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改掉孩子粗心毛病的若干方法很多孩子和家長都反映,孩子試卷上的錯誤很多都是因為粗心造成的,可是孩子似乎很難克服粗心這個毛病,每次考試都會因為粗心丟掉很多分數(shù)。家長和孩子都為此很著急。其實,如果對粗心問題有一個正確而全面的認識,那么這個問題就不像想象中的那樣會帶給我們如此多的困擾。
首先,家長應該正確看待孩子的粗心問題。其實不光是孩子,就是我們成年人也會經(jīng)常粗心,只是被我們忽略了。孩子的粗心之所以如此被重視,就是因為家長和老師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孩子的粗心在學習和考試中有很明顯的體現(xiàn),所以家長們就把孩子的粗心看成是很嚴重的問題。既然成年人都會粗心,那么小孩子的粗心大意又怎能不可饒恕呢?
其次,就一般情況而言,兒童容易粗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兒童的視覺識別和記憶能力不強,所以難免出現(xiàn)看錯或看對寫錯的現(xiàn)象。
2.注意力不夠集中,心在此而意在彼,那錯誤也就難免會發(fā)生了。
3.有時候一些看似是由粗心引起的錯誤,實際上是基礎不夠扎實、知識掌握不牢固、答題技巧不熟練造成的。
4.任務太多,孩子心急,也會造成粗心。
5.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及時糾正錯誤的習慣,平時做事情都有老師和家長來協(xié)助其檢查錯誤并改正,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及時檢查、及時改錯的習慣。
事實上,孩子在考試中是否粗心是由平時的習慣決定的。很多孩子在平時的學習中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粗心的毛病,這主要是因為自己做了作業(yè)由老師和家長來檢查,自己只管完成就可以了,沒有良好的習慣和責任意識。所以,孩子在考試中出現(xiàn)粗心的現(xiàn)象,家長是不是自己也該反省一下呢?
再次,在對粗心問題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之后,我們要用正確的方法來幫助孩子盡量減少由粗心造成的失誤。
1.家長不要動不動就以粗心為理由批評孩子,這樣容易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壓力,考試過程中會把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我不要粗心"之類的心理要求上,這樣反而更容易引起注意力分散,出現(xiàn)更多不必要的錯誤。
2.對孩子的粗心,家長盡量不要采取正面懲罰的方式,以避免對孩子粗心的強化,而是可以運用正強化的方法。比如在孩子粗心時不去批評他,但是在孩子細心地完成一件事的時候,家長此時及時表揚孩子,強化他的細心,這樣孩子就會慢慢接受這種心理暗示,越來越向著細心的方向發(fā)展了。
3.在平時的學習中幫助孩子養(yǎng)成檢查自己作業(yè)的好習慣。很多家長都愿意為孩子檢查作業(yè),以為這是對孩子負責,殊不知這樣孩子就養(yǎng)成了不細心檢查的習慣,要讓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首先要從家長做起。
4.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用自己的細心去感染孩子,比如把家里布置得井井有條,建議孩子學會自己整理東西、收拾房間,培養(yǎng)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的責任感。
總之,孩子的粗心并非罪不可赦,與其一味責備、給孩子施加心理壓力,倒不如在平時加強對孩子的訓練,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
粗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每個孩子可能不同,而糾正孩子的粗心,是一件細致的、艱難的、經(jīng)常反復的工作,希望家長朋友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耐心,不可急躁,更不可以責罵,不要期望一蹴而就。
在為學生進行學習輔導的過程中,家長們經(jīng)常會問的一個問題是:孩子粗心怎么辦?翻開孩子的作業(yè)本或者試卷,看看出錯的地方很少是難以攻克的攔路虎,卻是一些很簡單很基本的題目。于是做父母的大發(fā)雷霆或苦口婆心,而孩子卻是我行我素,屢教不改。這令家長們大傷腦筋。其實,簡單的外部現(xiàn)象背后有著內在的心理原因,粗心并不是偶然發(fā)生的。本文通過剖析粗心的原因,幫助家長們對癥下藥。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中等強度的動機和情緒為認知活動提供最佳背景。強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對認知活動造成不良影響。缺乏動機,情緒低落,往往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神思恍惚。孩子看電視正在興頭上,卻被母親強行關進房間學習。這時,孩子根本無心學習,因此心不在焉,錯誤百出。很多小學生的四則運算容易出錯,把'3'看成'8',把'+'當成'-'。當你給他指出來時,他會毫不在乎地說,有什么了不起,我本來會做的。其原因就是題目太簡單,無法激發(fā)動機。在這種情況下,應該讓孩子知道,我們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都不會很難,你與別人的區(qū)別就在于是否能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動機過于強烈,情緒過于興奮,則會導致意 識狹窄,思維混亂,甚至頭腦一片空白。有些孩子平時謹慎用功,是父母和老師眼中的好學生??梢坏娇荚嚲桶l(fā)揮不好,平時會做的簡單題目也會出錯,甚至漏答整張試卷。原因就是他太在乎考試,太想考好了。對這樣的孩子,家長不要在考前對孩子耳提面命,也不要表現(xiàn)出過高的期待。讓孩子把考試當成學習的一部分,怎樣學就怎樣考,輕松上陣
二、粗心是因為缺乏精加工
迎面走來了張老師。A同學近視眼,說這不是李老師嗎?B同學說這明明是張老師。兩位老師身材相似而五官相去甚遠。A同學只看清輪廓而沒有注意細節(jié),因此判斷失誤。同樣道理,學習中的粗心也常常是因為缺乏對認知刺激的精細加工。精加工往往是通過對比和辯別進行的。孩子同媽媽一起去蔬菜市場,見到了韭萊。幾天后學校里組織郊游,孩子指著麥苗說這是韭菜,我以前見過。老師拉他來到不遠處的蔬菜大棚,說這才是韭菜。孩子說怎么麥子和韭菜這么像。因為在見到麥子之前,他對韭菜只有一個大致的印象。在這之后,他就會為了把二者分開而作出精細加工了。為了防止粗心,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進行比較和辨別是重要的。例如,小學生經(jīng)常分不清'衰'、'衷"、 '哀'三個字。老師教他們'橫為衰,豎為衷,中間有口訴悲哀',學生就能夠正確書寫和使用了。對剛學拼音的孩子來說,區(qū)分'b與'd'是困難的。教師可以提醒孩子, 'd"與'a'的書寫相近?;蛘咦尯⒆优R摹寫在卡片上的大一點的字母,也能加深印象。因為大的字母在頭腦中形成的表象也較大,事實上是把細節(jié)給放大了
三、粗心是因為概念模糊
有時,看似簡單的粗心背后是概念錯誤。例如,一個孩子的作業(yè)本上是這樣寫的,'0×6=0','0÷6=0,''0+6=0','0+6=0'。當你指出他的錯誤時,他的解釋是:0就是什么也沒有,所以任何一個數(shù)與0加減乘除結果都是零。出錯的原因是孩子不理解力口減乘除四種運算的含義。所以,家長和老師還應多多追問孩子犯錯誤背后的理由,別讓粗心的幌子掩蓋了問題的真相,錯失教育的良機
四、粗心與個性和生活習慣有關
有心的老師都會發(fā)現(xiàn),一個班級里的孩子,其個性總是千差萬別的。有的粗枝大葉,有的謹小慎微;有的一時興起,有的有條不紊;有的大喜大悲,有的溫和平靜。前者比后者更容易犯粗心的毛病。因為非智力因素會對認知活動產(chǎn)生廣泛的影響,使認知活動帶上個人的特點和風格。一個孩子的房里一團糟,鞋子東一只西一只,他的作業(yè)本往往字跡潦草,頁面不規(guī)整。一個孩子常常丟三落四,做事會憑興致所至,往往觀察沒有順序,思考缺乏條理。因此,從生活做起,從小事做起,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和個性,能減少學習中的粗心。整理自己的衣櫥、抽屜和房間能讓孩子,變得仔細,有條理;安排自己的課余時間和復習進度表,能讓孩子變得有計劃,有順序;和諧***的家庭氣氛能培養(yǎng)愉悅平和的心境,讓孩子做事不驕不躁。這要求家長有足夠的耐心,不遷就,不粗暴。這樣,你就能夠通過改變孩子的行為來改變他的習慣以至于最后改變個性。日積月累,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粗心漸漸減少。
----------------------------------
21天習慣培養(yǎng)
大概意思是,如果你希望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就跟他一起制定一個21天計劃,比如要求他每天的作業(yè)自己檢查,只要檢查出錯誤并改正,就可以加一分;如果家長最后檢查還有錯誤,就減一分;如果21天內得滿21分,家長可以適當?shù)慕o一些物質或精神上的鼓勵;如果有減分,則需要他繼續(xù)執(zhí)行這個計劃,直到得滿21分為止,這時的獎勵也設一個價值低一些的。
專家有研究表明,通常21天以后,孩子就能養(yǎng)成一定的習慣,這要求家長也要有耐心和毅力,陪孩子解決這個問題。
有心的家長可以試一試,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用這種方法,幫孩子養(yǎng)成自己睡覺、洗漱、寫作業(yè)等習慣了:
這也是我從以前在愛問收集的,個人感覺很好.希望對你有幫助.在此也謝謝當初提供這個方法的有心人.好東西應該大家分享!
如何幫助孩子改掉考試粗心的毛???
第一、 要培養(yǎng)孩子仔細、認真的習慣。引導他們做事,做作業(yè)都要思想集中,要通過孩子過去馬虎的實例和教訓來分析馬虎所造成的危害。學會認真審題,是克服粗心的好方法。家長可以在孩子做題前先讓他說出題目的要求,提高審題的準確率。孩子要學會自己檢查,不要事事家長包辦,作業(yè)做完了,先讓孩子自己檢查一遍,家長再幫他檢查。
第二、 要整理錯題集。由于馬虎,經(jīng)常出錯,但對錯誤又不認真分析,很難吸取教訓。很多人改錯題時,并不是找錯在哪里,是什么原因錯的,只是把錯題從頭到尾再做一遍,蒙對了完事,這樣改錯題實效不大。把所有的作業(yè)、練習、考試中的錯題原封不動地抄在《錯題集》上,留下"錯誤檔案";認真檢查錯在什么地方,并用紅色筆在錯誤下面畫上曲線;找出錯誤原因并寫出來。根據(jù)孩子考試常犯的錯誤,常出的毛病,常馬虎的地方,和孩子商量擬訂一些題目給他做,要求又準又快,要做的題都是他會做的,很簡單,只要認真就會做出來,這樣來訓練他做題的準確率。孩子經(jīng)過這樣的訓練后,比口頭上讓他看準題、別馬虎的教育效果大不相同。只要孩子經(jīng)過訓練后改正了馬虎的毛病,有所進步就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強化他的信心,就會收到更大的效果。
第三、 教會孩子學會自我監(jiān)督,幫助他分析錯誤的關鍵在那里,讓孩子抄錄自我提醒的句子。例如:"堅決消滅錯別字",放在自己常見的地方,或貼在作業(yè)本第一頁上,提醒孩子注意改正粗心的毛病,這樣有助于克服孩子粗心的毛病。
有家長反映孩子不會做閱讀題,其實關鍵在于孩子有沒有認真地去讀文章,有沒有弄懂文章的意思。在假期,可以買一些相關的閱讀題給孩子做,但是必須要讓孩子看完文章以后,先告訴你文章是說什么的,教會他們去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
另外,寫話也是一個比較難的。到了三年級,我們還必須要面臨作文,有我們現(xiàn)在的看圖寫話,有想象作文(續(xù)編故事),還有命題作文。那我們先要讓孩子分清看圖寫話跟想象作文不一樣。兩種作文都可以讓孩子去想象,但是看圖的話,必須要在圖中意思的基礎上去展開合理的想象,如我們這次的圖,其實是兩只小烏鴉去捉蟲子喂烏鴉媽媽,目的是讓孩子明白"烏鴉反哺"的道理,但是由于畫面比較模糊,所以如果寫成兩只大烏鴉回來喂寶寶,或者烏鴉銜著樹枝回來筑巢,我們都當對。為什么有的學生卷子展開了合理想象,還要給扣了分,因為我們要求孩子把圖中烏鴉的一些動作具體寫出來,而不能完全通過阿姨跟小女孩的對話呈現(xiàn)出來。另外,有的學生寫烏鴉媽媽跟小烏鴉進行了對話。因為這里是看圖寫話,所以這些是不可能出現(xiàn)的,屬于不合理的想象。如果寫成:小女孩好象聽見了烏鴉媽媽跟小烏鴉說,這就可以成立。圖上如果出現(xiàn)的都是動物,我們可以當作想象作文,加上合理的擬人進行描述,就是把它們當作人來寫,給它們添上對話。
--------------------------------
粗心毛草是不少孩子都存在的問題,也讓不少父母操心不已。要真正徹底解決問題,首先要分析一下原因,否則,我們難以抓到根本,也難以幫助孩子改掉這個毛病。
原因1、粗心毛草,慌手慌腳的孩子,多是思維敏捷的孩子。他們還沒有完成手頭的事情,就已經(jīng)想到下一個事情了。
原因2、剛剛上小學一年級,孩子還沒有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幼兒園的老師往往對于孩子到底掌握多少知識,掌握得牢靠不牢靠,是不是認真完成,并沒有特別的要求,所以,孩子以為這樣就是上課學習了。把這樣的認識和習慣,帶到了小學學習的中。
原因3、您是一個急性子媽媽,也肯定是一個做事利落的媽媽。這樣的媽媽,往往在生活當中,沒有耐心等著孩子把事情做完,比如系鞋帶穿衣服吃飯,孩子小時候,自己從頭到尾很難得有自己把一件事情做完的鍛煉,長期下來,養(yǎng)成了什么事情都依賴媽媽的習慣。這種習慣帶到了學習中。
原因4、媽媽越是急,孩子越是不知所措,孩子這時把精力放到怎樣應對媽媽,而不是應對作業(yè)了??偸侵v道理或在旁邊守著,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打孩子是我們大人無能的表現(xiàn),可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打孩子能夠解決問題,孩子的教育可就簡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