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癥狀體征
本病多見于女性,起病可急、可緩,病程長短不一,可持續(xù)數周至數月,也可至1~2年,常有復發(fā)。因為一般多數患者的病程為2~5個月,故稱為亞急性甲狀腺炎。本病發(fā)作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或腮腺炎病史,病情開始時多有咽喉痛、頭痛、發(fā)熱(38~39℃),畏寒、戰(zhàn)栗、周身乏力、多汗、可伴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狀,如心悸、氣短、易激動、食欲亢進、顫抖及便次增多等癥狀。甲狀腺腫可為單側或雙側腫大,可呈彌漫性或結節(jié)性腫大,多無紅腫,而有壓痛,疼痛性質為鈍痛,也可較重,并可放射至下頜、耳后、頸后或雙臂等部位,觸痛較明顯,因而患者拒按,少數患者也可發(fā)生食欲減退,聲音嘶啞及頸部壓迫感覺癥狀等。早期心率多增速,后期心率正常。復發(fā)型患者可在停藥后1~2個月,癥狀與體征重現(xiàn),但較以前減輕。
2 用藥治療
亞急性甲狀腺炎有多種治療措施,包括硫脲類藥、促甲狀腺激素及抑制劑量的甲狀腺激素。采用這些藥物影響疾病過程的證據,尚不能令人認同。對本病無特殊治療。治療包括兩方面:減輕局部癥狀和針對甲狀腺功能異常影響。一般來說,大多數病人僅對癥處理即可。對輕型病例,采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止痛藥,如用對乙酰胺基酚0.5g,3~4次/d,或用水楊酸鹽0.65g,每4小時1次,可控制癥狀;如48h無效,在病情嚴重病例,如疼痛、發(fā)熱明顯者,可短期用其他非類固醇抗炎藥或應用糖皮質類固醇激素,如潑尼松,通常為每次10mg,3次/d,最多可用至40mg/d,可迅速緩解臨床表現(xiàn),約有5%的患者需用皮質激素來減輕癥狀,持續(xù)用藥1~2周,甚或4~8周,以后減少藥量,共用6~8周。如病人在用潑尼松24~48h無反應,亞急性甲狀腺炎的診斷應再評定。在治療中隨查血沉改變,可指導用藥。如病情需要,再次開始用潑尼松仍然有效。然而,皮質激素并不會影響本病的自然過程,如果皮質激素用后撤減藥量過多、過快,反而會使病情加重。也有人提出,如果糖皮質激素連續(xù)使用,所用劑量以使病人不出現(xiàn)癥狀,直至其放射性碘攝取率恢復正常,可能避免病情復發(fā)。病人伴有甲狀腺功能亢進時,一般不采用抗甲狀腺藥治療,通常采用非特異的藥物如口服阻滯劑普萘洛爾,每天最多30mg,??勺嘈?。因本病伴甲亢是暫時的,且甲狀腺攝碘率低,不是放射碘治療的指征。這些藥破壞甲狀腺激素的合成,但亞急性甲狀腺炎血中過多的甲狀腺激素是來源于被破壞了的濾泡漏出的T4和T3,而不是由于合成和分泌增多所致,無需使用硫脲類抗甲狀腺藥。本病的甲減期也常是暫時的,通常甲減癥狀不多,所以不需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此時TSH分泌增加對甲狀腺功能的恢復是重要的。除非病人甲減癥狀明顯,甲狀腺激素治療應當禁忌。伴甲減病情輕者無需處理。但也有人主張有甲狀腺功能低減時,可用甲狀腺制劑,如L-型甲狀腺素鈉0.1~0.15mg/d,可防止由TSH升高引起的病情再度加重。病情較重者,可用甲狀腺激素替代一段時間。約有10%的患者可發(fā)生永久性甲狀腺功能低減,需要長期甲狀腺替代治療。有稱中藥對本病急性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