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崇讓宅
密鎖重關(guān)掩綠苔,廊深閣迥此徘徊。先知風(fēng)起月含暈,尚自露寒花未開。蝙拂簾旌終展轉(zhuǎn),鼠翻牕網(wǎng)小驚猜。背燈獨共①餘香語,不覺猶歌起夜②來。
按:① 一作立?、?一作夜起
集評:
《義門讀書記》:
此自悼亡之詩,情深一往。
《玉谿生詩意》:
一二崇讓宅之荒涼。二聯(lián)風(fēng)露花月不堪愁對。二聯(lián)物色亦然。七八如忘其荒涼者。
《重訂李義山詩集箋注》:
程夢星曰:此失偶后重過王茂元故宅之作。感舊意少,悼亡意多,玩末二句可見。蓋亦大中五年以后徐州府罷入朝時也。
《玉谿生詩說》:
通首境地悄然,煞有情致,然云高格則未也。首句亦趁韻,正月豈有綠苔哉?
《李義山詩辨正》:
悼亡詩最佳者。情深一往,讀之增伉儷之重,潘黃門后絕唱也。乃以為格卑,何耶?
曲江
引用典故:華亭泣銅駝
望斷平時翠輦過,空聞子夜鬼悲歌。金輿不返傾城色,玉殿猶分下苑波。死憶華亭聞唳鶴,老憂王室泣銅駝。天荒地變心難折,若比陽①春意未多。
按:① 一作傷
集評:
《李義山詩集箋注》:
朱鶴齡云:此詩前四句追感玄宗與貴妃臨幸時事,后四句則言王涯等被禍,憂在王室,而不勝天荒地變之悲也。
《唐詩別裁》:
此借玄宗時曲江,以諷文宗時事。
《玉谿生詩意》:
首二句天寶、大和合起。三四天寶,五六大和。七八合結(jié),言曲江一片地,豈堪幾番天荒地變哉!
《玉谿生詩說》:
五六宕開,七八收轉(zhuǎn)。言當(dāng)日陸機、索靖雖有天荒地變之悲,亦不過如此而已矣。大提大落,極有筆意,不得將五六看作借比,使末二句文理不順也。
《李義山詩辨正》:
通篇皆慨明皇貴妃之事,此為曲江感事詩,別無寄托也,深解者失之。
《唐宋詩舉要》:
悲憤深曲,得老杜之神髓。
九日
題注:商隱爲(wèi)令狐楚從事,楚既歿,子綯繼有韋平之拜,惡商隱從鄭亞之辟,疎之。重陽日,商隠留詩於其廳事,綯覩之慙悵,扃閉此廳,終身不處。
引用典故:倒著接?
曾共山翁把酒時①,霜天白菊繞堦墀。十年泉下無人問②,九日樽前有所思。不學(xué)漢臣栽苜蓿,空教楚客詠江蘺。郎君官貴施行馬,東閣③無因再得窺。
按:① 一作巵 ② 一作消息?、?一作闔
集評:
《北夢瑣言》:
李商隱員外依彭陽令狐楚,以箋奏受知……彭陽之子绹?yán)^有平之拜,似疏隴西,未嘗展分。重陽日,義山詣?wù)?,于廳事上留題,其略云:“曾共山翁把酒時……”相國睹之,慚悵而已,乃扃閉此廳,終身不處也。
《李義山詩集輯評》:
何焯曰:一氣鼓蕩,言不為蓄駿之計。紀(jì)昀曰:后四句太訐,非詩人之意。
《絸齋詩談》:
“曾共山公把酒時,霜天白菊繞階墀”,觸物思人,已成隔世。十年泉下雖無消息,九日樽前卻有所思,一開一合,總說傷心,“不學(xué)漢臣栽苜?!?,既未曾施恩;“空教楚客詠江蘺”,但責(zé)其禺慕?!袄删儋F施行馬”,彼先拒我;“東閣無緣得再窺”,我豈無情?通篇如訴如泣,妙不可言。
《玉谿生詩意》:
一二昔。三結(jié)一二,四起。五指絢,六自己。七結(jié)五六,八結(jié)前四。苜蓿以秣宛馬者,喻不以祿榮才士也。漢臣比楚,楚客自比。
《昭昧詹言》:
此感舊作也,流美圓轉(zhuǎn)之作。義山貪用事,多不忍割,如此“苜?!?,何所指也?又不避楚諱,皆不可之大者。
《小清華園詩談》:
李義山之“曾共山翁把酒時……”能寓悲涼于蘊藉,然不如韓昌黎之《左遷至藍(lán)關(guān)示侄孫湘》,雖不無怨意,而終無怨辭,所以為有德之言也。
《李義山詩辨正》:
后四句當(dāng)作虛料解,意味乃佳。
行次昭應(yīng)縣道上送戶部李郎中充昭義攻討
題注:會昌三年,昭義節(jié)度使劉從諫卒,子稹拒命,自爲(wèi)留後,詔成德、魏博、河?xùn)|、河陽合兵討之。
引用典故:魚遊沸鼎鳥覆危巢
將軍大斾埽狂童,詔選名賢贊武功。暫逐虎牙臨故絳,遠(yuǎn)含雞舌過新豐。魚遊沸鼎知無日,鳥覆危巢豈待風(fēng)。早勒勳庸燕石上,佇光綸綍漢廷中。
集評:
《新唐書·劉稹傳》:
會昌三年,昭義軍貨度使劉從諫卒,子稹拒命,自為留后。詔以成德王元逵、魏博何弘敬為招討使,與河?xùn)|劉沔、河陽王茂元合兵討之。四年七月,郭誼斬稹,傳首京師。
《義門讀書記》:
頗似夢得“相門才子稱華簪”篇。落句尤有開、寶風(fēng)氣,然恨其少言外遠(yuǎn)致。
《唐音審體》:
壯麗渾雅,聲出金石。
《玉谿生詩意》:
前半郎中充攻討。五六狂童必敗。祝其早日成大功,以光漢廷也,
《玉谿生詩說》:
骨格崢嶸,不失氣象,論其音節(jié),尤在初盛之遺,然以為佳則未也。
《李義山詩辨正》:
深味即在宏整中,讀久方知,草率不能領(lǐng)取也。
贈別前蔚州契苾使君
題注:使君遠(yuǎn)祖,國初功臣也。
引用典故:郅都鷹
何年部落到陰陵,奕①世勤王國史稱。夜捲牙旗千帳雪,朝飛羽騎一河冰。蕃兒襁負(fù)來青塚,狄女壺漿出白登。日晚鸊鵜泉畔獵,路人遙識②郅都鷹。
按:① 一作三?、?一作認(rèn)
集評:
《唐詩評選》:
平遠(yuǎn)。
《李義山詩集輯評》:
朱彝尊曰:此等詩工麗得體,晚唐人獨擅其勝,不獨義山為然。何焯曰:雙關(guān)借用,齊梁以來多此法,末句不為病。紀(jì)昀曰:聲調(diào)清遒。
《載酒園詩話又編》:
取青媲白,大家所笑。然如《贈契苾使君》,此詩殆可辟瘧,雖以“青塚”、“白登”組織,但見其工,寧病其纖哉!
《義門讀書記》:
典麗極矣,但少題中一“別”字。
《唐詩貫珠》:
通首有聲有色,情旨含蓄,非庸筆可夢見。
《山滿樓箋注唐詩七言律》:
一二追溯使君家聲,三四寫使君英武,五六寫使君勛業(yè),七八寫使君威名。真是寫得神采奕奕,更不待曹將軍始開生面也。
《玉谿生詩說》:
四家評曰:清壯。純?nèi)÷暼A,而骨力足以副之。詩到無所取義之題,既不能不作,則亦不得不以修詞煉調(diào)為工,此類是也。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落句以語盡意不盡為貴,如……李商隱“日晚鸊鵜泉畔獵,路人猶識郅都鷹”……足為一代楷式。
《昭昧詹言》:
收句用“郅都”,言其職事也,切使君。
《李義山詩辨正》:
結(jié)句已帶別意,細(xì)閱方能會其深妙處。
回中牡丹爲(wèi)雨所敗二首
引用典故:章臺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水亭暮雨寒猶在,羅薦春香暖不知。舞蝶殷勤收落蘂,佳①人惆悵臥遙帷。章臺街裏芳菲伴,且問宮腰損幾枝。
按:① 一作有
其二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玉盤迸淚傷心數(shù)①,錦瑟驚絃破夢頻。萬里重陰非舊圃,一年生意屬流塵。前溪舞罷君迴顧,併覺今朝粉態(tài)新。
按:① 色角切
集評:
《義門讀書記》:
詳味二篇(指同題二首)領(lǐng)句,似皆有所思而托物起興者,其或亦為甘露罹禍者而發(fā)耶?
《李義山詩解》:
隋扎紹安《應(yīng)制詠石榴》詩有“只為來朝晚,開花不及春”之句,義山借用作翻,言此牡丹先春零落,較開不及春之榴花更為愁人?!坝癖P迸淚”,花含雨也,故見之者傷心;“錦瑟驚弦”,雨著花也,故聞之者破夢?!胺桥f圃”,照應(yīng)回中;“屬流塵”,照應(yīng)雨敗。結(jié)言牡丹自是國色,雖飄零之候,粉態(tài)猶足動人,此文家“黃龍擺尾”法也。
《李義山詩集箋注》:
姚培謙曰:大抵世間遇合,不及春者,未必遂可悲,及春者,未必遂可喜。玉盤迸淚,點點傷心,花之遇雨也;錦瑟驚弦,聲聲破夢,雨之?dāng)』ㄒ?。從此萬里重陰,頓非舊圃,一年生意,總屬流塵。唯是前溪舞處,花片浮來,猶尚分其光澤耳。才人之不得志于時者,何以異此!
《重訂李義山詩集箋注》:
程夢星曰:此二首乃嘆長安故妓流落回中者,牡丹特借喩耳。
《唐體馀編》:
工于襯貼。
《玉谿生詩集箋注》:
借牡丹寫照也。玩其制題,則知以涇原之故而為人所斥矣?;蚴瞧G情之作,未可定。王鳴盛曰:悲涼婉轉(zhuǎn),無限愁酸。
《玉谿生詩說》:
純乎唱嘆,何處著一呆筆?芥舟評曰:二首不失氣格,兼多神致。
《玉谿生年譜會箋》:
通首皆婉恨語,凄然不忍卒讀,必非艷情。
《玉谿詩箋舉例》:
假物寓慨,隱而能顯,是徐熙、惠崇畫法。
悼傷後赴東蜀辟至散關(guān)遇雪
劍外從軍遠(yuǎn),無家與寄衣。散關(guān)三尺雪,回夢舊鴛機。
集評:
《義門讀書記》:
通首不離“悼傷后”三字。
《李義山詩集箋注》:
姚培謙曰:悲在一“舊”字。
《李義山詩集輯評》:
紀(jì)昀曰:盛唐馀響。“回夢舊鴛機”,猶作有家想也?!翱蓱z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是此詩對面。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
此悼亡詩也。情深語婉,意味不盡,義山五絕中壓卷之作。
《詩境淺說續(xù)編》:
此玉谿悼亡之意也。昔年砧杵西風(fēng),恐寒到君邊,征衣先寄。今則客子衣單,散關(guān)立馬,風(fēng)雪漫天,回首鴛鴦機畔,長簟床空,當(dāng)日寒閨刀尺,懷遠(yuǎn)深情,徒縈夢想耳。
《選玉谿生詩補說》:
一呼三應(yīng),二呼四應(yīng)。機上無人,故無衣可寄;積雪散關(guān),益增夢想,凄絕!
《唐人絕句精華》:
無家之人于遠(yuǎn)方雪夜中,忽作有家之夢,情已可傷,況當(dāng)?shù)客鲋?,何以為懷?“鴛機”二字中含有無限溫暖在。
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集評:
《彥周詩話》:
覺范作《冷齋夜話》,有曰:“詩至李義山,為文章一厄?!逼妥x至此,蹙額無語,渠再三窮詰,仆不得已曰:“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庇X范曰:“我解子意矣!”即時刪去。今印本猶存之,蓋已前傳出者。
《唐詩品匯》:
楊誠齋云:此詩憂唐祚將衰也。
《刪訂唐詩解》:
吳昌祺云:二句似詩馀,然亦首選。宋人謂喻唐祚,亦不必也。
《李義山詩集輯評》:
何焯曰:遲暮之感,沉淪之痛,觸緒紛來,悲涼無限。又曰:又嘆時無宣帝可致中興,唐祚將淪也。朱彝尊曰:言值唐家衰晚也。 紀(jì)昀曰:百感茫茫,一時交集,謂之悲身世可,謂之憂時事亦可。又曰:末二句向來所賞,實妙在第一句倒裝而入,乃字字有根。或謂“夕陽”二句近小詞,此充類至義之盡語,要不為無見,賴起二句蒼勁足相救耳。
《李義山詩集箋注》:
姚培謙曰:銷魂之語,不堪多誦。
《玉谿生詩意》:
時事遇合,俱在個中,抑揚盡致。
《詩法易簡錄》:
以末句收足“向晚”意,言外有身世遲暮之感。
《唐賢小三昧集續(xù)集》:
愴懷欲絕(末二句下)。
《讀雪山房唐詩鈔序例》:
李義山《樂游原》詩,消息甚大,為絕句中所未有。
《網(wǎng)師園唐詩箋》:
愛惜景光,仍收到“不適”(末二句下)。
《峴傭說詩》:
義山“向晚意不適……”嘆老之意極矣,然只說夕陽,并不說自己,所以為妙。五絕、七絕,均須如此,此亦比興也。
《小匏庵詩話》:
李義山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宋程伯子詩“未須愁日暮,天際是輕云”,寥寥十字,兩朝興廢之跡寓焉……孰謂詩人吟風(fēng)嘲月,無當(dāng)于輶軒之采乎?
《選玉谿生詩補說》:
“向晚”二字,領(lǐng)起全神。
《詩境淺說續(xù)編》:
詩言薄暮無聊,藉登眺以舒懷抱。煙樹人家,在微明夕照中,如天開圖畫;方吟賞不置,而無情暮景,已逐步逼人而來,一入黃昏,萬象都滅,玉谿生若有深感者。
《唐人絕句精華》:
作者因晚登古原,見夕陽雖好而黃昏將至,遂有美景不常之感。此美景不常之感,久蘊積在詩人意中,今外境適與相合,故雖未明指所感,而所感之事即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