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穴”是指身體各部位陰陽相對的2個腧穴,同時取用可發(fā)揮協(xié)同增效作用,其理論核心是陰陽學說。如內關與外關、懸鐘與三陰交等。此類穴一個在陰經(jīng),一個在陽經(jīng),同時取用陰陽或陰陽、表里相配,在調節(jié)陰陽方面能夠“陰陽并治,氣血同調”“從陰引陽,從陽引陰”,發(fā)揮陰陽相濟之妙用。陰陽合則身強體健,陰陽不合則虛損勞病。灸法是針灸治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臨床上體現(xiàn)其獨特的應用價值,在日常防病保健中也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臨床上選用“相對穴”艾灸,可以達到取穴少、配穴獨特、使用廣泛、療效顯著、病人易于接受等諸多優(yōu)點,現(xiàn)將幾則驗案介紹如下。
1 神闕-命門
婦女更年期綜合征
劉某,女,49歲。近6個月來月經(jīng)周期紊亂,情緒易激動,常因小事與人爭吵,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神疲倦怠,腰酸肢冷,舌胖大,苔白滑,脈細弱。取神闕、命門加腎俞、關元、氣海交替。每日1次,每穴灸15 min。灸治15次痊愈,隨訪半年未復發(fā)。
按:神闕、命門兩穴前后陰陽相對。神闕調任固經(jīng)、激發(fā)經(jīng)脈氣血之生成與運行,命門補腎培元、益火生土,在婦科疾病的防治中,二者配合使用調和陰陽、補益氣血,可達良效。
中風后尿頻癥
郭某,男,59歲。半年前患腦中風,入院治療3個月肢體癱瘓基本恢復,但小便頻多,夜間尤甚每晚5~6次,神疲畏寒,腰膝酸軟,舌淡苔薄白,脈沉細弱。穴取神闕、命門、中極、膀胱俞,加關元、肝俞、腎俞。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治療8次后小便次數(shù)明顯減少,治療12次告愈。
按:《圖翼》云:“凡卒中風者,神闕最佳。”命門補腎培元,中極、膀胱俞為膀胱之俞募穴,諸穴共奏調氣固精、益腎固脬、標本兼治之功。
纖維肌痛綜合征
張某,女,45歲。全身廣泛性肌肉、關節(jié)疼痛6個月,加重7 d,疼痛以腰背部明顯。晨起關節(jié)活動受限,失眠多夢、乏力、精神不振、記憶力減退,X線示腰椎、骶髂關節(jié)未見異常。枕骨下肌肉、斜方肌、第6、7頸椎橫突間隙、肩胛骨內側緣、腰部、梨狀肌、膝關節(jié)周圍壓痛明顯。穴位取神闕、命門,加關元、百會、風池、大椎、至陽、腎俞、腰陽關、秩邊、足三里,風池,足三里,百會,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治療6個療程肌肉疼痛明顯減輕,其他癥狀基本消失。
按:神闕、命門合用通陽蠲痹、益腎調元,以上諸穴培補真元、舒筋通陽、活血祛邪,艾灸深入腧穴透達肌膚。
2 昆侖-太溪
梨狀肌綜合癥
唐某,女,56歲,左側臀部及大腿內側坐骨神經(jīng)走行方向疼痛,活動不利10 d,加重1 d。梨狀肌緊張實驗陽性,梨狀肌局部壓痛明顯,腰椎CT未見異常。穴選昆侖、太溪配以阿是穴。治療1次,疼痛、活動受限明顯減輕,治療3次痊愈。
按:昆侖和太溪兩穴內外陰陽表里相對,灸此二穴鎮(zhèn)痛、疏通經(jīng)絡、調理陰陽,配以局部阿是穴,療效顯著。
3陽陵泉-陰陵泉
膝關節(jié)骨關節(jié)炎
王某,女,62歲,膝關節(jié)疼痛1年余,加重7 d。X線示膝關節(jié)骨質增生,骨密度降低,關節(jié)囊少量積液。膝關節(jié)內側上緣壓痛明顯,活動受限。取穴陽陵泉、陰陵泉、血海、梁丘,加犢鼻、足三里、阿是穴。每日1次,治療6次疼痛消失,活動受限基本消失。
按:陽陵泉、陰陵泉,血海、梁丘內外陰陽相對。陽陵泉強健筋骨,為八會之“筋會”,陰陵泉化濕利濁;血海、梁丘活血祛風,通經(jīng)止痛,兩對相對穴舒筋通絡,調節(jié)局部陰陽,加余穴疏通經(jīng)絡,行氣活血,祛風除濕,消腫止痛。
4關元-小腸俞
痛經(jīng)
祖某,女,21歲,患者常有痛經(jīng)癥狀,時輕時重。初診小腹疼痛明顯,口服止痛藥不緩解,畏寒,月經(jīng)量少,色紫黯有塊,舌紅苔白,脈沉細。穴取關元、小腸俞,配三陰交、氣海、地機、十七椎、水道。每日1次,5次為1個療程。4個療程痊愈,隨訪半年未見異常。
按:關元和小腸俞為俞募配穴,兩穴前后相對,關元通于胞宮,與足三陰經(jīng)交會,同小腸俞灸之,可溫經(jīng)散寒、通調腸腑、調補沖任,諸穴灸之可益氣養(yǎng)血、調補沖任、通經(jīng)止痛。
5天突-大椎
咽炎
王某,女,32歲,自訴咽癢有異物感1年,偶有疼痛,食辛辣刺激、感冒后加重。查咽喉部紅腫、充血,舌紅苔黃,脈數(shù)。穴取天突、大椎加太淵,首次配風池,少商、商陽,之后施灸,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連續(xù)2個療程癥狀基本消失,隨訪半年因感冒復發(fā)1次,癥狀較之前輕微,維持1周后痊愈。
按:天突、大椎兩穴前后陰陽相對,兩穴在咽喉局部一陰一陽,調理咽部氣血陰陽,共奏清利咽喉、消腫止痛、祛火消炎之功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緩解期
劉某,男,68歲,1年前醫(yī)院診斷為COPD。癥見咳嗽、胸悶、喘息、泡沫樣痰,偶有發(fā)熱,失眠乏力,腰膝酸軟,舌黯紅,苔黃,脈細弱。選穴天突、大椎,配膻中、肺俞、定喘、膏肓。治療1個療程后,癥狀明顯減輕,感冒后諸癥加重,但也較之以往減輕。
按:大椎、天突合用以疏風解表、宣肺化痰,配以余穴,加施三伏、三九貼,艾炷灸之可達扶正祛邪、祛痰斂肺之目的。
“相對穴”配穴取穴少、療效好。相對穴艾灸操作簡便,經(jīng)濟安全,在調節(jié)陰陽方面可以陰陽相濟,促進陰平陽秘,達到事半功倍、相得益彰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