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貴
古代男子以須眉長得稠密為美,故成語“須眉男子”指的就是堂堂的男子漢。其實(shí),男子漢的面部特征不在“眉”,而在“須”?!绊殹笔浅赡昴行宰蠲黠@的性征標(biāo)志,當(dāng)然,古人對“須”的稱說還可以細(xì)分,諸如在面者(正面的胡須)曰“而”,在頰者(側(cè)面的胡須)曰“髯”,而“須”是可以作為胡須的統(tǒng)稱的。本文就來談?wù)勥@個“須”字。
一、“須”(鬚)字的字形解讀及造字本義
“須”是“鬚”的本字。從上圖古文字形體可以看出,甲骨文字形就像人下頜(第一個甲骨文字形)或臉頰上的胡子(第二、三個甲骨文字形),金文字形或者以整個面部取代甲骨文的下頜形象,表示“須”為長在面部兩側(cè)的毛發(fā)(第一個金文字形),或者以目(眼睛)代表整個頭面部,表現(xiàn)一側(cè)的胡須形象(第二、三個金文字形)。小篆字形則承繼金文形體,略作規(guī)范與簡化,由“頁”(相當(dāng)于“首”)、“彡”(像胡須之形)兩個符號構(gòu)成,表示“須”跟人的頭面相關(guān)聯(lián)??梢姡绊殹钡臉?gòu)字理據(jù)與造字本義即為男人面部的胡須。繁體字除了“須”,也有寫作“鬚”的,意在用相同的表意符號“髟”來強(qiáng)調(diào)“鬚”與“髪”的共同特征。
《説文解字》卷九須部:“須,面毛也。從頁,從彡。凡須之屬皆從須。”
許慎對“須”字的解讀意思是:“須”,就是長在臉面上的毛。它的字形采用“頁”和“彡”會意。大凡與“須”意義相關(guān)的字,都可以采用“須”作為表意偏旁。
然而,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卻提出了異議:“須,頤下毛也。各本訛作‘面毛也’三字,今正。《禮記·禮運(yùn)》正義曰:案說文云‘耐’者,須也。須謂頤下之毛,象形字也。今本而篆下云‘頰毛也’。須篆下云‘面毛也’,語皆不通?!拭冀饽可厦?,須解頤下毛,須在頰者謂之‘髥’,不謂之‘而’。釋須為面毛則尤無理。須在頤下,頾在口上。在頰,其名分別有定。《釋名》亦曰:口上曰髭,口下曰承漿,頤下曰須,在頰耳旁曰髥。與許說合。”
段注的意思是:許慎《說文》將“須”字解作“面毛”是不準(zhǔn)確的,正確的解讀應(yīng)該是“頤下毛”,也就是下頜兩側(cè)的胡須,并且引用《釋名》“頤下曰須”的解釋作為證據(jù)。
拙文認(rèn)為,“須”字的構(gòu)字理據(jù)若依據(jù)金文字形和小篆字形來解讀,段注的解說應(yīng)該是成立的,但是若依據(jù)甲骨文字形來解讀,許慎的解釋也不無道理,盡管許慎未見過甲骨文,但《說文》的解釋想必應(yīng)該是有所依據(jù)的,而且證之以文獻(xiàn)用例,解作“面毛”也是有理有據(jù)的,故本文還是依據(jù)《說文解字》的解說,將“須”(鬚)字的造字本義較為寬泛地理解為男人的胡須。
二、“須”(鬚)字的字義演變源流
“須”是“鬚”的本字,后來在其上部增加“髟”,繁化為“鬚”字,是為了強(qiáng)調(diào)“鬚”與“髪”的共同特征,“須”(鬚)字的造字本義就是男人的胡須。例如:“六二:賁其須?!保ā兑住べS》)王弼注:“須之為物,上附者也?!笨追f達(dá)疏:“須,是上須(附)于面?!痹偃纾骸盎抡哂檬?,尤所畏奉,或見無須者,誤為之禮?!保ā缎绿茣じ]懷貞傳》)又如:“當(dāng)使有近行,應(yīng)門有長須。”(宋·陳師道《謝傅監(jiān)》詩)
“須”(鬚)字在胡須這一造字本義基礎(chǔ)上,可以朝著下面五個方向產(chǎn)生引申義,各方面的引申義還都有各自的深層引申義,下面分別加以整理例釋:
其一,指男子的面毛,兩腮和上下頜的胡須。例如:“四人者從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須眉皓白,衣冠甚偉?!保ā稘h書·張良傳》)再如:“為人潔白晰,鬑鬑頗有須。”(《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三·陌上?!罚┯秩纾骸白幽晡此氖H鬑須在頰?!保ㄇ濉S遵憲《春夜招鄉(xiāng)人飲》詩)
在此基礎(chǔ)上又可產(chǎn)生如下三方面的引申義:
一是指流蘇,一種人工制作的下垂的穗子。例如:“(張華)為人多姿制,又好帛繩纏須?!保ā稌x書·陸云傳》)再如:“那小衙內(nèi)穿一領(lǐng)綠紗衫兒,頭上角兒拴兩條珠子頭須。”(《水滸傳》第五一回)又如:“正中設(shè)紫檀床,繡帷高卷,兩金鉤各垂五色線須?!保ㄇ濉ね蹴w《淞濱瑣語·辛四娘》)
二是指動物的口毛,昆蟲的觸須。例如:“靡魚須之橈旃,曳明月之珠旗?!保h·司馬相如《子虛賦》)再如:“鳥飛以翼,當(dāng)扈則須,廢多任少,沛然有余?!保〞x·郭璞《山海經(jīng)圖贊·當(dāng)扈》)又如:“新聲誰喚出羅幃,龍須將笛繞,雁字入箏飛?!保ㄋ巍し冻纱蟆杜R江仙》詞)
三是指植物及其他物體上像須的東西,花蕊,芒穗,枝葉和根末似須者。例如:“光擬燭龍,色奪朝霞,丹輝拂紅,飛須垂的?!保〞x·潘岳《芙蓉賦》)再如:“有獻(xiàn)蓮華供佛者,眾僧以銅甖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七日齋畢,華更鮮紅,視甖中稍有根須?!保ā赌鲜贰R晉安王子懋傳》)又如:“和煙和露雪離披,金蕊紅須尚滿枝?!保ㄇ笆瘛ろf莊《殘花》詩)又如:“又有苔須垂于枝間,或長數(shù)寸,風(fēng)至,綠絲飄飄可玩?!保ㄋ巍し冻纱蟆睹纷V》)
其二,表示等待的意思。例如:“人涉卬否,卬須我友?!保ā对姟ぺL(fēng)·匏有苦葉》)毛傳:“人皆涉,我反未至,我獨(dú)待之而不涉。”再如:“秦箏趙瑟挾笙竽,垂鐺散佩盈玉除。停觴不御欲誰須?”(南朝·宋·鮑照《代白纻舞歌辭》之二)又如:“某如聞有移黃之命,若果爾,當(dāng)自梧而廣,須惠州骨肉到同往。”(宋·蘇軾《與范元長書》)
在此基礎(chǔ)上又可產(chǎn)生如下三方面的引申義:
一是表示止、停留的意思。例如:“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須于洛汭,作《五子之歌》?!保ā稌の遄又栊颉罚╆懙旅麽屛模骸绊?,馬云止也。”
二是表示片刻、一會兒的意思。例如:“賢能不待次而舉,罷不能不待須而廢?!保ā盾髯印ね踔啤罚顐娮ⅲ骸绊殻汈б??!痹偃纾骸膀吧俣构?jié)好學(xué),須得祿便隱?!保ā赌淆R書·高逸傳·劉虬)
三是表示遲緩的意思。例如:“故天子七月,諸侯五月,大夫三月,皆使其須足以容事,事足以容成,成足以容文,文足以容備,曲容備物之謂道矣?!保ā盾髯印ざY論》)王念孫《讀書雜志·<荀子>補(bǔ)遺》引之曰:“須者,遲也。《論語》‘樊須,字遲’。謂遲其期,使足以容事也。楊云‘須,待也,謂所待之期也’,則失之迂矣?!痹偃纾骸皶喉毣夭铰模≈P飧。”(唐·韓愈《和侯協(xié)律詠筍》)
其三,表示依靠的意思。例如:“昔陳平雖賢,須魏倩而后進(jìn);韓信雖奇,賴蕭公而后信?!保ā稘h書·循吏傳·朱邑》)再如:“居中如鼎足之峙,承上若臺符之聯(lián)。相須而成,缺一不可。”(宋·趙與時《賓退錄》卷三)又如:“我亦將之五岳游,須爾仗劍芟虺蜮?!保鳌ず尉懊鳌队^吳進(jìn)士舞劍歌》)
在此基礎(chǔ)上又可產(chǎn)生如下七方面的引申義:
一是表示任用、采用的意思。例如:“今孤親被奴虜之厄,受囚破之恥,不能自輔,須賢任仁,然后討吳?!保h·趙曄《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再如:“融乃自請馳傳行天下,事無巨細(xì),先上勸農(nóng)使,而后上臺省,臺省須其意,乃行下?!保ā缎绿茣び钗娜趥鳌罚┯秩纾骸皾h革秦亂,講求典禮,亦解循涂方轍,以須賢俊?!保ㄎ宕ね醵ū!短妻浴そy(tǒng)序科第》)
二是表示須要、需要的意思。例如:“奉世上言‘愿得其眾,不須煩大將’?!保ā稘h書·馮奉世傳》)再如:“須恒食一種雉肉,可得愈病。”(《百喻經(jīng)·病人食雉肉喻》)又如:“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保ㄌ啤だ畎住秹粲翁炖岩髁魟e》)又如:“斂我不須衣,裹尸以黃幡?!保ń稹る瘜?shí)《臨終詩》)
三是表示要求的意思。例如:“末學(xué)俗士,愿瀝丹懇,須至仙伯山居中,具起居禮。”(《太平廣記》卷四二引唐盧肇《逸史》)再如:“洶洶人寰猶不定,時時戰(zhàn)斗欲何須?!保ㄌ啤ざ鸥Α冻新労颖敝T道節(jié)度入朝歡喜口號絕句》之一)
四是表示索取、勒索的意思。例如:“江夏王義恭,性愛古物,常遍就朝士求之。侍中何勖已有所送,而王征索不已,何甚不平。嘗出行于道,遇狗枷敗犢鼻,乃命左右取之還,以箱擎送之。箋曰:‘承復(fù)須古物,今奉李斯狗枷,相如犢鼻?!保ㄌ啤ぺw璘《因話錄·角附諧戲》)再如:“天子命景平為郡守,當(dāng)以撫字為職,乃不得行其志,今日須金幾百兩,明日須金幾千兩,枯骨頭上打不出也。”(宋·龔明之《中吳紀(jì)聞·鄭希尹》)又如:“金人須金幣以千萬計,求割太原、中山、河間地,以親王、宰相為質(zhì)。”(《宋史·李綱傳上》)
五是表示必要的意思。例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保ㄌ啤ざ鸥Α堵劰佘娛蘸幽虾颖薄罚┰偃纾骸榜T公用手?jǐn)v扶道:‘不須如此?!保ā毒┍就ㄋ仔≌f·馮玉梅團(tuán)圓》)又如:“何須發(fā)怒,不索生嗔?!保ㄔむ嵧⒂瘛逗笸セā返谝贿。┯秩纾骸吧狭拄⒐P應(yīng)相待,留滯何須念子長?!保鳌ね跏镭憽端秃游奶肥骨G州遼府》詩)
六是表示一定、必定的意思。例如:“科舉君須中,??谱颖氐恰!保ㄋ巍ず檫~《夷堅支志乙·涂文伯》)再如:“道不的殷勤過日災(zāi)須少,僥幸成家禍必多,枉了張羅?!保ㄔゑR致遠(yuǎn)《黃粱夢》第四摺)又如:“這兩件事都是實(shí)的,倘若審斷起來,體面上須不好看?!保ā度辶滞馐贰返谖寤兀?/span>
七是表示必須的意思。例如:“適有事務(wù),須自經(jīng)營,不獲侍坐,良增邑邑?!保ㄈ龂の骸?yīng)璩《與滿公琰書》)再如:“校練務(wù)精,捃理須覈?!保铣ち骸③摹段男牡颀垺な骂悺罚┯秩纾骸扒囿梵?,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保ㄌ啤堉竞汀稘O歌子》)又如:“若要覓衣食,須把個‘官’字兒擱起,照看常人,傭工做活,方可度日?!保ā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二)
其四,表示自、自然的意思。例如:“莫嫌白發(fā)不思量,也須有思量去里?!保ㄋ巍ば翖壖病儿o橋仙·送粉卿行》詞)鄧廣銘箋注:“‘須’即‘自’,‘去’即‘處’,‘里’即‘哩’。意即‘也自有思量處哩’?!痹偃纾骸安灰诔鞘兄凶?,教他村里莊兒上去住,須沒有酒吃?!保ㄔじ呶男恪队錾匣省返谝贿。?/span>
在此基礎(chǔ)上又可產(chǎn)生如下三方面的引申義:
一是表示到底、終于的意思。例如:“一向破除愁不盡,百方回避老須來?!保ㄌ啤ね踅ā稓q晚自感》詩)再如:“男兒事業(yè),看一日、須有致君時。”(宋·辛棄疾《婆羅門引·用韻答先之》詞)又如:“占猱兒養(yǎng)弟子,我良言須逆耳?!保ㄔ垏e《羅李郎》第三?。?/span>
二是表示有的意思。例如:“花須開謝,月有盈虧?!保ㄔ埧删谩斗鄣麅骸ご耗河袘选诽浊?/span>
三是表示是的意思。例如:“直須強(qiáng)學(xué)人間語,舉世無人解鳥言?!保ㄋ巍ね醢彩兑婝W鵡戲作》詩)再如:“他須煙花潑妓,水性從來怎由己,緣何會做得人頭妻?”(元·無名氏《小孫屠》戲文第八出)又如:“我與那左丞相是兄弟,我和你須叔侄?!保ㄔね鯇?shí)甫《麗春堂》第二摺)
其五,用作虛詞,表強(qiáng)調(diào)。例如:“中秋一輪月,只和舊青冥。都緣人意,須道今夕別般明?!保ㄋ巍ぶ於厝濉端{(diào)歌頭》詞)
在此基礎(chǔ)上又可產(chǎn)生如下三方面的引申義:
一是表示卻、可的意思。例如:“孫二須不是這般樣人?!保ㄔo名氏《小孫屠》戲文第九出)再如:“我須不曾歹看承你娘兒兩個,還了我罷!”(《水滸傳》第二一回)
二是表示雖然的意思。例如:“這一雙鶻鸰眼,須看了可憎底千萬,兀底般媚臉兒不曾見。”(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一)再如:“留情癡漢,負(fù)恩女娘,狼心腸。人須易負(fù),難昧穹蒼?!保ㄔぶ焱ビ瘛镀伝亍诽浊?/span>
三是表示即使的意思。例如:“您一行家眷,須到三五十口,大小不教傷著一個?!保ń稹ざ庠段鲙浿T宮調(diào)》卷二)再如:“須住年把,也不妨事?!保ā段饔斡洝返诰帕兀?/span>
根據(jù)上面對“須”(鬚)字的字義演變過程的梳理,現(xiàn)將“須”(鬚)字字義的發(fā)展脈絡(luò)簡示如下(示意圖中的橫直線表示字義之間的先后演變關(guān)系):
三、含有“須”(鬚)字文化含義的相關(guān)成語
含有“須”(鬚)字的相關(guān)成語不是很多,“須”(鬚)字在成語中的含義大致有如下幾種情形。
其一,表示胡須的意思,例如:
巾幗須眉——巾幗:古代婦女配戴的頭巾和發(fā)飾,后借指婦女;須眉:胡須和眉毛,借指男子漢,大丈夫。具有男子漢氣慨的女子。源自清·沈起鳳《諧鰥·巾幗暮賓》:“如僿者,亦豈須眉而巾幗者哉?”
染須種齒——染須發(fā),鑲假牙。以之掩飾衰老。語見宋·陸游《歲晚幽興》:“詩卜冢治棺輪我快,染須種齒笑人癡?!?/span>
須發(fā)皆白——胡須、頭發(fā)全都白了。指年事以高。語見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那太公年近六旬之上,須發(fā)皆白,頭戴遮塵暖帽,身穿直縫寬衫,腰系皂絲絳,足穿熟皮靴。”
須眉交白——交都→須和眉毛都白了。語見《莊子·漁父》:“有漁父者下船而來,須眉交白,被發(fā)揄袂?!?/span>
須眉男子——須眉:胡須和眉毛。古時男子以須、眉長得稠密為美。指堂堂的男子漢。語見明·周楫《西湖二集·俠女散財殉節(jié)》:“丫環(huán)之中,尚有全忠全孝頂天立地之人,何況須眉男子?!?/span>
須髯如戟——髯:兩頰上的胡子。戟古代的一種兵器,長桿頭上附有月牙狀的利刃,須又長又硬,一根根像戟似的怒張著。舊時形容丈夫氣概。語見《南史·褚彥回傳》:“君須髯如戟,何無丈夫意?”
燕頷虎須——形容相貌威武。語見《三國演義》第一回:“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huán)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span>
燕頷虬須——形容相貌威武。借指武將、勇士。同“燕頷虎頭”。語見唐·白居易《贈李兵馬使》詩:“江南別有樓船將,燕頷虬須不姓揚(yáng)?!?/span>
煮粥焚須——比喻兄弟友愛。源自《新唐書·李勣傳》:“(勣)性友愛,其姊病,嘗自為粥而燎其須。姊戒止?!?/span>
其二,表示需要的意思,例如:
不時之須——不時之需。指隨時的、不是預(yù)定時間的需要。語見宋·蘇軾《后赤壁賦》:“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span>
男大須婚——男子長大成年后總要娶親成家。語見宋·釋普濟(jì)《五燈會元·天衣懷禪師法嗣·侍郎楊杰居士》:“……忽大悟,乃別‘有男不婚,有女不嫁’之偈曰‘男大須婚,女長須嫁。討甚閑工夫,更說無生話?!瘯约囊?,衣稱善?!?/span>
女大須嫁——指女子成年后須及時出嫁。語見宋·釋普濟(jì)《五燈會元·侍郎楊杰居士》:“忽大悟,乃別‘有男不婚,有女不嫁’之偈曰‘男大須婚,女大須嫁?!泵鳌ち_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國太曰‘男大須婚,女大須嫁,古今常理。’”
其三,表示依靠的意思,例如:
唇齒相須——猶唇齒相依。比喻關(guān)系密切,相互依靠。語見明·蔣一葵《長安客話·四海冶》:“宣鎮(zhèn)東起四海冶、火焰山,接昌鎮(zhèn)、黃花鎮(zhèn)界。四海冶正直黃花鎮(zhèn)北,適當(dāng)山陵后背,乃唇齒相須之地。”
無須之禍——指無辜受累而遭禍。源自《三國志·魏志·袁紹傳》:“抜紹呴遂勒兵捕諸閹人,無少長皆殺之,或有無須而誤死者?!?/span>
其四,表示等待的意思,例如:
磨礪以須——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準(zhǔn)備,等待時機(jī)。源自《左傳·昭公十二年》:“摩以厲須,王出,吾刃將斬矣?!?/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