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有不少人看過韓國電影《殺人回憶》,該片取材于華城連環(huán)殺人案,1986年至1991年間,10名女子先后被奸殺。先后投入200多萬警力調(diào)查,涉及嫌疑犯和證人2萬多人。2004年,在案發(fā)地附近,又有女大學生失蹤被殺??芍敝?006年,華城連環(huán)殺人案最后一起案件的訴訟時效已滿15年,調(diào)查終止,懸案仍未決。電影的結尾,有目擊者稱,那個案犯,看上去只是個普普通通的人。
而近日破獲的甘肅白銀市連環(huán)殺人案,似乎是華城案在天朝的雙生。1988年至2002年間,9名紅衣女子慘遭奸殺碎尸,其中年齡最小的只有8歲。直至案犯落網(wǎng),與他生活了30多年的妻子,都無法相信:老實穩(wěn)重,話不多,甚至很少發(fā)火的丈夫,竟會是殺人狂魔。辦案刑警多年來常念叨著一句話:“你說這個案子怪不怪,兇手到底是怎么想的?”——幾乎很難從網(wǎng)絡上找尋到答案。
很偶然的,昨天聽到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這樣一段話:“那些連環(huán)殺手追逐的,恰恰都是最愛的夢中情人。”無論華城還是白銀案,對罪犯的畫像,都包含“仇視女性的變態(tài)心理”。可武老師這一語中的,卻更讓人毛骨悚然。
武老師的解釋:哪怕大多數(shù)普通人的愛戀,除非一開始就是平淡的相濡以沫,否則也會越是轟轟烈烈,越是愛恨交織。因為面對愛人,雙方都不可避免地將自己最美好與最分裂的一面全然展現(xiàn)出來。
心理學有個術語叫做投射(Projection),是說像投影儀一樣,將自己的內(nèi)心投射到他人身上。你對他人的評價和態(tài)度,本質上是自己內(nèi)心的外化。大多數(shù)一見鐘情,或者所謂“遇見另一個自己”,那頃刻間的天旋地轉,其實你都看不到真實的對方,而只是將自己心中最理想的夢中情人,投射到他/她身上??梢韵胂螅绞窍嗵?,越會發(fā)現(xiàn)對方種種不如你理想的地方,這時候,就會產(chǎn)生另一種心理學現(xiàn)象,投射性認同。你會試圖影響對方,接受你在他身上的投射,為你改變自己,成為你理想的樣子。聽上去有點恐怖,但大多數(shù)愛戀從一開始就伴隨著雙方對感情支配和控制權的爭奪。比如女生的作,就是以懲罰機制迫使男生就范。而利用輿論壓力打擊“剩女”,某種程度上也是將他人對“剩女”的種種觀點態(tài)度,強加給所謂“剩女”去認同的操縱。簡單講,小孩子成天因為成績不好被老師訓,時間久了,也都會認同自己就是個落后生,成績自然更是每況愈下。情侶間,越是缺乏安全感的那個,反而越容易挑剔對方這個不好,那個不是,通過打壓對方接受“是我不好”的投射認同,讓對方離不開且聽命于自己。哈,當然行為本身可能是無意識的,但確實就是這個效果。有趣的是,特別有掌控欲的人,往往會同時有著受虐狂的另一面。比如克林頓的戀愛對象,就總是在女強人希拉里和傻女孩萊溫斯基這兩種極端之間搖擺,所謂魚與熊掌皆我所欲,卻不能兩全也。雖然心理醫(yī)生列舉了不要去看《50度灰》的種種理由,但其實有些霸道總裁暗地里就喜歡“被”小鞭子抽抽抽。正所謂,陰陽相生,走向一個極端的同時,必然會催生了這個極端的反面,也就是相愛相殺的道理。
但是,好在還有但是。俺這個公眾號,沒想一本正經(jīng)做學術分析,咱也不是專家,最終還是會落在可操作性地令我們的生活更美好這么積極向上的實處。感謝耐心讀到這里,恭喜你結尾有彩蛋!連環(huán)殺人案都派上了用場,就是想要隆重推出這樣的結論:學會釋放內(nèi)心的攻擊性,反而會滋養(yǎng)愛情,真正走向天長地久(終于明白,俺為啥叫做“憧憬美好的小惡魔”了吧)。
愛情是兩個獨立的個體想要在一起,任一方無條件地寵著讓著對方,這種模式都是無法長久的,除非你就是要選擇一個無力還擊,甘于被完全支配掌控的戀愛乃至結婚對象。武老師舉了泰迪熊的例子(參見成人重口B級片《泰迪熊》1和2),越是父母動不動就發(fā)脾氣,沒有安全感的小孩子,出門上學前,會對床上的泰迪熊說:你要乖乖聽話,就這樣呆著別動,等我回來。結果放學一開門,果然泰迪熊一動不動還在那里,小孩子會覺得很滿足,因為借由自己對泰迪熊的掌控找到了安全感。長大后,或許很多人都曾幻想過伴侶也可以像那只泰迪熊一樣“可靠”,但大多數(shù)人都不能如愿長期把持著對關系的控制權。于是,當對方不能滿足自己的心意時,開始以各種形式攻擊,這再正常不過了。
我們每個人內(nèi)心,都藏著個小惡魔。大多數(shù)人平日里對同事朋友還能寬容客氣,偏偏對于最親最愛的人……一方面,我們攻擊愛人,想要掌控其就范;另一方面,我們試探愛人,是不是真的可以安全地展露自己的陰暗面,不害怕因此被拋棄。所以,那個發(fā)動攻擊的小惡魔,鬧得越兇,內(nèi)心反而越脆弱地充滿了不安和恐懼。因為現(xiàn)實生活里,只有為數(shù)不多的人,可以真正被伴侶全然接納,用武老師的話說,就是在釋放內(nèi)心的攻擊性時,“被接住”,于是,確認自己在這段關系中,是安全的。
可以一直小打小鬧而沒有翻臉的,才是能夠相伴一生的緣分。吵的內(nèi)容不重要,關鍵是過程中,雙方的情緒都獲得了適當?shù)氖杞?。那些相敬如賓,客客氣氣的夫妻之間,維系的更多是責任與義務,而非一不小心就會傷到自己的感情。任一段親密關系,都不可能永遠不拌嘴,但冷戰(zhàn)乃至非暴力不合作,才是真正危機的開始。當你想要深入一段感情時,不妨試著吵吵小架,看彼此能不能真的把對方“接住”。既不是無端要挾,也不是無下限包容,就是劃定個緩沖區(qū)間,界內(nèi)的合理沖撞都是安全,可以既往不咎的。天旋地轉的熱戀之后,倦怠期內(nèi)能給彼此安全感,往往會帶來更長久的依戀,而非依賴。
或許,說到這里,你大抵也可以理解。為什么那些連環(huán)殺手,要殘忍地殺死夢中情人。他們總是被拒絕,而內(nèi)心的任何不滿,也從未能”被接住“。平日里,他們只是內(nèi)向穩(wěn)重,甚至很少發(fā)火的普通人。當然,必須強調(diào)的是,最后演變?yōu)檫B環(huán)殺手的,自幼經(jīng)受的這種人際孤獨感要強烈得太多,才會變成需要以殺戮來釋放的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