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孑然一身,你可以天馬行空,四處闖蕩。
當我明白這一點的時候,我突然有了一種全身輕松、得以解放的感覺。也預知到我將進入一個嶄新的世界。
這種感覺在少年時就已經(jīng)刻骨銘心,從那以后便成為了我思想的核心。在我人生的指南針上,有一個永遠都不會改變的位置,它深深地刻著:“你是單獨一人”。這種“你是單獨一人”的不安感、孤獨感對于年輕人來說可以輕易戰(zhàn)勝。因為,年輕人擁有只有年輕人才會擁有的心理素質(zhì)和身體,他們可以輕易地以“我要自由”這個理由來克服這種不安和孤獨。
我出生于東京中野的鍋屋橫丁。由于靠近新宿歌舞伎町,所以這一帶仍保留了非常濃厚的平民區(qū)特色。我是在一個類似于大雜院的公寓長大的。
我們住的公寓,廚房面積僅為兩塊榻榻米大小。雖然有廁所,但沒有浴缸。寢室面積只有六塊榻榻米大小,父母、姐姐和我四人就睡在這間小小的屋子里。到了早上,就得趕緊把被子疊起來。因為這間屋子既是我們的起居室,又是孩子們的玩耍間,還是我們的客廳。我這樣仔細地描述,大家可能會覺得我們的生活很貧苦,但是,在那個時代,這樣的生活是司空見慣的,沒有什么特殊之處。
我們所在的公寓一共有八戶人家,有不少同齡的孩子。不管是同歲的,還是稍稍大點的,或者小點的,大家都在一起玩耍。不管什么時候,你的旁邊總不會缺少玩伴。
住在公寓的人關系都十分融洽。即使是大人,也可以自由出入別人家,可以說對別人家抽屜里放了什么東西,大家都了如指掌。
不管是去小巷子還是公園、閑置的空地,甚或是車站內(nèi)的糕點店,只要是在家的周邊,去哪兒都沒有不認識的人。鄰居家晚上做的是牛肉燒土豆,樓下那家夫妻老吵架,轉彎那家的姐姐又被她媽媽罵了??傊?,生活的雜事瑣事,全員知曉,沒有秘密。
對于你的世界,誰都了解。一般來說,這是一個溫馨的世界,會給人一種安心踏實的感覺。
不過,大約在我小學五年級的時候,這種安心感變成了一種厭惡感。
這種厭惡感可能起源于孩子氣,起源于一些毫不起眼的小事。比如,我想去打棒球,但是我的好朋友們卻想玩躲避球游戲,所以沒辦法,只好跟他們一起去玩躲避球;再或者,自己想一個人用球擊打墻面來練球,但是別人卻邀請你去玩別的,你顧及同伴面子,就只得
放棄自己的喜好。
雖然這說不上是不自由,但是這也不能說是自由。當年,我根本還沒有“隱私”這一概念,只純粹地認為這是一種由“黑暗潛規(guī)則”操縱的封閉社會,對此感到特別厭惡而已。我對之前總在一起的好朋友,也開始覺得討厭。這也許是每個人在成長時期都會體驗到的事情,到了一定時期,便開始討厭人與人太過于親近。
我小時候倒沒有經(jīng)歷過特別與父母作對的逆反期。但是,卻有點討厭自己所在的這個社區(qū)。從某天開始,我突然就不在我們街道玩耍了,喜歡一個人騎著自行車去外面游蕩。
我騎著自行車,哪兒都去逛,到處去冒險。騎著騎著,就感覺自己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越走進這個全新的世界,就越來越感覺到自由空間的寬廣。
沒去過的公園,未知的喧鬧街道,我都會遠足前行。
我所居住的地方,新宿的歌舞伎町以及中野百老匯都近在咫尺,若稍稍再往前邁幾步,便可以到涉谷、原宿。另外,如果跑習慣了,花上一個小時還可以到池袋。如果想去看巨人隊的(棒球)訓練情景,也可以花上半天的時間去多摩川運動場觀看。
由于是一個人行動,所以,你用不著和誰商量要去哪里。
也沒有必要一定要聽從比自己大的小伙伴的意見,去附近的空地玩耍。
你可以自己一個人決定,一個人出行。
你可以自己一個人到處閑逛,然后一個人回來。
由于是孩子,沒有什么特定需要做的。你既沒有錢,也不知道怎么花錢。只是騎著自行車,閑逛而已。
但是,你走得越遠,你的內(nèi)心也就會越興奮。當你看到了一個和以前完全不一樣的世界的時候,你會覺得欣喜異常。
朋友,你有“獨自一個人”所經(jīng)歷過的事情嗎?
很多人可能都不喜歡獨自一個人去購物,去吃飯。即使我們在工作、學習,甚或應該獨立去完成某項工作的時候,也有不少人希望有個同伴。
偶爾變成了一個人的時候,也會有不少人開始介意周圍人的看法,怕他們說自己“這人沒有朋友,這人很孤單”。也就是說,有一些人就是干什么事情,都一定要找人交換一下意見,保證自己和大家都一樣。
但是,這個世上并非只要有同伴,他就能幫你解決所有的問題。
自己的不合群,自己的孤獨,不會因為跟著誰就會煙消云散。
反正,我個人是這么認為的。至少我還認為:如果你想按自己的方式生活,想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你更加不能夠依靠任何人。
到了成年,我終于明白我孩提時候做得比較好的就是:“我是單獨一人?!边@并非是我多么優(yōu)秀,也并非我的深思熟慮。那只不過是孩提時候知道了一人獨處的快樂——雖然不久也體會到了一人獨處的艱難。然后,不知不覺就領會了這一點:“不管和誰在一起,都應該是一個獨立的人?!?/p>
我覺得當你面對某人之前,首先要面對自己。只有對自己感興趣,覺得自己有意思,那么你對別人才會感興趣。
對你來說,你的朋友就是你自己。
“單獨一人”沒什么不好,希望大家接受這種觀點。這不是只拘泥于自己,而是對自己的直接審視,對真實的自己有一個深刻的了解。我認為這是感受一切美好事物的開端。
至少可以說,不論是誰,一生中永遠不會和你分手的人,是你自己!
對人微笑請從對自己微笑開始。
如果你不強大,如果你沒有健康的身體,你就沒法在這個時代生存!
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這也是我在四十九歲之前,一直奮斗所獲得的心得。人生的道路上,你必須要強大,你必須要有健康的體魄。
掌握技能,增加經(jīng)歷,不斷提升自己的聰明才智,當然,這些也很重要。
加強鍛煉,增強體魄,經(jīng)常進行健康管理,這些也不可或缺。
但是,僅僅這些還不夠。在接下來的時代,如同鍛煉身體一般,也必須加強心理承受力。這個時代,將讓人越來越難以隨心所欲,自由生活。在生活中,在工作上,安心的環(huán)境將更彌足珍貴。
如果我們不夠強大,不夠健壯,將會被滾滾的社會潮流所吞沒,被環(huán)境變化所擊倒,最后潰不成軍。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也越來越感到孤獨。
比如,有人會不被任何人所需要,孤獨地老去;也有人會站在社會的頂端,和手下拉開了距離,高處不勝寒。
或者,有人會想,我們有了自己的孩子,那么我們就不會孤獨。但是,孩子長大后,總有一天要遠離你,你也得體會那種作為父母的孤獨。
同樣,即使你有了共度一生的伴侶,你也沒辦法說,這就能消除你所有的孤獨。
也有人會說:“我和興趣相投的人成為朋友,就不會孤獨了?!贝_確實實,如果你歸屬了某個組織,那么就會有社團,有集體,你就會感到安心。但是,這種羈絆不能說牢不可摧。這種集體,稍有點兒風吹雨打,馬上就會四分五裂,土崩瓦解。
孤獨,沒有任何人能夠逃避。人就是孤獨地來到這個世界,孤獨地活著,孤獨地死去。不管和誰在一起,不管和誰能夠心靈相通,人都是孤獨的。
也因此,我認為要有一顆能耐得住孤獨的心。
當你意識到生存即孤獨,愿意去接納它,那么,你就邁出了變得強大的第一步。這是建立所有人際關系的開始。
孤獨絕不是孤立。大家都很孤獨,所以,也就能友善相待。只有明白了自己的孤獨,才能理解對方的孤獨,才能體諒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考慮。
也只有這樣,才會有幸福的降臨,有豐富多彩的人生。
如果有人問我:“對于這種孤獨的人生,你窮其一生,最想干什么?”
我會回答:“我想讓我的心靈工作。”
如果他繼續(xù)問我:“你想讓你的心靈在哪方面工作?”
我可能會回答:“我想讓它去理解人?!?/p>
人,身處我們左右,但我們卻不甚了解。對于我來說,了解人是我最感興趣、最希望傾其一生來解開的謎團。去了解,去探究,僅僅這種行為都讓我覺得幸福無限。
我不會因為永遠解不開謎團而退縮放棄。在我人生的長河中,我希望我能跟著各種人去學習,去接近答案,去稍作理解。
所以,對于遇到的所有的人,我都會去思考。也是為了所有的這些人,我可能才希望讓我的心靈去工作。在所有的這些人當中,當然有我自己。
有一個不可思議的、未知的、孤獨的自己。
一直以來,我都只盯著我遇到過的人。我想什么時候,我也應該好好審視自己。
孤獨地生活,也可以說是,和你自己這個朋友一起生活。
人生的疑惑,就如同一個沒有終結的圓環(huán)。
審視自己,也就是不斷地問自己:“人,到底是什么?”可能,有時候你會很心酸難受,有時候會淚流滿面,但正是這些,可能才是人生的終極學問。
我希望,我能時時保有一份好奇心,去探究新事物,去真誠地審視自己,去思考自己究竟能做什么,究竟應該做什么,并能夠付諸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