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影視作品中,都會有一些貴胄重臣的女眷受到朝廷的冊封,被稱作“誥命夫人”,一般是朝臣或者妃嬪的家人。漢朝以后,開始對于王公大臣們的妻室、母親等女性家眷進行加封,稱作“誥命夫人”,這些誥命夫人從自己夫君或者兒子的官階品級。
更多的時候,還有一個比較熟悉的統(tǒng)稱,稱作“命婦”。宮廷之女眷稱作“內(nèi)命婦”,外臣之身有誥命者稱作“外命婦”。
誥命夫人主要出現(xiàn)于唐朝、宋朝、明朝與清朝,一般來說,一定級別的官員的母親、嫡妻能夠有機會被授以誥命。
在唐朝,最著名的就是各種“國夫人”,比如武則天的母親被冊封為榮國夫人、姐姐被冊封韓國夫人、外甥女是魏國夫人等這些都是命婦之稱呼。命婦有一定等級,也有一定的俸祿,但是并沒有實權(quán)。
事實上,“誥命夫人”只授予一品、二品官員的直系女性親屬、妻室,三品淑人、四品恭人、五品宜人、六品安人、七品之下稱作孺人。
封建時代,女性需要遵循嚴格森嚴的禮法,即便是誥命夫人,也僅僅是附庸于自己的丈夫、兒子。明清時代,身有誥命之人與尋常女性是非常不同的,地方官員也要尊敬禮讓三分。
不過事實也沒什么實際作用,更多的還是一種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