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檀、綠檀、黑檀、白檀、黃檀、青檀,這些木材名稱中都有一個“檀”字。當這個字單獨使用的時候就很難有一個定義。就目前有資料記載的梵語檀菠蘿蜜中是指檀那之略,譯為布施度。如果當這個字單獨用的時候就失去了實際意義。
但當它跟“紫”字結合起來就仿佛讓我們感到很熟悉。它高貴、端莊、沉穩(wěn)、華麗,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有這一種木頭,但這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木頭,從過去到今天又是怎么的一個發(fā)展、演變過程?好像又頓時覺得模糊。這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木材,從過去到現(xiàn)在又是怎么的一個發(fā)展、演變過程?當你翻閱了大量的書籍、在網絡上瀏覽了大量的信息之后依然很難把這些問題搞清楚。是你的理解能力有問題,還是這種木材真的很復雜?如果一種原本簡單的東西卻越來越復雜,這就不是物種的關系,而是社會的問題,是人的問題。希望我今天能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我今天要詳細跟大家介紹的一種木材--紫檀。
如今紅木市場環(huán)境混亂,多種木材的局部特征相近,單以紫檀來說,生長的環(huán)境、氣候、土質、砍伐時間的不同等因素使紋理和質感上會存在差距,使沒有長期實踐經驗者很難分辨。各類木材命名也與“檀”掛靠抬高身價,相近木材冒充紫檀的出售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讓紫檀愛好者和消費者們覺得非常復雜。
那么這篇文章就是要向大家介紹這一種,而不是一個類、一個屬(紫檀屬)的木材。這種木材的名字在我這里很簡單,只有兩個字,紫檀。它的學名為檀香紫檀,更多的人則習慣用它的另外一個俗稱,小葉紫檀。
因為同是紫檀但在料質和紋理上會有不同,所以我要用大量的圖片來讓大家認識紫檀,但再多的圖片也不能涵蓋紫檀所有的紋理特征,所以這里提供的圖片僅作為參考,更深的認知還需要大量的實踐接觸。
紫檀樹與紫檀樹葉
紫檀的葉形圓潤,葉廓齊整,葉脈清晰,在生長中枝干非常柔軟但被砍伐后木質會變得非常堅硬。紫檀在印度被稱為圣木,色彩絢麗多變且百毒不侵,萬古不朽,又能避邪。所以人們常常把它作為吉祥之木,佩之以保平安吉祥。紫檀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發(fā)展歷史。在公元1世紀,當今柬埔寨與老撾南部、越南南部與泰國東南部一帶出現(xiàn)了一個島國。這個國家的名字在晉催豹《古今著》中記載叫做“扶南”。這個國家是在史書中可以最早追溯到的紫檀產地。
我國是紫檀木應用最多的國家。開始大量使用紫檀是從明代永樂年間開始,鄭和下西洋后從東南亞帶回了這種木材。此后,喜歡紫檀木的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便派人至南洋大量采辦紫檀木,一直延續(xù)到明朝滅亡。這個時候南洋群島為數(shù)并不多的紫檀木已經所剩無幾。截止到清初,當時世界上的紫檀木絕大多數(shù)都被中國所用。清朝政府也曾派人到南洋采辦紫檀木,但因為紫檀木生長緩慢,新材規(guī)格規(guī)格太小,無法使用,來源開始沽竭。因此,清代所用紫檀木全部為明代所采。
清代中期,由于紫檀木的緊缺,家具便逐漸開始用紅木所替代。同時朝廷也開始向私商手中高價收購紫檀木。由于收購價格昂貴,各地私商囤積的木料在這個時期幾乎被收光。當時這些木料大都用在了圓明園和宮內太上皇宮殿的裝飾。至袁士凱時期,中國僅存少量的紫檀木全被用光。
紫檀羅漢床
之后我國進入戰(zhàn)亂時期,紫檀不再被人們所關注,也無人收購使用。經濟復蘇以后,人們生活水平大量提高,紫檀又開始通過各種途徑進到我國。但因紫檀生長緩慢,出材率低,印度政府又限制出口,使紫檀的價格一路飆升。
紫檀原木
隨著國家海關貿易的昌盛、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與商家們不斷的努力與創(chuàng)新,紫檀也變的面目全非。非常多的新名詞兒開始大量的出現(xiàn)并得以應用。凡是與紫檀類似的木材一律與“紫檀”命名:科特迪瓦紫檀、非洲紫檀、安達曼紫檀、掌狀紫檀、安哥拉紫檀、束狀紫檀、大葉紫檀、貓眼紫檀等。還有一些根本沒有紫檀木特征的木材也與“檀”字掛靠:紅檀、綠檀、黑檀、白檀、黃檀、青檀等。紅木市場非?;靵y。在此期間,被不法商販所坑蒙的消費者比比皆是。這種狀況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先是于2000年8月由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頒布實施了GB/T18107-2000紅木標準。出臺后由于很多現(xiàn)行標準無法得到現(xiàn)實中的應用,對商家也沒有起到實際的規(guī)范作用,同時也受到一些專家學者的質疑。又于2008年9月1日由國家發(fā)改委發(fā)布實施了QB/T2385-2008深色名貴硬木家具標準,同時作廢了98年由輕工業(yè)局實施的QB/T2385-1998家具深色名貴硬木家具標準。從明朝開始一直到今天,這些稀有木材的定義、分類一直無法準確的被定位。包括紫檀在內,一直困擾著很多人。
打磨后的紫檀原木與紫檀手珠
曾經有學者把紫檀分為了很多種,例如牛毛紋紫檀、犀角紫檀、雞血紫檀、金星紫檀等等。這樣就非常容易令大家誤解。我認為一些文獻的目的不能僅僅是證明自己、傳播知識,另一方面也要有歷史與社會責任感。上述紫檀名稱不能成為紫檀的分類,只能是紫檀的某一個特征,根據(jù)生長環(huán)境、土質的不同而產生的不同的生理特征。如果不謹慎用詞就會造成學術上的混亂,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不利于有效的傳播知識。例如現(xiàn)在林科院對紫檀的檢測標準:“單列同形短射線(高度一般不超過10個細胞),疊生排列;主要為帶狀薄壁組織,常含菱晶。紅木標準對紫檀木界定只要同時符合三個條件:1,具有深色心材的紫檀樹種。2,含水率在12%時木材氣干密度大于1。3,管孔平均弦向直徑不大于160um。符合上述條件的,即使暫未列入標準的樹種,也可叫做紫檀”。在人與人之間缺少信任、理解。凡事都要依靠科學方法來驗證的今天。對于這個1800元的鑒定費用與鑒定標準。我只能用三句話來概括我的感受:“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紫檀檢測依據(jù)
紫檀的主要產地是南洋群島的熱帶雨林,這里指的是野生林,成材在千年左右。中文學名:檀香紫檀PterocarpussantalinusL,其心材導管中含有紅色樹膠和紅色紫檀素。有人稱為金星紫檀,認為這樣的紫檀更加稀有。實際上“金星”是紫檀中的常見特征,這與心材的形成時間、鋸切的部位有一定關系,只是密集者少見。還有因生長條件影響樹木細胞的生長,而形成的交錯、扭曲紋理,有人藉此稱為牛毛紋紫檀,很多人將這種牛毛紋理特征作為紫檀的主要鑒別方法,其實這并不客觀,這只是紫檀鑒別方法之一,并不絕對,很多產自高海拔地區(qū)、生長緩慢的紫檀都沒有牛毛紋,料質更加細膩。
紫檀中的金星與牛毛紋
紫檀癭子(樹瘤)與料質細膩的優(yōu)質紫檀
紫檀在明清兩代經過三百多年的砍伐收購之后,到了20世紀初,東南亞地區(qū)的紫檀天然林(又稱山坡林)已經所剩無幾,印度政府開始重視紫檀的價值,進行了人工引種的開發(fā),經過上百年的不斷發(fā)展,到了20世紀末,最初引種的人工林已經初步長成,印度邁索爾的紫檀樹林的數(shù)量和面積雖然有了很大程度的恢復。但當?shù)卣苍缫颜J識到紫檀為瀕危物種,與象牙、檀香木一樣禁止貿易,并選擇合適地點繼續(xù)擴大人工種植。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我國對古家具認識和喜愛程度的不斷提高,仿古家具逐漸興起并受到追捧,對紫檀黃花梨等珍惜木材的需求量也劇增。由于印度政府對紫檀木禁止貿易,因此國內的木材商便與境外的木材商勾結,通過各種途徑走私紫檀。所以目前市場上見到的紫檀木全部是走私進境的且多數(shù)為人工林。
紫檀速生林,又稱平地林,紋理平行有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