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油田,是20世紀60年代至今,中國最大的油區(qū)。
它一舉甩掉了中國“貧油國”的帽子,對中國的工業(yè)發(fā)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可是,這么大的油田,怎么直到60年代才發(fā)現(xiàn)?
日本人占領經營東北那么多年,重工業(yè)發(fā)展的也不錯,怎么就沒發(fā)現(xiàn)油田?
這個問題日本人剛開始也是很不理解,剛知道大慶油田的時候,那叫一個捶胸頓足如喪考妣啊。
如果當初能找到大慶油田,也就不用著急跟英美開戰(zhàn),也就不用南下作戰(zhàn),也就不會吃兩顆原子彈,更不會淪落到白忙活幾十年還被美國占領的下場。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那日本人有沒有機會發(fā)現(xiàn)呢?
答案是有。
當時日本人在東北試鉆了很多口井。
上圖黑色圓點,靠近滿洲里那里的扎賚諾爾,還有下面的阜新,都實際鉆井過。
尤其是阜新鉆探區(qū),真是差一點兒就成功啊。
讓人想起來就心驚膽戰(zhàn)。如果當初鉆出來大油田,抗戰(zhàn)打起來不知道有多慘!
那他們怎么就沒有挖出來呢?
這張漫畫就是最生動的解釋!
不是沒挖到足夠深度,就是挖錯了地方。
日本人最初鉆探,是在1929年,扎賚諾爾。由滿鐵地質調查所進行。鉆探結論是:有瀝青礦,但礦量很少,很難商業(yè)開采。918事變的1931年,關東軍為了調查國防資源,又派了地質調查隊過去,鉆了20多口井。什么也沒挖到,以失敗告終。1932年,滿洲煤礦在阜新試挖1000米級井,得到200多升原油。大受鼓舞之后,滿洲石油,偽滿洲國產業(yè)部,滿洲礦業(yè)開發(fā),日本石油等幾家合伙,計劃在這里進行更大范圍的探礦,挖個47口井。結果挖了口2000米級的試鉆井,又是什么也沒挖到。然后就自認倒霉放棄了。
這是當時日本石油鉆探公司的鉆井費用。深度單位“間”,約1.82米。
挖個千把米,技術上是沒有太大問題的。1938年,日本石油(公司名)挖出過3499米的井,深度是當時世界第10名。
但費用是個大問題,上圖中的費用千萬別用今天的日元算,當年的日元那真是實打實的值錢。
一個月能拿幾日元就已經很滋潤了。
沒有確切把握,只要是資本家自己掏腰包,就沒人愿意冒那么大風險。舉個最近的例子,
2005年7月14日日本帝國石油公司就獲得了日本政府的批準,可以在東海日本單方面主張的“中間線”日方一側3處地點進行天然氣開采。
由于這三個地點位于東海中日爭議海域,中國次日就此公然侵犯中國主權的行為提出了嚴正抗議。
但是帝國石油公司測算后發(fā)現(xiàn),試開采一個油井至少得花費20億至30億日元,是該公司難以承擔的。而且中日在這個問題上尚未達成任何一致,使得帝國石油公司遲遲沒敢實施開采工作。該公司8月26日曾表示,在日本政府對其職員提供安全擔保的情況下才會對東海油田進行試鉆探。
那帝國石油現(xiàn)在開采了嗎?
當然是不敢啊。有油沒油不好說,敢去鉆探就可能吃炮彈,誰敢拿自己家錢和命往海里扔啊。
那日本政府自己掏腰包,派關東軍去干呢?
給大家講個感人的日本人愛國的故事:
1941年6月,對美開戰(zhàn)前半年,日軍華北駐軍參謀部派石油工程師去調查某些有自然石油逸出的地方。好不容易到了那邊,當地的特務機關長對工程師說:“預算總共才9000萬日元,這點錢什么也干不了,全拿去挖井了。你在這里找個涌泉,叫攝影隊拍個電影,帶回國去宣傳,就說打出石油來了,讓他們趕緊把預算撥過來?!?/p>
你看,電影里一片鐵心照日丸的特務,其實也有很多貪污犯。
不管哪個國家,只要是貪污,沒有一個能干好。指望貪污犯愛國,扯淡。
特務形象
那么,如果沒有貪污犯,全是神風隊員似的工程師,也不用只愛錢的資本家,只用忠君愛國的關東軍,能挖出來嗎?
答案是:也不能?。?/p>
第一:鉆探工具/原料
上文中寫的日本深井記錄,是1938年達成的。當時日本鉆井用的鍛造鐵管(技術已經落后)還是依靠進口,6~14寸的大口徑無縫鋼管是1934年才開始國產。
當時中日戰(zhàn)爭已經逐步擴大,這么好的無縫鋼管能給民用?軍隊肯定不會答應。
那進口呢?當時美國已經禁止向日本出口廢鋼等戰(zhàn)略物資,能直接軍用的無縫鋼管更不要想。
首先物質上就無法保證。
第二:石油鉆探理論及技術
當時世界上最風行的石油理論是海相生油理論,石油工業(yè)技術最先進的國家是美國。
日本人占了東北,那自然只允許日本公司鉆探,不可能分肉給美國佬。
日俄戰(zhàn)爭之后,美國想插手東北,搞個滿鐵日美合營,但當時日本外相小村壽太郎堅決反對:我們日本死了幾萬人打下來的地盤,跟你合伙?那不是白打了?
所以,石油產業(yè)上的日美合作就沒了可能。
石油工業(yè),當時又是國防命門,重大軍事機密,防特壓倒一切,就算美國工程師愿意為錢來,關東軍也不同意。
那再假設一回,美國人同意合作,能挖出來嗎?
NO。
大慶油田這些都是新中國根據陸相生油理論挖出來的。
陸相生油理論是1941年才有了雛形,當時日本已經和美國開戰(zhàn)。而理論從雛形到實現(xiàn),時間還遠的很。更何況日本人思想保守,接受新理論新事物的速度遠遠來不及。
第三:日本石油產業(yè)已經南下爪哇
日軍占領荷屬東印度
日本向美國發(fā)起偷襲的第二年(1942年),1月17日海軍傘兵部隊(橫須賀鎮(zhèn)守府第一特別陸戰(zhàn)隊)占領了蘇拉威西島的萬鴉老,2月14日,陸軍傘兵部隊(第1挺進團)占領了蘇門答臘島的巨港,控制了荷屬東印度群島的油田群。
此后日本石油產業(yè)80%以上的人員和設備全部投入這些油田群的修復/增產工作。
換句話說,已經沒有余力再去東北大規(guī)模鉆探了。
更何況這些人員和設備在美軍轟炸和叢林疾病的聯(lián)合攻擊下,損失慘重,
就算后面能接受陸相生油理論,也找到了大慶油田,他們也沒有活著回到東北的機會了。
戰(zhàn)爭打到后面,海路,空路,都沒有他們的活路。
所以,日本人沒能發(fā)現(xiàn)大慶油田,并不僅僅是天佑中華,而是有實實在在的背景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