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楷書很多人會想到顏真卿、柳公權這些楷書大家,但是在清朝的書壇有一個所寫楷書,造詣深厚,筆法精湛,雖然不能說超越了顏真卿和柳公權,但是實力還是有的。只是因為一個原因,讓后人并不看好他的楷書。
這個人就是黃自元,他是同治年間的榜眼,可以稱得上是一位飽讀詩書的文人,他并不是以書法為業(yè),但是他的書法水平在當時的書壇首屈一指。黃自元自幼跟隨祖父練習書法,基本功很扎實,對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這些楷書大家的筆法有著深刻的領悟。
從他的楷書中可以看出,運筆剛勁有力,從起筆到運筆再到收筆,沒有拖泥帶水之感,顯得干凈利落。在筆畫的組合上距離均等,布局嚴謹,沒有一筆懈筆,給人一種一絲不茍的感覺。
從黃自元的楷書上可以看出,他學到了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等人的書法精髓,使他的楷書骨力豐盈,瘦勁之中又不失豐腴之感。這樣的楷書不僅在清朝是首屈一指,就是放在當代的書壇也是佼佼者。
只是在黃自元去世之后,他的楷書受到越來越多的貶低,認為他的書法就是館閣體。因為他的書法在筆畫布局上和館閣體如出一轍,嚴謹而呆板,只是為了書寫而書寫,沒有靈動之氣。
所以黃自元的書法沉寂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尤其是提到他的楷書很多人會想到館閣體,并且稱他是館閣體的代表書法家。曾有書法家說過黃自元的楷書不宜學習,毫無神韻,只是黃自元的楷書符合當時書壇的審美,所以才受到推崇。其實,對待黃自元的楷書應該客觀看待。
黃自元雖然不能稱得上是開宗立派的大師,但是他的書法還是有很多地方值得學習,比如在筆法上,和字的間架結構上,遵循著古人的法度,把楷書寫到了一定的境界。雖然受到館閣體的影響,但是在一些筆畫上又有著變化,并沒有完全拘泥于館閣體。
尤其是黃自元在前人的基礎上總結出了《間架結構九十二法帖》,為書法的學習增加了依據,他的楷書也是遵循著《間架結構九十二法帖》,字里行間有著古人風韻。黃自元的楷書在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沉寂之后,逐漸被書壇認可,他的楷書也被稱為楷書的典范之作。
看來黃自元的楷書之后,你感覺他的楷書造詣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