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心理學
2022/11/17 09:04
不論你是希望花時間和精力深入學習心理學,希望將心理學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還是希望用心理學幫助他人,你都可以在《心理學小課堂》獲取到關于心理學這門學科的全貌,我將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對這門學科做一個簡單介紹,希望碎片化的時間里,獲取到你所需要的東西。
前面幾篇介紹了發(fā)展心理學,今天開始我們來說說
社會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
人際關系(例如:對他人的知覺,吸引力)
人格(例如:人格類型,自我概念,態(tài)度)
群體行為(例如從眾,服從)
然而,人際關系的基礎是人們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建立的關鍵的發(fā)展關系,下面提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他人的知覺和異性吸引這兩個方面。
1、對他人的知覺通常會取決于我們眼中他人的主要特點。阿希和凱利發(fā)現(xiàn)我們在知覺他人時會主動尋找一個人的“核心特質”(相對于“邊緣特質”),例如“熱情”的人是寬容的、幽默的和友善的;“冷酷”的人則反之。
光環(huán)效應會在我們總結一個人的核心特質時發(fā)生。例如:如果我們認為一個人大體上是“好的或“可愛的”,那么我們會傾向于從正面解釋他的所有行為。
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被我們當作“壞人”,那么他無論做什么都使我們傾向于討厭,這叫惡魔效應。
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指我們對某個人的第一印象和近期印象會影響我們對這個人的知覺。首因效應又稱作“第一印象效應”,在我們初見一個人的瞬間就發(fā)生了(幾秒鐘之內),首因效應主要來自長相、衣著、舉止和言語等……
盧欽斯發(fā)現(xiàn),人們會根據(jù)最先獲得的信息來判斷一個人的個性主要是“內向“還是“外向”,即使在以后的交往中獲得了完全相反的信息,這種印象也難以改變。這一點可以說非常的重要,例如在法庭上。
另一方面,如果人們后來又發(fā)現(xiàn)了重要的新信息,那么近因效應就會產生。如果我們從那些我們自認為了解的人身上發(fā)現(xiàn)了新信息,或者新獲得的信息和第一印象之間間隔了很長時間,那么近因效應會特別的強烈。
2、異性吸引:有很多因素都會影響我們是否會喜歡上或挨上某個人。
相似性:人們傾向于與自己相似的或“相稱”的人建立親密關系。這種相似包括外貌的吸引力,以及諸如教育程度和智商等其它方面。
收入和支出:指人際交往中獲得和付出的關注、情感、信任、安全感、分享、技巧、信息、地位、金錢、精力、生育和性……
一些社會心理學家也會把親密關系看成會計的收支清單:利潤=收入-支出(這就是在戀愛中,我們經常會問自己的:“對方值得我付出感情么”。當然了,有些人在戀愛關系中抱的是一種投資心態(tài),他們會對自己的期望值有所妥協(xié),例如“我不指望自己能夠找到一個又漂亮(帥氣)又善良的妻子(丈夫)。
特殊效應:
外貌吸引力在建立親密關系的開始階段很重要,特別對男性來說。
熟悉和接觸可以增加喜歡的程度,這經常被用于廣告設計中。
互惠,如果我們認為一些人喜歡自己,那么我們也傾向于喜歡他們。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關注、評論、點贊和轉發(fā),謝謝大家!
內容來源于騰訊內容開放平臺