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所以關(guān)于秦始皇的死也是一直的爭論不休。特別是關(guān)于他的墓葬里面的水銀,考古一直沒有進行也是因為地下水銀的事,那么秦始皇地宮里的水銀都是從何而來,其實這是跟一個女人有關(guān)。
1983年第7期的《考古》雜志發(fā)表的《秦始皇陵中埋藏汞的初步研究》一文稱:在對整個封土堆的土壤汞量測定過程中,1個點的含量達到1440ppb(納克級,相當于10的負9次方),其余53個點的平均含量約205ppb,由此得出了封土汞含量異常的結(jié)論,進而認定封土汞異常的原因,是來自秦始皇陵地宮之中,有著象征江河大海的水銀。
眾所周知,水銀是由丹砂冶煉而成,當時,全國丹砂產(chǎn)地主要集中在巴蜀一帶,秦始皇陵墓中的丹砂也大多來源于此,而輸送量最多的人是一位寡婦,名叫巴清。關(guān)于巴清,太史公在《史記·貨殖列傳》也有記載: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shù)世,家亦不訾。清,寡婦也,能守其業(yè),用財自衛(wèi),不見侵犯。
秦皇帝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筑女懷清臺。
巴清給秦始皇面子,不僅應允將自家的大量丹砂都拿出來供秦始皇修陵,還主動提出要出錢贊助秦始皇修長城。秦始皇一聽龍顏大悅,又是欣喜又是佩服,后來不僅封她為“貞婦”還特意為她修筑紀念臺。秦始皇陵便有了上百噸用巴蜀地區(qū)的丹砂煉制的水銀,也就有了后來史書上記載的“以水銀為百川江河湖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