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數(shù)千年文化長河中,能被冠之以“詩圣”的,叫杜甫,能被冠之以“情圣”的,多半就該叫李商隱了。李商隱是個大情圣,起碼是一“情歌王子”,就如同克萊德曼叫“鋼琴王子”一樣不含糊。他的情詩中不少是人們耳熟能詳?shù)那Ч琶洌纾骸按盒Q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春心莫共春花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但凡是談過戀愛寫過情書的,有幾人沒拿來派過用場?
一提李商隱,人們首先想就是他那些情意綿綿的愛情詩,在大伙的豐富想象力中,這家伙的拍拖功夫,不知有多驚心動魄、蕩氣回腸??闪钊似婀值氖?,除了元配,沒多少人知道李商隱究竟和誰怎么樣地轟轟烈烈、死去活來地愛過。千百年來,好事者對李商隱情詩的胡說八道可以堆滿半個圖書館,飛出來的口水足夠解決全球的缺水危機,但究竟有多少人知道李商隱的曲折情感人生呢?
李商隱(813--856),字義山,懷州河內(nèi)(河南沁縣)人。早慧有文采,17歲時得到天平節(jié)度使令狐楚青睞,與其子令狐絢一道學習奏章駢文,水平高于令狐絢。25歲中進士,稍后,作了涇原節(jié)度使王茂元幕僚,深受王茂元賞識。王家有女,排行七,初長成,美而慧,通詩文,與李商隱喜結(jié)連理。這段美滿姻緣,成了李商隱一生失意的根源。當時,朝廷官僚集團分為兩大派系:李(裕德)黨與牛(僧儒)黨,令狐家屬牛黨,王家歸李黨。李商隱是令狐家培養(yǎng)出來的,卻娶了李黨王家女子,故而深受牛黨憎惡。李黨得勢時間短暫,僅僅5年(唐武宗時期)。唐宣宗即位后,牛黨得勢。稍后,令狐絢做了宰相,記恨李商隱“投靠敵黨”,致使李商隱仕途暗淡,漂泊無定。其間,李商隱曾多次請求令狐絢幫助,但收效甚微。李商隱十分壓抑,只好寄情詩文。在他的詩中,有相當部分是《無題》。沒有標題提示,令人難于理解真實用意。一直以來,人們對此爭論不休,有人說是愛情詩,有人說是失意詩。
李商隱的一生,是郁郁不得志的短暫人生。同古代很多詩人一樣,李商隱一生坎坷,幼年喪父,少年喪母,青年喪妻。在仕途上更不得志,一生在牛、李黨派之間掙扎,同時,他又為情所困,為情所累。結(jié)情道姑,迷情宮女,留情柳枝,深情發(fā)妻,留下了許多哀婉動人的詩篇。
想知道情圣李商隱的情感世界,還是從他那纏綿悱惻、凄婉哀怨的情詩里去追尋吧!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是一首被稱之為文學界的“哥德巴赫猜想”的朦朧詩——情緒哀傷的詩里到底是在訴說什么?叫人摸不著頭腦。于是后人紛紛猜測,或說是寫愛情,或說是悼亡,或說是自傷身世??甲C學家說:這是李商隱在令狐楚家讀書時與令狐楚侍女之間的一段少年朦朧愛情記敘。那時的李商隱如同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翩翩少年,與春心初萌的家主侍女之間萌生的朦朧愛情,但終究與現(xiàn)實相差太遠,無果而終。
《柳枝五首》
花房與蜜脾,蜂雄蛺蝶雌。同時不同類,那復(fù)更相思。
本是丁香樹,春條結(jié)始生。玉作彈棋局,中心亦不平。
嘉瓜引蔓長,碧玉冰寒漿。東陵雖五色,不忍值牙香。
柳枝井上蟠,蓮葉浦中干。錦鱗與繡羽,水陸有傷殘。
畫屏繡步障,物物自成雙。如何湖上望,只是見鴛鴦。
柳枝的名字出現(xiàn)在李商隱寫于開成元年(836)年的一組詩(《柳枝五首》)中。他還為在這組詩寫了一個長長的序言,講述了柳枝的故事:她是一個洛陽富商的女兒,活潑可愛,開朗大方。這一段也沒有結(jié)果的感情,很可能就是他的初戀。
二十歲剛出頭的李商隱在由洛陽赴長安的一次旅行中與十七歲的柳枝姑娘一見鐘情。天真的柳枝姑娘能彈琴吹管,作海天風濤之曲;對詩歌又有很高的理解鑒賞能力,他們的愛情媒介物就是詩。詩人的堂兄李讓山住在洛陽,是柳枝的鄰居。那年的春天,讓山高聲吟誦詩人的《燕臺》詩。柳枝聽著這情深意長的愛情詩驚問這是誰寫的?讓山就說,是我堂弟李義山所作。于是,柳枝手斷衣帶,請讓山轉(zhuǎn)贈義山乞詩。
第二天,詩人與讓山一起并馬來到柳枝家的里巷,柳枝梳著雙髻,兩臂交錯在門下,乃指著詩人說:“三天后焚香以待,請郎君過訪?!痹娙擞淇斓卮饝?yīng)了柳枝的邀請,但李商隱的一位朋友卻惡作劇地將他行裝帶到長安去了,詩人不得不去追趕那位開玩笑的朋友,而負了與柳枝的約會。這年的冬天,讓山冒雪到長安,告訴李商隱,“柳枝已被關(guān)東的一位地方長官娶為姬妾了”。義山感傷不已,作柳枝詩五首,請讓山題在柳枝的舊居。
《碧城三首》
碧城十二曲闌干,犀辟塵埃玉辟寒。閬苑有書多附鶴,女床無樹不棲鸞。
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若是曉珠明又定,一生長對水晶盤?! ?/span>
對影聞聲已可憐,玉池荷葉正田田。不逢蕭史休回首,莫見洪崖又拍肩?! ?/span>
紫鳳放嬌銜楚佩,赤鱗狂舞撥湘弦。鄂君悵望舟中夜,繡被焚香獨自眠。
七夕來時先有期,洞房簾箔至今垂。玉輪顧兔初生魄,鐵網(wǎng)珊瑚未有枝?! ?/span>
檢與神方教駐景,收將鳳紙寫相思。武皇內(nèi)傳分明在,莫道人間總不知。
在王屋山主峰玉陽山有東西對峙的兩座山峰,其上各有一座道觀,東玉陽山叫靈都觀,西玉陽山叫清都觀。李商隱那時二十三歲,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陽山東峰學道。而玉陽山西峰的靈都觀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宮女,后隨公主入道的叫宋華陽的女道士,宋年青美麗,聰慧多情,兩人很快雙雙墜入情網(wǎng)。李商隱有詩《贈華陽宋真人兼寄清都劉先生》曲折地證明了這件愛情。后來這兩個多月的偷歡被發(fā)現(xiàn)了,他們的地下戀情敗露,這對癡男怨女受到嚴厲懲處:李商隱的被逐下山,宋華陽被遣返回宮。
李商隱寫了《碧城三首》記敘了這段愛情的原委。這段超出常規(guī)的愛戀,終因不為禮教和清規(guī)容許而毫無結(jié)果,短暫的歡娛,無望的戀情,只在李商隱的心中留下了永遠的傷痛。他有些留傳至今,蕩心動魄的《無題》詩即完成于此時。這些回憶前情的詩作。辭藻華麗,音韻悠揚,深情眷念,淒婉動人。運用比喻、典故和強烈對照的手法,抒寫失意的愛情,失意的際遇,抒寫對愛情熱烈的追求和失意的痛苦,懷春的惆悵與偷情的愉悅,執(zhí)著的愛戀和綿長的相思。我們可以相信李商隱和女道士宋華陽的戀情既纏綿沉痛,又是極其真誠的。李商隱的心靈深處永久留下了她的身影,終生難忘。他的一生都在這段回憶中悵惘與悲哀。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本詩抒寫愛情心理,在悲傷痛苦之中,寓有灼熱的渴望和堅忍的執(zhí)著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綿邈,極為豐富。全詩從頭至尾都融鑄著痛苦、失望而又纏綿、執(zhí)著的感情,詩中每一聯(lián)都是這種感情狀態(tài)的反映,但是各聯(lián)的具體意境又彼此有別。它們從不同的方面反復(fù)表現(xiàn)著融貫全詩的復(fù)雜感情,同時又以彼此之間的密切銜接而縱向地反映以這種復(fù)雜感情為內(nèi)容的心理過程。
無題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
颯颯東風送來蒙蒙細雨,荷花塘外傳來陣陣輕雷聲。打開金蟾咬鎖的香爐放入香料,轉(zhuǎn)動玉虎牽動井繩汲水回屋。賈氏隔簾偷看少年美貌的韓壽,宓妃愛慕曹植的才華留枕寄情。相思之情切莫與春花爭榮競發(fā),一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燼。末聯(lián)“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突然轉(zhuǎn)折,向往美好愛情的心愿切莫和春花爭榮競發(fā),因為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燼!這是深鎖幽閨、渴望愛情的女主人公相思無望的痛苦呼喊。熱情轉(zhuǎn)化成幻滅的悲哀和強烈的激憤。以“春心”喻愛情的向往,是平常的比喻;但把“春心”與“花爭發(fā)”聯(lián)系起來,不僅賦予“春心”以美好的形象,而且顯示了它的自然合理性。
“相思”本是抽象的概念,詩人由香銷成灰聯(lián)想出“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奇句,化抽象為具象,用強烈對照的方式顯示了美好事物之毀滅,使這首詩具有一種動人心弦的悲劇美。這一句更是千古名句,這是因愛情無望而發(fā)出的痛苦的呼喚,詩中的痛苦,也可能是詩人無法實現(xiàn)理想的絕望心情的流露。
兩個渴望結(jié)合的年輕人卻只落得各自分散的結(jié)局,對愛情的執(zhí)著卻抗拒不了禮教的重壓,愛情在詩人的心中成了縹緲的海市蜃樓,愛情的無助在詩人的筆下開出不敗的花朵,外在現(xiàn)實雖阻隔,內(nèi)心的渴望卻愈加濃烈。痛苦的人兒,心內(nèi)早已似春花萌動,可惜無法綻蕾,只能任憑相思在心中燃燒成灰成燼。詩情外在的凄惻、絕望與內(nèi)在眷戀的涌動熾熱構(gòu)筑了愛情的浩蕩與波濤,美好愿望難以實現(xiàn),失意的愛情如落紅,永存著悲劇的芬芳。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當經(jīng)歷了多次刻骨銘心的愛情悲劇,李商隱心如死水。最后是妻子王氏讓他心中那潭死水,開始蕩起些許微瀾。在這期間,為了生計和功名,李商隱曾多次離家,聚少離多,萬般柔情化作了無盡的思念: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可惜他們的婚姻只維持了十幾年,最終以王氏的病歿而結(jié)束。當妻子死的時候,他都不在身邊,留下了永遠的隱痛。自此,李商隱不再談婚論娶,直到四十五歲英年早逝。
讀李商隱的詩,感受他朦朧的愛情故事,謎一般的傷感人生。在冷艷的筆尖下,他孤獨地抒發(fā)自己的款款深情,真摯而又脆弱敏感的愛戀;在無情的風雨中,人生顯得極為易逝和易碎,只得寄情于那穿越時空、虛幻而又美麗的高唐神女,滄海蓬萊等奇情想象,來構(gòu)建縹緲無蹤的溫柔夢鄉(xiāng)。他的詩,有如溫潤的美玉,靜靜地躺在蜿蜒的小溪中,流過清靈的山谷,最終消失在海市蜃樓之中。
他一生都在追求美好純潔的愛情,但一輩子注定沒有完整的愛。他一生為情所困,為情所累,卻也心甘情愿,就象他的詩所表達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生活的屈辱和艱辛,愛情的坎坷和迷惘,錘煉著他的內(nèi)心,使之愈加真誠和純潔。而這種人生的結(jié)晶,凝聚成就了他的愛情詩,成為文學史上璀璨奪目的明珠,而李商隱也成了中國當之無愧的情圣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