜刺1.67~2.66 cm,用捻轉補法1 min;太沖——直刺1.67~3.33cm;肝俞斜刺1.67~2.66 cm,用捻轉瀉法1~3 min。
已有臨床研究證實調神疏肝針法可改善抑郁癥患者的臨床癥狀,調節(jié)功能亢進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軸),起到抗抑郁的作用。調神疏肝針法可望作為一種新的治療抑郁癥的方法。
本文摘自以下文獻: (1) 杜元灝,李桂平.調神疏肝針法治療郁證的理論基礎[J].中國針灸,2005,25(2),143-146. (2) 李桂平,杜元灝,顏紅等.調神疏肝針法治療抑郁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天津中醫(yī)藥,2004,21(5),382-385.
本文由天津針灸編輯楊麗紅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