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762年起,路易斯安那地區(qū)就是西班牙在北美的殖民地,1795年,美國與西班牙簽署了條約,確認美國擁有在新奧爾良的存貨權(quán)和密西西比河的航行權(quán)。
誰知,1800年西班牙秘密將路易斯安那地區(qū)轉(zhuǎn)讓給了法國。美國得知后,擔心會失去新奧爾良的使用權(quán),于是派人與拿破侖交涉購地事宜,希望通過購買新奧爾良及密西西比河以東地區(qū)來維持航運暢通。
此時拿破侖正因戰(zhàn)爭經(jīng)費緊張而苦惱,于是干脆向美國提出出售整個路易斯安那地區(qū),可是美國原本只打算出價200萬美元購買新奧爾良。
拿破侖的提議能讓美國領(lǐng)土增加一倍,美國動心了。1803年,經(jīng)過一番討價還價,美國最終以每英畝三美分的價格,向法國購買來將近21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交易總價為1500萬美元。
“路易斯安那購地案”所涉土地面積是今日美國國土的22.3%,與當時美國領(lǐng)土面積大致相同。這片土地囊括了密西西比河流域的絕大部分區(qū)域,而密西西比河南接大海、北通五大湖,是美國內(nèi)河航運的命脈。
在意圖吞并英屬殖民地加拿大省失敗后,西班牙手中的佛羅里達成為了美國的新目標。
1808年,當西班牙被法國占領(lǐng)而自顧不暇時,美國開始以武裝移民的方式乘機向佛羅里達滲透。1819年,美國派出安德魯·杰克遜將軍率軍占領(lǐng)了彭薩科拉,從西班牙手中奪取了佛羅里達。之后,美國與西班牙簽訂條約,以五百萬美元的價格將佛羅里達賣給了美國。
東西佛羅里達共約1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入美國版圖。
1845年,美國將原屬墨西哥的得克薩斯納入版圖后,兩國就一直處于劍拔弩張的狀態(tài)。
1846年,美國借由墨西哥騎兵與美軍發(fā)生沖突向墨西哥宣戰(zhàn),美墨戰(zhàn)爭爆發(fā)。1847年,美軍占領(lǐng)墨西哥首都,雙方開始談判。1848年,美墨簽訂條約,條約規(guī)定墨西哥的格蘭德河以北全部讓與得克薩斯,割讓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給美國。
作為補償,美國付給墨西哥1500萬美元和放棄墨西哥所欠的325萬美元債務(wù)。
1853年,美國又以100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亞利桑那以南希拉河流域約7.7萬平方公里的墨西哥土地。
1856年,俄國在克里米亞戰(zhàn)爭中失敗后,元氣大傷,遂欲將阿拉斯加這塊看似無用的凍土賣掉,并且將買主鎖定為美國。
1858年,俄國在清政府手中掠奪了黑龍江流域的大片土地,對于阿拉斯加這塊“苦寒之地”更是無心開發(fā)。于是便向美國提出出售阿拉斯加。
誰知此時的美國正處于南北戰(zhàn)爭,根本沒心思買地。俄國卻似乎認定了美國這個買主,居然耐心等待了九年。
1865年,美國南北戰(zhàn)爭結(jié)束,1867年,俄國派人到美國談判賣地事宜,俄國最終以720萬美元的價格成功將阿拉斯加賣給了美國。
美國以每英畝僅2美分的價格買下了面積達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及阿留申群島,比之前購買路易斯安那地區(qū)還要便宜。可是事后,主持購地案的美國國務(wù)卿西沃德卻被美國民眾嘲諷,稱阿拉斯加為“西沃德的冰箱”。
時至今日,美國人恐怕做夢都會笑醒:阿拉斯加幅員遼闊、三面環(huán)海,是世界上最大、最富饒的漁場之一,除此之外還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資源。
美國雖然也曾利用移民滲透、武力威脅、戰(zhàn)爭掠奪等手段奪取土地,但不論是主動購買、戰(zhàn)爭奪取土地后給的賠償、還是被鎖定為買主,相較于當年的沙俄和日本來說,花錢買地顯得更為“君子”,也更為“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