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人曾說:每個中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同時,在佛弟子眼中,他也是一個佛緣深厚的修行人。
蘇東坡在《留侯論》里曾說過幾句話,很有見地,他是這樣說的: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最后的兩句話:“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逼湟鉁\顯易懂:遇到突發(fā)的情況毫不驚慌,即便遭受無緣無故的加害也不動怒。這里面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氣節(jié)、忍辱、以及定力。
02
蘇東坡的父親,叫:蘇洵,是一個很有文學(xué)天賦的人。他27歲才開始發(fā)奮讀書,在此之前是個紈绔子弟,整天吃喝玩樂,吊兒郎當(dāng),從不看書。
在《三字經(jīng)》里:“蘇老泉、二十七、使發(fā)奮、讀書籍”。說的便是蘇東坡的父親。后來,蘇洵和自己的兩個兒子一起讀書學(xué)習(xí),最后的結(jié)果是父子三人成為著名文學(xué)家,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據(jù)了三個位置。
蘇洵給兒子取名為“軾”,是希望兒子像軾之于車一樣,有一些外飾的東西來掩飾其灑脫不羈的本性,處世能圓通一些。而蘇東坡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便教他讀《范滂傳》,因此對蘇東坡后來的人格形成,埋下了正直不阿的種子。
03
1057年,蘇東坡父子三人進(jìn)京趕考,這時他的母親卻去世了,他們考中進(jìn)士的消息,最后她母親也沒有等到,這可以說是蘇東坡心里一個很大的遺憾。辦理完母親的喪事,他為母親守孝三年。
1060年,蘇東坡全家才前往京城居住。就在蘇東坡走上仕途,準(zhǔn)備實現(xiàn)他人生抱負(fù)的時候,和他感情至深、相知相愛的妻子卻不幸因病去世。時年,是1065年,蘇東坡28歲。
陷在悲痛中的蘇東坡,還沒有從中緩過來。一年后,他的父親也跟著去世了。深受打擊的蘇東坡,扶著父親和妻子的靈柩來到故鄉(xiāng)四川眉山,把他們葬在了母親的墳?zāi)古赃叀?/p>
04
他當(dāng)時患上了嚴(yán)重的抑郁癥,幾乎連自己的孩子都無法照顧。在丁憂守孝期間,每天都在埋葬親人的墳?zāi)古?,獨坐回憶、以淚洗面。
整整三年的時間里,他沒有寫過一首詩,只是親手為亡妻長眠的那座山墳上,種下了很多棵松樹。十年之后,他在一個夜晚,忽然夢到他已離世多年的妻子,借助月光的清輝,他寫下了一首詞,這首詞便是《江城子·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從詩詞中可以看出,即便是經(jīng)歷十年時間的洗禮,也無法忘懷當(dāng)年和深愛著的妻子一起生活的那段日子,釋懷不了彼此間別離的痛苦。
05
走入仕途,為官后的蘇東坡,并不圓滑變通,保有赤子之心的他,直言直語,痛斥朝廷以及當(dāng)時改革的弊病。由于對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有不同看法,結(jié)果是被貶官杭州通判。自此,蘇東坡的后半生,便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1074年,蘇東坡38歲,被貶密州。當(dāng)時的密州正在鬧蝗災(zāi),蘇東坡親自加入去捕捉蝗蟲的隊伍中。看到百姓因天災(zāi)而流離失所,他的內(nèi)心比蝗蟲啃噬還要難過。
然而,讓他更難過的是,除了天災(zāi),還有人禍:西夏入侵大宋,居然在朝廷里頭,有人建議皇帝說要投降。他悲憤地騎上馬,拈弓搭箭對著西北的方向,大聲吟誦出了那首《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06
顛沛流離的生活,讓蘇東坡和他的弟弟蘇轍,有七年的時間都沒有見面了。有一年的中秋節(jié)之夜,他望著天上的月亮,想起遠(yuǎn)方的親人,黯然神傷,寫出了這首流芳千古的詩詞:《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079年,蘇東坡因為“烏臺詩案”而入獄,成為他一生的轉(zhuǎn)折點。他在監(jiān)獄里被關(guān)了四個月零二十天,在除夕前被放出獄。出獄以后,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
由于團練副使這個職位相當(dāng)?shù)臀?,于是生活便越發(fā)困頓,他便帶領(lǐng)家人,在家后東面的一片坡地上開荒,種田以幫補生計,并為自己取號為:東坡居士。
荒地十畝,躬耕其中。新蓋茅屋,取名雪堂。宴請賓客,論詩作畫。挖魚塘,筑水壩,栽橘樹,托人從四川老家捎來菜籽種下,研究美食,自創(chuàng)東坡肉,熬東坡湯……
就這樣,蘇東坡過著如陶淵明那般的田園生活,悠閑、平淡、自得...不過他要比陶淵明懂得苦中作樂,調(diào)劑生活...
07
黃州這個地方,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也可以說是蘇東坡的福地。因為他結(jié)識了一些佛門高僧,在佛法上的造詣上,得到了提升與受益。他常與金山寺主持佛印禪師來往。佛弟子們熟知的關(guān)于他們倆的那些故事,便是來自這個地方。
有一次,蘇東坡做一首詩偈呈給佛?。骸盎滋熘刑?,毫光照大千。八風(fēng)吹不動,端坐紫金蓮?!?/p>
佛印禪師看后,即批“放屁”二字,囑書童帶回給蘇東坡。蘇東坡見后大怒,立即過江責(zé)問禪師,禪師大笑著說:“學(xué)士,您不是‘八風(fēng)吹不動’了嗎,怎又一‘屁’就打過了江?”蘇東坡聽后,無言以對。
還有一次,蘇東坡去找佛印禪師聊天。蘇東坡對佛印說:“我最近學(xué)佛很精進(jìn),你看我現(xiàn)在的坐姿如何?”佛印贊嘆道:“像一尊佛?!碧K東坡聽了很高興。佛印接著也問道:“那你看我怎么樣?”蘇東坡為了壓倒佛印,就答道:“像一坨屎?!?/p>
佛印聽后只笑笑。蘇東坡回去后很是得意高興,到處宣揚他這回勝了佛印。蘇小妹聽了以后,卻對他哥哥說:“哥,你不要再四處宣揚了,其實是你輸了?!碧K東坡不解。蘇小妹于是繼續(xù)說道:“佛印心里有佛,所以他看誰都是佛。你心里有屎,所以看誰都是屎?!?/p>
08
在黃州,當(dāng)時還有一家寺院,名叫:安國寺,原名叫:護(hù)國寺。其時的主持名叫:繼連。是一位有很高文化素養(yǎng)以及威望的大和尚。1080年2月的一天,正在熟睡的蘇東坡,被院外百舌鳥的歡叫聲喚醒了。
蘇東坡順著村邊的花柳一一品看著。就在此時,他發(fā)現(xiàn)在茂林修竹的深處有一座古寺。也是這一天,蘇東坡與繼連大和尚在安國寺中相會,一番交談后,讓蘇東坡深感相見恨晚。從此,蘇東坡每隔一兩天就去一趟安國寺,晨往而暮還,開始了他那“歸誠佛僧,求一洗之”的生活方式。
蘇東坡謫居黃州五年的時間里頭,與繼連大和尚一起拯救鄂黃溺嬰,在黃州發(fā)生瘟疫之時,又用從老朋友巢谷那里苦求來的“圣散子”藥方,救活當(dāng)?shù)厝藷o數(shù)。安國寺內(nèi)有一亭,名叫:遺愛亭。自此,成為人們景仰蘇東坡的勝地。
當(dāng)時的蘇東坡,還將安國寺旁的一口水塘辟為放生池,用于放養(yǎng)魚、蛤、龜、鱉,并勒石立碑,上書“蘇子瞻放生池”,黃州人受其感化,大都不喜隨意殺生。清代康熙年間,有一個人叫徐惺,曾在《安國寺放生池記》中記述說:“黃州安國寺旁有蘇子瞻放生池?!?/p>
安國寺旁有座文峰塔,塔頂長了棵柏樹,神奇的是,離文峰塔越遠(yuǎn),塔看起來越高。如今文峰塔已還給寺院,取消門票,由寺院僧人負(fù)責(zé)維護(hù)。
09
1084年,蘇東坡被調(diào)離黃州,蘇東坡來到安國寺與繼連大和尚等話別,繼連大和尚拿出筆墨,請他為寺作記,蘇東坡欣然應(yīng)允。
在《黃州安國寺記》中,蘇東坡深情地寫道:“城南精舍曰安國寺,有茂林修竹,陂池臺榭。間一二日輒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則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從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凈,染污自落,表里翛然,無所附麗。私竊樂之。旦往而暮還者,五年于此矣。”
“一念清凈,染污自落;表里翛然,無所附麗?!边@是蘇東坡到黃州之后,對之前在俗世官場中為人處世的回顧反觀、靜坐自省生發(fā)出的感悟。世間萬事,在于一念。一念清凈,污染自落;一念通達(dá),當(dāng)下自在。
從中可知,他是一個有慧根、豁達(dá)、能夠活在當(dāng)下,又善于發(fā)現(xiàn)快樂的一個人。所以蘇東坡認(rèn)為,人生的賞心樂事有很多,它們可以是:
清溪淺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話;
暑至臨溪濯足;雨后登樓看山;
柳陰堤畔閑行;花塢樽前微笑;
隔江山寺聞鐘;月下東鄰吹蕭;
晨興半炷茗香;午倦一方藤枕;
開甕勿逢陶謝;接客不著衣冠;
乞得名花盛開;飛來家禽自語;
客至汲泉烹茶;撫琴聽者知音。
10
1097年,年已62歲的蘇東坡,又被流放到了荒涼之地海南島儋州(今海南儋縣)。儋州,位于海南島西北部,地處熱帶,毒蛇猛獸遍地皆是。
在當(dāng)時的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現(xiàn)在的海南,已是觀光度假盛地??僧?dāng)時的海南,是什么情況呢?古人曾描述:“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崖州在何處?生度鬼門關(guān)”。
自古很多流放海南的人都死在了路途上。而當(dāng)時的蘇東坡已過六十,他料想此去也會兇多吉少,生還機會渺茫,于是便帶著棺木一同前往。在家人的淚眼相送中,他含淚與家人一一辭別,孤身一人前往海南。
每個人都會有低谷,都會遭遇人生的困境,但智者與愚者的區(qū)別在于:智者能很快調(diào)整心境,境隨心轉(zhuǎn);而愚者便心隨境轉(zhuǎn),悲觀沮喪。蘇東坡無疑是一位智者,來到儋州后的他,很快便轉(zhuǎn)變了心境...
他住的那所小而舊的房子,秋雨一來,房頂就漏水,所以夜里蘇東坡得把床東移西移……
有一次,蘇東坡看見好多白蟻死在他的床上。他說:“此間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然亦未易悉數(shù),大率皆無爾。惟有一幸,無甚瘴也?!?/p>
他說了一堆想要卻沒有的東西之后,還是慶幸了一把:沒有瘴氣。其中的快樂、其中的心態(tài),躍于言辭之間...
他把儋州當(dāng)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在這里辦學(xué)堂、介學(xué)風(fēng),以致許多人不遠(yuǎn)千里,追至儋州,跟隨他學(xué)習(xí)。在宋代100多年的時間里,海南這個地方,從來沒有人進(jìn)士及第。但因為蘇東坡,后來的一切都發(fā)生了改變。
因此,后人一直把蘇東坡看作是儋州文化的開拓者、播種人,對他懷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傳至今的東坡村、東坡井、東坡田、東坡路、東坡橋、東坡帽等,均表達(dá)了后人對他的敬重緬懷之情...
11
1100年正月,宋哲宗駕崩,宋徽宗即位。朝廷按例大赦天下。當(dāng)年5月,63歲的蘇東坡終能離開海南島了,離開這個他在人生最后階段生活了三年的海南島,他的內(nèi)心既歡喜也不舍,因回家而歡喜、因海南百姓而不舍。
他知道,這一別,就是人生中的最后一面,他在63歲的高齡一旦離開海南后,他不可能再次回到海南了。上船后的他,不愿回首,他擔(dān)心一旦回頭,他就離不開海南了。于是,他寫下著名的《六月二十日渡?!芬辉?,以別海南:
參橫斗轉(zhuǎn)欲三更,苦雨終日也解晴。
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可是,蘇東坡卻再也回不到屬于他的那個家了。1101年,在北歸途中,大半生顛沛流離的他,在顛沛流離的路途中、在常州那個地方與世長辭,享年64歲。
12
蘇東坡有四個兒子,大兒子蘇邁是前妻王弗所生,二兒子蘇迨、三兒子蘇過是第二個妻子王閏之所生,小兒子蘇遁是侍妾朝云所生,可惜兩歲的時候就夭折了。
蘇東坡一生無常,命途多舛。所以他從來不望子成龍,相反,他很希望他的兒子千萬不要太優(yōu)秀。他在小兒子出生三天時,按風(fēng)俗給他洗澡,寫過一首《洗兒詩》:
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
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愿孩兒愚且魯,
無災(zāi)無難到公卿。
其實,一生平平淡淡、安安穩(wěn)穩(wěn)、無災(zāi)無難,便是最好的人生。
13
自古偉人多磨難!蘇東坡的一生,歷經(jīng)苦難,每次被貶輾轉(zhuǎn)各地,他都用坦然快樂的心態(tài)去過隨遇而安的生活。每到一個地方,也竭盡全力關(guān)心民間疾苦,著名文學(xué)家林語堂稱他為:“百姓之友”,他每到一處,皆做利于當(dāng)?shù)孛裆?,與百姓打成一片...
他在《蘇東坡傳》還這樣說道:“悠閑的生活,始終需要一個恬靜的內(nèi)心、樂天曠達(dá)的觀念,和盡情欣賞大自然的胸懷。”說的便是蘇東坡這樣的人。近代著名學(xué)者王國維曾贊嘆蘇東坡:“若無文學(xué)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本退闼谖膶W(xué)上毫無成就,他的人格也會流芳千古的!
印光大師也曾開示說:“蘇東坡這位大學(xué)士,過去曾是大修行人。”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他在這人間走一回,留給我們后人最珍貴的財富,不僅是他的詩詞歌賦、書畫墨寶;還有他那一生真誠、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面對苦難挫折時的樂觀與豁達(dá),以及正直、善良的高尚人格。這些集于一體,方造就了這一位千古不朽,永存人們心間的:蘇東坡!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