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好多問題的說。。。。
先來說圣彼得大教堂的拱頂上的壁畫如何完成,首先我認同@少個螺絲 的答案,的確應該是搭腳手架上去的吧。但是完成這幅壁畫絕不是米開朗基羅一個人搞定的,繪制一幅壁畫需要經(jīng)過許多復雜工序,只有這樣才可以保證這些壁畫在幾百年之后色彩還鮮艷亮麗(偶爾修修補補是必然的)。
而米開朗基羅所采用的繪畫技法是一種已經(jīng)沿用了幾百年的技法——濕壁畫技法,是墻壁繪畫的最持久的形式。先在作畫的墻上抹上粗糙的灰泥,形成“粗灰”層。草圖就描畫在這層灰泥上,然后滲進墻壁里。然后再在其上覆蓋一層“細灰”層,并且在上面重畫一遍草圖。畫家在這層潮濕的新泥灰上,用以水調和的顏料作畫,在這一階段,顏色和墻壁就會永久的融合在一起。米開朗基羅所使用的顏料都是由他自己發(fā)明和調制的,都是獨特而新穎的 。
這種繪畫方法要求畫家用筆果斷而且準確,因為顏色一旦被吸收進灰泥中,要修改就很困難了。所以并非所有的畫家都能勝任這一艱苦而繁復的工作。達芬奇的壁畫《最后的晚餐》雖然原畫精美無比,但沒有使用濕壁畫技法來描繪,而是以蛋彩上色,在達芬奇活著的時候,就開始顏色開裂、變暗,甚至發(fā)霉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最后的晚餐》其實都是17、18世紀的畫家修補加工過的。
1987年開始,專家們用最新的科學技術對西斯庭禮拜堂的天頂畫《創(chuàng)世紀》和祭壇畫《最后的審判》進行了仔細的清洗,終于使其恢復到了接近原來的鮮艷程度,也就是你現(xiàn)在所看到的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